摘要 目的:探討綠色通道融入智能化信息平臺構建體系對急性腦出血病人臨床救護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4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急性腦出血病人112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6例。對照組應用常規急救流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融入智能化信息平臺,比較兩組急救各階段時間、神經功能與昏迷程度、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軀體功能。結果:觀察組干預后急救各階段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神經功能與昏迷程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軀體功能強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智能化信息平臺與綠色通道相結合,能夠縮短急性腦出血病人急診各階段所耗時間,改善其神經功能,減輕其昏迷程度,并顯著減少治療過程中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促進病人軀體功能的改善。
關鍵詞 綠色通道;智能化信息平臺;急性腦出血;神經功能;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3.08.029
作者簡介 鄭娜,主管護師,本科,E-mail:zhengna852022@163.com
引用信息 鄭娜,魏利娟,王麗娟.綠色通道融入智能化信息平臺構建體系對急性腦出血病人臨床救護效果的影響[J].循證護理,2023,9(8):1472-1475.
急性腦出血指原發性非創傷性腦實質內出血,該病起病較急、癥狀較嚴重,起病初期的6 h內是病人腦部血腫擴大的高峰期,血腫產生的占位效應與周圍組織的血腫會使其顱內壓升高,從而加重其病情[1-3]。在急性腦出血病人的就診過程中是否能夠快速急救,縮短治療時間,為病人爭取手術治療時機等,均會對其預后效果產生直接影響。但目前臨床上急性腦出血病人的急救流程中仍存在冗余的措施,導致救護效率較低[4]。因此,需給予急性腦出血病人更為精準、有效的急救干預,以免錯失最佳救治時機。隨著遠程急救網絡的不斷發展,智能化信息平臺逐漸被應用于“120”急救過程中,能夠實時連接基層醫院、院外救護車與中心醫院進行數據共享,將病人病情、救治狀況等及時反饋給醫院專家,以最快速度對病人進行診治,減少診療過程中不必要的環節,提高救護效率[5-6]。為探究綠色通道融入智能化信息平臺構建的救護流程的臨床效果,本研究將其應用于急性腦出血病人中,并與常規急救流程比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4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急性腦出血病人112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6例。對照組男27例,女29例;年齡35~69(45.68±4.92)歲;出血部位:基底節22例,丘腦6例,腦葉10例,腦室12例,其他部位6例;出血量24~120(44.38±4.96)mL。觀察組男25例,女31例;年齡34~69(45.14±4.87)歲;出血部位:基底節21例,丘腦7例,腦葉9例,腦室12例,其他部位7例;出血量24~122(44.75±4.91)mL。納入標準:均確診為急性腦出血;發病至急診時間在5 h之內;病人家屬均對本研究有一定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硬膜外血腫、腦疝或腦水腫等情況;伴有腦腫瘤;既往有腦手術史;伴隨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兩組性別、年齡出血部位、出血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急救流程,為病人建立急救綠色通道,在接到急救電話后,根據家屬所述,出診人員對病人病情進行初步診斷,并聯系急診科工作人員備好急救藥物與醫療器械。在病人入院后,將其送至急診室進行搶救,然后結合病人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處理。建立靜脈通道,及時補充血容量;給予病人適量甘露醇,以降低其顱內壓;給予病人適當鎮靜、鎮痛處理;在1 h內完成病人病情的診斷、治療方案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融入智能化信息平臺,具體內容為:①建立急性腦出血智能化信息平臺。以醫院急救中心為第一入口,平臺啟動點為扁鵲飛救系統,將醫院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通信系統等融成一個整體,實現信息與數據的共享。通過與扁鵲飛救系統進行對接,院前急救人員在平臺上完成病人基本信息的收集,并實時上傳病人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同時將病人的定位、預計到達時間等信息發送給院內專家。院內專家在平臺上了解病人的相關病情后,提前通過醫院信息系統開具相關檢查與化驗的申請單,使病人在入院后直接接受顱腦CT檢查、血液化驗等,檢查結束后將結果上傳至平臺中,醫護人員可通過平臺獲取病人的全部信息。②智能化信息平臺的應用。在病人入院后,給其佩戴專用手環;辦公自動化系統連接到扁鵲飛救系統,對病人進行定位定時標識,自動采集病人就診治療的時間節點;在平臺中加設急診抽血、送檢、急診會診、檢查報告等時間節點,相關人員在操作后點擊完成即記錄完成時間。③接診處置。在病人到達醫院前,通過平臺將病人的信息傳輸給醫護人員,收到信息后醫生根據病人信息開具檢查、化驗單;護士準備好相關醫療器械與藥物;??茣\團隊(神經內科、介入科、檢驗科等)收到信息后,直接趕往CT室等待病人的檢查結果,并對病人進行會診,為其制定治療方案。
1.3 觀察指標
①急救各階段時間,包含接診至確診時間、確診至治療時間、急救措施實施時間以及術前準備時間,觀察并記錄以上各時間的情況。②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對病人神經功能進行評價[7]。NIHSS評分內容包括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上肢運動、下肢運動、肢體共濟失調、感覺、語言、構音障礙以及忽視癥,總分為0~42分。評分越高說明神經受損越嚴重。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對病人昏迷程度進行評價[8]。GCS評分內容包括睜眼反應、言語反應以及運動反應,總分為3~15分。評分越高說明昏迷程度越輕。③觀察并記錄病人出現墜積性肺炎、消化道出血、腦疝以及中樞性高熱等并發癥的情況[9]。④采用運動功能評價量表(Fegl-Mevyer)對病人軀體功能進行評估[10]。量表內容包含5個方面,即上下肢的運動功能、手腕與手的運動功能、軀體平衡功能、關節活動度與疼痛程度、感覺功能,總分為0~100分。評價標準:評分≤49分為極度軀體功能障礙;50~84分為重度軀體功能障礙;85~95分為中度軀體功能障礙;96~99分為輕度軀體功能障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行統計分析,急救各階段時間、神經功能與昏迷程度等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并發癥發生率、軀體功能等定性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急救各階段時間(見表1)
2.2 神經功能與昏迷程度(見表2)
2.3 并發癥發生率(見表3)
2.4 軀體功能(見表4)
3 討論
急性腦出血為常見神經科急危重癥,其常見病因有高血壓合并細小動脈硬化、動脈瘤等,同時具有較高的病死率與致殘率[11]?;鶎俞t院的院前急救能力極為有限,為確保病人得到全面、專業的救護,院前急救往往較少,常規院前與院內救護之間的銜接存在較大漏洞,病人難以得到快速、有效的救護[12-13]。有研究指出,急性腦出血病人的急救時間會直接影響病人的預后效果[14]。因此,對于急性腦出血病人,需要在短時間內對其進行快速、準確的診斷與評估,以保證其治療效果。智能化信息系統利用云計算技術實現各類數據的共享與傳播,并加強醫院各科室之間的溝通與協作能力,使病人得到全面且專業的治療,促進其疾病康復進程[15-16]。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急救各階段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說明綠色通道與智能化信息平臺的結合可縮短病人在急救過程中各階段的耗時,原因為在干預過程中,通過智能化信息系統,醫護人員能夠全面了解病人的信息,促成各系統之間的數據溝通與共享,減少急救過程中不必要的流程,同時病人的信息直接記錄在平臺上,能夠減少醫護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進而縮短急救過程中各階段所用的時間[17]。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神經功能與昏迷程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綠色通道與智能化信息平臺的結合可改善病人的神經功能,減輕其昏迷程度,原因為智能化信息平臺的使用能夠讓院內專家、相關醫護人員等提前了解病人的基本情況,并對其進行初步診斷,讓病人到院后能夠直接接受相關檢查與化驗,并由相關科室的負責人共同對病人進行會診,從而為其制定科學、全面的治療方案[18]。此外,將智能化信息平臺融入急救措施中,能夠節省一定的時間,進而為病人贏取更多的救治時間,促進其神經功能的改善,減輕其昏迷程度。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綠色通道與智能化信息平臺的結合可降低病人的并發癥發生率,原因為在干預過程中,將病人的相關信息實時上傳至智能化信息平臺中,使各科室醫生能夠及時了解病人病情、生命體征的變化,在出現異?,F象時能夠及時進行處理,有效避免腦疝、中樞性高熱等并發癥的發生[19]。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軀體功能強于對照組。表示綠色通道與智能化信息平臺的結合可提高病人的軀體功能,原因為智能化信息平臺能夠使病人院前、院內信息無縫銜接,以最快速度對病人進行多學科團隊診療,減輕疾病對病人軀體功能的影響,而多學科團隊的診療能夠使其得到科學、迅速地救護,改善其臨床癥狀,促進其軀體功能的提高[20]。
4 小結
綜上所述,在急性腦出血病人的急救綠色通道過程中融入智能化信息平臺,可縮短其接診至確診時間、確診至治療時間、急救措施實施時間等急救時間,改善病人的神經功能,并顯著減輕其昏迷程度,減少墜積性肺炎、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同時有效改善病人的軀體功能。
參考文獻:
[1] YAZAWA Y,OHIRA T,ITABASHI R,et al.Association of admission hyperglycemia with clinical outcomes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acute large vessel occlusion stroke:a post hoc analysis of the recovery by endovascular salvage for cerebral ultra-acute embolism Japan registry 2[J].Cerebrovascular Diseases(Basel,Switzerland),2021,50(1):12-19.
[2] PIRES COELHO A,LOBO M,GOUVEIA R,et al.Overview of evidence on emergency carotid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due to tandem occlusion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Th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2019,60(6):693-702.
[3] 徐麗紅,王麗霞.標準化急救聯合綠色通道在老年急性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分析及其對急救質量的影響[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8,24(3):295-298.
[4] 王德仙,都基剛,任美英,等.急性自發性腦出血不同干預方式的臨床診療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9,23(12):2102-2104.
[5] 邵青青.研究探討急診危重監護室呼吸機對于急性腦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應用效果[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6(28):190
[6] 吳雅蘭.院前院內一體化急診護理對急性腦出血患者救治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20,8(7):399-401.
[7] 張麗霞,徐加萍,張丹楓,等.基于時機理論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急性腦出血患者照顧者照顧能力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21,20(3):40-45.
[8] 陳淑煙,陳雪姍,劉美全.流程優化聯合時間追蹤管理干預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0,10(32):70-72.
[9] COLTON K,RICHARDS C T,PRUITT P B,et al.Early stroke recognition and time-based emergency care performance metrics fo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20,29(2):104552.
[10] 余琳瀟,丁華新.標準化急救結合綠色通道在急性腦出血急救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19):74-75.
[11] 顧紀芳,曹麗,劉慶芬.區域協同醫護一體化無縫鏈接模式提高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救護效果[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9,25(2):273-276.
[12] 顧靜,黃蓓蓓,劉夕珍,等.角色定位模式在優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就診流程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21,43(15):2351-2354.
[13] MOROTTI A,SHOAMANESH A,OLIVEIRA-FILHO J,et al.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and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in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ATACH-2 trial[J].Neurocritical Care,2020,32(1):180-186.
[14] 陳海燕,姜麗萍.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程序在急性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14):1696-1698.
[15] 詹樺,譚慧敏.急診創新綠色通道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治療的應用效果[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0,26(15):2281-2284.
[16] 王海華,梁秀平,全春華.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程序對急性腦出血患者救治結局影響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8):1238-1240.
[17] 路衛平,王秀麗.“生物-心理-社會”一體化救護模式在急性腦出血患者救護中的應用[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4):324-325.
[18] 朱明輝,陸婉暉,黎靖麟,等.急診快捷流程在老年急性腦出血救治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急救醫學,2018,38(S1):54.
[19] KASE C S,HANLEY D F.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dvances in emergency care[J].Neurologic Clinics,2021,39(2):405-418.
[20] 董秀利,王力軍.優化院前急救流程對急性腦出血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9):1556-1557.
(收稿日期:2022-06-13;修回日期:2023-02-18)
(本文編輯 孫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