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探討基于癥狀控制的層級護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病人中的作用。方法:選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病人82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1)和研究組(n=41)。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采用基于癥狀控制的分層級護理。比較兩組病人臨床癥狀消退時間及干預前后的睡眠質量、不良情緒,比較病人依從性及對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乏力、納差、腹脹、肝區疼痛的臨床癥狀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兩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5),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兩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P<0.05),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病人總依從率、護理總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基于癥狀控制的分層級護理可以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臨床癥狀,緩解負性情緒,提高病人依從性和睡眠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癥狀控制;層級護理;睡眠質量;不良情緒;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3.08.028
作者簡介 李穎婷,主管護師,本科,E-mail:liyingting1987@163.com
引用信息 李穎婷,鄧玉潔.基于癥狀控制的層級護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病人中的應用探討[J].循證護理,2023,9(8):1468-1472.
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也是我國常見傳染病之一,其發生、發展過程較復雜,并且易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調查顯示,全球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及原發性肝癌等[1]。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病人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續存在導致肝臟病變持續進展,常伴隨納差、腹脹、肝區疼痛、乏力等臨床癥狀,引發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人體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2-3]。因此,在進行藥物積極治療的同時給予病人有效的護理干預以加快病人康復亦很有必要。常規護理雖能夠基本滿足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病人的臨床護理需求,對促進病人恢復具有積極作用,但因缺乏針對性、特異性,護理質量仍有待提升。因此,亟須尋找更加全面,并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有研究表明,將癥狀控制策略應用于臨床護理當中,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改善病人臨床癥狀,促進預后[4]。另有研究證明,分層級護理在為病人提供了高水平的護理服務的同時,也加快病人康復進程。而基于癥狀控制的分層級護理是否可以進一步為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病人提供更加高水平的護理還需進一步探索[5-6]。基于此,本研究采取基于癥狀控制的分層級護理方式,分析其對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病人應用效果,以期為臨床提供更為合理、有效的護理方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病人82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1)和研究組(n=41)。其中對照組男28例,女13例;年齡22~62(41.22±6.25)歲;肝炎病程1~6(3.11±0.67)年;病情程度:輕度16例,中度14例,重度11例;肝功能分級:A級12例,B級19例,C級10例。研究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23~62(42.08±5.87)歲;肝炎病程1~7(3.77±0.46)年;病情程度:輕度18例,中度13例,重度10例;肝功能分級:A級11例,B級21例,C級9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病情、肝功能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有關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的診斷標準[7];②入院后均給予抗病毒、保肝類藥物等常規治療;③病人均知情同意,并簽訂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免疫缺陷、精神障礙者;②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肝血管瘤、肝囊腫、酒精性肝病或其他類型肝炎病毒感染者;③合并妊娠或嚴重酗酒史者;④合并心、腎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⑤惡性腫瘤;⑥慢性萎縮性胃炎、膽囊炎、膽囊結石等其他消化系統疾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并記錄病人生命體征,給予病人用藥指導(每日口服富馬酸替諾福韋酯300 mg和恩替卡韋0.5 mg),并對病人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同時進行心理調節和飲食指導。干預2個月。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基于癥狀控制的層級護理。
1.3.1 癥狀評估
病人依據自身情況進行自我評估,評估內容包括乏力、不良情緒、肝區疼痛、腹脹、納差等,對癥狀開始時間、程度以及對生活的影響進行評估,護理人員則在病人評估的基礎上結合臨床表現和檢查狀況,對病人乏力、不良情緒、納差的臨床癥狀進行分級,從輕到重共分為Ⅰ級、Ⅱ級、Ⅲ級3級,另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區疼痛、腹脹的臨床癥狀程度較輕,并不予以分級,只采取具有針對性的癥狀控制護理。
1.3.2 針對臨床癥狀分級,采取分級護理措施
①乏力:針對Ⅰ級病人(感到疲倦),調整飲食結構,多食易消化、營養價值高的食物,禁煙、酒,并適當參加體育活動或在飯后散步;針對Ⅱ級病人(感到疲倦的同時需要更多的時間睡覺);對Ⅲ級病人(經常打瞌睡或昏昏欲睡),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睡眠,并進行康復訓練,增強體質。②不良情緒:針對Ⅰ級病人[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8]評分≤30分],尊重、接納病人,建立信任,向其講解有關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常識,使病人正確認識疾病,并解答病人疑問,消除顧慮;鼓勵、安慰、幫助病人,樹立戰勝基疾病的信心;針對Ⅱ級病人(SAS、SDS評分31~60分),聯合病人家屬,給予病人更多的關懷和溫暖,定期與病人進行交談,深入了解其內心,鼓勵參加娛樂、體育等活動,培養興趣愛好,在行動中獲取快樂,另播放相聲或喜劇,緩解病人緊張的心理狀態;針對Ⅲ級病人(SAS、SDS評分均>60分),詳細敘述情緒與健康的關系,以及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自身病情的影響,強化自我認知概念,建立正確認知,同時引導病人感受自然美,另外,邀請心理學專家會診,制定針對性的專業心理干預方案。③納差:針對Ⅰ級病人(食欲輕微下降,進食量下降20%左右,但持續不超過7 d,并伴有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向病人講解正確飲食觀念以及正常飲食的重要性,保證飲食的干凈衛生,葷素搭配,干稀適宜;針對Ⅱ級病人(食欲下降程度顯著,進食量下降50%左右,持續時間7~14 d,出現惡心、嘔吐、電解質紊亂等癥狀)、Ⅲ級病人(食欲下降十分明顯,進食量下降70%以上,出現惡心、干嘔,甚至營養不良等表現),依據病人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清淡飲食,避免油膩、辛辣等食物,多食用牛奶、豆類、小米、蕎麥等高蛋白和高纖維食物,保證營養充足,另外,醋中的揮發性物質會刺激人體大腦中樞,促進消化,增加食欲,因此,可在日常飲食中加入食用醋調味;當病人經口飲食攝入的能量和營養不能滿足人體需求時,給予口服營養補充劑或腸外營養支持。④肝區疼痛:告知病人有關肝區疼痛的相關疾病常識,緩解緊張情緒,并輔助以物理治療,取舒適體位(半臥位或側臥位),減輕腹壁緊張,緩解疼痛,并指導病人在疼痛發生時采取腹式為主的深呼吸,盡量減少腹壁壓力的刺激。⑤腹脹:戒食油炸、辛辣、易脹氣的食物,多食用高維生素、高蛋白質的食物,引導進行正確的呼吸方法,并囑咐病人勿大口呼吸,增加吞氣量,另指導病人服用具有行氣導滯降逆類中藥,同時給予病人針灸與按摩。干預2個月。
1.4 觀察指標
1.4.1 臨床癥狀消退時間
統計兩組病人乏力、納差、腹脹、肝區疼痛等臨床癥狀消退時間。
1.4.2 睡眠質量
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9]對病人干預前后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價,共24個條目,總分21分,分數越高,表明病人睡眠質量越差。
1.4.3 不良情緒
通過SAS量表和SDS量表評分分別對病人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估,其中SDS量表、SAS量表均為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4個等級,依次評為粗分1分、2分、3分、4分,總粗分×1.25=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表明病人抑郁、焦慮程度越嚴重。
1.4.4 依從性
通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療依從性量表[10]對病人依從性進行評價,分為完全依從(病人毫無疑問地按照醫師囑咐接受治療),一般依從性(對醫師囑咐偶有疑問,不予接受)、無依從性(常常對醫師的囑咐有疑問,不愿繼續接受治療),對兩組病人干預后依從性進行比較。總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一般依從性例數)/總例數×100%。
1.4.5 護理滿意度
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病人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70分為基本滿意,<7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定性資料以頻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分布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癥狀消退時間(見表1)
2.2 兩組睡眠質量(見表2)
2.3 兩組不良情緒(見表3)
2.4 病人依從性比較(見表4)
2.5 兩組護理滿意度(見表5)
3 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病人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續感染,導致肝細胞出現損傷,肝功能損害,病情較復雜,嚴重降低病人生存質量[11]。抗病毒、保肝治療等是臨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病人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治療時間較長,病人遭受身體與心理的雙重損害與刺激[12],可影響病情恢復。因此,給予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病人有效、多方面的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中,研究組乏力、納差、腹脹、肝區疼痛的臨床癥狀消退時間和干預后的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基于癥狀控制的層級護理可以促進病人臨床癥狀的改善,提高睡眠質量。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病人多伴隨納差、乏力、肝區疼痛等臨床癥狀,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需要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以促進病人康復,改善預后[13]。癥狀控制是一種對臨床癥狀采取針對性管理的護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病人臨床癥狀。分層級護理是摒棄統一的護理方法,尊重個體差異性,針對不同程度、不同等級的差異,而采取分層級護理的一種護理方法。本研究中基于癥狀控制的分層級護理是將病人乏力、納差等臨床癥狀進行分級,并針對不同級別給予不同護理策略,并對腹脹、肝區疼痛的癥狀采取必要的護理,從而減輕臨床癥狀,促進病人康復。其中,對于乏力的病人,癥狀較輕者,給予飲食護理,保證營養的攝入,癥狀較重者,則進行鍛煉,提升體質;對于肝區疼痛的病人,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此類癥狀并不嚴重,所以不進行分級護理,主要采取注意力轉移的方法來減輕病人疼痛,若疼痛增加,則開展腹式呼吸訓練,減輕腹壁壓力,同時,疼痛較嚴重時,給予必要的藥物治療;對于納差的病人,進行飲食方面的護理,調整飲食結構,嚴格控制病人飲食,避免因飲食不當所引起的肝功能惡化,同時多食用蛋白質可以減輕病人肝臟負擔,而米、谷類等含糖原較高的食物可以保護肝臟,維生素的攝入可以平衡代謝[14],若嚴重營養不良,則給予口服營養補充劑或腸外營養支持,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的攝入,促進病人康復;另對于腹脹的病人也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在給予飲食調整外,指導病人正確呼吸方法,口服中藥湯劑,給予針灸與按摩,可有效減輕腹脹。另一方面,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病人由于乏力、納差、肝區疼痛等臨床癥狀的影響,導致睡眠質量較差,而對病人實施基于癥狀控制的分層級護理后,可促進病人臨床癥狀緩解,增強對病情的控制,促進病人恢復,則有利于提升睡眠質量;同時指導病人養成規律的作息,亦有利于睡眠質量的改善。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病人總依從率、對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基于癥狀控制的分層級護理可以有效減輕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病人焦慮、抑郁的不良情緒,提高病人依從性和對護理滿意度。既往研究提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多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面對疾病或治療多采取消極、屈服的應對方式,病人依從性較低[15]。而本研究中基于質量控制的分層級護理把病人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進行分級,針對不同等級給予不同的心理干預措施,如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減少焦慮的情緒,并及時進行溝通交流,給予病人更多的關懷,還可以通過培養興趣愛好等方式,轉移注意力,調整病人心理狀態,從而緩解心情。另外,基于癥狀控制的分層級護理改善病人焦慮、抑郁、自卑等心理狀況也有效增加病人依從性,有利于身體康復和配合治療,同時全方位、多層級的護理策略,與病人之間的溝通交流都有效提升了病人的護理滿意度。
4 小結
綜上所述,基于癥狀控制的分層級護理可有效促進慢性乙型肝炎活動期病人的臨床癥狀改善,減輕其負性情緒,提升睡眠質量和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SHI Y W,YANG R X,FAN J G.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with concomitant hepatic steatosis:current evidence and opinion[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21,27(26):3971-3983.
[2] KOFFAS A,KUMAR M,GILL U S,et al.Chronic hepatitis B:the demise of the \"inactive carrier\" phase[J].Hepatology International,2021,15(2):290-300.
[3] JENG W J,LIAW Y F.Finite antiviral therapy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cirrhosis[J].Seminars in Liver Disease,2021,41(3):349-357.
[4] KWEKKEBOOM K L,WIEBEN A,STEVENS J,et al.Guideline-recommended symptom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at cross over two or more cancer symptoms[J].Oncology Nursing Forum,2020,47(5):498-511.
[5] AN X M,ZENG L Y,SHEN L P,et al.Influences of a hierarchical nursing model on rescue outcomes and nursing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2021,13(6):6498-6506.
[6] DAI L.Effect of hierarchical nursing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risk factors[J].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Medicine,2021,2021:1246566.
[7] 王貴強,段鐘平,王福生,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實用肝臟病雜志,2020,23(1):9-32.
[8] DUNSTAN D A,SCOTT N,TODD A K.Screening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reassessing the utility of the Zung Scales[J].BMC Psychiatry,2017,17(1):329.
[9] 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29(2):103-107.
[10] 左菲菲,王妤,曾冬玉,等.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療依從性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護理研究,2021,35(16):2889-2894.
[11] MAK L Y,CLOHERTY G,WONG D K,et al.HBV RNA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under different disease phases and antiviral therapy[J].Hepatology(Baltimore,Md),2021,73(6):2167-2179.
[12] 辛海光,謝青.抗病毒治療時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發生肝細胞癌的風險評估及管理[J].中華肝臟病雜志,2021,29(4):297-300.
[13] KAWANAKA M,NISHINO K,KAWAMOTO H,et al.Hepatitis B:who should be treated? -managi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during the immune-tolerant and immunoactive phase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21,27(43):7497-7508.
[14] 趙晶燕.綜合護理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3):522-524.
[15] 章益琴,章天天,李晶.支持性心理治療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及健康相關行為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2):172-175.
(收稿日期:2022-06-17;修回日期:2023-02-21)
(本文編輯 孫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