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介紹一種張口困難訓練裝置的設計及臨床應用,該裝置能使張口困難病人方便地調整口腔張開程度,提高對牙齒支撐舒適性,又能測量病人口腔張開程度。
關鍵詞 張口困難;訓練裝置;設計;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3.08.041
作者簡介 楊云英,副主任護師,本科,E-mail:yangyy9@mail.sysu.edu.cn
引用信息 楊云英,郭洋洋,毛雪嬌.一種張口困難訓練裝置的設計與運用[J].循證護理,2023,9(8):1519-1520.
頭頸部惡性腫瘤嚴重威脅病人的身心健康,以手術、放療為主的治療常造成面部畸形、咀嚼吞咽困難、張口困難、和語音不清等多種并發癥;而張口困難是頭頸部惡性腫瘤病人綜合治療后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嚴重者可出現牙關緊閉、進食困難,進而導致病人出現營養不良甚至惡病質[1],不僅影響病人生存質量,甚至危及生命。在頭頸部惡性腫瘤病人中,張口受限是較為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79%[2]。由于目前尚無針對張口困難的具體治療方法,對于治療后及心理因素造成的張口受限,治療措施強調以張口訓練為主。現有技術針對病人口部張口困難而設計的功能鍛煉工具存在一定技術問題,例如丁字式開口器,其用于對病人口腔進行鍛煉張開時,則無法方便地獲知上顎牙齒和下顎牙齒之間的相對張開程度,或者無法精準地調整病人口腔張開尺寸,使用該鍛煉工具而使病人口腔進行往復張開和閉合,勢必會造成病人在口腔鍛煉時倍感疲勞,甚至造成病人口腔肌肉勞損。另外,現有的功能鍛煉工具中,與病人牙齒直接接觸的部位選用不銹鋼材質,容易造成病人使用過程中極其不舒適;并且在將病人上顎牙齒和下顎牙齒進行上下擴張訓練中,功能鍛煉工具表面與病人牙齒之間相互接觸位置之間容易發生相對移位,使其無法可靠地支撐牙齒。與此同時,現有功能鍛煉工具對牙齒支撐寬度約為1.5 cm,相當于只對1顆或2顆牙齒起到支撐效果,長時間鍛煉容易造成支撐位置的這兩顆牙齒造成損傷。因此,我科設計了一種張口困難訓練裝置,既能方便地調整口腔張開程度,提高對牙齒支撐舒適性,又能測量病人口腔張開程度。現報道如下。
1 設計制作
該張口困難功能訓練裝置材料使用硅膠材料,結構(見圖1)包括調節架、支架、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支架中部設有內螺紋孔,調節架為扁橢圓形板,長約3 cm,寬約2 cm,厚約0.3 cm,調節架下部相連有外螺紋桿,外螺紋桿中部外周面設有外螺紋,外螺紋桿下部的外徑自上而下逐漸變小,因此,外螺紋桿的外螺紋與內螺紋孔配合相連,并且外螺紋桿能夠相對支架進行軸向移動,調節進入支架的深度。本裝置的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外形呈兩個相反的“7”字形,擺放一起時中間可相互貼合,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下部為扁平長形結構,長8 cm,底部支撐寬度最起碼為3~4 cm,厚約0.3 cm,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的外側面設置有與上顎和下顎牙齒生長軌跡重合的弧形凹槽。左支撐臂“7”左外側上端與支架最左側下端鉸接相連,右支撐臂反“7”字最右側上端與支架最右側下面鉸接相連;外螺紋桿相對支架進行軸向往下旋轉時,可將左支撐臂下端和右支撐臂下端相互往外撐開,并且左支撐臂下端和右支撐臂下端間距逐漸增大。右支撐臂內側面與角度標尺的初始端相連,左支撐臂內部設有通孔供角度標尺另一端穿過,角度標尺表面刻有角度標識。
2 應用
使用張口困難功能訓練裝置前把調節架的螺紋桿往上旋轉,使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的下端相互貼合,調到沒有角度,清洗口腔及訓練裝置,清理口腔內分泌物,然后把訓練裝置的左、右支撐臂最下端平行放入病人口中,支撐于病人上切牙和下切牙之間,置入深度為牙齒在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的弧形凹槽處,固定好位置后向下旋轉調節架,使螺紋桿往下撐開左右支撐臂的下端從而使口腔張開度增大,直至病人能接受的張口程度,停止旋轉螺紋桿,手持調節架讓病人維持張口狀態5~10 min,觀察并記錄張口困難功能訓練裝置的角度,每天增加多一點病人的張口程度,直至健康人正常的張口程度。
3 優點
①通過旋轉調節架而使外螺紋桿相對支架進行軸向向下移動,并且通過外螺紋桿底部撐開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從0度撐開到病人適合的角度,適合各種程度的張口困難病人功能訓練。②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使用硅膠或塑料材料或下端部表面套有彈性保護套,使支撐臂與牙齒接觸面柔軟,增加舒適度且能夠保護病人牙齒。③通過設置角度標尺,可直觀地了解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之間的角度大小,根據病人張口程度來調節合適的角度進行張口鍛煉,并可根據調節角度大小對病人的鍛煉效果做出評價。④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的外側面設置有與上顎和下顎牙齒生長軌跡重合的弧形凹槽,不僅標記了每次功能鍛煉時牙齒放置的位置,同時也符合牙齒的生長軌跡,增加病人鍛煉時的舒適度。⑤增大支撐臂的底部支撐寬度,使鍛煉時承受力度的牙齒數量增多,長時間鍛煉支撐位置的牙齒不容易受損傷。
參考文獻:
[1] 吳昊,周子疌,張成瑤,等.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治療后張口困難的研究進展[J].口腔疾病防治,2021,29(7):490-495.
[2] ZATARAIN L A,SMITH D K,DENG J,et al.A randomized feasibility trial to evaluate use of the jaw dynasplint to prevent trismus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receiving primary or adjuvant radiation-based therapy[J].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2018,17(3):960-967.
(收稿日期:2022-10-07;修回日期:2023-04-13)
(本文編輯 孫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