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立足當下教育教學現狀,從掌握幼兒歌曲彈唱能力為滿足幼兒教師的技能素養和崗位要求為出發點,把實踐作為探索教學發展新策略的突破口,圍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指導綱要、強化專業教學、情景仿真課堂、考核評價機制四個方面作深入研究和論述,旨在促進學前專業學生的兒歌彈唱技能實踐水平的提高,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幼兒歌曲;課程設置;教學實踐;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J616—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1—141—03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培養促進國家經濟改革發展所需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已然是當下職業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中職學校肩負著培養大量滿足社會需要的技能型勞動者和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扎實推進和落實人才強國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學前教育專業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搖籃,在基于迎合新時代幼兒教師的崗位要求下,更要增強自身專業實踐能力,以高水平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助推我國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對于幼兒教師而言,掌握幼兒歌曲彈唱是專業實踐的重要能力體現,也是必備的專業素養。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兒歌彈唱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眾多專業課中的一門技能必修課。學習和掌握幼兒歌曲彈唱技能,不僅僅要學習與之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掌握鋼琴、聲樂、樂理、視唱、音樂欣賞、即興伴奏、舞蹈等多學科知識和技能。可以說幼兒歌曲彈唱是一門集理論性和實踐性并重的綜合類應用型的專業課程,也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符合幼兒園崗位要求順利入職,并且成為一名合格幼兒教師的“敲門磚”和“試金石”。
本文以杭州市X職業高級中學為例,取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歌曲彈唱教學為視角,立足當下教育教學現狀,從掌握幼兒歌曲彈唱能力為滿足幼兒教師的技能素養和崗位要求為出發點,把實踐作為探索教學發展新策略的突破口,圍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指導綱要、編寫特色教材、情景仿真課堂、幼師職業身份、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作深入研究和論述,旨在提高學前專業學生的技能實踐水平,以備培養更加符合市場及幼兒園崗位所需的高素質高技能型幼教人才。
二、教學現狀及問題
筆者承擔中職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工作多年,對幼兒歌曲彈唱的教學現狀積累了一定的理解和認識。通過在日常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不斷進行總結,歸納出當下中職學前的幼兒歌曲彈唱課程在教育教學和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一)培養目標籠統模糊
學前教育專業作為X職業高級中學的特色品牌專業創設已有數十余年,在辦學過程中專業發展緊跟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滿足時代和社會所需的幼教人才。雖然近些年來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可觀的成果,但在學生專業實踐方面仍存在不足之處。
人才培養目標模糊不夠明確,直接導致了學校所培養的人才質量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方面在培養目標上,雖然提到了培養的人才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綜合職業能力,但對于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所要必須掌握的哪些具體知識和技能素養卻并不明確。另一方面,人才培養方案缺乏發展性和可續性,教育的根本是要發展,而現有的培養方案,對注重和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的理念不夠,為學生整體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意識不到位。
(二)課程設置欠缺合理
根據培養方案的要求,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考慮較為全面,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專業理論課和其他專業輔助課。其中專業理論課包括音樂理論、學前教育心理學、幼兒心理學、衛生與保育學、幼兒游戲與指導等課程,專業技能課包括鋼琴基礎、聲樂演唱、舞蹈基礎、視唱、口語、幼兒美術、幼兒歌曲彈唱。
課程設置欠缺合理,直接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斷層”現象。一方面,幼兒歌曲彈唱是一門集理論和實踐為一體的綜合類課程,能夠熟練掌握幼兒歌曲彈唱的要領,前期理論學習環節是重點。沒有前期鋪墊必然影響后期實際彈唱的質量和效果,更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幼兒歌曲彈唱課程的開設周期短,學期偏后,也體現出了教學中重視鋼琴基礎演奏技術的提升而忽視了鋼琴伴奏(幼兒歌曲伴奏)的學習。
(三)教學觀念過時守舊
陳甜在《基于主體共生的教學觀研究》中提出:“教學觀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形成的,對教學發展的本質、目標、對象、過程、要求等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①教學是動態的,是向前發展的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學觀念也要隨之不斷更新。
當下中職學校教師的教育觀念落后,一方面許多教師在執行教學過程中依舊傳習著自己當年學習的套路和方法,過去的老師怎么培養的自己,今天就怎么照搬模仿來傳授給現在的學生,不思考,不創新,甚至不實際調研去了解幼兒園對幼兒教師能力的要求是如何的,依然在按部就班、遵循守舊地去教學,必然激發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也難以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滿意率。另一方面,由于教師個人的資歷和職稱參差不等,專業技術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差異性,再加上科研能力重視不足,從而缺乏主動學習意識,創新性不夠,對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認識不到位,這都是當下教師教育觀念落后的直接原因。
三、教學實踐新策略
教學發展的目的是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質量,高水平地培養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也必然幫助他們勝任和滿足崗位的職業要求。
(一)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明確培養要求
立足學前教育專業就業需求,以幼兒教師崗位要求為導向,重新補充和完善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具體細化、明確人才培養要求。一方面,在培養方案中特別提出要學生能夠掌握“說、唱、彈、跳、畫”等幼兒園日常教學所需的專業技術能力,著重提出“幼兒園日常教學所需”。同時還要求學生具備“幼兒保育能力、幼兒園教學活動組織與設計能力”,從原來的“能夠從事保育工作”上升到“具備較強的保育能力”。另一方面,補充后的培養方案對學生未來職業的具體定位也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終身學習的理念,更加關注到學生未來職業的發展性和可持續性。基于當下國家對職業教育提出的“1+X”證書制度理念,培養方案也充分把握了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動態,依據社會發展,重新定位了幼兒教師的培養目標,為學生學習由傳統的“1”證書模式向具備多技能的若干個“X”證書轉型,確保人才、企業和崗位的“無縫對接”②。
(二)調整專業課程設置 編寫特色教材
課程設置是學校專業教學計劃的整體框架,是課程科學合理規劃的重要依據。著眼當下學生的實際情況,大部分學生入學前均都沒有學習過音樂,基礎弱,起點低,故而教師在教學中重視演奏和演唱的技能訓練,始終以傳統觀念認為只要有高水平的演奏演唱能力就可以彈奏幼兒歌曲。然而通過調研反饋后知,學生雖然掌握了演奏和演唱技術,但是幼兒歌曲彈唱涉及非常少,甚至不會,學過的知識也無法有效運用。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注重增加實踐課時的數量,任何一門專業技能課程的學習,都是通過大量的實踐才會有高質量,缺少必要的實踐環節和實踐過程,是難以將學習內容有效消化和吸收的。
當然,還要組織編寫符合專業實踐特色的幼兒歌曲彈唱校本教材,且編寫時要遵循“理論與技能并重 素養與能力并舉”的原則,在內容上強調幼兒歌曲的演唱、彈奏、編創、教學等方面的知識,分為不同的模塊,有幼兒歌曲彈奏方面的知識與要求,也有幼兒歌曲聲樂演唱方面的知識與要求,還有幼兒歌曲即興編配彈奏方面的知識與要求等等,知識體系的串聯不僅要體現出職業教育注重職業定位的特點,更要突出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三)改進傳統教學手段 強化專業實踐
學生學習效果差,實踐能力不強,恰恰說明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問題。改進傳統觀念下的教學方式,不僅要積極探索和創新現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和借鑒專業內優秀教師們課堂教學的寶貴經驗,而且還要深入幼兒園教學一線,實際調研和考查幼兒教師在組織音樂活動時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崗位實踐能力為導向反作用教學手段的革新。學習幼兒歌曲彈唱,不需要掌握高水平的演唱方法,也不需要彈奏高難度的鋼琴曲目,相反只要掌握針對幼兒發聲方法訓練、組織幼兒歌曲演唱、教學中為幼兒歌唱進行合理鋼琴伴奏等能力即可。因此,采用大班化的課堂教學,既有利于學生進行分組訓練、團隊合作、討論創編,還能夠激發學生集體學習興趣的積極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習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多情景營造、多演示示范、多合作討論、多體驗展示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音樂的聆聽來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感受音樂的美感,提高審美。教學中要充分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并引導學生自主去探索和發現,通過任務驅動實現成果轉化,更重要的是在學生自主認知中潛移默化的會產生一種實踐意識,即要通過正確的練習方式去大量實踐,才能使得專業技能得到有效強化。如此改變傳統枯燥乏味的“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對促進幼兒歌曲彈唱教學有著積極的意義。
(四)創設仿真課堂場景 塑造職業身份
教學質量是否優等,還得依靠實踐方能得知。教師應定期下到幼兒園中,調研和考查當下幼兒園的日常教學現狀,了解幼兒教師一線教學究竟是如何教的、兒歌是怎么教唱的、幼兒又是怎么學唱的、學習效果又如何等。通過反饋和總結,再將這些“經驗”融入自己教學的內容中,從實踐角度出發培養和引導學生不僅要學習好專業理論知識,更要注重技能實踐的運用。也可定期帶學生到幼兒園去參觀實習,近距離了解幼兒園的日常活動,還可將考核形式與頂崗實習聯系在一起,如此既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情況。
其次,通過創設幼兒園仿真教學場景,學生在實際學習和訓練中,逐漸學會身份從學生到幼師的轉換。在仿真場景中,溫馨舒適的環境,各類幼兒玩具和實木桌椅,適合幼兒娛樂的音樂教具等等,都會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的魅力,增強學生對職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僅如此,學生在仿真課堂教學場景中學習時,彼此間可以通過多重角色體驗來進行相互學習,“師徒結對、亦師亦生”,充分展現角色互換動態發展觀③,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真實體驗到“學”和“做”同步進行,以此達到相互促進,相互提升,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熟練掌握專業實操技能,為自己打下夯實基礎。
(五)構建多元評價機制 提升實踐高度
科學良好的評價機制,能夠促進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有序開展,是檢驗教學質量“優、良、及、差”的有效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評價機制也能夠充分調動和激發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粗暴單調地考核機制和評價標準,是對學生宏觀發展的否定,是教育觀念落后守舊的弊病。要構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評價機制,充分觀照學生個體發展的獨特性,用整體性、全面性、發展性的眼光來對學生給予評價,重視專業知識的理解,重視專業能力的實踐,以此促進學校的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在設置和構建評價機制中,應將目光聚焦到學生日常的學習中,對平時成績的評價應該圍繞學生日常學習態度、學習狀況、練習頻率、練習效果、作業完成質量、出勤率、技能比賽、校外實踐等方面進行。對于期末的實操考試,也應該具體明確幼兒歌曲考試的評價標準,以標準定教學,讓學生明確知道考核要求和標準,根據要求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技能,不足之處盡力彌補,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主動性。
四、結語
幼兒歌曲彈唱不單單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更是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熟練掌握幼兒歌曲彈唱,具備高水平的職業技能,必然是幼師教育培養的終極理想。
本文結合學校實際專業情況,以實踐角度出發,在不斷總結、探索和創新過程中思考幼兒歌曲彈唱課程的教學新策略,目的在于促進學校的專業內涵建設,提升專業辦學品質,更為當下幼兒教師面臨的困境謀求解決之道,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其提供參考和借鑒,在實踐運用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當然,筆者才疏學淺,撰寫此文時仍發現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授課形式、編寫教材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尚未提及,關鍵環節欠缺足夠說明。不解之惑為筆者完成此文后留下了諸多遺憾,未來,筆者將繼續在教學中不斷摸索和完善,就這一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盡自己綿薄之力為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水平發展智慧前行。
注釋:
①陳甜.基于主體共生的教學觀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5.
②吳倩.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結合研究——以河南省南陽市學前教育專業為例[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4.
③張根健,等.幼兒歌曲彈唱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4).
參考文獻:
[1]劉芳.就業導向下的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設置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
[2]王柳.幼師幼兒歌曲教學改革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5.
[3]黃倩.論高職音樂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4]蒲曉冬.提高幼兒教師幼兒歌曲彈唱能力的探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浙江省中華職業教育科研項目“工匠精神視域下中職兒歌彈唱實踐能力提升新策略”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ZJVC2022A66)。
作者簡介:孫昊(1989—),男,漢族,吉林人,哲學博士,杭州市閑林職業高級中學,講師,研究方向為藝術表演與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