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文化和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成為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加強紅色文旅產業建設不僅是旅游產業優化升級的客觀需要,也是激活紅色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抓手。本文著重從紅色文旅融合發展的力度、廣度、深入剖析目前存在融合力度不深,景區風格割裂、服務滯后,融合廣度單一,宣傳、展覽等形式單調,融合深度欠缺,特色挖掘不足等問題,明確闡述了相關對策,提出了進一步推動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紅色文化;紅色旅游;文旅融合
【中圖分類號】G122;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1—066—03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1]當前,紅色文化、非遺文化、民族文化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旅游項目的融合發展成為旅游產業發展的熱點,其中,紅色文化和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成為推動文旅融合的一個重要方向,紅色文旅路線為國內旅游提供了全新的生機路線。通過紅色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人們能夠更好更深地體驗紅色文化,在紅色旅游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得到精神層面鼓舞與震撼。因此,加強紅色文旅產業建設不僅是旅游產業優化升級的客觀需要,也是激活紅色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抓手,為落實新發展理念、促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影響。[2]
一、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中國紅色旅游發展報告(2022)》一書中指出,近年來,紅色旅游通過創新發展,提升了旅游行業的整體質量,紅色旅游景點接待游客人數2004年——2019年由1.4億人次到14.1億人次實現了10倍的增長。[3]紅色文旅產業以紅色文化為落腳點,通過旅游形式加深人們對中國紅色文化及其歷程的了解,它包含了我們黨在帶領人民翻身做主人,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復興的整個過程中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傳承。紅色文旅產業是對紅色文化的挖掘與開發,借助特定的紅色地理坐標和環境,讓游客在旅游中深入地了解我國革命歷史、革命事跡、革命英雄,將革命歷史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人物與英雄事跡通過回憶與重述的方式展現給游客。[4]因此,加強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文旅融合發展,讓游客在身臨其境體驗紅色文化,能夠增強游客的國家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為當前我們“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現實紐帶,從而助推文化強國的建設。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時代,紅色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符合“和合共生”的文化理念,通過紅色文化的精神引領,凸顯文旅結合的文化形態,實現了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互利共贏”,不僅拓展了游客的精神境界,提升了旅游內涵,也帶動了旅游經濟的發展。通過紅色文化和旅游產業相結合的方式助推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有合理、科學、的規劃,從多維度考量紅色文化旅游發展的形式與構成,摒棄傳統邏輯思維限制,將新時代人們對文化旅游的需求涵蓋其中,縱向客觀地尋求有效、科學利用紅色文化旅游豐富資源的途徑和方法,真正點燃紅色文化旅游的魅力。
二、紅色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困境
(一)融合力度不深,景區風格割裂,服務滯后
目前紅色文化和旅游產業的融合程度不深,部分景區只是簡單地將紅色資源與旅游功能拼湊在一起,沒有真正實現紅色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首先,部分景區基礎設施因使用年限較長,與周邊自然景觀和建筑設計不能很好地融為一體,如,一些紅色景區偏重于打造景觀園林的建設,而具有紅色印記的紀念館、展覽館等展出較為單一,沒有與外部景觀融為一體,也沒有體現出紅色文化內涵,降低了景區整體協調性,使游客在游覽的過程中沉浸感逐漸消退。另一方面,由于人才支撐不足,景區管理缺位,景區人員提供的服務體驗較差,成為制約兩者深度融合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景區工作人員業務能力不協調,對紅色文化的講解不深入,講解趣味性不強,吸引力不夠,導致游客在游覽過程中感覺乏味,影響游客的游覽體驗感,造成景區口碑的下降,進而限制紅色文化旅游的整體發展。景區的基礎設施也缺乏管理與維護,如缺乏有效的導向系統軟件和有效的智能服務系統,對初次游覽景區的游客未能及時提供全景區導航服務,影響游客對景區服務體驗;景區公共服務設施欠缺維護,如就餐環境、盥洗間等相對簡陋,基礎設施需要改進。
(二)融合廣度單一,宣傳、展覽等形式單調
隨著旅游產業的逐漸復蘇,游客對于紅色旅游的認可度和需求度有所增加??v觀市場需求結構,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國家對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越來越大,游客對紅色旅游需求隨之提升,但游客需求的增長速度和實際打卡的增長速度不匹配,絕大多數原因在于紅色旅游宣傳的方式影響了推廣的效果。究其具體原因可總結如下:有的紅色度假旅游景區發布宣傳廣告的輻射范圍較小,沒有很好地利益新媒體傳播媒介擴大對本景區的宣傳,無法利用大渠道挖掘客源,吸引游客到紅色旅游景區旅游;由于紅色旅游景點知名度不高,宣傳方式也比較平庸,沒有新意,導致紅色旅游景區不能吸引各地的游客進行游覽;有些紅色旅游景區的展示樣品相對單一,多以圖文展示、實物展示為主,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未能很好體現,給游客的沖擊力不足,例如,有的景區只使用純文字和圖片介紹,并沒有精準把握當地紅色經典關鍵要素的運用,也沒有采用最新的AI技術等帶領游客身臨其境地體驗,導致游客在游覽過程中體驗期望值下降,游覽反饋較差。
(三)融合深度欠缺,特色挖掘不足
紅色文旅產業和其他形式的旅游產業有一定的區別,其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內涵,游客在游覽過程中能夠沉浸式地了解革命精神,從而增強游客的社會責任感,激發游客的愛國情操。[5]紅色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就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核,確保其能夠作為景區特色。然而現階段紅色文旅產業中普遍存在著特色挖掘不足,融合欠缺的問題。第一,隨著我國文化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中發展思路不清晰,難以使紅旅路線從眾多旅游路線中脫穎而出。第二,紅色文旅產業基地缺乏特色,不同地區的紅色文化在時間、空間、價值上都存在著差異,即使是相同地區的紅色文化的價值也有著不同,但旅游景區在打造紅色文化景點時,基本上套用相同的模式,使得建筑風格和景區特點基本雷同,導致游客審美疲勞,無法獲取新的旅游價值,無法讓游客感受到紅色旅游的個性化特點。第三,大多數景區未能充分實現紅色文化與周圍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造成景區規模小、空間分散,旅游成本增加,不能很好地激發游客的出行意愿,而且讓游客游覽后評價也較低。[6]第四,紅色旅游產業運營模式欠佳,無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旅游產業體系,紅色旅游產業的發展和運行要依靠當地部門的規劃和支持,但不同部門、不同機構直接的思維模式和運行理念存在差異,相互間的溝通協調難度大,導致紅色旅游景區的發展受限。
三、紅色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
(一)增強融合力度,提升景區風格和服務,提升景區吸引力
景區的整體形象是游客對該旅游地的第一印象,精心打造的景區有助于增強游客的游覽記憶點和提升游客的游覽興致,因此,將當地各個景點之間的聯系串聯規劃好,打造成為有內涵的高質量景區十分重要[7]。要堅持科學、統一的整體規劃標準,引導周邊景點以當地紅色文化內涵為重點打造統一風格的景區,還要加強紅色文化主題風格的設計,進一步加強當地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提升游客對景區的初印象和記憶點,建立對景區游覽的興趣。除了重點打造景區的整體形象外,還要注重景區周邊的開發利用,加強對景區產業鏈的綜合研究,在景區周邊打造與紅色文化相關的輔助景點,如與景區紅色文化內涵相關的紀念品店文創店、與紅色歷史相關的懷舊電影展播廳等,提高景區展示內容的豐富性。
要把紅色景區的交通出行放在重點打造目錄,建立從景區到附近鄉鎮的交通出行網,建設景區到到附近機場、火車站、高鐵站、汽車站的快車道,最好能讓當地住戶參與紅色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景區的配套設施中開設服務性崗位,不僅能促進當地貧困人口就業,還能增強本地人參與景區服務的主人翁意識。
人才隊伍的打造是紅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景區服務水平的關鍵環節。首先,景區應與當地職業院校建立牢固的校企合作,運用職業院校的相關專業資源為景區的工作人員開展講座或培訓,增強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還能通過校企合作定向培養專業人才,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到景區參觀學習,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熟練掌握景區的業務工作,畢業之后定向就業,熟練上崗。
其次,應廣泛吸納優秀的紅色講解員和導游,打造一支素質過硬、業務精通、專業知識豐富、熱愛紅色文化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可以邀請退休老干部、老專家、老模范、老戰士擔任志愿者,動員大學生加入志愿者隊伍,組建成一支樂于奉獻、熱愛紅色文化、樂于宣傳家鄉的優秀的穩定的志愿者隊伍。
(二)增強融合廣度,強化互聯網+紅色旅游,提升游客體驗感
2022年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提出要推進智慧旅游發展,加快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智慧旅游。[8]紅色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必須強化 “互聯網+”的邏輯思維,緊跟互聯網高科技技術的發展步伐,充分運用大數據手段,善于發揮虛擬技術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發展紅色旅游產業,增強紅色文旅的吸引力,提升游客體驗感。首先,景區工作人員應利用互聯網+紅色旅游的邏輯思維,順應新時代大家生活方式的變化,加強紅色旅游景區的新媒體網絡宣傳力度,建立景區官方網站、手機微信公眾號、短視頻號等,加強紅色文化的傳播;更要善于使用小紅書、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新興自媒體,針對不同群體拍攝能抓人眼球的宣傳片在自媒體上大力推廣,還能在不同的自媒體上推出不同的景區主題特效,供網友打卡拍攝,不僅增強網友的記憶點,還能為紅色景區作很好的宣傳樣板。其次,要從“智慧旅游”的角度打造景區的軟裝設計,改變過去傳統、單一的展覽模式,采用傳統與高科技相結合的方式讓游客身臨其境沉浸式游覽紅色景區,提升景區的視覺立體感和游覽真實感。如將傳統的平面標牌升級為有形有聲的聲光電文化墻,將LED視頻播放升級為全息影像投影等媒體展示,充滿高科技的互動交流功能,可以讓游客更直觀地感受到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讓紅色歷史“活”起來。最好能通過高科技技術,將虛擬、現實相結合,線上、線下相聯動,打破空間與時間的界限,通過沉浸式體驗讓游客獲得內心的震撼,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增強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發展融合的廣度,增強紅色文旅的吸引力。
(三)增強融合深入,挖掘景區特色資源,促進升級融合發展
文化是旅游的精髓,要增強紅色文旅融合發展的深度,就要深入挖掘紅色景區的文化底蘊、精神財富,將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在旅游中傳遞給游客,從而更好地弘揚與傳承紅色文化。首先,要通過統一規劃,加大對紅色資源的研究力度,積極推進紅色文化研究成果轉化利用,如通過整合研究力量,充分挖掘出與當地紅色文化相關的生動故事及其所蘊含的時代價值,通過精心打磨,系統開發,創造出一批文藝作品、文創產品等,以此為依托開發主題展廳、紅色場館等增強其功能價值。其次,要通過對紅色史料的系統梳理,以主題形式呈現出紅色文化資源,從“零散展示”到“整體展覽”,可以體現出紅色景區的內涵,也能讓游客體驗到紅色景區滿滿的誠意,有“情懷”的景區往往最能吸引客人,最能留得住客人。因此,紅色文化資源開發應在部門的支持下,促進紅色景區與企業的合作,增加企業的融資,從而實現該區域多方面的發展,創造更多可深度交流合作的機會。通過部門支持和企業融資還可以實現跨區域開發紅色資源,通過串聯相同時間的歷史事件或同一歷史人物在不同地點發生的歷史事件等,規劃出一條有價值的跨區域紅色之旅,不僅讓游客能深入地了解紅色文化,還能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四、結語
當前,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層面的體驗,促進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文旅融合發展,可以讓游客以放松度假的方式深入了解歷史發展,了解革命歲月,在提升個人歷史底蘊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家國情懷。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組合式的發展要從力度、廣度、深入來發力,打造出更多更接地氣的紅色旅游景區,讓越來越多的游客感受到紅色文旅的心意與誠意,為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創新思路,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無限動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5]李響.紅色文化和旅游產業:文旅融合的困境與路徑[J].學術交流,2021(7).
[3]王金偉.中國紅色旅游發展報告(2022)[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
[4]宋瑞.如何真正實現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J].人民論壇,2022(11).
[6]朱虹,宋丹丹.紅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實現路徑[J].旅游學刊,2023(1).
[7]黃細嘉,許慶勇.紅色旅游產業發展若干重要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佚名.“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EB/OL].[2022—03—25].https:// www.ndrc.gov.cn/fggz/fzzlgh/ gjjzxgh/202203/t20220325_1320209. html.
作者簡介:吳丹(1990—),女,貴州興義人,碩士研究生,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