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要求愈來愈深,如何將傳統的優秀秦淮燈彩同現代數字化技術相結合完成信息化轉型至關重要。本文在通過對秦淮燈彩歷史與現狀的分析后,從當下秦淮燈彩面臨的現實問題出發,進一步分析并探討了秦淮燈彩現代化建設、數字化轉型中應解決的主要戰略問題與策略,并對當下的問題解決以及如何運用新技術解決問題做出了進一步的研究。
【關鍵詞】秦淮燈彩;信息化;數字化轉型
【中圖分類號】J52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1—029—03
一、秦淮燈彩的歷史進程
秦淮燈彩,是指在中國江蘇南京秦淮河文化帶傳統上的一種夜間照明燈飾活動。這些燈飾在燈節期間點亮,營造出絢麗多彩的景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賞。
秦淮燈彩源于春秋時期,當時楚國故事《聶政傳》中曾提到“蘆花燈”,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夜燈之一。而秦淮燈彩正式形成則要追溯到唐代。當時,秦淮河畔附近集市十分繁榮,為吸引更多民眾前來經商,當地商販們在夜晚點起燈籠、舞龍、耍猴等活動來增加集市的趣味性,并逐漸形成了規模較大的市井習俗。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宋、元、明、清等朝代,秦淮燈彩不斷發展壯大。唐代時期,秦淮燈彩已成為一種慶祝農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的繁榮習俗,同時還附帶有文化、娛樂及商貿交流等元素。在宋代和明清時期,秦淮燈彩更是達到了鼎盛時期,成為南京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當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旅游業的興起,秦淮燈彩逐漸成為南京文化旅游的重要吸引力之一,重要日子,秦淮河畔依然會點亮數以萬計的彩燈。
總之,秦淮燈彩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有著千年悠久的歷史,歷經多次演變和發展,至今仍保持著極高的觀賞價值和文化內涵。
二、秦淮燈彩現狀下面臨的困境及解決
(一)秦淮燈彩面臨傳承挑戰
首先,城市化進程加劇了土地的利用壓力。南京市因不斷擴建和開發,導致秦淮燈彩活動場地不斷縮小,這使得秦淮燈彩的發展空間被限制,并且很難維持原本的規模和牽連的商業價值。
其次,傳統技藝受到失傳或消亡的威脅。由于現代科技的發展,許多人沒有對秦淮燈彩文化的認知,又或者認為將其與經濟相關聯太過復雜,造成了孝敬優秀傳統文化缺乏信心的群體出現。同時,少數手工藝人專業繼承困難,導致傳統技藝有失傳或遺忘的風險。
環保問題正在受重視,這似乎與秦淮燈彩相悖。在現代社會中,不可避免的,慶祝活動和商業貿易越來越依賴塑料和電子設備來制造裝飾和燈具。然而,這給環境帶來了負面影響,增加了一些難以處理的廢棄物。
消費市場縮減。在購買動機的調研中發現,消費者購買燈彩類產品的動機由強到弱依次是:因節日需要而購買(占比41.8%)、被外觀吸引而購買(占比28.6%)、作為旅游紀念品而購買(占比14.3%)、作為拍照道具而購買(占比10.2%)、作為家居飾品而購買(占比5.1%),可見在消費者眼中燈彩往往被視為節慶時期的專屬產品,裝飾性較強,實用性不高。[1]
因此,秦淮燈彩在推進文化傳承、垃圾清理等問題上需要面臨一系列挑戰,同時秦淮燈彩的主辦單位將繼續努力,整合資源優勢,精心策劃,使燈飾更加的環保、經濟和有益于社會。
(二)秦淮燈彩傳承現狀
秦淮燈彩現在的傳承仍在努力發展中,面臨一些挑戰但也有很多亮點。
首先,相關單位已經重視保護和傳承秦淮燈彩文化。2014年,南京市出臺了《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景區綜合整治方案》,提出積極保護秦淮燈彩、傳統建筑以及整治歷史遺存等措施。此外,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文化教育、開展工藝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等措施,有助于傳承發展秦淮燈彩。
其次,各地對秦淮燈彩的推廣活動也逐漸增多和豐富。例如,在秦淮河廣場和大報恩寺等主要景點舉辦的“秦淮燈會”“環球燈都”等系列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欣賞。同時,南京市秦淮區還組織專家學者和傳承人開展技藝傳承與研究,將秦淮燈彩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閃耀在文化舞臺上。
然而,秦淮燈彩的傳承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和風險。例如傳承人流失、觀眾下降等問題。加強文化教育、提升產品競爭力以及增加宣傳這些都是未來發展秦淮燈彩需要解決的問題。
綜合來看,通過相關部門的關注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秦淮燈彩文化的傳承已經開始逐漸走向良性發展,但也需要持續關注和投入,為其接力傳承提供充足條件和資源,讓這個代表南京歷史文化底蘊的非物質遺產更美好地展現在全球人民的眼前。
(三)秦淮燈彩困境的解決方案
秦淮燈彩面臨的這些困境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得到緩解和改善。
首先,在城市化進程中,需要優化土地利用規劃。南京市可以考慮建造更多的公共場所或符合夜間娛樂使用的商業綜合體,為秦淮燈彩提供足夠空間并盡可能保留其傳統的地方特色。
其次,需要加強文化教育與傳承。促進相關部門、大眾機構、高等院校等各種力量對秦淮燈彩更好傳承發展。
第三,需要實行綠色環保理念。在制作燈彩時,應使用環保材料,例如生物降解材料、可重復使用材料等,并充分從廢品處理方面進行思考,針對產生的垃圾采取有效地清理方案,將廢棄物轉變為資源再利用。
綜上所述,秦淮燈彩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社會各界和民眾共同關注和參與,采取多個有力的舉措解決目前面臨的問題。這樣才能創造良好的環境、保護優秀傳統文化,使秦淮燈彩一直持續充滿活力地發展下去。
三、秦淮燈彩的工藝款式介紹
(一)秦淮燈彩各個類型的制作手法
秦淮燈彩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包含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燈飾。以下是秦淮燈彩不同類型的制作手法:
立體燈籠:立體燈籠是指由若干張中空的“框架”拼接而成,可用于雕刻窗花、浮雕和根據題材制作時空結構。
燈彩畫:燈彩畫采用流行的線條和色彩勾畫人物、山水、動植物等各類繪畫內容,并通過亮度變化匹配手工或機器曲到實際彩燈上,使它們更加豐富、形態逼真。
糊燈:糊燈是將電焊網鐵架塑成各種動物與人物形象,再以紙糊制在上面的做法。
九城燈彩:九城燈彩采用清代徽州的傳統技法,又稱黑帶子燈彩,是一門難度較高的老手藝。表現手法硬朗、雄渾,造型神韻奔放。
彩燈:秦淮燈彩以彩燈為主,彩燈的制作運用了很多材料、技法和工具。傳統的手工制作依靠雕刻機和手工雕刻,而現代化工程則在真實效果相同的情況下推廣計算機輔助制造(CAM),利用3D打印等各種創意方式實現高質量、精益求精的設計。
綜上所述,秦淮燈彩各種類型的制作手法是豐富多彩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耐性。形成制作并保持人們對燈彩藝術的熱愛與鑒賞,必須繼承傳統加強質量管控和教育普及,在數字化手段應用時也要有章可循地探索方案。
(二)秦淮燈彩動物燈、植物燈、宮燈的具體介紹以及制作手法
秦淮燈彩是一種非常豐富多樣和形式多變的民間藝術。典型的有動物燈、植物燈、宮燈等,以下是其具體介紹及制作手法。
動物燈:秦淮燈彩中常見的動物燈有龍、鳳、虎、獅子、麒麟等,這些動物在中國文化中都有著深厚的象征意義。傳統制作方式通常采用竹條加金屬絲、紙張等材料,形態上要求精益求精。如龍燈通常設計高達10個節段以上,站起來能夠超過兩米,每個節段都需要仔細制作。
植物燈:秦淮燈彩中的植物燈以花卉為主,如牡丹、荷花、唐菖蒲等,也有樹和果實的燈彩。制作手法則需要選用合適的利益工具、顏色和結構設計,考慮到鮮艷、真實的情況下,并需要持久耐用。
宮燈:宮燈是指模擬古代王宮建筑及精采場面的燈罩,多借鑒古代中國各個王朝的風格,經常蘊含獨特的文化內涵。通常采用竹條、框架物及其他材料拼接而成,在彩花繪制及裝配時需求考慮到建筑的準確性。
秦淮燈彩的制作過程復雜多樣,融合了剪紙技法、繪畫藝術、剪紙鏤刻、榫卯工藝等眾多技能。通常來說秦淮燈彩的制作過程分為以下四種:一構思,即將大概想表達的內容和思想的形態具象化,并且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表現形式。二捏骨,這一過程對秦淮燈彩作品最終表現形式的好壞起到決定性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制作者會用不同的材質搭建出成品的整體結構,為后期的制作打基礎。三裱糊,裱糊的過程是將裱糊材料用膠水粘貼在搭建好的燈彩骨架上,此步驟完成后,秦淮燈彩的樣式就基本成型。四裝飾,裝飾是錦上添花的過程,將想要表現的事物再具體化,精細化,令它展現的形式更加完整生動。[2]
雖然秦淮燈彩不同類型的燈飾在制作過程中有所差別,但整個過程中都需時耐心和專業技能。想要塑造美麗、精美的秦淮燈彩也需要有很強的創意能力、先進的工藝技術以及事實高超的手藝。
四、秦淮燈會的現狀發展
秦淮燈會是南京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能夠展現秦淮河畔的千年歷史和風情。目前,秦淮燈會的發展態勢積極向上。
首先,從規模上來看,秦淮燈會的年均參觀人數逐年攀升。據各方數據顯示,2019年秦淮燈會期間,累計接待游客達到852.8萬人次,較2018年增長近10%。這也顯示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并喜愛秦淮燈彩文化。
其次,制作水平在不斷提高。除了傳統手工制作之外,現代技術的引進進一步促進了秦淮燈會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制作的燈飾造型更加新奇美觀,也讓整個表演更具有時代感和未來感。
最后,活動特色越來越明顯。秦淮燈彩鼓勵創新,吸納新鮮血液,每年都會推出一些不同主題、不同特點的活動。比如以“秦淮女兒”命名的燈展,在展示秦淮燈彩文化的同時還表達了南京人的家國情懷。
總體來看,秦淮燈會的現狀非常良好。但實際發展中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投入,如提高智能化、數字化程度,完善服務等內容,帶動相關的旅游隊伍涉足更多領域,把秦淮燈彩推向更加廣泛的舞臺。
五、秦淮燈彩的數字化進程穩步推進
首先,數字創意設計。傳統藝術形式可以經過數字創意設計轉化為現代藝術形式。設計師可以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制作3D效果圖,并在制作彩燈時借助數字鯨、雕刻機等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和藝術品質。
其次,智能系統集成。通過安裝智能化系統,可以對秦淮燈彩進行更精準的控制和管理,實現諸如燈光變換、亮度調節、音樂同步等多種功能,使觀眾得到更加沉浸式的視聽體驗,也便于景區管理和維護。
第三,數字化營銷和服務。利用數字化手段,可以更加精準地把握游客需求和反饋,甚至遠程提供全方位的講解和導覽服務,同時還可以結合電子支付和在線交流等手段,優化游客體驗、提高場館收益。
綜上所述,包括數字創意設計、智能系統集成和數字化營銷服務在內的數字化進程正在讓秦淮燈彩發生無限新變。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更多的科技手段將會被應用于秦淮燈彩,并且有助于其更好傳承和發展。
六、未來秦淮燈彩數字化轉型要怎么發展
第一,加強數字傳播能力。秦淮燈彩應該利用現代化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臺打造更直接、全球性、群眾化、立體化的數字推廣手段。例如網站、微信公眾號等互聯網渠道,以及短視頻、VR、AR等新興媒體,提高文化藝術品牌的知曉度。
第二,推進行業數字化升級。大力推行計算機制造、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秦淮燈彩的生產、銷售等環節中的應用。比如數字仿真彌補傳統制作過程與實際場景難以貼切的問題、數字標注法使制作工序變得更加精確簡單,這些削減成本和提高效益的數字方案參與了十分重要role。
第三,構建數字營銷網絡。居家旅游、品牌合作、電子商務、數字紅包等模式都可以成為線上宣傳、促銷、直播導購、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突破口。目前有不少典型的案例表明,在數字商業時代中,秦淮燈彩作為原始地理與人文開發的互相耦合點應面對豐富多變的用戶需求、精準投放廣告等問題。
總之,秦淮燈彩未來數字化轉型需要在開發數字綜合制作工具、構建內容生態結構、強化數字媒體表現能力和提升數字技術服務體驗等方面提高效果,將傳統與新技術融合,凸顯秦淮燈彩藝術文化的價值,擴充觀眾群體,創造更為繁榮的數字經濟。
七、結語
秦淮燈彩是一項有著悠久歷史的優秀非遺文化遺產,但是在傳承中面臨著許多的困境,在現如今可以依靠現代化轉型和數字化發展的途徑進行有效的改善,將傳統和新技術相互融合,在未來一定能看到秦淮燈彩數字化大放異彩的一天。
參考文獻:
[1]張楠,雷阿梅,王麟婷,等.傳統手工藝在產品設計中的創新演繹——以秦淮燈彩為例[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3(1).
[2]胡修修.基于非遺傳承下的秦淮燈彩設計[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大學,2021.
★通訊作者:管靜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江蘇省文化和旅游科研課題“區塊鏈技術在秦淮文化和旅游場景中的應用探索——以非遺文化保護及展示為例 ”(項目編號:22ZD10)。
作者簡介:徐蕓(2003—),女,漢族,江蘇常州人,南京財經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設計;殷晟(1978—),男,漢族,江蘇南京人,碩士,研究方向為文旅產業與非遺文化融合發展;田樹鵬(1983—),男,漢族,黑龍江伊春人,碩士,研究方向為區塊鏈在文旅行業的應用;徐陽(1990—),女,漢族,江蘇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為文旅行業場景應用;通訊作者:管靜(1980—),女,漢族,江蘇南京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設計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