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具身認知視野下的博物館適老化設計研究

2023-04-29 00:00:00李成惠胡宗輝
設計 2023年22期

摘要:當前社會面臨著不容回避的老齡化問題,大部分博物館在展覽設計過程中忽視了老年人群體的身體和心理需求。面對這樣的社會問題及挑戰(zhàn),“適老化設計”理念下的展覽設計便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本文在具身認知視野下,從感知層、認知層、行為層3個層面對適老化設計在博物館展覽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展開研究,同時試圖提出博物館在展覽設計中滿足老年人獨立觀展需求并提升他們生活品質的策略,為博物館適老化設計提供理論支撐及可借鑒的思路與手法,并以具體的博物館設計時間探索來更進一步說明。從具身認知的理論視角出發(fā)去探索博物館的適老化設計,引起老年群體的情感共鳴之外,還可以充分釋放博物館的最大力量和價值。

關鍵詞:博物館 適老化設計 老齡化 具身認知 認知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3)22-0130-05

Abstract:At present,the society is facing an unavoidable aging problem. Most museums ignore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he elderly in the process of exhibition design. Facing such social problems and challenges,exhibition design under the concept of \"aging design\" is the best solu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sonal cognition,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aging design in 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perception,cognition and behavior,and tries to put forward strategies for museums to meet the needs of elderly people to independently watch exhibition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in exhibition design.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ideas and techniques for museum aging design,and further explain with specific museum design time exploration.Exploring the aging design of museums from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personal cognition can not only arouse the emotional resonance of the elderly,but also fully release the maximum strength and value of museums.

Keywords:Museum Aging design Aging Embodied cognition Cognitive psychology

引言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導致老年觀眾在博物館游客中的比例逐年上升。但不管是老年觀眾在參觀博物館的互動過程中,還是博物館在為老年觀眾提供服務等方面,目前都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2022年北京市文物局在《關于進一步提高博物館適老化服務水平的通知》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博物館展覽的適老化設計,提供多樣化輔助設備,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老年觀眾的方式。適老化設計,顧名思義是適應老年化的設計。加強博物館的適老化設計,在上述社會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博物館如何通過適老化設計發(fā)揮其作為積極老齡化場所的潛力是需要探討和思考的問題。

一、相關理論研究現(xiàn)狀

(一)具身認知理論研究

近年來,國內外關于具身認知在不同領域展開了積極探索,其逐漸成為認知心理學中新的研究思潮,研究視角和研究范疇也愈發(fā)多元化、跨學科化[1]。

從起源來說,梅洛最早指出,認知存在于身體的每一個感知和行為活動中。具身認知理論強調在人的認知過程中,身體本身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人的認知,是通過身體的體驗和相配合的行為活動方式形成的。其強調身體在人的認知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認為身體不僅為認知提供媒介,也為認知提供內容,認知結果是身體、環(huán)境、活動三者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從長久來看,認知具有一定的環(huán)境適應性,周圍環(huán)境是認知行為的物質基礎與信息來源。也就是說,認知行為也是源于個人自身的身體學習,學習過程中,大腦中神經(jīng)元逐漸形成鏈接,思維里構建起一定的概念模型,最終形成無意識的認知。

近年來,具身認知逐漸從形而上學的思辨轉向了注重證據(jù)的實證研究,大量的數(shù)據(jù)證明,用戶的身體行為和所處的環(huán)境對于認知活動有著強大的影響力,這也為具身認知理論在設計領域的運用奠定了基礎。

(二)適老化設計研究現(xiàn)狀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嚴峻的世界社會性問題,目前我國的老年人口增長速度位于世界前列。面對不斷增長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學者針對老齡化引發(fā)的養(yǎng)老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并逐漸形成了系統(tǒng)化的設計理論,例如包容性設計、無障礙設計、通用設計等。

總體而言,目前對于適老化的體驗設計與服務設計正處于探索階段,設計研究主要集中在養(yǎng)老模式和老年人出行方式的探索上。甘為等基于扎根理論研究適老共享、助老專享的概念和相應的服務設計策略,構建出移動觸點.出行情境的適老化交通服務設計框架。但是對于老年人來說,精神愉悅也是適老化設計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對于各類心理學習和精神需求的滿足,是適老化設計值得攻克的課題,這意味著在進行設計思考時,不僅要關注老年人需要怎么樣的服務,更應該從老年人的認知特點出發(fā)去進行設計思考。

目前,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基于“具身認知”視野的博物館設計進行了很多研究,但針對老年人的特殊群體研究還是少數(shù)。2022年8月,國際博協(xié)(ICOM)正式公布博物館新定義,公眾的“參與”被更多地強調了出來。具身認知探討的是身體、大腦和環(huán)境三位一體下認知的生成,與博物館展覽強調博物館空間內觀眾經(jīng)由多元感知促成認知產(chǎn)生的傳播目標一致[2]。因此,研究具身認知視野下的博物館適老化設計非常必要。

二、老齡化背景下博物館面臨的問題

老年人群體不管是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與兒童、青年群體有著巨大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在視覺、聽覺、身體和認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無法平等地獲取信息和服務[3]。在心理上,也會因為年齡而產(chǎn)生自身的價值認同降低、孤獨感等。因此,老年群體在參觀博物館時會面臨諸多問題,具體如下:

(一)博物館針對老年群體的設計細節(jié)不足

老年人在參觀博物館時,部分館內展品對應的說明性文字字號太小且內容密集,也有部分博物館的照明系統(tǒng)會出現(xiàn)眩光現(xiàn)象,過亮或過暗的燈光都會加重老年觀眾的視覺疲勞。對于一些客流量大的大型博物館,排隊入場等待時間較長、展廳面積過大、動線設計過于復雜模糊等問題也會導致老年觀眾因體力消耗帶來身體疲勞。雖然很多博物館開通了線上預訂購票的途徑,但這對于不太擅長使用電子產(chǎn)品的老年觀眾來說卻不是最好的選擇。

(二)博物館針對老年群體的教育功能缺失

博物館公眾教育是博物館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國內博物館教育更多專注在兒童、青少年群體,與之相比,博物館針對老年人群體的教育研究則相對薄弱。哈佛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博物館研究項目教師克里斯蒂娜·斯米拉格里亞( Christina Smiraglia )研究發(fā)現(xiàn),博物館的老年教育活動可以幫助老年人提高社會化水平,改善他們的情緒[4]。這其實是一個對緩解老年人心理上的孤獨、增強與社會連結、消除年齡歧視等非常有效的方法,相比西方國家(見表2),國內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見表1)。

(三)博物館針對老年群體的交互方式不當

傳統(tǒng)博物館負責收集、保藏文物和標本,觀眾被動接受博物館的展示成果,其更注重社會性。當今我國一系列博物館越來越多地嘗試通過“互動體驗”來完成角色的轉換。隨著信息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觸摸屏、聲光電等諸多與新興科技相結合的展示形式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博物館展覽中,這對于充滿好奇心的兒童、熟悉電子產(chǎn)品的青壯年觀眾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增強體驗感的方法和策略。而大多數(shù)老年觀眾則更適合較為傳統(tǒng)的展示方式,復雜多樣的交互方式和設備只會讓老年觀眾望而卻步,阻礙老年人獲取展覽信息,影響觀展體驗,因此,如何使交互不僅僅適合其他群體,同時也適合老年群體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5]。

近幾年也有不少博物館通過“云展覽”“3D漫游式展覽”的形式向數(shù)字化邁進。這種數(shù)字化雖然可以跨越地理界限,實現(xiàn)讓老年人群足不出戶來感受不同博物館文化,但其實本質上也是通過二維的圖像來引發(fā)視覺想象,部分博物館的線上展覽制作比較粗糙,也會讓老年觀眾產(chǎn)生眩暈等問題,可見線上展覽與真實的世界還是存在差距。具身認知更強調“身體”在認知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與靜態(tài)觀看相比較,行走是理解博物館展覽和體驗博物館的更好方式,在此過程中,身體作為觀眾與博物館之間的重要媒介,讓我們真正可感地體悟一座博物館,理解并獲得感觸[6]。

以上都是目前國內博物館正在面臨且亟待解決的適老化問題,是設計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點、生活和活動需求的表現(xiàn)。因此,要解決上述問題需結合具身認知來提出相應設計策略。

博物館展覽設計的可讀性研究是展覽設計理論的延續(xù),盡管國內外的研究人員沒有具體調查展覽設計的適老化方向。但在材料研究過程中,他們對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作為一個適老化的建筑室內空間和合適的適老化視覺設計,跨學科研究方法可以用于從建筑、病理學、設計和其他學科獲取信息,以提高展覽空間的可讀性與易讀性。

三、博物館適老化設計策略

目前,國內博物館設計針對老年人群體還面臨諸多問題,從具身認知來看,博物館要從傳統(tǒng)的以“物”為中心逐漸向以“身體”為中心的方向轉變,同時通過虛擬技術的介入完成“物”與“身體”的融合。具身認知中包含涉身性、環(huán)境嵌入性、體驗性3個特征。本文對不同年齡段老年人的行為特征(見表3)進行分析,并基于空間設計及文化服務的角度分別從感知層、認知層以及行為層提出博物館適老化的設計策略(見圖1)。

感知層即強調老年觀眾的“身體”與空間、展品直接的接觸互動中形成的感官感受。與感知層相比,認知層更多的是在講情境性與情感元素在空間中的重要性。行為層即強調博物館中需要針對特殊群體設計出適合老年觀眾的多媒體互動方式或教育活動,引導他們接受、嘗試并熱衷于讓自己的身體參與其中。

(一)感知層

感知層對應具身認知中的“涉身性”。身體本身物理屬性是形成認知的必要條件。一方面需要強化博物館信息的易讀性。根據(jù)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群體對綠色、紅色、藍(紫)色等顏色辨別能力較弱,因此空間中盡量避免出現(xiàn)這些顏色,應使用明度差別大或對比性強的色彩;展示介紹的文字、導覽系統(tǒng)等應更醒目,需根據(jù)設計需要合理運用,這樣可以有效緩解老年觀眾的視覺疲勞,從而產(chǎn)生愉悅的情感體驗;由于老年群體隨著年齡的增長,五感的功能會逐漸衰退,尤其是視覺退化比較嚴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設計時考慮用更直觀的方法代替博物館中單一枯燥的文字說明,即信息可視化。可以用圖像、圖形符號解讀代替文字說明,例如,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長期陳列展覽“古代中國”中將花紋演化的過程通過流程類信息可視化插圖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不管是對兒童還是老年群體都能快速地獲取展品信息。除此之外,博物館展覽在照明設計、動線設計、材質、無障礙設計等老生常談的設計要素中也需要在設計初期就最大程度地考慮到適老化,增強觀眾意識。

另一方面,要放大博物館中的感官刺激,營造多感官博物館。例如,中國軍事博物館設置了免押金租用語音導覽器,按鍵清晰簡潔,對于老年觀眾來說容易操作,還可以重復收聽。這種方法在西方國家被稱為Audio Description,也可以理解為口述影像服務,即用聲音資訊代替視覺資訊[7]。但需要注意的是,語音導覽要充分考慮老年觀眾接收信息的能力,講解時要避免使用復雜語句,語言簡明扼要的同時注意提高音量。當然通過影像和聲音的結合,在博物館的展覽中也能達到傳遞信息的目的。例如“聽見《清明上河圖》”大型聲景交互藝術展覽中,采用聲音博物館自主研發(fā)的聲景交互系統(tǒng),運用遠、近聲音交互重疊的方式,使參觀者循著《清明上河圖》體驗不同區(qū)域的聲音,讓聽眾更有身臨其境的觀感。這種通過聽覺感受視覺藝術的方法,對老年觀眾也同樣適用。

(二)行為層

行為層對應具身認知中的“體驗性”。行為活動是搭建起認知的重要橋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博物館應考慮為老年群體開發(fā)合適的互動項目,讓他們在數(shù)字化的展覽中感受到重視與關愛。前文提及,不斷涌入的多元數(shù)字科技的展示形式,會讓老年群體在觀展時,因缺乏對數(shù)字媒體互動模式的認知,而加深他們的失落與自卑感。因此,在引入新的交互方式的同時,適當保留傳統(tǒng)媒介的展示方式。新形態(tài)的交互形式并非完全不適合老年群體,以故宮博物院的數(shù)字多寶閣為例,通過高精度的三維模型最大限度還原養(yǎng)心殿內真實陳列的文物、陶瓷、金銀器等真實本體,用高清屏幕組成交互展示墻,參觀者可以通過觸控交互的方式,將數(shù)字文物的圖案細節(jié)進行觀賞和縮放。又例如孔子博物館里的“古代拜師禮”模塊利用體感交互讓觀眾親身體驗拜師的過程,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了抓握-移動-放開的交互手勢,使觀眾能夠自然地用身體與環(huán)境互動。這種借助多媒體的界面式交互強調體驗者的“接觸”行為,簡單易懂且有一定趣味性,非常適合老年群體參與其中。

博物館也可以設計由少年兒童和老年觀眾共同參與的代際互動活動。例如利物浦博物館所策劃的“當我幼年時”(When I Was Little)自導性學習包,就是引導祖輩們與3~8歲的孫輩們一起,通過學習手冊與文物來探索博物館,同時通過觀察博物館展品,聆聽過往的童謠和歌唱,以及共讀童書和講故事等活動,讓孫輩們分享和記錄年長者的回憶[9]。這些活動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館內資源服務更多的觀眾,又能吸引更多的老年群體及家庭觀眾積極走進博物館。此外,在一些西方國家已經(jīng)嘗試用“藝術療愈”提高老年人的自尊、自信和自我認知。

也有部分老年人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到達博物館現(xiàn)場觀看,這也促使很多博物館在數(shù)字化建設的思路上進行了探索。但現(xiàn)在許多國內博物館線上網(wǎng)站的架構還處于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趣味性、美觀性還有待改進,需要根據(jù)不同游客類型來呈現(xiàn)不同的個性化內容。同時,即使是線上觀展,也需要結合具身認知,喚醒感官感受,從而獲得更好的效果和體驗,例如,2020年曼徹斯特藝術學院的視覺設計線上畢業(yè)展通過打開環(huán)繞氛圍音按鈕后可以聽到模擬現(xiàn)實畢業(yè)展現(xiàn)場里“鬧哄哄”的背景音等,將游戲化、娛樂化的形式靈活運用到線上數(shù)字化展覽中,給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認知層

認知層對應具身認知中的“環(huán)境嵌入性”。外部環(huán)境是認知的基礎,博物館的情境可以理解為“寄情于境”,“情境”本身就帶有空間感,是一個立體的場域。博物館在空間中融入情感與情節(jié),提供了一個淡化和消解觀眾與展覽之間有形及無形界限的場域。

一方面需要強化博物館的敘事性設計,通過人造情景或虛擬情境喚醒老年觀眾的認知。敘事學主要是研究講故事的方式和規(guī)則的理論類別,博物館空間設計與故事是分不開的,博物館空間可以作為場景推動故事的發(fā)展,而故事也賦予了博物館空間深刻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同時也是觀者解讀博物館空間的一把鑰匙。例如湖南韶山的毛澤東紀念館第五部分的大決戰(zhàn)場景,就把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通過場景雕塑和虛擬時空的結合再現(xiàn)出來,讓觀眾身臨其境。同時在其中也加入了相應的參與互動功能,觀眾可以通過按報話機的按鍵產(chǎn)生藍色電波,一片片飛動的電波出現(xiàn)在層層疊疊的透明屏幕上,飛向大決戰(zhàn)的現(xiàn)場。諸如此類的歷史主題博物館融入敘事性設計是非常吸引老年群體來參觀的。

另一方面,在博物館的設計中還需融入情感化設計。“情感化設計旨在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誘發(fā)情感反應,從而提高執(zhí)行特定行為的可能性。”即通過設計以某種方式刺激用戶,讓其產(chǎn)生情感上起伏。將情感化設計置于博物館設計中,其實是在講“人”與“物”之間的情感交流。從老年群體的心理特征出發(fā),貼近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興趣取向,博物館也可以針對性地策劃各種主題展覽,給他們帶來情感體驗和沉浸體驗,提高展覽的趣味性、交互性和反思性[8]。例如,株洲市博物館抓住了老年人的懷舊心理,策劃了《湘東風物——株洲民俗文物展》,同樣借助物理時空與虛擬時空相結合的手法,復原了老街等過去的民俗文物并結合情景化的陳列方式,使老年觀眾在這里找到心靈的歸屬和慰藉。由此可見,通過場景化的情感化設計,喚醒了老年觀眾相似的回憶和經(jīng)歷,主動將自己嵌入到特定場景中,進而實現(xiàn)超越真實的情感體驗。

在具身認知的影響下,博物館可以從感知層、行為層和認知層3個層面,由淺入深提高自身的適老化設計。不管是哪一個層面,都需要從老年群體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fā),強調“身體”在博物館空間中的參與性,從而提高老年觀眾的觀展體驗和感受。

四、博物館適老化設計實踐探索

基于對具身認知和適老化設計的理論分析,以及在概述了老齡化背景下博物館面臨的問題后,從感知、行為和認知等3個層面對具身認知與博物館設計的關聯(lián)做了相應的策略研究,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地明確博物館適老化設計的要素在各個層級的關系,如圖2。如圖所示,感知層、行為層再到認知層的對用戶體驗影響的程度是逐漸加深的。其中,感知層主要強調博物館的空間局部、燈光、展品、館內的UI設計等,而行為層的設計要素主要指展廳的數(shù)字媒體互動、導覽及講解等,認知層面的設計要素則是強調要引起用戶的反思和共鳴,包括文化熏陶和紀念回憶等。

(一)當前博物館的用戶旅程和痛點梳理

以老年人游覽當前的博物館為例,典型的用戶旅程包括游覽準備、進入博物館、了解館內展覽、開啟游覽、互動體驗、游覽結束和離開等幾個階段。在進行旅程梳理的時候,結合具身認知的行為、交互媒介及各個階段的適老化要素提取(從感知、行為和認知等3個維度),最后總結出在老齡化背景下博物館游覽的具身認知需求。從感知層面來說,包括清晰的入口和通道引導及導覽系統(tǒng),以聽覺、觸覺的交互代替純視覺的交互。例如,通過自動精準定位的導覽儀來為用戶進行導覽和簡單講解,不需要用戶過多操作,也能緩解眼睛的壓力。行為層則包括為老年人設置專項通道、引入智能機器人等智能輔助設備,另一方面是對于特殊或緊急情況的考慮,為老年人設置專屬的休息室和應急室。從認知層面來說,則包括設置符合老年人認知心理的特色交互活動,例如“我的姓名演變進程”,“我進入了清明上河圖”等能夠讓老年人以較低的門檻參與其中,且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其中,而不是一味地開展一些講座和課程等,如圖3。

(二)具身認知下的博物館適老化設計展示

在確定了典型旅程中的用戶痛點及需求后,下一步就是改進和重塑服務旅程。在重塑過程中也是以典型用戶旅程為基本點,以用戶為中心,以人性化和情感化的博物館游覽為設計目標。在此服務旅程基礎上,確定博物館的基本布局如圖4所示。在重塑后的服務旅程中,比較顯著的特點之一是降低老年人的操作門檻(例如直接職工卡或身份通過通道)。特點之二是降低交互操作的成本,這對智能化的要求更高,例如對移動導覽的精準定位要求,以及智能透明交互屏的引進。特點三是針對老年人的人性化設計,專屬通道、休息室等。

博物館方可以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博物館之外延伸服務,使無法到博物館參觀的老年人也能通過展覽以外的渠道,用另一種方式去品讀和感受博物館文化,這也是博物館易讀性適老化的重要體現(xiàn)。為了更進一步對改進和重塑后的博物館有更具象的認知,對智能交互屏進行詳細的設計展示。智能交互屏是指在某一個展廳內,在最主要的展品的玻璃罩中置入智能交互屏。在這個交互屏幕中,用戶既可以透過屏幕看到實際的文物,也可以在交互屏上了解更多該典藏品的信息,或者進行鑒賞如圖5所示。具體來說,可以對獲取該藏品定位基本信息、制作工藝和歷史進程等信息,可以拖動拖拽、移動及旋轉對典藏品進行全防偽的鑒賞。在界面交互設計上,按鈕尺度較大,其比較簡單、易于辨認,增加了更多的操作引導內容,而不再是做新手引導,且把操作引導置于屏幕左側,用戶可以根據(jù)需要在此點擊觀看。服務內容的多樣性與豐富性也是博物館展覽吸引老年人的重要因素之一。博物館必須不斷更新和創(chuàng)新為老年人服務的方式,以適應我們老齡化社會的現(xiàn)狀,增加更人性化的服務,并允許與促進更多老年人參觀博物館。博物館將為老年人安裝一個語言跟蹤系統(tǒng)。語言跟蹤系統(tǒng)讓年長的用戶群體停留在哪兒,語言系統(tǒng)就會跟蹤到哪兒。此外,老年人的語音解釋可能與普通人不同,可以包括熱情的歡迎演講、簡短的博物館介紹和其他內容,這些內容會讓老年人聽起來更友好、更親近。語音指南的內容應盡可能緩慢,語氣生動、清晰、可識別。老年人使用語言跟蹤系統(tǒng)來聽和看,這種視聽體驗有助于他們閱讀。

總的來說,重塑后的博物館游覽旅程不僅僅從布局等基礎出發(fā),更從游覽的形式、載體以及最終的游覽價值等各個層面去做設計改進。降低老年人的操作門檻,將更多的操作由智能化的輔助設備代替,這才是基于具身認知的適老化設計。

這里提倡的老齡化和可讀性設計并不是為了區(qū)分老年人和普通人,而是為了確保所有展覽都能平等地讓各個年齡段的用戶使用博物館的資源和感知博物館的文化氛圍。此外,必須通過最大限度地增加老年人獲得健康體驗、社會參與和安全保障的機會來提高老年人群體的生活質量。盡管博物館開發(fā)了適應老齡化的設計,但也通過關注支持老年人和弱勢群體,喚醒了公眾的社會意識。博物館長期以來一直堅持要適應老齡化,形成一種新的觀念,一種和諧平等,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愿景,一種理解、尊重、愛和互助的觀念。

結語

具身認知為博物館老齡化設計提供了新的切入點和重要的理論依據(jù),本文在具身認知的視野下探討了博物館適老化設計,并從感知層、認知層、行為層3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設計策略,不僅能夠觸達老年群體的情感共鳴,還可以充分釋放博物館的最大力量和價值,進一步營造老年友好型社會環(huán)境。正所謂“適老化設計,是適合所有人的設計”,優(yōu)秀的博物館設計不僅是材質、結構、功能的創(chuàng)新,也是情感的載體和表達方式,更是一種人文關懷的精神與責任。

參考文獻

[1]許雙月.具身認知在國內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J].設計,2022,35(20):76-79.

[2]周婧景.具身認知理論:深化博物館展覽闡釋的新探索——以美國9·11國家紀念博物館為例[J].東南文化,2017(02):109-114.

[3]王菲.智慧康養(yǎng)視閾下的“老少共融”設計案例解析[J].裝飾,2022(05):52-63.

[4]Christina Smiraglia.Targeted Museum Programs for Older Adults:A Research and Program Review[J].Curator:The Museum Journal,2016,59(1):39-54.

[5]劉亞賢,吳洪昆,翟宇飛.基于老年行為特征的產(chǎn)品交互界面的適老化設計研究[J].設計,2015(21):140-141.

[6]王思怡.何以“具身”——論博物館中的身體與感官[J].東南文化,2018(05):115-120.

[7]郝靜. 我國博物館老年觀眾初步研究[D].吉林大學,2019.

[8]劉亞賢,吳洪昆,翟宇飛.基于老年行為特征的產(chǎn)品交互界面的適老化設計研究[J].設計,2015(21):140-141.

[9]陳佳利.在過去的時光中相遇——利物浦博物館高齡教育活動之研究[J]博物館學季刊,2017(01):5-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98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国产欧美日韩91|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啪啪|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伊人91视频| 无码AV动漫|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高清|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91久草视频| 欧美午夜精品| a级高清毛片|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a|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国产成人91精品|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91视频99|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99re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看|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91福利在线看| 欧美性天天| 亚洲人人视频|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91青青在线视频| 国产色婷婷| 九九香蕉视频| 成人国产小视频|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欧美h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女人18毛片久久|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午夜爽爽视频|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青青|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亚洲色图欧美|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在线播放国产99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