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提高低年資護士靜脈輸液護理辦法,對提升科室工作效率的作用價值。方法:隨機抽選400例急診接受靜脈輸液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收治時間范圍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此期間,低年資護士對患者展開常規靜脈輸液;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間,提高低年資護士靜脈輸液護理辦法,并在此期間對400例患者展開調查研究,將前者視為對照組、后者視為觀察組,實施對比研究。結果:觀察組期間患者按鈕次數低于對照組、換瓶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觀察組期間,低年資護士靜脈輸液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結論:提高低年資護士靜脈輸液護理辦法能夠明顯提升科室工作效率,同時減少不良事件發生,提高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低年資護士;靜脈輸液;護理辦法;科室工作效率
The impact of improv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nursing methods for junior nurses on departmental work efficiency
HU Xinjing, JIA Hengya, REN Mengmeng, LI Kunfeng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improv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nursing methods for young nurses in enhancing departmental work efficiency. Methods: 400 patients who received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with a treatment period of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0. During this period, junior nurses conducted routine intravenous infusion for the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1, we will improve the nursing methods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 among junior nurses, and conduct a survey and study on 400 patient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former will be treated as a control group and the latter as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mparative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Result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number of patient butt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ottle change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family memb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dur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intravenous infusion care among junior nurs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Improving the nursing methods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 among junior nurs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the department,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good events,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 families.
【Key Words】Junior nurses; Intravenous infusion; Nursing methods; Department work efficiency
隨著臨床研究不斷發展進步,我國醫學水平不斷創新,靜脈輸液相關內容也在不斷更新深入當中,這就導致靜脈輸液的風險因素也隨之增加。急診留觀成人靜脈輸液是急診科患者接受治療時,最普通的護理操作,順利完成靜脈輸液是確保臨床治療有效的前提。但是因為急診科醫護人員工作繁忙,且患者病情存在風險性,加上患者本身容易緊張、存在負面情緒等情況,增加了急診靜脈輸液的風險。有關調查研究,急診科的臨床年輕護士占比遠遠高于高年資的護理人員,40%護理人員工作年限低于5年,這些護理人員因為工作時間短、技能不熟練,缺乏足夠的臨床經驗和應變能力,加上自身的法律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在靜脈輸液整個過程當中很容易出現靜脈輸液不良事件[1]。為了盡量避免低年資護理人員發生靜脈輸液不良事件,不斷提升低年資護理人員的臨床經驗,實施相關科學培訓,加強風險管理,本次研究當中,對本院收治的800例接受靜脈輸液的患者進行分析,以下是詳細報道。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遴選在本院住院接受靜脈輸液的800例患者參與研究,其中,400例患者的收治時間為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對照組);另外一組400例患者的收治時間范圍:2021年1月—2021年12月(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期間由低年資護理人員對患者展開常規靜脈輸液。觀察組期間,對低齡資護理人員展開系統培訓,以提高靜脈輸液辦法。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患者病情包括重癥肺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闌尾炎、急性胃炎等。排除患有其他嚴重性疾病、血液病變、嚴重不配合患者等。對照組,男221例,女179例,年齡23~63歲,平均年齡(56.8±4.1)歲。觀察組,男218例,女182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56.7±4.2)歲。兩組患者上述基線信息沒有顯著差異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由低年資護理人員對患者采取傳統工作模式進行護理:護理人員晨起交接查完病房后輸液護理記錄和查房記錄,靜脈藥物配置中心配好藥物后送至病區,對患者進行輸液治療。
觀察組期間,提高低年資護理人員的操作方法:(1)規范護理流程:由護理部成立專門的操作培訓小組,參照護理學基礎內容進行考核。根據臨床實際討論結果并確定每項操作的規范流程,挑選出全院操作考核中優秀且具有一定管理教學能力的護理人員進行操作規范并制作出視頻。
(2)由點到面進行帶教操作:每個病區由護士長挑選出技術操作良好的護理人員作為培訓老師,每月制定學習計劃,定期集中培訓操作。在經過護理部考核優秀后,再帶領低年資的護士人員進行操作培訓。護士長與代教老師制定每季度操作訓練計劃,培訓考核小組不定期進行督查指導[2]。(3)在對低年級資護士進行培訓過程中,首先,注重溝通能力的培養。要求醫護人員不僅能夠規范操作,提高自身的技術性問題,還需要學會如何正確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在培訓后期,由培訓小組在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操作、儀容儀表、人文關懷、理論知識等方面。這種考核方面不僅能夠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技術操作水平,還能夠促使護理人員學習相關知識,接納新的學習內容,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和溝通技能。其次,注重護理人員手的消毒工 作[3]。由于靜脈輸液,每項護理操作都需要靠手完成,因此一定要做好手部消毒,截斷傳染源。護理部需要大力宣傳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并規范組織醫護人員學習七步洗手法。讓靜脈輸液護理人員能夠熟練掌握并嚴格執行七步洗手法,將醫院感染監測貫徹在全年度檢查中。(4)規范靜脈輸液工作模式:護理人員在晨起交接查房后,便準備靜脈留置針以及輸液前的沖管藥物使用生理鹽水為留置針患者沖管,確認靜脈留置針通暢。如果留置針不通暢或者注射部位出現腫脹、外滲則需要拔除留置管進行重置。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做好解釋工作。所有靜脈藥物配置完成送至病區以后,立馬進行靜脈輸液,并且輸液結束以后留一名護理人員負責病房巡視,及時接瓶拔針換藥,在整體操作過程中,以快速、準確、無誤的護理方式為主。(5)規范科室的獎懲制度:對低年資護理人員進行鼓勵,將患者家屬的評價納入考核內容當中,并對優秀的護理人員給予獎金鼓勵,對于技術能力差的護理人員則需要給予鼓勵,進一步加強技術操作培訓,以不斷提升自我工作素養與職責。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靜脈輸液患者呼鈴時間、換瓶時間、患者及家屬滿意度以及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颊呒覍贊M意度:使用本院自制調查量表進行比較,分值范圍0~100分,分值越高則代表患者家屬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靜脈輸液患者護理效果
觀察組靜脈輸液患者的呼鈴時間、換瓶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而且對照組患者家屬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
觀察組靜脈輸液患者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為,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P<0.05),見表2。

對于急診留觀住院患者來說,靜脈輸液是非常常見的治療手段,而且臨床上為了提高靜脈輸液的安全性,減少靜脈輸液帶來的風險因素,已經逐漸廣泛應用靜脈留置針進行治療[4-5]。一般情況下,住院患者的查房及治療集中在早晨,在此期間,醫護人員的工作任務量大,對患者的照護無法面面俱到,加上當前急診科大部分護理人員工作時間相對較短、工作經驗不足。因此,很容易在緊張的工作當中出現護理風險差錯。護理學作為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應用科學,高質量、高水平的護理操作是每位護理人員的基本職責。由于當前臨床上低年資護理人員相對較多,急診科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特殊,對護理要求更為嚴格。為了能夠保證護理安全性,不斷提升護理服務質量,預防醫療糾紛發生,加強低年資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技能培訓十分重要。
本文當中,通過設置各環節培訓方案,引入強大的師資力量進行專業的系統化培訓,促使每位護理人員都能夠積極參與活動當中,全面提升護理人員的理論實踐能力,讓護理人員能夠在短期時間內提升自我工作能力。通過嚴格的培訓方式,對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操作能力進行提升、強化,安排經驗豐富且責任心強的高年資護理人員進行帶教培訓。嚴格執行崗位職責,并根據流程,規章制度展開操作、技術考核等。強調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性,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定期展開理論及技術考核,將護理人員的考核成績納入年終總評中,制定合適的獎罰制度對表現優秀的護理人員給予獎金,以激勵其他護理人員能夠不斷學習進步。在對患者進行靜脈輸液前,強調護人員的手部消毒衛生等。不斷提升護理人員預見性思維能力以及所學知識預見性能力,使用所學知識能夠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針對靜脈輸液過程中存在隱患進行加強教育,從而提高防范意識,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綜合素質,降低護理不良事件。在本次研究當中,在提高低年資護理人員的工作水平以后,觀察組患者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且觀察組期間,護理工作質量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明顯提高,患者家屬的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P<0.05)。
在本次研究當中可以看出,觀察組低年資護士展開技能培訓以后,自身的靜脈輸液能力明顯提升,有助于降低風險因素,減少不良事件出現,提升患者治療效果,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王蓓.低年資護士在兒童靜脈輸液護理中的不良事件分析與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0): 191-193.
[2] 范菊紅,謝珺,宋娜,等.培訓者培訓模式對兒科低年資護士靜脈輸液治療臨床實踐能力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21,18(21):59-61,65.
[3] 張於,王曉春,黃求進,等.黑龍江省臨床護士輸液性靜脈炎知信行調查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 26(34):4833-4838.
[4] 薛墨,吳如容.靜脈輸液實操服務流程關鍵點考核評分以做代訓表在低年資護士的輸液實操培訓與考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健康大視野,2018(1):92-94.
[5] 楊玉云,李元,何秀珍,等.低年資護士在患者發生靜脈藥物外滲后的質性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 2019,23(36):525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