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為幫助慢阻肺患者養成健康行為并提高肺功能,臨床方面開展肺康復護理并分析其效果。方法:針對慢阻肺患者做回顧分析,以2020年11月—2021年2月為時限,進而得到病例100例,給予樣本隨機等分分組,隨后分析觀察組(n=50/綜合肺康復護理)在健康行為養成情況以及肺功能水平等方面與對照組(n=50/肺康復護理)的差異。結果:相關量表評分均在護理后改善,兩組相較差異顯著,觀察組的ESCA(自我護理)及HPL(健康行為)評分更高而CAT(生活影響)評分更低(P<0.05);多項肺功能指標于護理后均有改善,兩組之間差異顯著,且觀察組的FEV1(最大呼氣第1秒呼氣容積)、FVC(用力肺活量)、FEV1/FVC(二者比值)以及PEF(峰值呼氣流速)水平更高(P<0.05)。結論:對慢阻肺患者進行肺康復護理可以幫助患者養成健康行為習慣,可提高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相較常規護理效果而言,對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肺康復護理;慢阻肺患者;健康行為;肺功能;應用價值
Effect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on health behavior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A Hui
Yancheng Dafeng People’s Hospital, Yancheng, Jiangsu 224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help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evelop healthy behavior and improve lung function, clinical aspects of lung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nd analysis of its effec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from November 2020 to February 2021. A total of 100 cases were obtain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qual groups. Subsequently, the differences in healthy behavior development and lung function level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n=50/comprehensive lung rehabilitation care) and the control group (n=50/lung rehabilitation care)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Esca (self-care) and HPL (health behavio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but the scores of CAT (life effect) were lower(P<0.05). Many indexes of lung function were improved after nursing,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levels of FEV1, FVC, FEV1/FVC and PEF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 Conclusion: lung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help patients develop healthy behavior habit, improve self-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pulmonary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PD patients; Health behavior; Pulmonary function; Application value
慢阻肺患者數量占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人數的一半以上,是全球公認的第三大死亡原因[1],時至今日,患病率仍在上升且研究表明與人口老齡化加劇有關。慢阻肺主要累及肺部,因而首發癥狀為慢性咳嗽,或于早晚間、活動后加重,偶見膿性痰或血性痰,當累及肺外各器官并造成損傷時,可能表現為心臟絞痛等多種癥狀,亦有營養不良、體重減輕、骨質疏松等全身性表現[2]?;颊叩姆尾抗δ苤鹉晗陆?,且目前并無特效藥可以完全逆轉這一趨勢,按醫囑用藥并配合護理干預,可以達到改善癥狀、控制病情、保護臟器及提高生活質量的效果,尤其是高齡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要予以更多關注。為探究肺康復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研究人員以 2020年11月—2021年2月為時限,進而對期間的100例慢阻肺患者加以研究。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慢阻肺患者;病例數:100例;選取年限:2020年11月—2021年2月。基于摸球法進行隨機分組,情況如下,對照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齡60~90歲,平均年齡(77.42±1.92)歲,病程2~30年,平均病程(17.12±0.67)年;觀察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齡60~90歲,平均年齡(75.78±2.03)歲,病程3~30年,平均病程(16.67±0.58)年,對應基礎資料的組間差異P>0.05,因而研究可行。倫理委員會通過。納入標準:①多項檢查結果均符合中華醫學會提出的慢阻肺標準[3];②處于穩定期;③具有自知力,可正常溝通。排除標準:①其他臟器功能障礙;②不同程度的肢體活動障礙;③患有精神類疾?。虎艽嬖诔鲅L險[4]。
1.2 方法
對照組:肺康復護理,如下:①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主要是指咳嗽等典型癥狀,通過詢問以及生命體征監測綜合分析,尤其要關注痰液量及性狀的改變。②開展舒適環境護理,做好室內清潔及通風工作,在布置房間時除了完善基礎設施,還要選用暖色調,可給予患者以溫馨的感受,同時做好室內消毒工作,以防感染。③進行飲食指導,主要是為了滿足患者的營養需求,考慮到患者消化功能水平,可優先考慮一些富含營養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油膩、辛辣食物,戒煙戒酒。相較觀察組,對照組未進行系統性肺康復護理。觀察組:基于對照護理措施,開展綜合康復護理,如下:①呼吸道護理,對患者坐臥姿位指導,即坐位或半臥位,對患者做有效咳嗽指導,先深吸氣,再關閉喉頭、收縮腹肌與肋間肌,隨后突然打開聲門即可順利排痰,輕叩患者胸壁,注意控制力度,充分利用重力進行體位引流,確保呼吸道順暢。②加強康復教育:強調呼吸道一般知識及呼吸肌功能,了解患者病因、病理表現并做危險性評估,明確告知患者以康復護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點明注意事項、關注護理安全,以此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多次強調感冒的預防以及戒煙等生活習慣。③科學康復訓練:首先做呼吸訓練,指導患者保持舒適體位以放松肌肉,教會患者做腹式呼吸,經鼻做緩慢的、深長的吸氣,經口慢慢地呼氣并回縮腹部,多次練習,兼顧縮唇呼吸訓練,可做吹笛樣練習;其次做有氧活動,以步行為主,綜合考慮患者的活動能力、耐力,以此調整運動頻率及運動量,還可做體操訓練,重點鍛煉上肢運動能力,1次/d即可。④心理康復護理:病程較長,患者可能逐漸對生活喪失信心并處于負性情緒之下,對此,應當與患者進行溝通并做心理評估,面對面地進行答疑解惑,或是通過深入溝通了解患者實際情況,由此確定心理干預方式,或給予認知偏差矯正,或給予足夠心理支持,動員患者配合或子女參與康復護理。
1.3 觀察指標
(1)相關量表評分:均計算總分,包括①針對自護能力,需使用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 gency,ESCA)進行測量,從0~172分,表示其自護能力及行為越發理想;②針對健康行為,需使用健康行為量表(Health Promotion Lifestyle Profile,HPL),從52~208分,表示其健康行為養成效果更好;③針對生活影響,需使用日常生活影響量表(Common Assessment Task,CAT)[5],從0~40分,表示對生活質量的影響非常嚴重。(2)肺部功能指標:①最大呼氣第1秒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②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③FEV1/FVC(前二者的比值);④峰值呼氣流速(峰值呼氣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R),定期監測與記錄,以肺功能測試儀為輔助儀器。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針對相關量表評分的分析
僅在護理后有顯著差異且觀察組更優,見表1。
2.2 針對肺部功能指標的測量
觀察組在護理后的指標均顯著更優,見表2。
康復護理是康復醫學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6],在近些年迅速發展并廣泛應用于臨床多個科室,護理的內容除了包含基礎性的措施外,還有針對患者參與功能的訓練與再訓練,希望以此減少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并有效規避致殘因素,從而達到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并促使患者迅速地回歸社會生活及集體活動之中。
研究結果表明,接受綜合肺康復護理的慢阻肺患者其健康行為養成及相關量表評分均優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具體表現為護理后差異顯著且觀察組的ESCA更高、HPL更高、CAT更低,這是因為康復護理強化了基礎護理措施,滿足了患者病情恢復的環境條件及生理條件,同時加強了康復教育與方法指導,促使患者進一步掌握科學呼吸、排痰、運動方法,既滿足了患者的安全需求,又提高了患者的自護意識,如戒煙戒酒、注意休息等健康行為得以形成,有利于患者的迅速康復,亦有利于生活質量的改善[7]。此外,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在護理后均有改善,當兩組相較,觀察組的FEV1、FVC、FEV1/FVC、PEF檢測值均更低,差異顯著,這就是說明接受綜合肺康復護理的慢阻肺患者其肺部功能有了明顯的改善,且這一結果與白映雪及向麗[8]在2023中的研究結果高度一致,即“護理1個月后,兩組FEV1、FVC、FEV1/FVC較治療前上升,且兩組相較時觀察組更高(P<0.05)”。這是因為康復護理計劃的制定與執行基于康復醫學理論,從康復教育、康復訓練、心理干預等多方面入手,完善了基礎護理內容,幫助患者建立起了新的生理呼吸模式,充分考慮到了患者的能力水平、病情進展、殘余功能及康復需求?;颊叩淖宰o能力有了明顯提高,負性情緒有了明顯的改善,健康行為得以養成,日常生活也逐漸恢復,有利于對病情的有效控制以及對并發癥的有效預防,預后更理想。
綜上所述,慢阻肺有慢性進展的趨勢,雖不可完全逆轉,但仍然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及護理配合來緩解病情、改善功能、優化預后,相較常規護理而言,綜合肺康復護理得到的效果更為理想,具體表現為患者的健康行為得以養成、自護能力得以提高、生活質量得以改善,還表現為患者的肺部功能有所恢復,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張艷平.康復護理對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恢復的促進作用[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1):376-377.
[2] 姜璽玲.康復護理及自我管理對慢阻肺患者的干預效果[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3,38(3):10-12.
[3] 田海燕,郎華.思維導圖引導康復護理改善慢阻肺穩定期患者肺功能的臨床效果[J].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21,19(4):109-112..
[4] 宋滿懷.康復護理措施對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24):199-201.
[5] 楊靜.慢阻肺患者康復期肺康復護理的應用[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1,32(4):506-507.
[6] 李岑.康復護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9):186-187.
[7] 賀枚花.慢阻肺康復護理對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農村衛生,2021,13(3):21-22.
[8] 白映雪,向麗.綜合性康復護理計劃對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護理效果[J].貴州醫藥,2023,47(3):45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