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預算管理體系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被通用電氣等企業應用之后,成了有效的管理工具。全面預算管理兼顧計劃、協調、控制等一系列的職能,能夠協調企業各責任主體按照預定的規劃開展工作。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企業要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就需要加強預算管理工作的應用,幫助企業達成預期的管理目標。在新時期企業開展的預算管理,要求企業的全體成員主動參與到其中,企業的各環節必須按照預算管理工作要求健全管理體系。本文針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改進建議,能夠為企業預算工作的優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預算管理;對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完善以及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的發展,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當前我國很多企業在開展全面預算管理的過程中過于追求短期內的經濟效益,不注重企業的戰略規劃,導致預算和企業的戰略之間難以實現有效的協同。因此本文針對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工作進行分析,對當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現狀進行剖析,并提出了一定建議。
一、相關概念
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企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要求企業的全員參與其中,包含計劃、控制、協調、激勵、評價等一系列職能。通過對企業內部各項管理工作的優化,保障企業可以合理配置內部的各類資源,實現對企業內部各項活動的合理規劃,保障企業的管理體系順利執行。全面預算管理是現代企業的管理工具,通過很多企業的實踐證明了其具有的價值,通過將企業的各項管理制度全面融入企業收支管理環節中,對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進行多角度分析與控制,使企業經濟業務活動更具規范性。全過程管理是全面預算的主要特點之一,企業預算并非僅是某一環節工作,要從預算編制到考核進行全方位控制,并在預算執行完畢之后進行總結。本年度預算的終點是下一年度預算的起點,要充分總結經驗以改進管理流程。
二、企業預算管理的問題
(一)預算目標的問題
當前很多企業預算目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過于注重企業的短期效益。很多企業沒有明確企業預算目的,不利于幫助企業落實預算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預算編制的問題
在預算編制環節,很多企業的預算編制方式過于粗糙,僅通過自上而下的方法開展編制。自上而下的方法不利于調動基層人員的積極性,容易導致企業預算脫離實際。
(三)預算執行與調整的問題
在預算執行的環節,部分企業沒有落實動態管控的原則,當預算執行出現問題或產生較大差異也沒有及時對相關差異進行調整,不利于改進企業的預算管理規劃。同時部分企業的預算執行即便遇到重大不可預見因素也不進行調整,不利于企業預算目標的達成。
(四)預算考評的問題
在預算考評環節,考評存在一定的隨意性,考評指標過于單一,不利于幫助企業激發員工參與預算的積極性。
三、企業預算管理的對策
(一)優化預算目標
第一,明確預算目標。企業需要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管理規劃,以保障企業的預算管理機制有序實施。企業預算管理要對內部各部門的工作進行優化,通過明確具體的管理工作職責落實工作的要求,并通過全面預算體系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分工,解決員工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借助預算管理對企業的各項活動進行優化,發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促使企業的經營活動有序開展。同時通過對企業預算目標的分析,結合企業工作的情況開展對員工的獎懲,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從而有效改進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第二,將戰略目標分解為企業的預算目標。企業要根據企業的戰略導向設置具體的預算目標,通過對企業的戰略進行合理分析,結合企業的經營活動方向明確企業管理的重點,并對企業內部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企業要對企業內外部的環境進行分析,考慮各類影響因素對預算可能產生的影響,促使企業能夠適應市場發展需求。預算目標要以企業戰略目標為導向,符合戰略的總體要求,通過企業的努力達到預期的戰略目標,確保預算目標與企業內外部環境相適應,充分考慮企業的資源情況。每個環節的工作并非獨立的,企業要制定恰當的預算管理機制實現對員工的有效激勵。
第三,對企業的預算目標進行分解。企業在對戰略目標分解的過程中,需要先將戰略目標分解為中長期目標,之后分解為季度、月度目標。同時在企業內部需要將預算目標分解為不同部門以及不同員工的目標,明確各層級人員預算管理的具體規劃。通過完善預算管理指標體系,將影響預算的各類要素都考慮到其中,并以此確定企業的預算目標體系。
(二)改進預算編制
第一,優化企業的預算組織。為了讓企業的全體成員參與到預算的編制及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健全預算管理組織。傳統的預算沒有全員參與,不利于實現對預算各環節的有效監控,也不利于針對預算執行的效果進行合理評價,容易導致預創和企業的實際相脫節。首先,企業需要建立預算管理委員會,并結合企業的實際對預算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優化,做好預算統籌規劃,幫助企業針對預算工作中的各類事項進行統籌管理;其次,企業的預算管理辦公室需要由財務部門主導,其他部門參與,負責預算的日常管理;再次,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企業需要明確各部門的分工機制,落實人員在預算工作中的歸口管理責任;最后,加強對預算工作的培訓。為了促使企業的全體成員參與到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中,讓預算得到企業各部門的全面支持,提高預算管理工作開展的有效性,防范預算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第二,明確預算編制的原則。企業的預算編制要求對企業預算管理工作期內所有經濟業務事項進行統籌規劃。企業要確保預算編制流程科學,促使預算管理目標順利達成。企業要合理開展預算編制,在預算編制時遵循以下原則:首先,合理確定企業的經營方向。企業執行全面預算要確保預算符合經營方向,形成以預算目標為導向的預算指標,確保預算指標和企業經營范圍、發展規劃等保持一致,避免所編制的預算不具有可操作性的問題,防范在預算管理工作預算不具有可操作性產生的風險;其次,詳細確定預算指標。企業的預算編制是以預算表格的方式所呈現的,企業在確定預算目標之后,要詳細確定各項具體的指標。各項指標的編制要具有合理性、嚴謹性,保障預算能夠符合企業各部門特點具有可操作性。再次,選擇恰當的預算編制方法。不同的預算編制方法適合不同的項目,企業各部門在開展預算編制時,要結合本部門的實際特點合理采用預算編制方法。
第三,改進預算編制的方法。預算編制作為預算管理的起點,預算編制是否科學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預算管理工作是否合理。增量預算適用于不會產生明顯的變動的預算,對于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的預算,應采用零基預算的方法進行編制,例如企業的廣告費等。對于涉及時間較長的預算,應采用滾動預算的方法進行編制,例如企業的無形資產研發、在建工程建設等。
第四,優化預算編制的流程。為了讓企業的全體成員都參與到預算編制的環節,企業要將預算目標轉化為企業全體成員的工作目標,確保預算工作更加合理。首先,企業在每年11月初需要結合企業的發展制定整體規劃,分析企業的發展規劃、資金安排等方面情況,在此基礎上預算管理辦公室確定企業當年的預算目標,將預算目標分解為各部門的目標。同時預算管理辦公室要結合各部門的工作情況以及工作特點詳細說明各部門在預算工作中要開展的任務,并將預算指導文件在指定期限內下達給各部門,從而明確各部門開展預算工作的前提和原則;其次,企業的各部門要明確企業的資源配置要求,在此基礎上編制本部門的預算草案,之后提交管理層分析并下達調整意見。例如A企業在開展全面預算編制的流程中,通過合理的方式讓企業的各部門都充分配合到企業預算編制的過程中,通過建立嚴格的配合機制與協調措施,轉變傳統模式下僅由財務部門下達預算導致企業業務部門無法參與預算的問題。
(三)強化預算執行與調整
第一,建立預算的跟蹤反饋機制。首先,強化事中分析機制。預算管理要發揮應有的作用,需要讓預算能夠對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管控。各部門要對預算的情況分析并判斷當前工作方式繼續執行工作可能產生的預算結果,如果當前的工作方式容易導致企業的預算無法繼續執行,就需要對企業的預算規劃進行調整。通過動態優化企業的預算體系,分析企業預算工作的不足之處,從而幫助企業改進自身的管理水平。其次,建立預算的事后分析機制。企業財務部門要定期分析各部門的工作是否存在不足之處,并結合各部門的特點對企業的工作進行動態優化,以保障企業的管理規劃更加合理。
第二,完善企業的預算調整流程。預算調整流程對企業而言至關重要,因此企業需要通過對各環節因素的分析,判斷影響企業日常工作的指標。例如針對銷售費用等方面不影響企業總體預算目標的預算調整,僅需要由總經理審批通過之后就可以調整。而涉及企業整體預算目標的預算調整,要經過董事會審批。
(四)完善預算考評
第一,合理確定預算績效考評指標。企業在預算績效指標設置時,要對預算目標進行分析,讓預算績效考核與預算目標事項銜接。企業通過設置科學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有助于正確體現出企業預算主體在企業預算管理各環節的情況,并通過設置科學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對人員進行有效激勵。在設置預算績效評價指標時,要防范指標過于單一的問題,可以結合平衡計分卡視角引入財務和非財務維度的指標,站在平衡計分卡的視角從不同維度全面分析企業預算工作的效果,對企業工作情況進行深層次分析,促使預算考評科學開展。平衡計分卡是現代化的管理體系,企業需要從平衡計分卡的四個角度對企業進行分析。首先,財務維度指標是判斷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方面的指標,這一層面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也是其他層面是否成功的標準。其次,客戶層面要求利用企業的優勢維護好企業的市場,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客戶提供良好的服務。再次,內部流程維度要求企業對內部的管理流程進行改進,提高企業的研發效率與管理水平。最后,學習與成長層面要求讓員工為企業創造價值,提高員工工作能力。企業在引入平衡計分卡的考評指標體系之后,能夠構建完善的評價機制,其中財務指標可以從企業財務報表直接獲取相關財務數據;客戶維度的指標要由企業市場部門分析企業市場情況,分析客戶需求以及客戶拓展規劃;在內部流程維度,要由預算管理委員會分析企業在預算執行工作流程執行合理性,判斷各部門為企業預算工作執行提供的支持;在學習與成長維度,要由人力資源部門分析企業人員工作水平,幫助企業分析如何提高自身整體競爭力,從而改善人員的工作能力。例如A企業通過收集平衡計分卡四個維度的指標信息,以德爾菲法明確不同指標的權重,在此基礎上幫助企業認識到各管理環節的具體管控要求。
第二,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企業在開展預算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制定有效的獎懲機制,通過對企業員工開展獎懲,建立權責對等的績效考評體系,結合人員的權責分配預算工作的具體要求,確保企業所設置的預算指標更加合理,避免考核高不可攀或員工能夠隨意完成,通過設置恰當的考核體系方式實現對員工的獎懲。企業對于員工進行獎懲時,需要在平衡計分卡考核指標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激勵措施。在對企業管理層的激勵過程中,要注重各崗位之間的差異性,注重個人激勵和集體激勵,個人激勵是管理層人員在完成了個人任務之后開展的激勵,而集體激勵則是管理層人員帶領的團隊完成了任務之后開展的激勵,激勵方式可以通過股權激勵、期權激勵等多樣化的激勵方式開展。對普通員工的激勵,則注重員工個人任務完成情況,通過獎金、表彰等方式進行激勵。
結束語
近年來,我國企業的預算管理體系不斷完善,但是很多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預算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較為明顯。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企業要分析如何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通過完善預算管理,促使企業實現穩健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