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我國各大高校開設的播音教學相關課程一直沿用舊的教學理念,相關教材也很少變革,但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以及教材內容,已經難以滿足新時期播音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鑒于此,文章首先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入手,梳理媒體融合對播音教學產生的影響,分析媒體融合背景下播音教學發生的變化;其次分析融媒體環境下播音教學存在的不足,如現階段播音教學課程中融媒體相關知識的涉及較少、配備的教學設施也不能充分滿足融媒體環境下播音教學的需求、實踐訓練方面的不足很難讓學生有效適應新環境,以及教師水平的限制,導致播音教學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最后針對性提出改革策略,不僅要在課程設置方面體現出媒體環境的變化,充分融入媒體融合的理念,還要進一步完善相關設施,加強對師資力量的建設,強化教師的專業技能,進而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關鍵詞:媒體融合;播音教學;改革;問題;途徑
中圖分類號:G222.2;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4-0161-03
現代科技的發展加快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對播音從業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教學是培養優質播音人才的主要途徑。各大高校要深入分析媒體融合對播音教學的影響,改進教學理念、方法以及內容,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播音人才。
(一)對教學理念的影響
隨著媒體之間的融合,廣電行業壁壘被打破,很多單位都在積極尋求轉型,積極與新媒體融合。這種趨勢也對播音教學的理念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教學目標已經發生變化。過去播音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完成各種學習任務,促使學生掌握必備的技能、知識[1]。但是隨著媒體融合加速,播音教學在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具體包括創新能力、思維能力、藝術實踐能力等,注重將學生培養成復合型的優秀人才。另一方面,從側重理論轉變為側重實踐。過去播音教學以理論傳授為主,一般由教師負責講授與播音相關的知識,學生通過識記的方式積累大量的理論知識。進入融媒體時代后,知識更新速度加快,書本知識已經難以滿足實踐需求[2]。因此,播音教學也需要從重理論轉變為重實踐,要讓學生通過切身體會形成自己的認知,才能適應新的融媒體環境。
(二)對教學內容的影響
各類媒體相互融合的同時,會誕生大量的新知識、新技術,但是現有的播音教材難以將所有的新知識囊括其中,導致教學與實踐脫節。首先,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推廣,人工智能快速興起,在傳媒行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對播音教學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是現有的播音教材較少涉及這方面的知識,也沒有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應對策略[3]。因此,相關的教學內容亟待變革和調整。其次,長期以來,播音教學比較注重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但是媒體技術、信息處理方面的教學較為薄弱,導致學生的技能較為單一,明顯不適應媒體融合的發展。最后,在融媒體背景下,學生首先是一個“社會人”,然后才是播音行業工作者。學生除了掌握專業技能之外,還要學習大量的文化知識,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4]。
(三)對教學方法的影響
隨著各類媒體的融合,播音行業工作者不僅需要具備語言表達和溝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還需要具備媒體運用、信息處理方面的技能[5]。為應對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帶來的變革,播音人才還需要具備相應的創新意識及較強的創新能力。進入融媒體時代后,學生除了可以通過教師、教材等了解新的知識外,平時也有機會接觸各種類型的媒體,學生掌握的信息越來越豐富。如果教師仍然沿用過去的教學方法,只注重書面知識的傳授不去了解學生的想法,自然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讓學生認為播音教學既無新意,又沒有學習的價值,進而學習態度消極[6]。
除此之外,由于不同媒體之間的快速融合,教學的方法也變得越來越多樣,除了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講授,教師還可以通過融媒體搜集、下載更多豐富的資料。大量的融媒體資源不僅能開闊教師和學生的眼界,還為教師開展播音教學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一)融媒體知識普及不足
從現階段各大高校播音教學課程設置的情況來看,播音教學的內容仍然以語音發聲、新聞播音以及節目主持為主,導致大部分學生認為播音專業的內容并無特別之處,因此對播音專業課程學習缺乏熱情[7]。盡管媒體融合已經不再是新事物,但是當前高校并沒有針對融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行業發展的需求增加新的課程,比如新聞采編、媒體平臺應用、知識產權保護、大數據采集信息、AI運用等。類似的內容在高校播音教學中的普及率仍然偏低。因此,融媒體知識普及不足已經成為高校播音教學的突出問題,高校必須重視這一問題并結合媒體融合帶來的系列變化,及時調整相關課程,才能讓播音教學突破困境獲得新的發展。
(二)播音教學硬件配套設施不足
播音教學和其他專業的教學有著顯著的差異,需要在特定的教室中開展,但是很多高校都沒有為播音教學提供相應的教室,導致專業教室的數量明顯不足。很多高校都沒有嚴格區分導播室、化妝室、演播廳,部分學校雖然設置了相應的教室,但是配套硬件設施不完善,無法為每一位學生提供相應的場地[8]。還有部分高校的設施過于陳舊,難以滿足新形勢下播音教學的需求。隨著各類媒體的不斷融合,新的媒體技術不斷出現,硬件配套設施也不斷升級,具體包括虛擬攝像機、VR設備、智能語音設備等,但是部分高校由于資源方面的限制,未能跟上時代發展的需求,及時升級相關設備,導致部分播音專業的教師和學生無設備使用,對播音教學的開展以及學生的實踐活動造成極大的限制。
(三)實踐訓練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播音實踐課程,這一階段的實踐課程通常都在校內進行,比如在學校演播廳進行學期匯報,或者按照作業安排,由個人負責制作節目等[9]。在實踐課程中,很多學生只能在學校或者周邊取景,然后和熟悉的人合作完成任務,節目內容大都是對學習內容的“轉移”,不僅完成過程粗糙,而且節目質量偏低。進入融媒體時代后,播音行業的整個環境已經發生極大變化,對從業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實踐與播音工作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在融媒體環境中,播音員不僅要完成相關的工作,還要面對復雜的情況,具體包括人員調度、技術操作、意外情況處理等,學生在實踐環節獲得的經驗,以及形成的能力根本不足以適應復雜的實踐環境。
(四)教師技能水平不足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播音專業教師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可能取得了較多的成就,但是缺少播音工作的實踐經驗,對于新媒體也接觸得比較少,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不熟悉新媒體的操作技能,不了解融媒體背景下播音工作的具體需求等,當學生遇到難題時,不能為學生提供有益的幫助,也無法通過播音教學提升學生的媒體技能。除此之外,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部分高校播音專業的教師并非來自相關院校,而是從其他途徑引進,本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不足,也沒有及時學習與融媒體相關的知識,在教學實踐當中無法為學生提供系統、規范的指導,使得播音教學改革成為空談,難以落實到位[10]。
(一)創新課程,普及融媒體知識
為更好地適應媒體融合環境,高校需要創新和調整播音教學專業課程,加入融媒體元素,提高課程吸引力和實用價值,具體可以從下述方面著手。首先,結合新業態及新技術,優化原有的課程。比如可以融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的技術,引進數字化媒體領域的新資源,根據播音行業發展的需求,增設數據分析、短視頻運營、直播營銷等新課程,培養學生的全媒體能力,確保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能夠滿足播音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11]。其次,媒體融合對學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可以圍繞培養學生核心能力,增設新媒體實戰、超級主播進修、電商直播、現場播報等課程,引導學生充分發掘自己的能力,從采、寫、編、播等多個環節著手,塑造自己的個性風格,增強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成長為全能型的播音人才。
(二)完善硬件設施,普及媒體技術
播音教學需要在特定的場景中進行,尤其是實踐教學環節,還需要借助大量的硬件配套設施,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播音水平。因此,為促進播音教學改革,首先,相關院校需要加大硬件設施方面的投入,及時更新設備,為播音教學改革提供物資方面的保障[12]。其次,針對播音教學需求配置專業的設備,具體包括配音開始前的設備、配音過程中需要使用的設備、導播間的設備、后期制作中需要的設備等。此外,高校還要結合媒體融合的變化,及時添置各種融媒體設備,營造媒體融合的工作環境,讓學生有機會了解各種融媒體設備的特點及具體操作方法,確保學生能夠更快地適應今后的工作環境[13]。最后,同步配置最新的媒體設備,具體包括AI設備、VR設備等,在向學生普及相關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營造學練一體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充分了解當前媒體技術發展的動態,進而更好地適應融媒環境中的播音工作。
(三)豐富實踐平臺,營建沉浸式融媒環境
媒體融合背景下,學校可以通過項目式、比賽式、活動式等多種方式,開展實踐教學工作,并通過校企合作豐富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播音實踐的機會[14]。第一,有條件的高校可以與當地的電視臺聯合創辦節目,讓學生有機會加入一線團隊,參與節目錄制工作,體驗真正的播音工作環境,進而提高自己的實踐技能水平。第二,可以采用雙導師的模式,在校內與校外聘請播音行業的優質人才承擔教職工作,打破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之間的壁壘,讓學生不僅能在學校學習大量的專業理論知識,在校外也同樣能得到專業人士的指導。第三,高校還可以組織各種類型的比賽,通過比賽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具體包括國家級、地方級各類媒體平臺舉辦的活動等。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針對媒體融合的需求,舉辦專門的比賽,比如短視頻制作大賽、新媒體節目創作大賽等,通過比賽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關于媒體融合的知識,掌握不同媒體的運用技能[15]。第四,高校還可以組織其他具有創新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充分展現自身的才華,比如Vlog人氣賽、媒體活動策劃大賽等。鼓勵學生積極采用不同的采編播方式制作節目,并且融入新媒體元素,從而拓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加強專業培訓,提高教師隊伍水平
媒體融合背景下,唯有播音教師自身掌握豐富的媒體知識,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才能夠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所以,在新的融媒環境中,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提高對教師的要求,提升播音教學師資隊伍的水平。首先,高校要組織播音教師積極參與各類技能培訓及專業考試,通過培訓的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及教學實踐能力。其次,高校要了解播音行業的變化,以及社會對媒體人才的實際需求,督促教師積極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運用新媒體開展教學工作。比如可以通過微信等積極地與學生交流,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顯著提高教學的效率。
融媒體時代,高校應當結合新的形勢需求,不斷擴展教學內容、調整課程比例、豐富播音實踐平臺,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才能顯著提高播音教學的效率。通過播音教學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增強學生在融媒體環境中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快速成長為更符合社會需求的優秀播音人才。
參考文獻:
[1] 魏莉.基于AI智能播音的播音主持教學改革途徑[J].藝術家,2019(3):61.
[2] 盧俊彥.職業院校構建“高級播音班”的培養模式分析:以高職播音教學模式改革為背景[J].現代交際,2019(20):194,193.
[3] 羅佳.文化是播音主持藝術教學的根基:播音主持藝術教學文化缺失淺析[J].現代語文,2019(9):123-127.
[4] 程遠慧.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65):41-43.
[5] 崔倩倩.融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的變與不變[J].青年記者,2018(35):105-106.
[6] 高潔.淺談高職院校核心素養下的播音專業教學[J].山西青年,2017(16):207.
[7] 王達.廣西自貿區的中英雙語播音主持人才培養探究:以廣西外國語學院為例[J].今傳媒,2021(9):61-64.
[8] 何勇,邵水兵,王太剛,等.新媒體融合環境下電視新聞人才培養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16):42,44.
[9] 徐子康.《播音主持創作基礎》教學中的美學素質培養研究[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6):209-210.
[10] 王曉宇.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0(7):63-64.
[11] 宿旻.播音主持藝術的傳承與創新策略[J].記者搖籃,2019(11):108-109.
[12] 李煜.播音主持人才培養及發展策略[J].新聞前哨,2018(2):7-8.
[13] 黃蕊.對外漢語教學中語言規范化問題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9):179.
[14] 毛陽南.新媒體時代播音與主持專業實踐教學路徑創新[J].今傳媒,2016(12):143-145.
[15] 朱莉.融媒時代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16):37.
作者簡介 劉珣,助理工程師,實驗員,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