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剛 珠山區王品剛陶瓷藝術工作室
對于陶瓷藝術文化來說,我國民眾對于其的態度和重視程度也是空前高漲的,再加上我國相關工藝技術扶持政策和振興計劃的相繼提出,意味著我國陶瓷藝術文化將迎來發展關鍵時期,同時也意味著我國陶瓷藝術文化需要經歷從舊有文化到商業化的改革轉型。陶瓷文化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其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對于目前陶瓷文化經歷的改革轉型階段來說,保留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延續又是其中極其重要的,所以對于相關陶瓷工作者來說,是需要明確陶瓷藝術設計的發展趨勢并為陶瓷文化的轉型變革保駕護航的。
陶瓷文化發展至今已有幾千余年,而伴隨著如此悠久的發展,其文化和傳承都得到了比較好的延續,這也正是當前時代下,陶瓷用具仍然是百姓重要的日常生活器具的原因。陶瓷文化本身是嚴謹且細致的,作為一個出色的陶瓷品而言,其需要經歷從美觀設計到實用價值等多層考量,所以從古至今各時代出品的陶瓷都各有不同,同時這些出品的陶瓷也是各時代社會、經濟、文化極具代表性的一種體現。對于當今的陶瓷藝術來說,它們二者之間也仍然具備諸多相似的設計理念和藝術屬性,所以本質上當今陶瓷藝術的設計風格和理念仍是以往沉淀而來的藝術的延續,諸如表達各類元素時的注重點,當今時代和以往都沒有太多變化,對于水元素和火元素等,仍然是注重其靈動性以及濃烈性的表達,如果仍要將當今的陶瓷藝術和以往做個比較的話,那它們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在于制造工藝之上,對于當今來說,陶瓷可以通過現今的設備極大地減少生產環節耗費的時間,并且讓陶瓷品本身出爐的品質保持在了統一的基準線。當代陶瓷藝術設計理念的重大變革時期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由于本身處于改革時期,所以很多藝術家就開始針對改革從而嘗試將自身對于未來美好生活的寄托以及所思所想融合進自身的藝術設計理念之中,同時這種變革一直持續至今,對于當代陶瓷設計理念而言,其較原有的陶瓷文化有非常多的不同,這些不同不僅體現在陶瓷工藝品的用料、造型等方面,還體現在具體的制作工藝上,對于當代的陶瓷品來說可謂是百花齊放。

王品剛個人照

神馳天籟
我國第一次出現瓷器的時間是在公元23-220年的東漢時期,距今已然過去上千年歷史,其中最明顯的變化便是工藝技術和審美理念,對于舊時的瓷器來說,它們的用途大多是生活碗盤的盛具,生產理念和選材大多依據大自然的給予,且生產出來的瓷器只要能夠正常盛取便已實現目標,另一方面,由于舊時大多注重農耕,所以藝術材料也是較為遺缺的,進而導致舊時的藝術設計工藝以及設計理念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停滯。而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人們對于藝術品的重視程度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藝術設計借以表達人文文化以及風土人情已經成了人們默認的藝術表達理念,這種形式是我國大江南北藝術表達方式的統一體現。時間的推移不僅改變了瓷器的藝術,而也改變了瓷器的基礎屬性,舊時的瓷器屬性大多是生活器具,而到了現代,瓷器不僅能夠用于生活器具還成了不少人珍愛收藏的收藏品,這一過程的轉變主要原因是國家的經濟自改革開放后就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讓人們的消費觀念由傳統的衣食住行慢慢轉變到了對于藝術的品鑒和欣賞以及娛樂之上。由于各地域本身的文化都各有不同,所以它們推出的陶瓷品也各有千秋,而各地域之間為了傳承這種藝術文化都會建設一系列的陶瓷藝術品展覽館,以通過展覽館的形式讓人們能夠更方便地了解到陶瓷藝術品本身的文化呈現。

紅樓情
雖然陶瓷文化已經在我國發展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但是對于它的有效傳承仍然是陶瓷藝術發展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所以這就需要相關工作者要加強對于陶瓷隊伍的建設工作,不僅要保護陶瓷創作者,而且也要維護一批進行文化傳承的人來通過展覽館的形式傳遞陶瓷文化。對于陶瓷隊伍的詳細建設工作,核心就是需要陶瓷工作者體會陶瓷生產工藝中的制作細節,理解每一個細節可能出現的成品效果,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控陶瓷生產工藝技術。除此之外,還需要完善陶瓷隊伍的培訓工作,通過豐富培訓內容來讓陶瓷藝術產業工作者真正了解到陶瓷的工藝技術、設計理念等,從而從根本上提升陶瓷藝術產業工作者的專業技術水平,并且從整體上提升整個陶瓷隊伍的綜合素養,為培養優質陶瓷設計工匠打下堅實的根基。

遠山煙云淡,高家聽谷風
對于我國的陶瓷藝術設計來說它的設計細節是豐富多彩的,具體體現在材料選擇、意境設計、造型設計以及畫面設計等多方面,這些方面中的任何一個都會影響到最終的陶瓷藝術品。從藝術角度出發看待陶瓷藝術設計的話,其中核心的表達方式無疑是意境,意境本身其實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但是它卻是藝術產品的靈魂所在,而對于一件工藝品來說,如果它的最終成品缺乏意境的話,那么它本身也只是徒有其表的泛泛之物,并且這些泛泛之物會被時代所慢慢淘汰,所以陶瓷藝術設計工作者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需要培養自身對于意境的理解程度,要去挖掘隱藏在文化中的深層次涵義,并在設計陶瓷工藝品時將這些理解進行賦予,讓陶瓷工藝品真正地擁有靈魂,成為“活物”。具體的形式可以通過汲取山水之間活潑空靈的藝術元素,并將這些元素通過意境的形式進行呈現,讓原本樸素的山水元素充滿靈魂,從而賦予陶瓷藝術品真正的生命,讓陶瓷藝術品能夠擁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永恒之美。
技術工藝水平,決定了陶瓷作品的質量,采用合適的技術工藝,能夠賦予陶瓷釉色、胎質、音響等要素,并結合材料、色彩、造型等,切實體現出設計者的內心世界。具體到工藝技術上,除了傳統繼承而來的雕刻、繪畫、充填、鏤空、粘貼等工藝以外,還應該進行大膽嘗試,輔助應用現代生產設備和技術,豐富工藝形式。舉例來說,可以在計算機技術下,實現陶瓷造型的扭曲變形、質感變化、曲面過濾等,或者進行三維模擬分析,呈現出成品效果,從而為設計人員提供形象化、立體化的創造思路。
混搭一詞最早出現于時裝的潮流中,它是現代藝術的一種呈現形式,通過混搭可以讓服裝擁有更多的表達可能性,并且可以在混搭的過程中積極融入文化元素,這樣不僅能夠傳承文化也能夠進一步的發展文化。而對于陶瓷工藝創作領域而言,由于混搭本身可以融合到各種各樣的自然或者人文元素,所以混搭是個極具想象的發展方向,通過混搭不僅能夠賦予陶瓷藝術品新的活力,也能夠讓其擁有靈魂。陶瓷的混搭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例如通過混搭材質來讓陶瓷品擁有更多材質屬性,也可以通過混搭傳統文化以及現代文化,讓陶瓷工藝品充滿創造性和新鮮性,并且可以通過使用傳統的材質制造陶瓷而再利用現代的文化賦予到陶瓷的表面,增加陶瓷工藝品的時尚性與視覺美感。
綜上所述,當今時代背景下的陶瓷藝術文化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家的重視而得到了繁榮發展,但是在這個繁榮發展的過程中仍然需要注意陶瓷藝術精品方向前進的步伐,因此作為陶瓷設計工作者,應該充分利用當今材料種類豐富多彩的時代為陶瓷藝術工作提供的便利條件,堅持以創新理念為立足基本,以傳承藝術為立世靈魂,對現有的藝術設計理念進行改革創新,以此創造一個當代具有文化精華的陶瓷藝術世界,保證陶瓷藝術能夠在歷史長河中得到優良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