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 天佑京鐵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鐵路運輸行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鐵路運輸行業在國民經濟的地位不斷提升。我國鐵路運輸行業在2021年持續推進高質量和規范化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穩步向前的重要因素之一。鐵路運輸企業想要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不僅要具備良好的管理經營模式,還要注重提升企業整體利潤。降低成本是提高利潤的直接方式,由于稅務支出在成本結構中占據較大比重,因此合理籌劃應繳稅款,降低稅款支出,有利于企業獲取更大的收益。鐵路運輸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國家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并結合自身情況合理進行稅收籌劃管理,以此提高企業利潤。
依據我國稅法的相關規定,TE鐵路運輸企業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印花稅等,近三年主要稅種如表1所示。

表1.1 TE鐵路運輸企業2018年至2019年繳稅情況 (單位:萬元)

表1.2 TE公司主要稅種利潤總額稅收負擔率
根據表1中數據,TE公司每年所支付的稅款中,占比最大的稅種是所得稅和增值稅。2020年企業應繳納的增值稅和所得稅總額占企業應繳納稅款的50.01%,2019年和2018年分別是56.46%、42.65%。總體來看,三年中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的變化都相對較大,尤其是企業所得稅,從2018年的28.55%增長到2019年的接近46%,卻在2020年出現了下降,占比為37.07%。兩種稅收費用雖然占比有所下降,但占據總額的比例仍舊較大。
由上表可見,在增值稅方面,2019年增值稅利潤總額負擔率上升,但是2020年的增值稅利潤總額負擔率略有降低,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進一步提高。在企業所得稅方面,2018年-2019年企業所得稅利潤總額負擔率有很大的提升,2019年-2020年的所得稅利潤總額負擔率下降,表明企業開始重視稅負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綜上所述,根據TE公司的目前財務狀況和納稅情況,建議做好納稅籌劃的統籌工作,結合稅收法律法規,適當地運用納稅籌劃的手段減少公司的稅費支出,減少成本。
TE公司作為一般納稅人,在進行采購時一般會面對兩種供應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進行稅額的抵扣,但是會支付較高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從小規模納稅人處購進貨物或服務,增值稅稅率較低,但是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額不能抵扣。與此同時,小規模納稅人的報價一般會低于一般納稅人的報價。所以,企業要詳細地比較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種不同類型供應商的銷售價格和增值稅。
假設,TE公司計劃于2020年購進一臺設備,此設備的添加預期會為企業增加500萬的收入,適用稅率為13%。現在有兩家供應商可以選擇,甲供應商為小規模納稅人,報價170萬元,可以委托其主管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適用稅率為3%;乙供應商為小規模納稅人,報價140萬元,只能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適用稅率為3%;丙供應商為一般納稅人,報價220萬元,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適用稅率為13%。下面我們分別計算三個方案:
(1)從甲供應商處采購
應繳納的增值稅=500/(1+13%)*13%-170/(1+3%)*3%=52.57(萬元)
城建稅及教育稅附加=52.57*(7%+3%+2%)=6.3(萬元)
應繳納的稅費總額=51.69+6.2=58.89(萬元)
稅后現金流量=500-170-57.89=271.11(萬元)
(2)從乙供應商處采購
應繳納的增值稅=500/(1+13%)*13%=57.52(萬元)
城建稅及教育稅附加=57.52*(7%+3%+2%)=6.9(萬元)
應繳納的稅費總額=57.52+6.9=64.42(萬元)
稅后現金流量=500-140-64.42=295.58(萬元)
(3)從丙供應商處采購
應繳納的增值稅=500/(1+13%)*13%-220/(1+13%)*13%=32.21(萬元)
城建稅及教育稅附加=32.21*(7%+3%+2%)=3.87(萬元)
應繳納的稅費總額=32.21+3.87=36.08(萬元)
稅后現金流量=500-220-36.08=243.92(萬元)
通過表2.1的對比數據可以看出三個方案的差別,甲供應商和乙供應商雖然是小規模納稅人,但是在低稅率的條件下,其應納稅額反而是相對較多的;乙供應商雖然應納稅額較多,但其稅后現金流量也最多;丙供應商的稅后現金流量最少,但其應納稅額也最少。通過比較得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雖然不能開具專用發票,無法進行抵扣,但對企業來說采購成本有可能是最低的。所以,企業在選購供應商時,若供應商為只能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則選擇它較為劃算;若供應商為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而且報價也不是最低時,如若目的不是為了獲取更大的稅后現金流量,那么不如選擇一般納稅人,但是可以相對減少稅費成本。

表2.1 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籌劃方案對比 (單位:萬元)
TE公司逐步重視科技創新,逐年加大研發投入,從下表可以看出,2018年-2020年三年來平均研發費用達到了9019.69萬元,若對該筆研發費用進行籌劃,預計會為TE公司帶來高額的稅前扣除。

表2.1 TE公司2018年-2020年研發投入表 (單位:萬元)
由上表可見,TE公司從 2018 年到 2020 年三年研發人員數量和研發投入的金額都在持續增加。同時可以看出TE公司的研發投資資本化率不是很高。下面針對研發投入資本化比例較高的年份2020年,如果將其計入資本化的研發投入都能夠予以費用化的情況下,那么在稅前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為13287.33*75%=9965.50萬元,而研發投入總共可以在當年稅前扣除的金額為13287.33+9965.50=23252.83萬元。假如按照研發費用未完全費用化的情況,研發投入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金額10087.50*175%=17653.13萬元,與前面全部費用化相比,減少了稅前扣除金23252.83-17653.13.39=5599.7萬元,那么這也就意味著將多繳納 5599.7*15%=839.96萬元的所得稅。綜上所述,TE公司可以通過提高研發投入中費用化的比例,以此來降低資本化比例,從而實現為企業節稅的效果。
企業在采購固定資產的過程中,采購的成本和計提的折舊都可以作為費用在稅前列支并予以扣除。如果企業在采購過程中購進了單位價值超過500萬元固定資產,那么選擇不同加速折舊方法將會對企業所得稅產生不同影響。

表2.3 TE公司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由表可以看出,TE公司的固定資產采用了年限平均法,并未采用加速折舊的方法。以下針對不同折舊方法做出具體分析并加以對比。
例如,2020年企業購進一臺用于生產的機器設備,該設備的原值850萬元,預計凈殘值40萬元。同時該設備符合了加速折舊的相關政策規定,稅法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TE公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加速折舊方法,采用折現率為10%。現在有三種方案可供選擇,分別是:(1)縮短折舊年限;(2)雙倍余額遞減法;(3)年數總和法。下面針對三種方案分別做出計算和對比。
(1)縮短折舊年限
現行稅法中明確規定,該設備的折舊年限最低為10年,如果采用縮短折舊年限的方法,那么該設備的折舊年限最低不得低于最低折舊年限的60%,也就是該設備最快可以在6年內完成折舊,則年折舊額為(850-40)/6=135萬元。具體的折舊金額和稅前抵扣的所得稅金額如下表2.4所示。

表2.4 縮短折舊年限法年計提折舊額 (單位:萬元)
(2)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率=2/10*100%=20%
第一年的固定資產折舊額=850*20%=170(萬元)
第二年的固定資產折舊額=(850-170)*20%=136(萬元)
第三年的固定資產折舊額=(680-136)*20%=108.8(萬元)
第四年的固定資產折舊額=(544-108.8)*20%=87.04(萬元)
……
第九、十年的固定資產折舊額=(142.70-40)/2=51.35(萬元)
具體的固定資產折舊金額和稅前抵扣的所得稅金額如下表2.5所示。

表2.5 雙倍余額遞減法年計提折舊額 (單位:萬元)
(3)年數總和法
按照年數總和法計算的該固定資產的折舊額和可抵扣的所得稅金額如表2.6所示。

表2.6 年數總和法年計提折舊額 (單位:萬元)
由表2.7可見,雖然采用不同的加速折舊方式獲得的可以抵扣的所得稅稅額相同,但是考慮到貨幣資金存在時間價值的因素,對于企業來說固定資產折舊越快越早的計提完畢,那么其獲得經濟效益就會越大。在上述計算分析中可以得出,采用縮短折舊年限的方法:按照現行稅法的規定,在最低折舊年限的60%的期間內進行加速折舊,最后獲得的可抵扣的企業所得稅金額為88.18萬元;
將三個方案進行比較分析,可見下表:

表2.7 三個方案可抵扣所得稅額對比表 (單位:萬元)
采用雙倍余額遞減的方法,按照現行稅法的規定,最后可以獲得的可抵扣的企業所得稅金額為84.58萬元;采用年數總和的折舊方法,最后可以獲得的可抵扣的所得稅金額為85.17萬元。因此,就該固定資產的采購方案來說,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最具有經濟效益的方法。企業在選擇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時,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區分不同的折舊方案進行計算和分析,最終選擇出最適合本企業的折舊方法。
由上文可知,企業的個人所得稅費用近三年來一直呈上漲趨勢,所以企業應該重視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籌劃。2019年1月1日,我國實行了新的個人所得稅法,處于不同收入階層的納稅人在個人所得稅上的差距將會更大。另外,企業如果充分利用此次新的個人所得稅政策,讓高新技術企業中的廣大員工充分享受到個人所得稅改革的紅利,那么就可以留住更多人才資源,緩解人才流失問題。

表2.8 TE公司 2018年-2020年人員構成
由上表可見,2018年-2019年的員工數量變動幅度較大,因此企業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在逐年上升。自2018年個人所得稅稅法改革后,個人所得稅也可以納入稅收籌劃的范圍內,合理地幫助個人和企業減少稅負,保護個人和企業利益。
假如一個員工的平均月工資為20,000元,每年有60,000元的年終獎,按照未改革的個人所得稅繳納辦法:
每個月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應為:(20000-5000)*20%-1410=1590(元)
年終獎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60000*10%-210=5790(元)
全年一共繳納個人所得稅為:1590×12+5790=24870(元)
在新的個人所得稅政策頒布實施之后,個人可以進行專項附加扣除的情況。假設員工A的個人專項附加扣除情況為:A在工作之余選擇了繼續教育,那么在每月就可以享受400元的專項附加扣除;由于A暫未買房,在公司附近租房居住,同時公司所在地為直轄市,所以每個月可以獲得1500元的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除此之外A是家里的獨生子同時父母年齡都已超過60歲,符合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的條件,因此每個月都會有2000元的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那么按照現行的新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實施條例和計算方案:
員工A一年專項附加扣除總額為:400*12+1500*12+2000*12=46800(元)
全年應繳納個人所得金額:(20000*12+60000-5000*12-46800)*20%-16920=21720(元)
通過以上對比可見,通過符合新的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專項附加扣除以后,員工A全年可以減少3150元(24870-21720)的個人所得稅。因此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應該時刻關注國家個稅政策改革,一方面可以為公司減少費用支出,另一方面也可為企業員工爭取最大物質保障。
本文通過對TE公司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三個稅種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通過對供應商納稅人身份選擇的不同方案對比得出,報價的高低和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并不是選擇供應商的唯一標準,一定要針對不同方案結合公司實際經營情況進行分析再慎重作出選擇;通過對TE公司的研發費用進行籌劃得出,高新技術企業應該盡可能地成立自己的研發團隊,加大研發費用的投入,才可最大程度地將研發費用進行稅前的加計扣除;通過對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方式的選擇進行籌劃得出,企業對于固定資產折舊方式的選擇要與經營情況相結合;通過對TE公司的員工結構進行分析得出,其技術人員的比例占據很大一部分,同時技術人員的薪資水平相對高。那么對于TE公司的財務部門和人力資源部門來說,應該做好關于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學習,一方面讓公司員工可以最大程度地享受到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另一方面作為公司的管理部門應該尋找更合理的薪酬管理方式。
綜上所述,通過對TE公司以上環節進行籌劃,總體節稅效果顯著,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一些啟示。具體稅務籌劃方案效果見下表:

表3.1 TE公司稅務籌劃方案預期效果
企業不僅要學習我國稅收的法律法規,還要及時了解我國出臺的鐵路運輸行業相關稅收政策。只有及時掌握我國的稅收政策,才能合理規劃稅收籌劃方案,我國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的目的也是為了幫助企業減輕稅負,所以企業可利用稅收政策合理進行稅收籌劃。除此之外,TE公司還應該增強和征稅部門的交流,建立良好的稅企關系,從而有利于達到按規納稅和稅企共贏的目標。[13]
企業應加強財務人員的培訓,通過定期培訓增強財務人員的稅收知識和專業能力。在專業技能的提高方面,TE公司可以聘請專家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公司還可以購買網課對員工進行統一培訓,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可以通過獎勵機制,提高員工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只有各級管理人員重視財務工作、稅務工作,才能在管理人員的帶領下將稅務籌劃意識滲透到企業的各個層級,讓大家共同參與到稅務籌劃這項工作中去,為企業做出貢獻。
公司應注重自身管理制度的建設,建立一套完善的內控管理體系。將每一個部門可能面臨的風險進行單獨的分析和整理,明確各部門的職責范圍和工作重點,有針對性地將稅務工作的內容分配下去。公司的各個部門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地進行學習和總結,對以往經歷過的風險進行深入地分析、歸納和總結,及時檢測出稅收籌劃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在風險來臨之前及時止損。
企業在設計稅務籌劃方案的過程中,要結合公司的戰略與降低稅負的籌劃為目標,使稅務籌劃方案與公司的實際情況相符,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稅負最小化。因此,企業在日常運轉的過程中,要樹立全局觀,將稅務管理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而且在設計稅務籌劃方案時,不能只關注每一個稅種稅費的降低,還需要考慮稅務籌劃所帶來的籌劃成本,結合管理的總目標,設計一個整體效果最佳的方案。只有稅收籌劃方案實施的效果收益大于成本,才能展現出稅收籌劃的真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