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希秀
為充分激發小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和運動熱情,從根本上緩解學生學習壓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育,小學體育教師要積極貫徹落實雙減政策要求,以素質教育的思想通過應用體育游戲實現課堂教學方式的有效創新,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好體育課程,同時可構建小學體育高效課堂。
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和精神負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雙減政策出臺的最終目的,小學體育教師除了要合理控制教學任務和訓練總量之外,還要通過游戲化課程建設的方式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體育學習和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放松,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與發展,進而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1 雙減背景下游戲化課程建設對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影響
以雙減政策為背景建設游戲化課程,可以讓學生對體育活動投入更多的熱情,既可以訓練到基礎的體育運動技能,又能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減輕身心的壓力和學習負擔,達到提質增效的課堂教學效果。為了有效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標準要求,教師一般都會立足于學生實際,合理選擇適合他們綜合素質發展的體育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和收獲,所以,小學體育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將游戲引入課堂中,且在游戲活動時要靈活掌握訓練強度,確保體育運動訓練與游戲活動的有機融合,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都有好的發展。小學體育游戲化課程建設的具體作用體現在:
1.1 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的重要時期,據調查統計得知,有60%以上的少年兒童身體機能發育不健全,多數呈現營養不良、身體消瘦、容易疲勞等狀況,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學生平時不愛運動或者沒有充足的時間參與鍛煉活動;沒有良好的生活規律和習慣;飲食不健康等。對此,體育教師不僅要強化對學生體育運動訓練,還要通過建設游戲化課程合理控制好訓練方式,可減小練習難度,讓學生輕松掌握好基本的技能技術,最終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可適當加大練習難度,讓整體的游戲形式和內容變得更加有趣味性,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身心不會感到疲倦,同樣能達到較好的訓練效果。
1.2 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及競爭能力
任何體育運動項目都會有它本身的規則,而規則也是小學體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知識重點,只有在充分了解規則,產生良好的規則意識前提下,才能夠合理科學地進行訓練,做好每一個動作,將所學的技能和掌握的技術實際運用到競技比賽中。但是小學生對于規則概念的認識比較模糊,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引用一些規則性比較強的游戲,引導學生在現有的規則體系下改進游戲內容和規則,從而讓游戲變得更加有趣味性,在創造游戲規則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了解到體育運動的一些相關規則的重要性,既游戲規則的改進不能全都按照自己的意愿隨意去調整,還要考慮到在游戲過程中所產生的效果和影響是否對體育訓練有利。在創造游戲規則之后,學生會進一步激發對游戲活動的參與興趣,會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展現出良好的體育競技精神。
1.3 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協作的優良品德
建設小學體育游戲化課程也是“體教融合”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不僅使學生可以掌握必備的知識技能和運動技術,還能養成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人格修養和體育精神,使學生的身心得以放松,不會因為高強度的訓練而產生各種心理問題。與傳統的體育競技比賽模式相比來說,以游戲形式為主的體育競技比賽模式更深受小學生所喜愛,可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愿意與同伴協作配合,共同向取得比賽勝利的目標而努力,有效增進學生之間的距離和感情,使他們養成互幫互助、忍耐、服從、尊重等人際關系的心理準則和社會情感。
2 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游戲設計策略
2.1 依據體育教學結構合理選擇游戲方式
小學體育教學一般可由四個部分構成分別是準備、開始、理論及結束,為構建高效的游戲課堂,確保雙減目標順利實現,教師要根據這四種教學結構合理選擇游戲方法,使學生輕松完成好游戲任務,在玩樂中獲取知識技能,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在準備階段,教師需要導入新課知識,通過相關動作演示讓學生了解到基本的運動技巧,同時讓學生對該動作進行分組練習,這樣不能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反而因為高強度的練習使得學生還沒開始正式上課就已經消耗過多的體力,不利于后續教學活動的順利進展。對此,教師可引用與本節課教學主題有關的游戲,像在跑步教學中,教師可設計“追同伴”的游戲,具體方法為:全體同學按逆時針行走,1-4報數后,每人牢記自己的數字,當教師喊“2”時,所有的2數同學立即向前跑去,追趕前面一個2數的同伴,跑一圈后仍回原位。
通過設計這種游戲,可鍛煉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瞬間爆發能力,身體也能達到很好的預熱狀態,讓學生感到樂此不疲。在開始階段,體育運動實際訓練的重要過程,教師可將相關的體育項目運動規則與游戲方法相融合,設計偏于專業訓練的體育游戲,既能控制好學生訓練總量,合理規劃訓練計劃,還能使學生輕松達到訓練目標;在理論階段,教師需要傳授于學生基礎的體育理論知識,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可設計知識競賽類的活動,營造一個歡快活潑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扎實掌握好各項知識要點和動作要領;在結束階段,教師可設計有利于學生知識復習與鞏固的體育游戲,這樣學生會相對輕松地完成好學習任務。
2.2 結合體育教學內容篩選體育教學游戲
《小學體育與健康》教材涉及豐富多樣的體育運動項目和教學內容,小學體育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制定適合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前提下,要結合體育教學內容設計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體育教學游戲,使學生通過參與游戲掌握好課程知識要點,在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上都有較大的提升。比如,一年級體育的學習領域和教學內容有列隊練習:立正、稍息;排成縱隊;向前看齊、向前看;原地踏步走等項目,教師可以根據練習項目設計以下幾種游戲:單雙腳向前跳;騎竹馬;小烏龜賽跑;短距離換物賽跑。在《身體健康》課程教學中,要求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按照正確的立、臥、坐、行的要求進行練習,教師可根據練習項目設計以下幾種游戲:1米迎面接力;10米校園自然地形走、跑交替跳躍;跳短繩;模仿動物跳等。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可適當加大游戲難度,并控制好訓練總量,確保學生身體機能的健康發育。比如,小學四年級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有走與跑:繞、跨地障礙物跑;2分鐘25米曲線往返跑;趣味定向跑;50米X8往返跑;300-400米繞圖形跑。跳躍:蹲跳起;雙人蹲轉跳;各種方式的跨跳;立定跳遠;跳長繩。投擲:上兩步側向投擲壘球比遠;上四步側向投擲輕物;雙手向前、向上拋球;雙手原地持實心球向前擲球。由于一些體育運動項目具有較大的難度系數和危險性,教師可通過設計有趣的體育游戲來降低這些不利因素,讓學生在參與游戲中將自身潛力充分激發,同時也可使體育課堂趣味性更加強烈,而這也與雙減政策要求高度符合。
2.3 根據學生個性特征有計劃選擇體育游戲
學生應是課堂的主體,小學體育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能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需求、學習能力等情況有計劃選擇體育游戲,特別要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不斷挖掘他們的潛能和特長,設計適合他們綜合素質發展的體育游戲,幫助學生打好體育基礎。一般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表現在快樂活潑、安靜專注、勇敢自信、勤勞關愛、有創造性,還有大部分小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像在學習方面表現為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差;在情緒方面表現為恐懼、焦慮、憂郁,過分任性和沖動,不考慮后果,個人情緒很容易失調;在品行方面表現為有較為明顯的攻擊行為、惡作劇、破壞行為等不良行為規范。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教師要從三個方面出發精心設計體育游戲,巧妙地將游戲活動與體育運動訓練有機融合起來,合理控制好訓練量和訓練強度,使學生身心能夠健康發育。一是設計能培養學生運用興趣的體育游戲。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是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學生對某種運動或游戲活動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使學生本身的性格特點突出得更為明顯,并且逐漸消除自身不良的心理因素。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一場籃球賽、足球賽等活動,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豐富學生體育運動經歷,在比賽期間教師可針對某個具體的動作要領進行講解,使學生在玩樂中掌握好課堂教學的重、難點。這樣學生原本快樂活潑、勇敢自信的個性特征會表現得更加積極,學生的恐懼、憂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也會得到有效控制。二是設計能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的體育游戲。大多數小學生所產生的諸多心理疾病與自身的心理素質有關,他們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經常會選擇逃避、退縮,不敢面對現實,所以,教師要注意加強學生體育心理素質的培養,可設計一些具有教育意義性的體育游戲活動,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獨立完成任務或合作完成任務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從心理上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比如,除了體育競技比賽之外,還要設計一些任務性比較強的游戲活動,像闖關類的體育游戲,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自信心,慢慢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感和成就感,這樣學生的心理會變得更加積極樂觀。三是設計能培養學生身體素質和團隊精神的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以及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及個人對集體的責任感。在實際體育運動訓練中,教師可根據訓練項目改編成有趣的游戲,能達到提質增效的訓練效果。
比如,在跳遠訓練的時候,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小跳蛙跳”活動,合理設置合作小組,每組有5個人,每組同學都要相互合作、協調,如果小組成員中有的姿勢不正確,或未能達到預定的終點,就要求其他同伴去幫助他完成接力,以蛙跳的方式達到前方終點,這種“小跳蛙跳”游戲活動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還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以及自信心。四是設計能發展小學生智力水平的體育游戲。智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學生整體水平高低最為重要的標準之一,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智力的培養,應用一些靈活度很強的體育游戲,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智慧設計一些游戲規則,并給予適當的鼓勵和獎勵,可培養學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也可以促進學生智力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2.4 創設真實性的游戲教學情境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得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減緩沉重的精神壓力,在快樂中掌握好知識技能。作為小學體育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通過創設真實性的游戲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能夠自覺學習與體育相關的知識內容,既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目標,又能深入貫徹落實到雙減政策要求。比如,在開展游戲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借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整個游戲的過程是怎樣的,游戲的具體規則是什么,通過做游戲可以鍛煉和提高自己哪些方面的素質、能力,這樣學生會更加注重這節課程的學習以及體育游戲活動,并產生良好的規則意識和行為規范,避免學生只是為了做游戲而去做,未能從中獲取到重、難點知識內容。同樣,在開展游戲活動過程中,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生動形象的游戲氛圍,并根據游戲特點完善各類體育設施,采用適合的游戲道具構造一個真實的游戲環境,比如,可以將桌子拼成各種線路的山洞,將部分凳子搭成小橋,在每條線路中設置各種前進障礙,通過創設這種游戲情境,可有效鍛煉學生的敏捷、協調、平衡、反應等能力素質,實現增強教學質量的授課目標。
2.5 借助游戲強化學生綜合素養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體育素養是最為重要的一項素質教育目標,而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而言,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小學體育教師要基于雙減背景下將素質教育理念融入到課堂之中,借助游戲強化學生綜合素養,使學生扎實掌握和鞏固好必備的知識技能;擁有良好的體育意識和正確的體育行為;養成高尚的體育品質和積極的體育精神,在綜合體育素養與修養上有較大的提升。比如,教師可以設計關于角色類的游戲,學生在參與游戲前挑選一個角色,并以該角色角度完成游戲活動。像“警察抓小偷”游戲,可由一名學生扮演警察,一名學生扮演小偷,只要抓住小偷即為贏得游戲勝利;“呼啦圈救援”游戲,要求學生以消防員的身份救出在“地道”中被困的“寵物狗”,地道可由多個呼啦圈排列代替,寵物狗則由玩具狗代替即可。
3 總結
總之,小學體育教師要認識到雙減背景下游戲化課程建設對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影響,立足于雙減政策建立體育游戲課堂,能夠依據體育教學結構合理選擇游戲方法;結合體育教學內容篩選體育教學游戲;根據學生個性特征有計劃選擇體育游戲;創設真實性的游戲教學情境;借助游戲強化學生綜合素養,以此確保小學生能夠在該教學模式引導下進一步強化自身體質和學科素養。
(作者單位:合肥市六安路小學翠微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