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趙加輝


“雙碳”目標下,遼寧體育產業低碳發展有利于適應國家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要求。優化整合遼寧體育產業低碳建設中的政府層面、企業層面以及大眾消費層面等各個環節,促使各個環節協同運作,有效促進遼寧體育產業的積極發展。因此,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探析遼寧體育產業低碳發展存在的現實問題及優化對策,為加快遼寧體育產業協調發展與促進遼寧體育產業經濟提供一定的路徑研究。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把深度調整產業結構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工作。所謂“雙碳”目標是指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在“雙碳”目標下,推動遼寧體育產業綠色低碳發展。體育產業低碳發展符合國家政策,不斷提升遼寧體育產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是構建遼寧特色體育產業體系、推動遼寧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改善遼寧省地區民生福祉、促進低碳經濟轉型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遼寧省體育產業低碳發展的區域效應,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和重點。
1 遼寧省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1.1 遼寧省產業發展現狀
位于中國東北部的遼東半島。是東北三省中唯一既沿海又沿邊的省份。它是環渤海經濟區的一部分,地理位置優越。遼寧作為老工業基地,工業基礎深厚,產業門類齊全。過去,它為新中國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近年來,遼寧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積累的體制機制問題越來越重要,這種以國有經濟為主、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在國內外走向了低谷,遼寧經濟陷入困境。為此,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措施,但收效甚微。特別是2014年以來,東北三省的經濟開始大幅下滑。2015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3%、6.5%和5.7%,位居全國后五位。2016年前三季度,遼寧省投資增長率為-63.5%。經濟增長壓力加大,各項經濟指標呈現下降趨勢。2020年,遼寧的GDP增速為近五年來最低的,遼寧省產業結構現代化和經濟轉型的緊迫性日益嚴峻。在當前全球快速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以低碳為突破口的新興產業結構發展方向將是下一個全球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也是遼寧產業未來得以升級發展的關鍵。發揮產業區位優勢,挖掘低碳產業的動能。為此,必須進一步加強低碳發展等級意識,對現有的產業結構進行低碳改造,強化發展的梯次觀念,順應“雙碳”目標戰略發展機遇,將打造低碳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遼寧省在新形勢下產業升級的重要內容。
1.2 遼寧省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遼寧體育以“健康中國,體育遼寧”為主題,以體育帶動健康,以體育帶動社會全面發展,全面實施全民健身戰略,全面建成高層次的體育公共服務,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的運動健身樂趣,享受到更多更方便的體育場地、設施,國民健康指數節節攀升。十大“運動遼寧”品牌活動如“追球遼寧”“攀登遼寧”“騎行遼寧”“徒步遼寧”“冰雪遼寧”等,其影響力不斷增強。居民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比例達46.49%,公共體育場館的供應更加親民、利民、惠民,平均使用面積達2.42平米,行政村的體育場館建設覆蓋率達98.94%。在競技運動領域,遼寧運動員為祖國爭光,為遼寧爭光,在近三屆夏季和冬季奧運會上,遼寧運動員郭躍,李娜,孫玉潔,鄭姝音,丁霞,顏妮,崔曉桐,劉洋,徐夢桃,產生了9名奧運會金牌得主;遼寧省現有32名運動員獲得31個奧運冠軍,金牌總數居全國首位。遼寧的“三大球”同樣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遼寧男籃十年之內奪得兩屆全國錦標賽、兩奪 CBA總冠軍、六次進入總決賽;大連市是“十四五”期間國家體育發展的第一個重要基地;中國女子排球連續三屆奪得奧運會金牌,而遼寧的隊員們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近年來,遼寧的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給遼寧省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并逐步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模式。遼寧在2016年12月發布了《體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一環、二環、三核、九區”的發展戰略,并提出了119個重點體育產業的發展計劃。遼寧體育器材、體育旅游、體育培訓、體育中介、體育賽事等經營活動正蓬勃發展,根據現有的最新數據統計,遼寧體育行業總規模發展已達到1079.21億元,占當年全國GDP的1.45%。
2 “雙碳”目標下遼寧省體育產業低碳發展的現實問題
2.1 政策層面:體育產業低碳發展缺乏相應政策支持
在“雙碳”目標下,遼寧體育產業的低碳發展迎來戰略機遇期。但我國的體育產業低碳發展剛剛開始,相應政策支持尚未實現。國家層面并未制定低碳發展的中長期戰略,體育產業也沒有納入國家減排開發領域,體育產業的重要產業和減排領域并不明確。在2035年建設體育強國的長遠目標下,遼寧體育產業必須適應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展現生態優勢。然而,由于我國體育產業缺乏中長期低碳發展計劃,不利于體育產業整體低碳轉型的發展,因此體育產業低碳發展的路徑和措施尚不明確。目前,體育產業結構并未將低碳發展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方向,產品制造業、健身休閑業、比賽設施健身業、競賽表演業等體育產業內部結構的低碳發展路徑尚不明確。缺少削減或降低體育服務和商品制造等公司的綠色轉型措施,制定全民綠色健身相關的規劃也并未成型。
2.2 企業層面:體育企業研發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的創新能力不強
體育企業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微觀主體,也是低碳體育產品和服務生產的供應端。目前,遼寧省體育企業缺乏低碳產品開發能力和低碳技術創新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體育企業的低碳發展。另一方面,體育公司缺乏開發低碳產品的能力。低碳產品開發難度大、成本高、風險大、產量不穩定,在與非低碳產品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在市場大環境下,體育企業的生產管理往往追求利潤最大化。這使得體育企業有可能放棄生產開發短期利潤較低的低碳體育產品。此外,由于低碳運動產品的產業結構尚未形成,研發投入、技術生產和創新成本較高,低碳運動用品出現在市場上,種類少,價格高。遼寧省體育企業缺乏創新低碳技術的能力。技術創新不足已經成為制約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目前,中國體育市場結構仍以中小企業為中心,國際競爭性龍頭公司數量相對較少,體育公司的科技研發投入相對較低,低碳體育產品技術創新不足。
2.3 消費層面:社會大眾對于體育低碳消費的認知水平和參與意識偏低
消費是促進生產和經濟活動的端點,也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近年來,國人的健身和健康意識顯著提高,體育類消費作為消費支出的一部分數倍增長。根據《“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居民體育消費價值總規模超過2.8萬億元,居民低碳體育消費增長空間廣闊??傮w而言,公眾參與低碳體育消費是促進體育產業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當前,低碳體育消費的概念尚未融入遼寧體育消費的過程中。一方面,大眾對低碳體育消費的認可度較低。體育消費人群不易將體育產品購買和環境影響因素相結合起來,而環境因素通常也不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體育產品的選擇及服務。為了促進體育產業的低碳需求,消費者應當有必要關注體育產品生產全過程的碳排放。公眾尚未形成健康、環保和綠色的體育消費習慣,低碳體育消費的理念尚未融入公眾參與體育比賽和購買體育用品的體育消費過程。公眾的低碳理念和行動是中國最終實現高質量低碳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3 “雙碳”目標下遼寧省體育產業低碳發展的實施路徑
3.1 政策指引:加強頂層設計宏觀調控體育產業低碳政策
“雙碳”目標影響下,我國體育產業將產生深刻系統性變革,體育產業圍繞低碳發展將是未來主旋律。但是相較于其他經濟領域的產業發展速度仍較為緩慢,與發達國家相比更是存在較大差距,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由于體育產業當中的低碳特質無法被充分認知,與普通型產業混于一談,導致缺乏相應重視,從而難以推動其發展。明確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結構以及社會總體發展當中的重要地位,納入體育產業的升級轉型與結構調整,需要結合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實施政策,結合低碳特質角度強化國家扶持政策,強化低碳經濟視角下體育產業發展過程當中政府應具有的職責與義務,發揮宏觀調控導向作用,為體育產業制定更為合理的發展規劃,加強行業管理,實現宏觀調控促使體育產業發展在低碳經濟視角下得到強有力的保障。
3.2 企業轉型:推動企業在生產、加工及銷售全過程低碳發展
企業不僅是碳排放的主體,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因素,這是我國低碳化轉變的媒介。在日益低碳化的浪潮中,遼寧省體育企業必須采取更積極的態度,積極承擔減少碳排放的責任,為體育產業市場創造新的機會。第一,體育制造企業應將低碳發展理念融入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的過程中,提供環保低碳的體育產品,體育設施和設施的建設企業可以將低碳發展理念納入體育建筑的材料選擇、建造和使用全過程。例如:利用TiO2光催化技術制備可凈化空氣中的氮氧化物的板材,用氣凝膠技術研究和開發具有環保型高效保溫、隔聲、輕質新型墻材等。第二,遼寧體育企業應提高效率,減少不必要花費。通過綠色制造智能技術的應用,使用節能新型材料及不斷提高體育用品原材料利用率的新技術,達到低碳發展、綠色發展的目標。第三,在城市生態保護和節能減排的充分評估的基礎上,將碳排放強度給不同類型和規模的體育企業,貫穿生產和運輸的全過程,并增強體育企業的環保意識和減排能力。
3.3 消費轉變:積極引導全民節約意識,倡導簡約的綠色體育生活
在體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社會大眾應當積極轉變自身的消費觀念,了解國家大政方針的引領方向,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可持續低碳發展道路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由此重視低碳發展理念,并采取相應的實際措施進行整改與創新,使得自身在觀念方面注入活力,獲取積極向上的動力。加強民眾對我國低碳發展的政策體系的系統認識,養成綠色低碳的消費習慣與方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體育消費不管從任何一個角度來審視,無不包含著低碳發展的要義,推動社會對低碳精神的進一步理解。在體育健身和運動休閑領域樹立和踐行“節約資源、循環利用、低碳環保、適度消費”的可持續消費文化價值觀,以全民節約和綠色體育的遼寧形象為國家低碳體育產業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4 結語
在“雙碳”目標影響下,我國體育產業將發生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遼寧省體育產業低碳發展是未來遼寧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作為影響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體育產業結構以“雙碳”目標為導向,有利于促進體育產業結構優化,滿足體育產業低碳發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探討了“雙碳”目標下體育產業結構優化的現實問題與發展路徑研究,為遼寧省體育產業低碳發展提供理論參考,對于遼寧省的發展和健康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適應低碳社會發展要求,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提供實踐指導。加強公眾對我國低碳發展政策的系統認識,養成綠色低碳消費習慣,促進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融合。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體育類)(L22B
TY009)。
(作者單位:沈陽大學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