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寅杰



為提高初中學生身體素質,體育教師除了日常課堂教學和課余訓練外,還有三項體育工作要做,即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指導學生參加體質體能測試和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工作。當前我們急需要研究和尋找三項工作的結合點,建立三位一體,有機整合,探索出切實簡化工作程序,能同時適應三者要求的操作模式,三者相互銜接、相互促進,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整體課程模式,以達到提高學生體質體能測試成績、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下稱《標準》)是實施,是體育運動的主要目標、任務,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發學生積極鍛煉的教育手段,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準。《標準》的實施對促進和激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養成體育鍛煉習慣,不斷增強體質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育、藝術2+1項目”是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教育和藝術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深入實施陽光體育運動,切實發揮考試評價制度對增強青少年體質的積極導向作用,促進學校加強體育課程內容及方法的改革,形成熱愛體育、崇尚運動的良好風尚,進一步增強中生身體素質。
1 三項工作相輔相成的內在聯系
1.1 三項工作的共同目標
三者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旨在通過測試、考試和認定等手段,積極引導、激勵青少年學生投身體育鍛煉,促進體質增強,熟練掌握體育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同時進而督促學校減輕課業負擔,改進和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使廣大青少年學生和諧、健康、快樂的成長。
1.2 三項工作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三項工作雖然側重點、主體實施對象有所不同,但相互有著密切的關聯。《標準》是各個年齡段學生個體體質評價的直接反映,是目前各地體質體能測試項目選擇和標準制訂的重要依據。《標準》的測試內容主要由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組成。義烏市初中生體質體能測試辦法,考試項目主要分身體素質(力量、耐力)和運動技能(靈敏類、球類)兩大類。“2+1項目”雖然側重于運動技能的學習和認定,但由于技能的達標難度要求上明顯高于另兩者,測試的基本技術指標也涵蓋了另兩者測試內容。因此通過“2+1項目”運動技能的教學練習和評價認定活動的組織開展,能基本替代《標準》項目和體質體能測試項目的鍛煉價值,不但可以有力推動《標準》順利實施和體質體能測試制度全面落實,而且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能水平。在實施對象上,體質體能測試針對全體初中學生,要想在體質體能測試中取得理想成績,學生必須在整個初中階段三個學年的刻苦鍛煉和學習。在我市的體質體能測試實施方案中,《標準》測試成績是參加體質體能測試的前置條件,充分體現體質體能測試與《標準》實施緊密結合的思路。由于《標準》與體質體能測試測試內容相似,因此學生可以通過《標準》單項測試成績來定位自身的體育鍛煉水平,從而在體質體能測試抽簽中學生較清楚自己的強項,使自己在接下來的體質體能測試時考出理想的成績,因此也說明這三項工作是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的。
1.3 三項工作測試項目標準相通相似相互參照
三項工作都規定了具體的測試內容、測試方法和測試標準,在測試內容和方法上有極大的相似性和相通性。(見表1)
從表中可見,我市的體質體能測試項目與《標準》的測試項目幾乎完全相同,而且兩者的測試項目大多數都包含在“2+1項目”的認定項目范圍之內。三項工作中,體能類和素質類項目的測試方法和要求也基本一致,如體能類的長跑,素質類的擲實心球、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引體向上,技能類的跳繩等項目都可整合為一種教學、練習、測試,按照各自標準進行評定。所以我們提出了“三項工作,一套程序”的構想,即以“2+1項目”開展為具體活動形式,以《標準》測試為主要依據,來推動三項體育工作開展,從而實現學生體質和技能的提高。
2 靈活、科學、有效整合三項工作的實踐摸索
將看似孤立,但卻又存在著內在聯系的三項工作整合為一,突出經濟性與實效性,在初中階段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在近三年中,我們從以下幾方面作為切入點,對“三位一體”切實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進行實踐與探索:
2.1 結合我校學生實際,調整方法從而實現練習測試的實效性
相對于素質類項目來說,三項工作中的部分技能類項目的測試方法差異比較明顯,特別是一些我校較為普及的項目,如籃球、排球、跳繩等,三項工作的測試方法都不盡相同(見表2)。考慮到《標準》和體質體能測試辦法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以及認定機構、規格的不同,相對于前兩者,目前仍處于實驗、完善階段的“2+1項目”就顯得較為靈活和彈性,因此我們總體上主要采取以調整“2+1項目”認定標準來適應前兩項工作的策略。
以排球為例,首先我們將“2+1項目”排球測試方法改為與《標準》中的排球測試方法一致;其次我們在平時的教學練習時,再以體質體能測試測試方法為基準,補充新的內容,即排球對墊。這樣既增加了練習難度,又增加了趣味性,充分調動了學生練習興趣,提高了練習效果。
2.2 以“2+1項目”為橋梁,讓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工作三年來,“2+1項目”對推動全校群眾性體育活動、激發學生的鍛煉熱情和參與意識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為《標準》的順利實施和體質體能測試任務的圓滿完成提供了保障。
為了使“2+1項目”扎實有效開展,形成一定規模的群眾性的體育鍛煉熱潮,學校結合大課間活動,以班級為單位開設了趣味跑、籃球、排球、羽毛球、跳繩等多個項目陽光活動,安排有運動專長的體育教師或其他學科教師進行教學。經過幾年運作,為我校近兩年的《標準》和體質體能測試數據成績的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見表3)
2.3 以“2+1項目”為主要載體,激發學生參與鍛煉熱情
“2+1項目”采取學校認定的辦法,通過學生自行申報到班級,在由班級到學校,然后由體育組統一組織安排認定活動。學校一般以小型競賽活動的形式,根據學生申報人數,并結合項目交替安排考慮,有選擇地組織安排部分項目進行認定。定期組織進行全校競賽。如“班際籃球賽”“跳繩比賽”“趣味接力”等。這些認定活動營造了校園全民健身的氛圍,極大地豐富了校園課余生活。
2.4 利用體育教學激發培養學生運動技能興趣,樹立終身鍛煉的意識
三項工作的近期目標是推動學校體育教育改革,引起學校、家庭、社會對學校體育的重視,切實提高青少年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主陣地,是培養學生體育意識,傳授體育知識、技能,發展全面身體素質的主渠道。在探索三項體育工作結合點的進程中,體育教學無疑是舉足輕重的戰略制高點。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目標統領內容”的新理念下,尤其要突出精選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反哺三項工作的正常開展。要重視發揮體育教學的教育功能,培養學生熱愛體育、崇尚體育的良好風尚,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健康的生活理念。
2.5 營造良好的鍛煉氛圍,讓薄弱學生主動參加鍛煉
我校隨機251位學生對體育課興趣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男生、女生喜歡率分別達到96%、87%。無論男生女生喜歡上體育課人數的百分比多高高,但也有部分體育薄弱的學生不怎么喜歡鍛煉,男女分別占到1.6%和3.2%。
一部分學生對身體鍛煉目標認識不夠,為此,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引導、宣傳和教育;要通過體育選項課的教學,使學生真正掌握實用的體育健身知識和技能,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具備終身體育的能力,實現體育選項課教學與終身體育的完美結合;教師要注意積極的語言反饋,多鼓勵、少批評,要創造一個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營造一個有利于成長的氛圍。
體質體能測試也關系到廣大考生和家長的切身利益。三項工作都要面對初中教育階段的全體學生,特別是對于一些因先天身體素質薄弱或基礎不好的學生,體育教師要給予重點關注。在實踐摸索中,我們對這部分困難薄弱生一般采取兩種幫護辦法:一是實施課外結對幫護制,選擇體育素質好、樂于助人的品學兼優學生結對幫助體育困難學生,以《標準》測試成績和“2+1項目”技能認定成績為依據,對一些幫護效果明顯的幫護小老師給予評先、評優等各方面的傾斜;二是專門將一些困難學生集中起來,利用早上或傍晚大課間活動時間,體育組專門安排一位體育教師負責輔導,對大面積提高學生體質和中考成績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2.6 完善學生鍛煉記錄,科學管理指導學生鍛煉活動
建立層次評價體系:針對優勢學生和弱勢學生,要分層次進行科學評價。體育選項課的一大宗旨就是要激勵學生對某個運動項目的興趣。因此,對于考試目標的設定決不能以籠統的“一刀切”來進行評價。要研究出絕對評價與相對評價的科學評價體系,建立適合于體育選項課的學生個體差異的考核評價辦法及標準。體育老師從初一開始,將每學年的學生“《標準》測試數據”“體質體能測試項目測試數據”“‘2+1項目技能測試數據”,都一一登記入體育教師自行設計的《學生體育鍛煉檔案表》。
3 個人總結
將三項工作結合起來,從而取得最佳的效果。完成三項工作的有機結合涉及到眾多問題,所以體育教師,在按要求創造性地完成這些工作的同時,改進“體育、藝術2+1項目”認定標準,在個別測試操作方法上力求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一致。根據體育運動技能規律,學生在初中三年的體育教學時間,更有利于他們掌握1-2項熟練技能,部分學生可以把某項技能學精,善用。這將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工作增強自信,同時提高身體素質,促進終身體育的養成。
(作者單位:浙江省義烏市稠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