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大玉
在雙減政策深化的過程中,人們對于雙減政策重視度逐漸提升,更加關注學生本身。因此各個階段和各個學科的教學,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不斷深化雙減教學,以此還學生以快樂,并整合教學方式,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此時初中體育教師應運用多樣化教學方式,融合雙減政策,進行減負提質教學,以此促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獲得更大的收益。基于此,本文從雙減政策促進體育教育發(fā)展的意義著手,探究初中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并針對性提出多樣化教學的有效實施方式,旨在為日后相關人員對其進行研究時能夠提供參考。
體育教學中,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根據(jù)詳細的教育信息,逐步的進行教學方式優(yōu)化,如此方能使學生在體育知識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在此過程中深化雙減政策,能夠有效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增強其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達到鍛煉身體、強健體魄的預期目標。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此階段學生心理發(fā)展需要,進行體育教學方式的整合,以多樣化教學手段,豐富體育教學活動,以此減少學生心理壓力、舒緩其緊張的學習情緒,以此促使其身心全面發(fā)展。
1 雙減政策促進體育教育發(fā)展的意義
雙減政策的深化,使得體育教學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融合雙減政策,以此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教學質量,進而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助推力。而在雙減政策落實期間,提質減負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而言有著極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減少學生課業(yè)壓力,促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為自身需要,補充多方面知識。首先,雙減政策促使學生課余時間更加豐富,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擴展了大量的時間。此時教師若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引導其參與體育活動,則可有效改變學生對于時間的安排,發(fā)揮體育教學的價值,使學生更好地強健體魄,提升個人身體素養(yǎng)。
2 初中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
2.1 課堂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在傳統(tǒng)體育課程教學中,雖然初中體育教師是運動教學中的參與者,但是在課堂之上,學生卻只能被動地接受體育運動學知識,這就造成了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并在彼此之間交流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使得教學問題更加的突出。而在師生交流較少的前提下,教師與學生彼此之間的了解較少,在教學中學生對于教師的實際用心并不理解,而教師也難以抓住學生的成長需要,這就導致了初中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相對較少,并在實際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難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體育知識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另外,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運用中,學生的主動意識未能得到有效培養(yǎng),如果僅僅依賴初中體育教師進行單一的教學指導,就極易產生各種認知障礙,導致初中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簡易且千篇一律,致使初中生參與積極性不高,身體素質難以提升。
2.2 學校對于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
目前,在初中階段學生對體育課教學的重視程度并不高,而且由于學生學習任務日益增多,部分教師更是為能提前完成教學目標,占用體育課的教學時間,這也就導致原本課時緊張的體育課教學時間更短,進而難以順利完成教學,對于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提高而言,有著消極影響。與此同時,盡管部分初中都設置有體育課,但在期末的考核中,考核方式卻并不科學。學生在這樣的考核模式下,不但無法對運動科目知識掌握,無法提升自身的體育能力,并且在體育教學中難以有效地進行思維的拓展與創(chuàng)新,使得學生在自身發(fā)展的期間,身體與心理、大腦的運作并不協(xié)調,不僅不利于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還會造成教師即使了解學生的學習結果,也難以真正地了解學生對運動項目的知識的掌握狀況,更不利于學生自身身體素養(yǎng)的發(fā)展。
2.3 教學體系有待強化
初中時期,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下,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僅是為完成相應的目標,部分學生不喜歡參加長跑鍛煉,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甚至部分學生僅僅是抱著減肥的心態(tài)。此種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是學生們缺少自身對于體育精神的深層次認識,并且學生的運動環(huán)境不佳。學生只能參加簡單的長跑、跳遠等活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也無法調動。與此同時,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學處于一個隨意性的狀態(tài),教師對學生過于放任自流,且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對于過程性的重視程度較低,也未對教學知識、運動規(guī)則等進行充分考量,此種隨教隨練、隨心所欲教學,對學生的身心訓練作用不大,尤其是體育教學中單一的跑步運動,學生身心俱疲,享受不了運動的樂趣,僅在任務訓練時被動地開展體育活動,課后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也不高,學生難以規(guī)律性的進行運動。
3 雙減背景下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的有效實施之道
3.1 設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開展深度學習
雙減政策的深入主要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以此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是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一種有效方式,但是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為有效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學習更多的體育技能,都以示范為主,讓學生在后面進行動作的模仿,以此提升其技能掌握能力。此種方式有著一定的效能,但是若教師轉變自身教學思想,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時間,則能更好地促使其進行自主探究。此時學生會通過探究,更好地琢磨體育知識,學習體育技能,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能,進而強化其體育運動思維。
大部分的初中學生渴望課堂教學自由,因此較為熱愛足球運動,希望教師能夠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更多的設置足球教學課程。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這一夙愿,依據(jù)雙減政策的要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開展足球比賽,并作為旁觀者或裁判,促使學生在足球運動過程中更好的探究足球知識,并從旁協(xié)助,在學生難以弄清體育知識時作為指導者,以此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足球知識,提升其足球知識運用能力,使其在探究學習中,不斷強化自身體育素養(yǎng)。此時教師在正式比賽前,需要對學生進行比賽規(guī)則規(guī)定,并有意識地培養(yǎng)裁判員,進而更好地開展探究學習,使得學生在體育知識和技能學習期間,也能將自身的強化自身意識與身體參與到體育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在增強學生理解性的同時,減少其心理壓力。而在比賽結束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置相應的教學任務,如怎樣進行比賽是規(guī)范的?如何開展比賽算是成功的?學生會根據(jù)自身在足球運動過程中的體驗,結合自主思考給予相應的觀點。
3.2 優(yōu)化體育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自主性
初中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深化雙減要求,并根據(jù)教學目標進行雙減政策的融合,以此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境,強化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使學生在雙減政策的加持下有更充足的時間參與體育運動,強化其對于體育知識了解的積極性。此時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雙減要求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體育鍛煉方式,并指導學生正確的掌握運動技巧,之后即使在課后時間內也能更好地進行自主運動,為其參與體育鍛煉提供幫助。與此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初中體育教師還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自主性,使其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過程中,能夠與教師進行深入交流與互動,而教師還應在活動期間,引導學生掌握正確鍛煉身體的方式和運動的方法,以此減少其在實際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損傷問題。
例如,在初中體育運動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熱身運動,使其在正式進行體育運動之前能夠完全舒展身體。體育運動熱身項目多種多樣,教師在運用的過程中,可以以學生為基礎,站在其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熱身運動教學,使學生能夠根據(jù)教師的引導,進行不同部位的拉伸和舒展。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想法,從而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增加體育運動與學生需要的契合,致使學生鍛煉的自主性和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斷提升。
3.3 融合游戲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為促使學生在參與體育課程期間能有極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借鑒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分組教學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競技精神的加持下,強化自身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初中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開展體育教學,以此促使體育教學活動內容更豐富,保障教學活動開展更具有有序性,進而促使其在趣味活動中,增強自身學習體育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充分的進行體育運動。在具體體育游戲設計過程中,教師應保證教學過程的教學性和娛樂性得以有機統(tǒng)一,使其在選擇體育游戲過程中,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教學過程的趣味性,還能控制運動強度,使學生技能達到預期的體育鍛煉效果的同時,保證學生的運動安全,如此方能更好地強化學生身體素養(yǎng)。在體育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還應觀察各個學生參與游戲的狀態(tài),根據(jù)學生的參與情況進行課堂教學反饋調查,以此了解體育游戲對于學生興趣的引導效能。
例如,通常在初中體育田徑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于田徑運動有著一定的抵觸心態(tài),因此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方式與田徑教學融合,以此提升田徑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再如,在田徑教學過程中融入真人秀節(jié)目撕名牌游戲,以此增加體育教學的吸引力,使學生在開展撕名牌活動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開展運動,增加體育教學的有效性。而教師在開展撕名牌游戲過程中,還應觀察學生參與撕名牌游戲的積極性,并了解其不愿意參加此游戲的原因,以此在日后課程教學中,能夠為學生設置針對性的游戲,逐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為增強其體育綜合素養(yǎng)提供幫助。又如:,教師將學生按照性別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并將男生組分為兩組,女生組分為兩組,進行對抗比賽,以此提升體育教學的多樣性,使學生能夠根據(jù)自身運動基礎和學習需要組建不同的體育學習小組,并進行相應的體育知識學習,以此強化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使其在競技中,熟練掌握體育技術技能,強化自身身體素養(yǎng)。
3.4 立足于雙減,拓展實踐活動空間
首先,基于學生本身,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空間。教師應根據(jù)初中生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校內體育賽事實踐,進行綜合化教學。由于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學校為學生提供的體育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保證體育活動開展的積極性,教師應積極組織校內的各類賽事并定期舉辦友誼賽,以多元化的競技活動,提升學生參與初中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此種學校競技運動,還能篩選出優(yōu)質的體育人才,為初中生提供更為廣闊的體育活動空間,營造一個適用于學生自身發(fā)展和鍛煉的氛圍。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有的過程中,還應將學生引入多元化體育教學活動種,以集體競技活動為主,提升學生訓練的綜合性,使全體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yǎng)都能得到強化,在鍛煉身體素養(yǎng)的同時,還能使其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如開展八段錦集體比賽、太極拳集體比賽等這種體育賽事活動,能在學校環(huán)境中逐漸在增強學生運動的意識,以團體運動為主,對學生的運動和身體素養(yǎng)進行引導,以此加強學生個人的身體素養(yǎng)。
其次,學校在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期間,為拓展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空間還應與校外機構聯(lián)手共建,為學生的運動打造多元化的空間運動平臺,以此時可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此時教師應雙減政策的要求下,以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為己任,利用校外的空間,增加學生活動的趣味性,從而在減輕學生身心壓力的同時,將豐富的課余時間進行規(guī)劃,以此提升學生體育鍛煉力度。此時,如何使學生在課余活動中不斷強化自身身體素養(yǎng),已成為初中體育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而積極開展體育機構合作,鍛煉學生身體素養(yǎng),是促使初中生與體育鍛煉融合的一種有效方式,能夠為學生強化身體素養(yǎng),提供課外活動渠道,進而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開發(fā)校際聯(lián)合活動,以此創(chuàng)辦特色體育課程,以開放的姿態(tài),使學生了解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從而形成特色學校,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供渠道。
最后,借助學校體育的特色品牌,拓展體育人才培養(yǎng)空間。在雙減背景下,學校應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運用品牌特色,為體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提供平臺與空間,組建良好的體育運動團隊,以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質體育人才,并優(yōu)化學校體育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化體育教學效能,使教師在體育課程開展過程中,更好的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為學生進行體育運動提供助推力。
4 結束語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融合雙減政策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更好地融入到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以此增強體育學科的影響力。此時,教師在開展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學生發(fā)展需要和初中階段學生心理認知進行教學方式設計,以此為體育教學發(fā)展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支撐。與此同時,教師應運用體育教學,開展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體育活動,并拓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空間,以舒緩學生的緊張感和學壓力感,使其更好地適應初中生活,以此消除其心理障礙,培養(yǎng)其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學習態(tài)度。
(作者單位:正安縣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