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愛卿

中班幼兒喜歡閱讀繪本圖書,基本每天有一定的閱讀時間,但閱讀時間的長短有一定的差異性,大部分在10~15 分鐘。對中班幼兒來說,他們趨向于邊看繪本中的圖邊聽家長講述故事內容。僅有30%的幼兒能自己觀察畫面嘗試講述故事,50%的幼兒需要在家長的陪同和提醒下才能講述,且語言較為零碎。
幼兒的發展存在個體差異,語言能力的發展差異尤為明顯。有的幼兒在日常活動中可以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而有的幼兒僅能運用單字、疊詞或者斷斷續續的語句并且需要反復表達才能使成人理解他們的意思。在描述同一張繪本圖片時,有的幼兒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話加上簡單的修飾詞語將圖片上的內容表達出來,而有的幼兒表述的句式存在許多問題,也有的幼兒只能將圖片上的事物單個的陳述卻無法連成一句完整的話。此外,幼兒年齡小,觀察能力有限,觀察畫面時不夠細致、敏銳,且無目的、無順序,較為隨性。
畫面是一個個靜止的人或物,內容較單調。幼兒受想象力限制,加上生活的積累和思維的寬度不夠,無法將靜止的畫面與生活或者自己的知識經驗相聯系,做到經驗的遷移。幼兒難以將畫面中沒有思維的動物和人物想象成為會思維的,有思想的;難以將不會說話的人或者物想象成為靈動的存在。
教師要將班級繪本閱讀區的位置選擇在光線充足、空間適量,同時又相對安靜的區域,創設一個自在、有趣、豐富的閱讀情境,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提供適合幼兒的不同類型的閱讀的材料,放在幼兒觸手可及的地方,定期更換圖書內容,為幼兒提供好的閱讀條件和機會;充分利用閱讀區的墻面,利用規則示意圖規范幼兒閱讀行為,如“安靜看書”“輕拿輕放”等,讓幼兒在環境的影響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心理環境能夠促進幼兒有效閱讀。根據幼兒的閱讀需要和中班年齡特點變換閱讀的方式,教師要調整幼兒閱讀的心理環境。例如,教師設立“故事講臺”,幼兒通過看圖講述等方式,輪流分享自己準備的繪本故事,培養幼兒大膽表現與表達的能力,又能從中講述樂趣;開展親子閱讀,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與講述。
1.繪本內容色彩鮮艷,形象突出
幼兒天生具有“識圖”“讀圖”的能力,而繪本的主體恰恰就是圖畫,其最大的特點是以色彩鮮艷、篇幅較大的圖片和少量的文字相結合。
2.圖片內容富有情節,生動有趣
活動中圖片的選擇和投放有層次性,教師可以從繪本故事中選擇單獨情節的單幅圖畫,讓幼兒根據畫面內容進行合理想象和講述。
3.合理利用多媒體及墻面環境,使圖片動起來
教師可充分結合區域內的墻面,開展情景化的看圖講述活動。幼兒隨機組合圖片,想象創造情節,把靜態的講述內容轉化為動態的講述情景。
1.出示圖片
教師要根據講述內容,選擇適宜的出示圖片的方式,調動幼兒的講述興趣。例如,教師在單幅圖片講述時,可直接出示,利用畫面引發幼兒的直接感知,先整體,再局部觀察;可結合小游戲出示,激發幼兒的興趣。對于多幅圖片的講述,如果有情節但情節無曲折的,教師則一次性展出,讓幼兒有一個完整的印象。教師也可先出示首尾情節,借助開始和結束部分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猜測中間情節、對畫面產生更多想象。
2.引導觀察
中班幼兒的語言能力較小班有所發展,情感更加豐富,詞匯量的積累有所增加,已經掌握了簡單的閱讀技能和方法。因此,教師為他們提供的圖片最好能表述一件事情。在表述的過程中,幼兒會出現邏輯思維混亂的現象。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看圖講述活動時,要從幼兒感興趣的方面出發,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中事物的特征,嘗試運用自己掌握的詞匯描述正在發生的事情。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上的環境,充分發揮想象,由分述轉化為完整敘述。
3.巧用提問
教師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在幼兒看圖說話活動中,教師的提問能夠促進講述活動高效開展。提問不僅影響著幼兒對圖片的感知,還能影響幼兒的語言表述方式。
以提問引導幼兒發現。啟發性提問能夠促進幼兒自主發現和學習,發展幼兒的思維和創新。例如,在“彩色的氣球”看圖講述活動中,教師提了這么一個問題:“你能幫小豬想個辦法,讓它拿到樹上的氣球嗎?”幼兒爭先恐后地發表意見。有的說,給小豬找個梯子讓它爬上去拿;有的說小猴會爬樹,請小猴子幫助它;有的說小動物可以一個一個騎在脖子上變高就能拿到氣球等。大家各抒己見,想出了各種辦法幫助小豬。然后,教師又組織幼兒討論這么多辦法,到底哪一種辦法最省時省力?通過比較,大家一致覺得還是請小猴子爬到樹上去拿氣球這個辦法最好。以提問促進幼兒想象。教師要引導幼兒在感知畫面內容的基礎上,結合畫面內容開放性提問(如判斷性問題、假設性問題、創造性問題),啟發幼兒聯想事物間關系,為幼兒提供創造性想象和創造性思維的空間,使講述的內容更細致、形象、有趣。例如,在“彩虹色的花”看圖講述中,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提問:“假如你是彩虹色的花,你會愿意幫助大家嗎?為什么?”幼兒爭著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有的幼兒說“會”,因為幫助別人會得到快樂;有的幼兒說“不會”,因為花瓣沒有了,彩虹花就會死去……幼兒與作品中的角色產生情感共鳴,在講述活動中受到了情感教育。
4.豐富經驗
幼兒由于講述經驗有限,只能圍繞畫面進行講述,所以講述方式單一。為了鞏固和遷移幼兒的講述經驗,教師在活動中,要鼓勵幼兒仔細傾聽和分析他人的發言,通過去蕪存菁、勤學勤練,從而不斷發展看圖說話能力。
積極的評價能對幼兒起到激勵和導向作用,促進幼兒間的互相學習。在講述活動中,幼兒的講述語言不一定優美,講述的內容不一定十分準確,但是教師要做到鼓勵每個幼兒大膽發言。
總之,在看圖講述活動中,教師要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支持幼兒大膽表現、表達,采用多形式支持幼兒生動、完整講述,關注幼兒的表現及需要,靈活調整策略,促進幼兒積極表達,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