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蔣昕怡

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大自然是幼兒教育的‘活教材’。”基于此,我園組織了一系列以田野研學為主題的自然探索活動,其目的是讓幼兒在走進田野、探索田野,運用田野中提取的材料自主構建自然活動的過程中,獲取豐富的自然知識、生活經驗,獲得豐富的精神、情感體驗,實現自身感知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發展。本研究結合教學實踐,從走進田野、探尋材料、動手實踐等方面,以“植物扎染”為例,對田野研學視野下引導幼兒自主探索自然事物、自主構建以自然材料為載體的游戲活動的策略進行探討。
在現代社會中,幼兒享受到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優越,但接觸自然環境、自然事物的機會越來越少,這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部分幼兒由于長時間沉迷于電子產品、長時間與大自然隔離,出現了“豆芽體質”“胖墩體質”。如果這些現象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將會嚴重影響幼兒的日后發展。基于此,我園倡議“走出舒適圈,走進大自然”,希望幼兒在一系列的自然探索活動中,獲得天性的充分釋放、心靈的愉悅發展、身體的茁壯成長,實現綜合能力和基礎性素養的不斷提升。在日常教育中,幼兒園引導幼兒探索大自然的方式有很多,如創設自然角、創設校園自然實驗室、創設田野研學課程等。其中,田野研學課程,是內容最為豐富、廣泛、深入的自然探索方式。田野研學,是通過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大自然,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促使其了解自然事物、增長科學知識、獲取生活體驗、實現能力發展的一種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不僅可以有效豐富幼兒的認知,促進幼兒心智的啟迪和成長,更好地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學習能力,幫助幼兒塑造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還可以有效提升幼兒教育課程、活動的質量與價值,推動幼兒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幼兒園在開展田野研學活動時,可以先讓幼兒在事先選定的場所,如郊區的農場、充滿野趣的山林、河邊的田地周圍等進行自由活動,讓幼兒在廣闊、自由的環境中充分釋放天性,通過自主探索發現田野中蘊含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從中發掘、提煉幼兒的興趣點、關注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自主創設主題活動。
以“植物扎染”主題活動為例。一次,教師帶領幼兒到郊外的田野里采摘野花。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幼兒衣服被揉碎的野草染上了一些綠色,不僅沒有因此而煩惱,反而覺得很有趣。隨后,幼兒開始討論,要是把采摘的各種野花的顏色染到衣服上,會不會更好看?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幼兒開始動手嘗試,將粉色、紅色、黃色等不同顏色的花朵揉碎了涂在衣服上,并對自己的創意感到自豪。有的幼兒還將涂抹后的衣服展示給教師看。看到幼兒的這種自發行為,教師萌生了以“植物扎染”為主題引導幼兒自主創設游戲活動的想法,并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幼兒。幼兒對這個想法非常感興趣,有的說自己會采摘很多植物做扎染,有的則迫不及待地圍著教師打聽扎染的制作方法。為了推動游戲活動的有序進行,教師引導幼兒自行組建活動小組,并由小組成員自行分配活動任務,通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此次扎染任務。
在該環節中,教師基于幼兒在自由探索自然事物中展現出來的興趣點、關注點,萌發了創設以“植物扎染”為主題的游戲活動的想法,并組織幼兒自行組建活動小組。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好地滿足、發展幼兒的內在需求,充分激發幼兒自然探索活動的積極性,推動田野研學活動的進一步推進。
在確立田野研學活動主題后,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更加深入、廣泛的探索、發現,尋找適宜于活動構建的素材。適宜的素材,可以為活動的推進與發展提供足夠的材料支持,是活動開展的基礎。借助于這些材料,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構建自己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以此滿足自身的內在發展需求。
在“植物扎染”活動主題確定后,幼兒紛紛以小組為單位投入到活動素材的探尋中。有的小組在一小片荒地上發現了很多蒲公英,認為蒲公英的顏色很漂亮,大家齊上陣采摘了一塑料袋的花朵;有的小組在河灘上發現了一些野芹菜,認為這種植物水分多,可以得到很多染料,于是采摘了一大捧野芹菜;有的小組在一小片樹林間發現了很多紫色的地丁花,覺得用這種顏色染布一定很漂亮,就采摘了一大包地丁的花朵……看到幼兒采摘的植物種類比較單一,教師又提醒幼兒,扎染的時候可以使用很多種染料,各種顏色的葉子、花朵、種子、莖,都可以用來制作染料。于是,幼兒又采摘了艾草的葉子、龍葵的種子等。最后,幼兒總共采摘了30 多種植物,用一個很大的編織袋才裝得下。看著自己一上午的勞動成果,幼兒們都很興奮,很有成就感,同時也表示希望盡快把它們制作成美麗的扎染作品。
該環節中,教師完全放手讓幼兒以小組的形式自行探尋制作扎染的材料,只在發現問題時給予提示和引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有效鍛煉幼兒的探索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還可以讓幼兒在自主探尋的過程中,掌握更多自然知識,感受更多自然樂趣,進一步加深其對大自然的情感。
收集到足夠的活動素材后,接下來,教師借助于圖片、文字、視頻、動畫、講解等形式,讓幼兒了解相關流程與方法,并引導幼兒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活動任務,以此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提升活動的價值。
在“植物扎染”主題活動中,幼兒收集到足夠豐富、多樣的植物后,教師帶領幼兒回到幼兒園觀看了展示植物扎染方法的視頻,并對視頻內容進行講解。隨后,幼兒開始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視頻中介紹的方法對各種植物進行處理,然后利用白色的棉布進行扎染實踐活動。活動過程中,教師仍然以觀察者、引導者的身份進行巡視。當哪個小組成員之間出現爭執或者哪個小組的扎染活動出現卡殼時,教師才通過提示、提醒的方式給予啟發、引導,推動扎染活動的持續、有序推進。最后,每個小組都創作出了新穎、有趣的扎染作品。
該環節中,教師通過播放、講解視頻,引導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方式,鼓勵和支持幼兒完成扎染作品的創作。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有效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創作能力、合作能力,還可以讓幼兒在勞動過程中獲得一種滿足感、成就感、價值觀。
總的來說,田野研學視野下的自然探索活動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對拓展幼兒的認知視野,提升幼兒的探索欲望,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因此,教師應重視田野資源的價值與意義,通過合理引用田野資源,豐富幼兒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構建更加立體、生動、有趣的幼兒教育體系,以此推動幼兒教育活動的持續、有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