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史雪丹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好的教育應該回歸自然本真,釋放兒童天性,讓兒童成為更好的自己,有溫度、有靈性地成長。自然實踐活動可以打破課程常規的模式,尊重幼兒的天性,讓課程回歸本源。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密碼,有自己獨特的天賦才干,只要給予他們適當的陽光、雨露、土壤,他們就一定能夠自然地生長出生命中最美的姿態。
有人說過:“童年是樹上的蟬,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伙伴的迷藏……”我們只有和幼兒一起走進自然,與幼兒一起共享自然,讓他們到自然中去跑、看、聽;去探險、笑鬧、歡叫,享受大自然的無窮樂趣,才能讓幼兒成為更好的自己。
案例一:螞蟻呀嘿
沙塵暴、大霧天、美麗的彩虹和螞蟻搬家……這些突發的科學現象、事物或有趣的情景,都容易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關注。在戶外活動時,不知是誰驚奇地喊道:“這里有螞蟻!”這一聲吸引了許多幼兒前來圍觀。“我也看到螞蟻了,它就在輪胎旁邊!”軒軒大叫起來,幼兒又圍到軒軒那里去看螞蟻。“螞蟻的家在哪里啊?”“螞蟻喜歡吃什么?”“螞蟻它要爬到哪里去呀?”……一只小小的螞蟻打破了幼兒玩游戲的局面,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和圍觀。澤澤說:“螞蟻會合作搬東西。”瑤瑤說:“螞蟻有6 只腳。”元元說:“螞蟻的本領很大,下雨的時候會把食物搬到洞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訴說著自己的發現。幼兒都有一顆好奇的心,自然環境中發生的事物和現象都能引起他們的注意。遇見螞蟻,打開了幼兒對自然界小昆蟲的探究之路,也展開了他們對螞蟻的無限想象,感受著螞蟻給他們帶來的神奇。
案例二:春日的顏色
如果說夏天是濃郁的,秋天是金黃的,冬天是雪白的,那么春天會是什么顏色的呢?小班的幼兒帶著這個問題,開啟了屬于他們的春日旅程!幼兒置身于春天的自然環境中,拿出提前準備好的鏤空紙板,這邊看一看,那邊比一比。“我的蝴蝶是綠色的。”“我的大樹是綠色的。”“我的大樹也是綠色的。”“我發現了我的小花也是綠色的。”……可是這些綠色都不一樣,原來綠色不僅是綠色,它深深淺淺,還有很多不一樣的綠,真神奇呀!那么紅色呢?黃色呢?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充滿好奇心的幼兒繼續尋找答案。通過此次觀察、探索,幼兒用心發現身邊的色彩,觀察能力得到了較大提高,發現了春天的顏色有很多相似色,是五彩斑斕的。他們搜集大自然的回饋,感受春天的氣息,嘗盡了春色,愛上了春天。
在與大自然的互動中,教師可以追隨幼兒的腳步,發現、聆聽、觀察、支持、鼓勵;讓幼兒計劃、討論、發現美和創造美,引導幼兒在探索中實踐,在實踐中收獲。
案例三:尋找色素
在尋找春日的顏色后,幼兒對植物體內出現“顏色”這一現象產生了疑惑與好奇。于是,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我園開展戶外科探游戲。因為中班幼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是通過感知覺和操作活動來認識世界,所以選擇了一些幼兒熟悉的材料,引發幼兒對活動現象產生興趣,能主動探索色素的秘密,從而了解到植物中含有色素這一科學現象。幼兒一起到戶外尋找一些植物,然后開始游戲。小錦選擇了玫紅色的花瓣,嘗試提取色素。小錦把花瓣一小片一小片撕碎,放在了酒精瓶里,她撕了5 分鐘左右,然后把蓋子蓋好,開始觀察。過了一會,酒精瓶里的顏色還沒有改變,小錦就有點著急了,便問我:“老師,我這個花瓣沒有色素嗎?”我回答道:“你可以輕輕地搖一搖,耐心地再等待一下哦。”過了3分鐘左右,小錦興奮地叫起來:“老師,你看,我的酒精變顏色了!”說著,小錦還根據自己的游戲過程和結果,用圖畫的方式進行記錄表征。
探索活動中,小錦通過觀察、實踐、體驗、操作,發現植物中是含有色素的。幼兒的探究從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基于對自然生活的興趣和討論,通過與自然載體的思維碰撞,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驗證自己的猜想,得出自己的結論。
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教師帶幼兒走進大自然,不僅會讓幼兒得到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同時也會使幼兒身心放松,心靈舒展,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案例四:樹葉烤串 趣味無窮
戶外游戲時,馨馨玩的是戶外“燒烤店”游戲。“燒烤店”生意非常火熱,很多小客人都來買烤串,馨馨非常熱情地招待小客人。可是十幾分鐘之后,烤串全部賣完了,又有小客人來買。馨馨為難地看著我:“老師,我們的烤串都賣完了,怎么辦?”我提醒馨馨:“你看,你們的燒烤店還有什么呀?”馨馨來到燒烤店的材料庫,一邊看一邊說:“有樹枝、石頭、樹葉、蘿卜、青菜……這些怎么變成烤串呢?”我問道:“烤串是什么樣的?”馨馨回答:“是一根棒上,串上美食。”我繼續問道:“我們這里有什么可以用來代替棒?什么可以用來代替美食呢?”馨馨聽了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我可以把樹葉、青菜串在蘿卜上。”說著,馨馨就開始把樹葉串成烤串。
馨馨的樹葉烤串烤好了,購買的小客人更多了。一個小客人說道:“我要銀杏烤串。”馨馨一看,沒有一整串銀杏烤串,便說道:“那你等一下,我再來串一串銀杏烤串。”之后,馨馨串樹葉烤串的時候,就會有目的地把一樣的樹葉串在一根木簽上。我指著馨馨串好的兩個烤串說道:“哎,這兩個烤串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呀?”馨馨觀察了一會,說:“這是銀杏烤串,像扇子一樣,這個烤串最大。但是,我不知道這是什么?”我告訴馨馨:“這是我們幼兒園里的一片樹葉,請她去找一找。”馨馨這里看一看,那里比一比,最后在枇杷樹前停了下來,高興地叫道:“老師,我找到了,這個是枇杷樹上的枇杷葉子。”我追問:“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馨馨拿著葉子仔細對比道:“它們顏色差不多,上面的花紋也一樣。”
《指南》中指出:“4~5 歲的幼兒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在以上觀察中發現,小客人發現了烤串上不同的樹葉,從而激發了馨馨一根樹枝串同一種樹葉的想法,并在串烤串時對樹葉進行分類。馨馨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了枇杷葉的顏色、大小、形狀等,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識,在對樹葉的探究中獲得豐富的經驗,解決了游戲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游戲中,幼兒把自然中的樹葉與戶外“燒烤店”結合起來,在親自然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從而獲得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