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 征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兒童的發展。戶外環境作為兒童游戲的重要載體,我園基于兒童視角,充分利用現有場地,實施戶外環境改造,將更多空間還給兒童,在尊重兒童意愿和學習特點的基礎上,讓戶外環境更加豐富多彩,為兒童的健康快樂成長奠定基礎。
我園是一所地處主城區中心地段幼兒園,戶外場地較為寬敞。當初,園所內汽車庫、自行車庫及師兒童同入口進出,戶外場地上到處可見大片的矮小灌木林和小樹苗,占據了兒童的活動空間。同時,園內無納涼場所,影響到兒童春夏季的戶外活動。基于園所的戶外地形現狀,我園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的“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兒童的發展”的原則和《江蘇省幼兒園教育技術裝備標準》的相關要求,充分利用現有場地,實施戶外環境改造,將更多空間還給兒童,實現戶外環境的教育價值的最大化。
我園從戶外布局入手,將教職工的汽車庫、自行車庫移至邊角處,用圍墻隔開,并設有單獨的出入口,杜絕了園所人車統一進出的安全隱患,還兒童一個安全的戶外游戲環境。接著,針對園內環境布局開展調查與訪談,了解教師、兒童、家長心中對戶外環境改造的想法。教師認為,幼兒園的戶外場地應是兒童喜歡的場所,有可以游戲的場地、可以嬉戲的草地和供玩耍的場所。兒童則喜歡和同伴在草地上追逐、爬高,喜歡和同伴“過家家”……師幼的想法拓展了改造思路,我園逐漸延展到打破界限式的拓寬式改造。
幼兒園隨處可見的灌木叢不僅影響兒童的活動,還讓場地受限。我園將灌木移植到門口、汽車庫、垃圾棚附近,原先的灌木叢改造成草地,拉近了兒童與自然之間的距離。幼兒園中有兩塊磚地,坑洼不平,既不利于兒童運動,也不利于兒童游戲。我園將其中的一塊磚地重新規劃,一分為三,將兩邊的磚地兩側改成沙池、種植園地,中間鋪設彎曲的小路,發揮多元化功能。同時,在食堂后的磚地上鋪設人工草坪,添置了“萌寵小屋”。原先一直無人問津的地塊變成了兒童喜愛的“動物園”。
園所戶外有多處占用場地收納角,常年堆放兒童活動的器械。既占用兒童的活動空間,又影響戶外的整體形象。我園清理出所有的收納死角,將空間進行重新規劃,將邊角處改為收納,把原先場地上的收納角改為融入當地文化的小舞臺、娃娃家、加油站、圖書館等靈活多變的游戲場地,從而實現戶外環境的互動價值。
原先的樓頂一直用來堆放雜物,平日里既增加保育老師的工作負擔,也不便于管理。為此,我園拓展了樓頂的空間功能,種植了牽牛花、黃瓜、紫藤等攀爬植物,投放了投擲、鉆爬的運動器械,加蓋了便于收納的收納小屋;將種植、運動、游戲的功能融為一體,改造出一個讓兒童夏日里遮陰納涼、春秋感受花香、冬日沐浴在陽光下的“空中花園”。
幼兒園總體布局調整后,我園根據兒童的活動需求,將戶外游戲場地分為硬質場地區和軟質場地區。同時,我園按照空間的性質與功能作用,將場地劃分為建構區、運動區、生活區、沙水區等游戲區。
根據園所的地質情況和建構區游戲的需要,我園將塑膠場地規劃成建構區。主操場的大片場地留給大班兒童建構,小操場留給中班兒童建構,原先的自行車庫改造成小班建構區。我園充分考慮到各年齡層次兒童的興趣、需求、狀態,滿足兒童對建構游戲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支持兒童在游戲中的發展。
我園利用園內的山坡、爬洞等高低不平和蜿蜒曲折的地形特點,設置了不同層次的運動區,結合“游戲材料的挑戰性”和“挑戰場地的適宜性”等特點,創設了“爬洞探險”“叢林挑戰”“勇士騎行”等系列挑戰區域,讓運動區成為兒童眼中最愿意挑戰的區域,也讓兒童在樂此不疲的挑戰中獲得體驗與發展。
灌木叢改造后的大片草地與樹林,成了兒童喜愛的生活區。大班兒童喜歡在這里表演、涂鴉、種菜、玩耍,中班兒童喜歡在這里嬉戲、吹泡泡、撿落葉,小班兒童喜歡在這里“過家家”。這里給了兒童充分的自主權和選擇權,也給了教師很多發現的機會。
經過改造后的沙水區變成中、大班的沙水區和小班的小沙池,滿足了兒童玩沙玩水的需要,也讓兒童在充分與自然接觸的環境中獲得發展。
為了發揮戶外游戲的價值,我園嘗試整合各種資源,在不同的場地上投放具有層次性、多用性、可替代性、可變形性及趣味性特點的活動材料,滿足不同能力及層次兒童游戲的需要。
我園利用各處空間的自然優勢,增設了多樣化的器械與材料。例如,在爬坡上安裝了秋千、滑草隧道,設置了管道、臺階、拉繩、索道與爬網等空間設施,增加場地的挑戰性;圍欄上懸掛了輪胎、樹枝、白布、PVC 管道等,增強了兒童與圍欄的互動;草地上存放了樹枝、瓦片、石塊等自然材料,為兒童搭建小屋,打造休憩秘密場所提供了空間資源。
我園改造后的種植園地上搭建了爬架、大棚,種植觀賞性與實用性的果蔬植物,如西紅柿、黃瓜、草莓等,讓兒童清晰地觀察到各類植物的生長過程,引導兒童自發地進行園藝活動;在水池內投放了睡蓮、菖蒲等開花植物和各種小魚,增強兒童對自然的感知體驗;在隱蔽的萌寵小屋里飼養了雞、鴨、鵝、兔等動物,讓兒童真切地感受到動物的生長變化,增進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培養了兒童的愛心。
我園秉承閱讀特色,分別在戶外角落投放了適合不同區域閱讀的圖書,以發揮繪本的教育價值。例如,在種植園地里懸掛著繪本《一園青菜成了精》,豐富兒童種植經驗,在涂鴉區里投放了繪本《小金魚逃走了》等,通過不同繪本的圖畫功能,引導兒童關注身邊的自然變化、科普氣候等,感受自然與繪本間的價值意義,在潛移默化中感知與學習。
總之,我園將基于兒童視角不斷優化,建立一個自然化、生態化的幼兒園戶外環境,在追隨兒童發展的道路上,讓戶外環境更加凸顯開放性、互動性、趣味性和挑戰性,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