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彪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附屬醫院(四川省第三人民醫院)四川成都 610100]
近年來,急診創傷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大,外科手術治療成為該類創傷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案。但在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對患者組織、皮膚產生一定的創傷,術后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疼痛表現,會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睡眠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嚴重情況下可能引起不良反應,影響手術效果和術后恢復效果。因此,合理使用鎮痛處理,對改善患者的疼痛表現具有重要價值。麻醉鎮痛作為目前手術鎮痛的措施之一,在減輕術后應激反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有調查指出,部分麻醉藥物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影響,繼而加大患者術后恢復負擔[1]。地佐辛作為阿片受體激動劑-拮抗劑,目前在各類急診手術的術后鎮痛中具有較高的使用率,藥物半衰期長,在作用于需進行術后長效鎮痛的患者中具有較高的使用率。現選取70 例急診創傷患者為對象,探究地佐辛對急診創傷患者進行鎮痛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如下。
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7 月共計70 例急診創傷患者,以隨機數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 例。
對照組男性17 例,女性18 例;年齡22~56 歲,平均(40.96±2.21)歲。
觀察組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齡24~59 歲,平均(41.16±2.23)歲。
患者一般資料統計學軟件SPSS 中結果顯示P>0.05。
納入標準:(1)屬于急診創傷性病癥患者,存在多發性創傷、顱腦創傷、四肢創傷、腹部創傷、胸部創傷等;(2)患者因外部沖擊、交通事故、砸傷、跌落等因素致病,就診時間≤30 分鐘;(3)患者血常規、凝血功能以及肝功能檢查均為正常;(4)簽訂研究調查表后進行實驗統計。
排除標準:(1)結合其他嚴重的器質性功能障礙者;(2)手術使用禁忌者;(3)近3 個月存在相關藥物使用史者;(4)存在精神或交流功能異常患者。
1.2.1 手術及術后檢查。所有患者均根據創傷部位實施對癥手術治療,完成后做好相應指標檢查,包含呼吸狀態、血壓指標、心率指標等,同時為患者提供抗感染和抗休克治療,確保患者術后穩定性。術后加強患者的飲食控制和引流護理,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指標檢查,針對異常情況及時進行處理。
1.2.2 對照組采用瑞芬太尼進行麻醉鎮痛(生產廠家: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15;規格:1 毫克),根據患者體重以0.2~0.3微克/千克/分鐘進行靜脈給藥,持續6 小時。
1.2.3 觀察組給予地佐辛(生產廠家: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329;規格:5 毫克),初始使用劑量為5 毫克,依照患者體重、疼痛程度、耐受度調整藥物使用劑量,后續以2.5~10 毫克進行持續鎮痛處理,持續6 小時。
(1)以VAS 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對比兩組患者在接受術后麻醉藥物鎮痛后的疼痛指標變化,分別對1 小時、2 小時、3 小時及6 小時的疼痛程度進行統計。0-2 分代表無痛;2-4 分代表輕度疼痛;5-7分代表中度疼痛;8-10 分代表重度疼痛,根據患者疼痛表現以及睡眠情況進行評估。
(2)以BCS 舒適度評分評估兩組患者接受術后麻醉鎮痛的舒適度。評分為0-4 分,統計1 小時、2小時、3 小時及6 小時的舒適度評分,分值越高則代表舒適度越高。
(3)以SAS 和SDS 評分量表評估兩組患者在麻醉后的情緒表現差異,指標評分50 分以下為無焦慮/抑郁;50-59 分為輕度焦慮/抑郁;60-69 分為中度焦慮/抑郁;70 分以上為重度焦慮/抑郁。
(4)以尿潴留、術后惡心嘔吐、呼吸抑制對比兩組患者麻醉鎮痛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由患者不同時間段疼痛評分對比分析:
麻醉1 小時,觀察組疼痛評分(4.52±0.44)分,對照組(5.16±0.50)分,數據對比t=5.685,P=0.000。
麻醉2 小時,觀察組疼痛評分(2.92±0.33)分,對照組(4.06±0.45)分,數據對比t=12.086,P=0.000。
麻醉3 小時,觀察組疼痛評分(1.87±0.21)分,對照組(2.52±0.35)分,數據對比t=9.421,P=0.000。
麻醉6 小時,觀察組疼痛評分(1.25±0.17)分,對照組(2.06±0.32)分,數據對比t=13.225,P=0.000。
觀察組在麻醉后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由患者不同時間段的舒適度評分對比分析:
麻醉1 小時,觀察組舒適度評分(2.81±0.42)分,對照組(1.72±0.25)分,數據對比t=5.685,P=0.000。
麻醉2 小時,觀察組舒適度評分(3.08±0.52)分,對照組(2.10±0.30)分,數據對比t=12.086,P=0.000。
麻醉3 小時,觀察組舒適度評分(3.43±0.56)分,對照組(2.62±0.32)分,數據對比t=9.421,P=0.000。
麻醉6 小時,觀察組舒適度評分(3.45±0.50)分,對照組(2.82±0.34)分,數據對比t=13.225,P=0.000。
觀察組在術后6 小時的舒適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鎮痛處理前兩組患者負面情緒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觀察組鎮痛后負面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負面情緒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負面情緒評分對比[分()]
HAMA HAMD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5)44.86±4.58 12.74±1.81 18.34±2.09 7.55±0.97對照組(n=35)44.59±4.33 26.51±2.67 18.61±1.89 12.63±1.34 t 0.253 25.255 0.567 18.168 P 0.801 0.000 0.573 0.000組別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統計對比[例(%)]
急診創傷性病癥是危重病癥類型,多數患者創傷明顯且存在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強烈的應激反應屬于該類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疼痛現象的形成不僅會加大患者的身體負擔以及心理損害,同時對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及時改善患者的疼痛影響,加強患者的生存質量,需要在急診創傷治療過程中加強對患者鎮痛治療的處理[2]。另外,由于開腹手術會對患者產生大面積的創傷,醫源性疼痛現象也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的恢復負擔,同時會引起患者機體神經內分泌以及代謝水平的異常變化,部分情況下會影響患者的手術療效以及恢復效率,從而進一步加重患者的治療負擔。因此,著重提高對患者的術后鎮痛也是提高患者手術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
目前,對急診創傷手術患者的麻醉鎮痛處理,可選擇瑞芬太尼、丙泊酚等麻醉藥物,前者作為短期鎮痛藥物,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影響患者的肝腎功能,半衰期較短不會產生藥物蓄積,可通過非特異性酯酶進行水解代謝。但有調查指出,該藥物在抑制患者應激反應方面的效果有一些欠缺,可通過聯用丙泊酚給予提升。地佐辛作為阿片受體混合激動-拮抗劑,在作用于術后鎮痛方面具有顯著的使用價值,同時在鎮痛強度、持續時間以及起效時間方面類似嗎啡[3],作用于機體后可迅速被吸收。有數據調查指出,10 毫克地佐辛在作用于人體后可在10~90 分鐘內達到血藥峰值,繼而達到鎮痛的目的。另外,該藥物使用半衰期較瑞芬太尼更長,清除速度較慢,因此在長效鎮痛中也具有顯著的使用價值,小劑量使用可控制血藥濃度,縮短鎮痛時間。目前,地佐辛在作用于各類急診外科手術中具有較高的推廣和使用范圍,在作用于超前鎮痛、全麻誘導以及術后鎮痛措施中均可體現其效果。研究指出,急診創傷鎮痛患者在使用地佐辛鎮痛的情況下可在15~20 分鐘內達到鎮痛目的,同時可有效降低各類不良反應的形成,使用安全性相較于其他麻醉藥物更高[4]。
本文以70 例急診創傷患者進行調查分析指出,通過將地佐辛作用于急診創傷患者的鎮痛處理中,患者的鎮痛效果相對于瑞芬太尼更高,可有效減輕患者在術后1 天內的疼痛現象,減輕患者住院負擔;同時,患者術后護理舒適度更高,在提高患者滿意度、確保患者依從性方面可提供一定的前提;因疼痛現象引起的患者不良情緒也可因疼痛現象的減輕而逐漸改善,保證患者穩定的情緒,提高患者的預后恢復質量。另外,地佐辛的藥物使用相較于瑞芬太尼對比也未能形成明顯的不良反應,提示該麻醉藥物在使用過程中同時具備一定的使用安全性。
綜上所述,地佐辛對急診創傷患者鎮痛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減輕疼痛影響,提高舒適度。同時對改善負面情緒評分方面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使用安全不會產生明顯不良反應,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