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曾辜負人,或者被辜負
只是,一定莫要辜負了這
一月細雨,二月春芽,三月桃李
四月芳菲,五月香粽,六月輕雷,七月流火
八月秋高,九月菊黃,十月斜暉,十一月霜白,十二月雪飛
4月20日·谷雨
清明節后15天為谷雨。作為春天的最后一個節氣,谷雨意味著暮春的來臨。
據《淮南子·本經訓》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黃帝于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當天下了一場谷子雨。“先有倉頡造字,而感動上天喜降雨粟,才有雨生百谷。”這就是“谷雨”這個名稱的由來。
谷雨分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于桑。”意思是谷雨時節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便開始“布谷、布谷”地提醒人們播種,人們還能在桑樹上見到戴勝鳥。
明代農書《二如亭群芳譜》云:“谷雨,谷得雨而生也。”這個時節雨量充足而及時,農作物能茁壯生長。另外,這個時節,冬小麥進入孕穗抽穗期,養蠶進入關鍵時期,茶農忙于采摘、加工茶葉。同時,民間也有滅蟲殺蝎、敬祭倉頡、賞花品茶等習俗。
“雨潤百谷,萬物生長。”谷雨時節,播撒的不僅是谷種,更是豐收的希望。
冬至后的第108天·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于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
清明祭祖,按照習俗,一般在清明節上午出發掃墓。拜清的方式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種: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掃墓時首先是整修墳墓,其做法主要有清除雜草、培添新土等,然后是叩頭行禮祭拜。這些行為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先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后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系。
網上曾有個問題:“祭祖掃墓,真會得到祖先的庇佑嗎?”有人回答:“祭祖,相信的并不是鬼神,而是相信親人對我們的愛是不會消失的,他們在我們心里留下的回憶也不會消失。”
死亡,只是改變了生命的狀態,并未結束我們與親人之間的聯系。在這場年復一年的儀式里,最好的緬懷是記得,也是放下。那些有關生死的話語,教會我們在愛中學會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