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角:心理學類專業
講述人:林鳳娥(貴州醫科大學)
適合人群:熱衷于觀察人類的行為,喜歡分析行為背后的心理,具有洞察力、邏輯分析能力以及同理心的同學。
對于“心理學”這個名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許多人以為,心理學是一門洞悉人心的學問,能夠讓人通過一個表情、一個動作就看清對方的內心。其實不然,心理學不是玄學,它是一門結合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中間科學,融合了感性與理性,匯集了人文關懷與數理邏輯。
學心理學=做心理咨詢師?
除了“讀心術”,很多人對于心理學的認識還局限于心理咨詢師。毋庸置疑,心理咨詢師確實是心理學學生的一個職業選擇,但它絕不是唯一的選擇。在四年的大學學習中,也并非只有心理咨詢相關的學習。
心理學最早起源于哲學,后來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建立了心理實驗室,自此,心理學脫離思辨性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科學心理學由此誕生。心理學的淵源很深,這也就導致了每一個心理學學生都需要上一門獨立的課程——《西方心理學史》來系統了解心理學的過去。
除此之外,在大學的前兩年里,我們也會陸續地學習基礎的心理學知識。通過普通心理學,我們可以對心理學的整個輪廓初窺門徑,從個體的認知、情緒、意志行為與人格入手,初步地探究一個人的日常言語行為的支配因素。如果我們想要更進一步了解“人們是如何做決定的?”“人們會什么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等問題,那便需要其他課程來幫助我們。
在認知心理學中,我們會了解人們對于外界信息的加工過程;在社會心理學中,我們會了解一些社會現象背后的心理機制;在發展心理學中,我們可以學習人的一生的心理行為變化;在教育心理學中,我們可以領悟促進學生學習、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
當然,心理學不止有這些理論課程。心理學的發展需要通過不斷科學研究來支撐,因此,實驗方法和統計學的學習也至關重要。這兩門課程先后教會我們如何用科學的實驗研究人的行為與心理、如何將實驗中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這是完成科學研究的必備技能。
完成了基礎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就到了自由選擇專業方向的大三。在這一年里,學校會推出不同的專業選修課供大家選擇。根據自己的偏好,你可以選擇我們未進入心理學專業時就耳熟能詳的心理咨詢方向課程,但你也可以選擇消費心理與行為、組織行為學、犯罪心理或者學校心理學等課程。除此之外,如果你想繼續深造,如果你有一顆致力于科學研究的心,那你還可以選擇學習更深層次的心理學研究方法、認知神經科學等課程。
由此看來,心理學的學習內容紛繁復雜、千條萬道。沒有“讀心術”,不限于心理咨詢,它是一門還在蓬勃發展的學科,有著無限的可能。
人文關懷:微薄之力尚能溫暖人心
說起共性,人與人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善良的人會遇見善良的人,然后合眾之力,辦起一個救助站;但說起差異卻也數不勝數,心懷天下的人可能以愛之盾披荊斬棘,也可能有著不可磨滅的童年創傷,他們左肩扛著責任,右肩抵御洶涌而來的悲傷。
弗洛伊德認為人人都有創傷,可能這個說法并不嚴謹,但每個人總會經歷一些挫折,面臨一些難以啟齒的問題,抑或身處迷茫之境。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其實并不需要得到他人的建議,而是需要他人的傾聽與陪伴。而心理咨詢師就會提供一個這樣的服務。
大眾對于心理咨詢的誤區有一部分可能在于,人們會認為心理咨詢師應該為自己的問題提供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或者認為心理咨詢師只是一個樹洞。其實這是一種高估或低估心理咨詢師的想法。
真正的心理咨詢師,他會經過長時間的培訓,學習如何傾聽、如何回應、如何提問,會在一個個咨詢案例中成長,這是一個需要投入時間、金錢和精力的過程。在心理咨詢師為他人提供咨詢服務時,其實目標是幫助來訪的人自己找到問題的解決方式。
在決策心理學中,有“最優決策”和“滿意決策”兩個名詞。顧名思義,“最優決策”指的就是選擇最好的方案,然而,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問題都是沒有最優方案的,我們要做的是“滿意決策”,也就是找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方案即可。
心理咨詢師無法給予他人“最優決策”,也無法代替他人做出“滿意決策”。盡管心理咨詢師同理心強,但最了解你的人還是你自己。心理咨詢能提供的幫助就在于讓你更好地認識自己,以及自己去完成“滿意決策”。
心理咨詢師被稱為溫柔的職業,那么,如何進入這個行業呢?
心理學學生如果想從事這方面的工作,那么從大三開始,選專業方向的同時就可以試著去接觸相關的實習,比如去市面上的心理咨詢機構、學校里的心理咨詢中心等。我們可以作為咨詢師助理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最開始,我們并不能直接學到咨詢的技能,但是可以了解心理咨詢的大致流程,到后面,便可以申請旁觀學習的機會(當然,這需要征得來訪者和咨詢師的同意),你會逐漸在實踐中領悟課上所講述的知識。
事實上,一旦學習了心理學,你就會對心理咨詢師這個職業更加懷有敬畏之心。我們迫切地想要幫助他人,但我們深刻地知道自己的能力還不夠。心理咨詢師是一個可能會接觸到有自殺傾向、心理障礙的人的職業,一旦過程中出現問題,受傷最大的不一定是來訪的人,而是心理咨詢師,因為,沒有救到處于危機中的人所帶來的痛苦,可能會一輩子環繞著他。
因此,如果你樂于助人且擁有一顆強大的心,想選擇這樣的職業,那也請你一定小心謹慎,在求學路上一步一個腳印、不驕不躁,堅定且溫柔地擁抱他人、保護自己。
數理邏輯:以嚴謹的態度對待科研
心理學既然是一門科學,便一定會有它自己的研究方式。我們知道像物理、生物這樣的自然科學都會通過實驗來發現新的信息,而心理學也有實驗,心理學以人為研究對象展開實驗。
人作為自然界的物種,研究人類就像研究小白鼠一樣,透露著自然科學的屬性;可人類作為文明的創造者,又時時刻刻被人文所圍繞,因而也透露著人文學科的屬性。因此,在做心理學實驗時,我們不光需要考慮如何研究人類的各種現象,也要考慮實驗的倫理原則,在研究中不可以對人的身體和精神造成傷害。
如果你是一個樂于觀察人類行為、愿意花時間解析行為背后的心理的人,那么在大三的時候你便可以在上課的同時,選擇感興趣的心理學領域以及合適的導師,跟隨他一起做實驗,甚至可以自己申請項目,完成屬于自己的科學文章。
在這個科研的過程中,我們可能需要不斷地閱讀文獻,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去深入、擴展,找到創新點,然后進行合理的實驗設計;在實驗實施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日復一日地對不同的人重復同樣的實驗;待所有實驗結束,還要對數據進行分析,撰寫實驗報告。這是一個漫長卻又充滿成就感的過程,好似藝術家廢寢忘食地精心雕琢作品,又似農民日夜澆灌、小心照料樹苗,看著實驗日漸完整的樣子,枯燥都變成了充實。
心理學是一門充斥著人文關懷與理性的學科,要它溫情脈脈如一江春水也行,要它一絲不茍如代數幾何也可以。在這樣的感性與理性的碰撞中,我左右搖晃,最后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以自然科學的嚴謹看待世界,以人文社科的關懷對待他人,以此支持著我在未來的漫長生活里溫柔又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