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志剛
[摘要]進入互聯網時代,隨著移動電子設備的興起,手機游戲得到迅速發展。2015年,《王者榮耀》一經上市便迅速占據各大手機游戲應用市場的下載排行榜榜首,到目前為止,其仍然保持著極高的熱度和旺盛的生命力。作為一款現象級爆款產品,《王者榮耀》以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為背景,致力于打造“游戲+文化”的傳播新形式,進而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全新賦能。文章基于傳播的儀式觀理論,就《王者榮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塑與再傳播的儀式構建過程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傳播的儀式觀;文化傳播;《王者榮耀》
在《作為文化的傳播:“媒介與社會”論文集(修訂版)》中,詹姆斯·凱瑞將傳播定義分為兩個類別,即傳播的傳遞觀和傳播的儀式觀。傳播的傳遞觀作為傳播的最終形式,并不是單純的信息或者智力的傳遞,而是將傳播本身作為一種文化,把儀式作為傳播的隱喻,構建一個有秩序、有價值、有意義并且能用來支配和容納人類行為的文化世界,儀式則成為維系社會生存發展的關鍵。傳播的儀式觀并非指人們單純的信息共享活動,而是對相同信仰的表征,它所強調的是對文化的共享,在潛移默化的儀式過程中完成對大眾認知的塑造,以達到維系社會穩定的目的[1]。
《王者榮耀》是一款MOBA類手機游戲,是隨著手機等移動電子終端的發展而得到迅速普及的對抗類電子競技游戲。2020年至今,其平均日活躍用戶約1億人次,擁有龐大的用戶群,是一款現象級爆款產品。《王者榮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新載體,具有顯著優勢。作為一款手機游戲,《王者榮耀》的移動性與便捷性較好契合了當代人利用碎片化時間娛樂放松的需求。游戲玩家隨時隨地可以進行一場游戲內的對戰,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游戲的媒介文化傳播能力,并且使游戲中的相關文化知識和信息被玩家及時理解和接收。
文章基于傳播的儀式觀理論,針對《王者榮耀》受眾的普遍性和游戲自身的傳播特性,探究其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優勢,并對其傳播的過程進行分析,以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新發展帶來啟發。
一、符號與隱喻:儀式符號下中國傳統文化的構建
儀式是一個復雜的象征性系統,由許多不同的象征性符號組成,它們構成了一個充滿文化和價值的體系[2]。以《王者榮耀》為例,筆者將其中的主要傳播內容進行分類,建構多層次的符號體系,這更有利于分析其目前的傳播現狀及傳播形式。《王者榮耀》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篩選與重塑,由此營造傳播內容的儀式感,并在這一過程中再現中國源遠流長的燦爛文明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
(一)英雄角色背景設定的符號
《王者榮耀》作為一款對抗類電子競技游戲,英雄角色的背景設定是其存續的關鍵,其以中國歷史為基礎,組建起一個架空的王者大陸大背景。《王者榮耀》中的英雄角色大多以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人物為原型,從而進行符號化重塑。
1.以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進行命名的英雄角色
《王者榮耀》中以中國神話人物為藍本的英雄角色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第一類來源于《西游記》《封神演義》等神話文學作品,包含孫悟空、豬八戒、哪吒、楊戩、妲己等英雄角色。第二類來源于上古神話傳說,如女媧、盤古、后羿等英雄角色。《王者榮耀》在對此類英雄角色進行背景介紹時,會盡可能地回歸神話故事本體,以免游戲玩家對文本史實產生認知混淆[3]。例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女媧被視為上古神話中的始母神,而《王者榮耀》將此英雄角色背景設定為“王者大陸”的創造者。這樣一來,游戲玩家就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女媧的歷史背景,從而更好地理解“王者大陸”的故事情節。《王者榮耀》對家喻戶曉的古代神話人物進行二次加工,一方面賦予這些人物新的時代印記,另一方面則是讓游戲玩家在游戲過程中了解神話人物,進而深刻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2.以中國歷史人物直接命名的英雄角色
《王者榮耀》中的英雄角色大多是以中國歷史人物直接命名的。由于這些英雄角色原型均來自我國歷史文化中的真實人物,因此這些英雄角色的設定和背景故事也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歷史人物本身的經典事跡,這也成為游戲玩家了解中國歷史的一個切入點。例如,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因為過人的美貌被漢元帝賜予呼韓邪單于,著名的“昭君出塞”典故也流傳至今。《王者榮耀》中英雄角色王昭君的人物設定同樣是中原和親的公主,為了維系部落的穩定,她被獻祭于圣地“凜冬之海”,以此表現她的忠貞和勇敢。盡管無法完全重現歷史,但在進行英雄角色的二次創作時,《王者榮耀》在敘事中保留了王昭君的典型事跡和人物個性中最重要的部分。這有助于游戲玩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歷史文化。
3.以中國歷史人物為原型進行改編的英雄角色
《王者榮耀》中的此類英雄角色并不是直接引用我國古代歷史人物,但我們可以找到其對應的原型,例如,魯班大師、沈夢溪、蘇烈等。《英雄聯盟》在進行改編創作時,由于此類英雄角色與歷史有出入,不便直接使用原歷史人物的名稱,因此對此類英雄角色的名稱進行了修改。這也避免了游戲玩家的歷史認知產生錯亂,一定程度上規避了文化傳播中的不良影響。
(二)英雄角色聯名跨界皮膚的符號
皮膚作為《英雄聯盟》中英雄角色的裝飾品,需要游戲玩家充值點券后在游戲商場內進行購買,也可以通過官方的各項活動獲得。《王者榮耀》作為一款商業游戲,其盈利主要來源于英雄角色的皮膚銷售。2020年6月,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葛劍雄受邀擔任《王者榮耀》的學術顧問,游戲主創方和葛教授就游戲的頂層價值觀建設和具體設計方案展開了一系列深入研討。
近年來,《王者榮耀》推出的英雄角色皮膚都有意識地與我國非物質文化元素結合,主動承擔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王者榮耀》自2017年開始就不斷推出含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皮膚,例如一些周年慶系列皮膚,英雄角色楊玉環的“遇見飛天”皮膚就以敦煌壁畫中的“飛天”為藍本進行創作,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加工。同時,《王者榮耀》的周年慶系列皮膚大多可以免費獲取,由此降低游戲玩家獲取英雄角色皮膚的門檻,進一步推廣其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王者榮耀》還與有關單位合作推出“西游記系列皮膚”、以我國傳統節日為創作靈感來源而推出的傳統節日系列皮膚等。《王者榮耀》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英雄角色皮膚,既使其更具有吸引力,也讓更多年輕游戲玩家關注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
(三)英雄角色語音文化內涵的符號
在《王者榮耀》建構起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體系中,除了英雄角色本身的歷史性,還包括其語音文化內涵的呈現。通過分析比較,筆者將《王者榮耀》中英雄角色的臺詞呈現方式分為以下兩類。
1.臺詞的文本形式:融合詩句及名言絕句
《王者榮耀》中英雄角色的臺詞是與其形象和背景故事相關的,其中的部分臺詞與我國古代詩詞有一脈相承的聯系。《王者榮耀》根據英雄角色的背景對臺詞進行細致的調整,既尊重中國歷史,又保留人物角色個性,同時融入一絲東方神秘的氣息,能讓游戲玩家感受到中國歷史的厚重感。
英雄角色李白在《王者榮耀》中的設定是一個瀟灑飄逸的劍客,他的經典臺詞“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便出自唐詩《俠客行》。此外,在英雄角色李白的“鳳求凰”的皮膚中,則含有出自司馬相如《鳳求凰》的詩句“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凰”。英雄角色甄姬的臺詞“若輕云之蔽月,如流風之回雪”則是取自曹植《洛神賦》的“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在《王者榮耀》的各類英雄角色臺詞中,游戲玩家可以發現許多與中華傳統詩詞有關的內容,這些內容會潛移默化地激發游戲玩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
2.臺詞的語音形式:通過傳統戲曲進行表現
《王者榮耀》也會通過傳統戲曲的形式來展現英雄角色的臺詞,這種方式不是最主要的傳播手段,卻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例如,英雄角色虞姬、項羽的“霸王別姬”情侶皮膚便以京劇唱腔為臺詞基礎,展現我國傳統戲劇文化的國風古韻和京腔芳華;英雄角色甄姬的周年限定皮膚“游園驚夢”臺詞節選自昆曲名劇《牡丹亭》;英雄角色上官婉兒的“梁祝”皮膚中的唱詞靈感則源自越劇《梁祝》;英雄角色夢奇的“胖達榮榮”皮膚的臺詞則以川劇為基礎進行改編展現。《王者榮耀》這種“游戲+戲曲”的新型臺詞創作方式,能夠較為直觀、有效地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二、互動與共享:啟動儀式活動賦能中國傳統文化
《王者榮耀》自上線以來,一直保持極高的熱度和強大的生命力,這得益于它深刻理解游戲玩家的情感需求,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數字游戲產業。《王者榮耀》通過線上線下等各種衍生活動,不僅滿足了當代人對信息的即時性需求,也滿足了他們對情感歸屬和價值追求的深層需求,從而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革新,為游戲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一)線上線下活動聯動構建儀式空間
《王者榮耀》本質上是一款強調競技性的手機游戲,但它能夠找準傳播視角,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并不斷創新、豐富自身的游戲內涵。《王者榮耀》通過開展多項線上線下活動,增強游戲玩家的黏性,在自身與游戲玩家之間創造更多情感聯結。
在線上活動方面,《王者榮耀》推出的“榮耀中國節”系列文創活動以中國傳統節日為切入點,將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緊密結合。例如,在端午節期間,《王者榮耀》在咨詢相關民俗專家后,推出了一系列限時活動,游戲界面呈現了以龍舟為造型的先知主宰形象,進一步點綴端午節這一節日主題,引導游戲玩家關注端午節習俗,并積極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維護和傳承活動。
除了線上活動的強勢推廣,2019年,《王者榮耀》于IP主題區設立“峽谷開放日”展區,通過線下布展的形式,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游戲活動中,從而大大提升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效果。其中的“機關學徒館”展區為家長和孩子創造了一個親子生存空間,讓他們近距離觀賞古代匠人精湛的榫卯手工藝技術;“后羿射箭館”則以生動活潑的場館再現形式,將古代體育運動比賽的多樣性展現得淋漓盡致;“美人梳妝閣”則通過游戲設定,帶領游客進一步體會其中蘊含的中國古典美學精華;“敦煌文化墻”將我國的“飛天”繪畫等珍貴的中國文化元素引入展區,讓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并從中獲得更多的啟發。
(二)品牌IP共塑游戲玩家的集體記憶
《王者榮耀》深知如今是“內容為王、渠道制勝”的時代,只有占領了各大宣傳渠道的制高點,才能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因此其不斷與多方聯名合作,樹立自己的IP品牌。2017年8月18日,《王者榮耀》舉行“勢在·必燃”文創共生行業發布會,明確提出“文創IP生態圈”的概念,即以原有IP為基礎,以新型賦能為方式,以共創為動力源泉,構建一個完整的“文創IP生態圈”系統,以此推動文創共生行業的發展。
《王者榮耀》還推出了“創業高地”計劃,旨在通過其獨特的IP,為游戲玩家提供一個展示個性創意的平臺。《王者榮耀》更是將活動中的優秀作品收錄到了官網的周邊備選庫,將其制作成實體周邊后上架官網商城以供顧客挑選購買。“創意高地”計劃利用UGC,使游戲玩家與IP進行循環互動,從而為IP注入新的活力,打造一個更加多元化的文創IP。另外,《王者榮耀》還與知名手辦公司三零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以英雄角色為原型的手辦,以此拓展游戲文化的覆蓋面,為游戲玩家帶來更多的體驗和樂趣,通過品牌IP共塑游戲玩家的集體記憶。
三、儀式觀理論下“游戲+文化”的傳播“冷思考”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談到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4]。手機游戲的娛樂化是時代發展的結果,但在為中國傳統文化重新賦能的過程中,手機游戲還是應該尊重真實歷史事實,避免過度娛樂化,從而引領積極的價值導向和輸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兼顧娛樂改編與嚴肅再現
手機游戲的娛樂性會沖淡信息內容的嚴肅性,這是其在知識傳播和價值傳播領域難以跨越的短板[5]。手機游戲在娛樂化改編中國傳統文化時,要尊重歷史事實,進行合理的改編,在將游戲背景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的過程中要掌握好尺度。
手機游戲在傳播上是具有優勢的,它能覆蓋以往中國傳統文化宣傳的部分盲區,對我國傳統冷門知識進行傳播普及。在手機游戲的虛擬空間中,傳統單一的文本敘事方式被視覺、聽覺等更強的傳播形態所取代,藝術呈現形式也更為具體,解釋性也更強。因此,手機游戲在開發的過程中,要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深入、全面挖掘,在反映真實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賦予手機游戲新的意義,不能罔顧真實歷史事件進行過度改編。手機游戲要在傳播普及中國歷史知識的基礎上,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拓寬自身文化視野,更好地履行文化傳播的義務,并增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效果。
(二)娛樂性與消費性的共生之旅
中國傳統文化在以往的傳播過程中,存在文化元素“臉譜化”現象。而手機游戲依托新型的媒介技術豐富傳播方式,能改變中國傳統文化在受眾心中的固有印象。但是,手機游戲在開發過程中,其會不可避免地忽略中國傳統文化內核。因此,手機游戲在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過程中,不能過分重營利而輕文化,也不能過分重傳統而輕時代,只有做到各方的平衡才能實現真正的共生繁榮發展。一方面,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能為手機游戲的開發提供豐富的資源庫,另一方面,手機游戲作為新型的傳播載體,能夠吸引更多年輕受眾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從而形成雙贏的局面。
手機游戲的主創方要積極履行相應的社會職責,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去滿足一些低俗的消費需求,其要著眼于手機游戲的長遠發展,植入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激發傳統文化創造新活力
手機游戲是一種文化符號,而文化符號也是民族集體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手機游戲中,文化可以被解構,并被賦予新的內涵。《王者榮耀》作為當下中國傳統文化與互聯網連接的又一渠道,為手機游戲的文化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同時也使中國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
手機游戲已經成為當下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作為一種具有巨大開發價值的新興產業,其經濟價值已經受到世界許多信息技術大國的重視并已見生產成效。我國也要加緊相關產業的研發、引導和管理,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方面充分發掘這一新興產業的積極價值[6]。《王者榮耀》現在雖然已初步建立了獨屬于其本身的文化傳播體系,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我國的手機游戲產業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還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為基石,使游戲元素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有機結合,讓中國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打造獨屬于中國的國民級手機游戲。
四、結語
隨著手機游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手機游戲的文化屬性日益增強,其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與此同時,手機游戲的娛樂性消減了傳統文化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內涵[7],但其本身也為中國傳統文化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與時代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加之傳播渠道有限、影響面不廣、傳播形式單一等因素,使得它們很難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隨著我國手機游戲產業的不斷發展,許多手機游戲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這些文化元素也成為手機游戲的重要形式載體,手機游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新領域。《王者榮耀》等一系列手機游戲應該在保證核心內容的同時,積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手機游戲模式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之間的平衡。
[參考文獻]
[1]詹姆斯·凱瑞.作為文化的傳播:“媒介與社會”論文集:修訂版[M].丁未,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2]陳力丹.傳播是信息的傳遞,還是一種儀式?:關于傳播“傳遞觀”與“儀式觀”的討論[J].國際新聞界,2008(08):44-49.
[3]張寶吉.網絡游戲《王者榮耀》的文化傳播效果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21.
[4]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張玲.《王者榮耀》的傳統人物再造與受眾認知改變研究:基于媒介記憶視角[D].合肥:安徽大學,2019.
[6]李興亮,付蓉.媒體文化視野中的網絡游戲[J].新聞界,2007(03):45-46,30.
[7]鐘文俊.傳播儀式觀視角下網絡游戲對傳統節日的建構研究:以《王者榮耀》為例[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