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怡 張帆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高等教育改革呈現數字化發展趨勢,企業人才需求進一步升級,高校課程改革持續推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成為當前高職院校教學發展的重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成為教學常態。文章主要從定位教學目標、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整合線上線下優質資源、完善線上線下綜合教學評價、深化校企合作五個方面對公共關系在線開放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進行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在線開放課程;混合式教學;公共關系
一、公共關系在線開放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意義
隨著數字化網絡的普及與信息技術的發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在國內外受到教育界廣泛歡迎。當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不僅順應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趨勢,也是滿足企業人才培養需求、推進高校課程改革發展的利器,對高職院校課程項目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順應高等教育改革趨勢
2018年,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提出,“發揮技術優勢,變革傳統模式,推進新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真正實現從融合應用階段邁入創新發展階段,不僅實現常態化應用,更要達成全方位創新”。2021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成為首個規范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的文件。2022年,黨的二十大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進了黨代會報告,使推動教育實現數字化轉型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首要任務。因此,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時代發展與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滿足企業人才培養需求
在“互聯網+”背景下,企業需要公共關系人才能利用新媒體進行傳播,會采用在線調研工具進行公關調研,可應用微信公眾號撰寫軟文和推廣宣傳,能熟練使用互聯網工具向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等。這對公共關系人才及其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公共關系人才要提高“互聯網+”技術應用能力,增強創新意識,能有效地塑造企業良好形象。這也離不開公共關系在線開放課程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三)推進高校課堂教改發展
新冠疫情期間,教育部啟動“停課不停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催化教育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使在線教學走進大眾視野。近幾年,高校不斷總結線上線下教學經驗,利用網絡優質教育云資源,探索與研究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如果說在線開放課程是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助推力,那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則成為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有力抓手[1]。
二、公共關系在線開放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研究與探索
當前,高職院校打造公共關系在線開放課程,需要有的放矢地定位教學目標,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整合線上線下優質資源,完善線上線下綜合教學評價和深化校企合作,從而鋪就多措并舉、線上線下混動的協同育人路徑。
(一)調研崗位需求,定位教學目標
當前,公共關系人才在塑造企業良好形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企業也對公共關系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筆者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16家涉及教育、化妝品、藥品、食品、房地產等行業的企業公共關系崗位需求進行調研。調研顯示,所調研的企業從學歷要求、公關意識、工作內容、實務能力、職業素質等方面對公共關系人才的崗位提出了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公共關系課程尤其公共關系在線開放課程要明確定位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夯實學生的理論功底,增強學生的公關實務能力,培育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使學生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的優秀公共關系人才。
(二)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
當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為高校課堂教學的常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指教師利用線上海量的信息資源,采用豐富的教學形式,把網絡化教學的優勢和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2]。最早正式倡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既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又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督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使兩者互相促進,增強教學效果。
1.線上教學貫穿全課堂
首先,課前引導學習。教師根據學情、教學內容等,分解授課知識點,或者選擇短小精悍的案例,或者精心設計微課,或者制作生動視頻等,將材料發布于學習平臺,并設置思考題,更好地導入授課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活動,實現知識的前移。
其次,課中互動學習。一方面,教師借助網絡課程學習平臺,針對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利用信息化手段創設學習環境和內容情景,培養學生的洞察能力與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互動性。例如,教師發布主題討論,改變過去只有個別學生參與的情況。教師組織隨機選人回答、調查研究、投票等活動,充分收集學生的想法和建議。教師實施在線視頻、微課等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教師發布小組任務,使學生分享和展示討論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互動溝通和解決問題等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通過H5頁面、視頻編輯軟件等其他在線工具,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相關專題實踐。
最后,課后檢驗學習。教師可根據課堂教學效果及學生學習情況,發布相應的在線測試題、在線練習題、技能訓練題和團隊任務等,充分發揮學習平臺即時溝通的功能和在線監督學習進度的作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重點、難點,檢驗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學習情況,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此外,教師還可利用學習平臺鼓勵學生個體、團隊之間互相評價,實現多維度教學評價。
2.線下教學秉承優勢
線下教學指教師與學生在同一地點進行面對面的教學活動。高職院校公共關系課程的線下教學側重理解、運用、實踐方面的內容教授,促使學生完成知識點的內化。線下教學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優勢。第一,直接交流。教師可以直接與學生面對面互動,聲情并茂地詮釋課程難點、重點問題,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相關知識點。第二,高效指導。面授有助于教師針對性地指導實踐類內容和開展個別輔導,可約束和監督學生配合教學,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滿足學生差異化的學習需求。第三,活躍氛圍。教師可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融入課堂,活躍教學氛圍。例如,在公共關系課程中,公關調研可采用體驗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教學法,公關禮儀可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法,公關廣告制作可采用競賽式教學法,新品發布會可采用情景教學法等。
(三)整合線上線下優質資源
當前,信息技術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公共關系在線開放課程可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整合線上線下優質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充分利用線上豐富生動的數字資源,實現學習資源的開放性、學習過程的交互性和內容形式的多媒體化,同時發揮線下資源優勢,混合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創造力,重構線上線下教學內容,具體如表1所示。
(四)完善線上線下綜合教學評價
公共關系在線開放課程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數據采集、動態監控,形成貫穿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的評價體系,并重點考查學生在理論認知、思政素養、實務技能的學習情況,實現過程性考核結果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在線學習情況和課堂表現相結合,使教師精準教學、學生全面發展,確保教與學效果同步提升。筆者具體總結如下。
第一,評價主體多元化。該課程評價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使考核更客觀、全面,如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組內互評或者企業教師評價等。
第二,評價時效全程化。該課程采用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評價體系,考查學生在理論認知、思政素養、實務技能上的全面發展。
第三,評價內容全面化。該課程順應現代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重視學生理論知識、實踐技能、思想素質的綜合表現,加強學生動手、動腦、動心的培養,綜合考核學生線上線下的學習表現。
第四,評價標準和方法多樣化。該課程將總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甚至將評價延伸至與該課程相關的校級、省級乃至國家級競賽成績等學習成果,并關聯“三下鄉”等社會實踐評價,還使企業評價成為學生學習評價的組成部分,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作用。
(五)深化校企合作,實現互惠互利共贏
當前,公共關系在線開放課程需要具備較高學術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的師資隊伍作為支撐,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實現協同育人。
第一,組織信息化培訓。為了公共關系在線開放課程信息化教學不斷深入,其教師應積極參加教學培訓活動,如智慧教室的使用培訓、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學的講座、教學能力比賽交流會等,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自身教學技能,改革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
第二,加強人才培養。高職院校的公共關系在線開放課程應使企業專業人士與教師加強溝通交流,甚至可以聘請企業高管作為學院顧問,促使各方共同探討公關理論與公關實務的有效融合,實現優勢互補,達成校企協同發展,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第三,資源共建共享。高職院校的公共關系在線開放課程可充分利用網絡,邀請企業高管開設線上講座,分享企業形象塑造歷程,從而開闊學生與教師視野,也可組織學生現場觀摩企業,加深學生對企業的了解。此外,其還可邀請企業公共關系部門及其相關人員共建教材,使企業實務融入課程教學內容,實現零距離接軌企業。
三、結語
當前,在線課程融入現有高校課程教學系統是大勢所趨。高職院校公共關系在線開放課程應深化課程改革,整合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和資源,鋪就多措并舉、線上線下混動的協同企業育人路徑,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公共關系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金旭,朱正偉,李茂國.混合式教學模式:內涵、意義與實施要求[J].高等建筑教育,2018(04):7-12.
[2]錢秋蘭.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以商貿類課程為例[J].對外經貿,2021(06):
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