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軍 王海棚 王申鋒 閆民朝 王艷豐
摘要:本文簡要梳理了雞病防治體系引入中草藥的應用關鍵點:調節雞群營養均衡性、增強雞群抗病能力、加強致病微生物滅殺能力、加快雞群代謝速度,結合S養殖場的用藥實踐、雞群代謝能力的改善效果,以此逐步建立中草藥防病、治病的用藥體系,切實保證雞群健康。
關鍵詞:中草藥;雞??;藥方
0 引言
當前,國內養雞規模逐步增加,逐步確定了雞病防治的重要性,以此增加雞場養殖收益。往期防治雞病時,抗生素藥物的不節制使用,致使部分致病微生物,產生抗藥能力,防治工作并未達到預期目標。而中草藥表現出較低的毒副性、較少的藥物殘留等特點,可防止微生物產生藥物抗體,具有一定藥物優勢。為此,將中草藥用于雞病防控,探索其用藥方法,具有一定研究價值。
1 雞病防治體系引入中草藥的應用關鍵點
1.1 調節雞群營養均衡性
在雞患病后,會出現食欲不佳的現象,減少患病雞的飲食量,降低患病雞體內的營養物質比例,不利于雞的生長,無法保證雞病恢復質量。部分中草藥的合理使用,可增加雞的用餐量,使病雞加快食物消化的速度,提高病雞營養吸收比例。比如,在飼料內添加大蒜,可增加雞大約8%的飲食量;馬齒莧莖葉混合于飼料中,可補充蛋白質、微生物等養分,順應雞生長對重要營養的需求,使病雞快速清除體內病毒。
1.2 增強雞群抗病能力
部分中草藥,合理用藥后,可改善雞的抗病能力,使其形成較強的免疫力。比如,在雛雞飼料內混入人參、何首烏,有助于顯著增強雞的病毒清除能力;選擇金銀花、甘草,能夠促使免疫功能相互調節。使用黃芪、當歸,提取其中的多糖成分,制成疫苗,注射給雛雞后,會使雞群血清抗體提高,調高抗體效價,增加疫苗有效期。中草藥制成的疫苗,注射完成的雞,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屬于調節雞的身體養分,有緩解雞身體之效。
1.3 加強致病微生物滅殺能力
中草藥表現出抑制細菌發展、消滅細菌、殺蟲等功能。比如,連翹、穿心蓮,此類中草藥用于雞病防治,可抑制雞體內葡萄球菌的生長;仙鶴草、馬齒莧,此種中草藥喂雞服用,能夠有效防治球蟲病。
1.4 加快雞群代謝速度
部分中草藥能夠加快病雞代謝,使其快速代謝病毒,加快病愈的速度。比如,山藥、生石膏,相關中草藥的合理使用,可強化雞的抗病能力。部分中草藥加在飼料、制成藥劑,能夠補充雞體內的血紅蛋白、鉀離子,使其甲狀腺分泌能力增強,控制腎上腺分泌量,減少血漿皮質醇占比。
2 雞病防治體系引入中草藥的實踐應用
2.1 加快代謝的中草藥配方實踐
假設100g中藥為1份藥量,用藥方案如下。
2.1.1 中草藥方案一,防治雞啄癖
茯苓、防風、酸棗各取2.5份藥量。黨參取2份藥量,麻黃取5份藥量,甘草取1.5份藥量,取藥后進行研磨,將其磨成粉末,使用開水沖泡30min,將藥未添加在雞飼料內,能夠防治雞啄癖,病愈比例不小于90%。
2.1.2 中草藥方案二,防治雞內臟痛風
各取金銀花、連翹0.3份藥量,甘草取0.2份藥量,烏梅取0.5份藥量,混合研磨成粉末。粉末質量為a,添加在50×a的飼料內,可有效防控雞內臟痛風病癥。如果雞已患病,可給予有效治療,病愈比例高于95%。
2.1.3 中草藥方案三,提高產蛋質量
取2%刺五加浸膏,添加在飼料中,喂服,可增加11%左右的產蛋量,減少10%左右的病蛋、死蛋的數量。
2.2 防治細菌病的中草藥配方實踐
2.2.1 中草藥方案一,增強雞抗病能力
在每1ml水中加入5g黃芩,煮后服用,提高雞群消除病毒的能力。
2.2.2 中草藥方案二,滅殺大腸桿菌
選擇黃連、秦皮、黃柏,均取0.8g,磨成粉末,添加于飼料內,用以滅殺大腸桿菌,具有優異的防治效果。
2.2.3 中草藥方案三,防治雞腎腫
服用小柴胡湯,能夠治療雞腎腫,加快病愈速度。
2.3 防控與治療病毒類疾病的中草藥方案
假設5g為一份藥量單位,具體用藥方案如下。
2.3.1 中草藥方案一,防治黏膜型雞痘
選擇連翹、金銀花各取12份藥,當歸、紫草各取10份藥,混合中草藥,用水煎煮,加入適量嗎啉胍,形成藥末。在1000kg飼料中,添加29mg的藥末,進行喂服,可有效防控黏膜型雞痘的發生。如果是患病雞,服此中藥方案,可加快病愈速度,病愈比例不低于95%。
2.3.2 中草藥方案二,防治傳染性支氣管炎
選擇白術、黃芩、黃芪三種藥材,各取2份藥。甘草、豬苓各取1.8份藥,桂枝取1.4份藥,混合6種中草藥,加水煎煮,煮后倒入飼料中,喂雞服用,可有效防控傳染性支氣管炎,減少病發次數,加快病愈進程。一般情況下,此藥方用于患有支氣管炎的病雞,病愈比例高于95%。
2.3.3 中草藥方案三,防治支氣管炎
梔子、射干各取12份藥,荊芥、防風、陳皮各取10份藥量,金銀花、杏仁各取8份藥量,甘草稱取20份藥量。各類藥材混合研磨成粉狀,每只雞每日服藥1g,拌料、煎煮成水均可,持續用藥3~5d。此藥方用于S養雞場,場內患病雞有1.42萬只蛋雞、0.55萬只雛雞,采取拌料治療方案,3d后病愈率達到89%,5d后僅有11只蛋雞、5只雛雞未病愈,其余均已康復。
2.4 雞球蟲病防治的中草藥實踐
假設10g為一份藥量,選擇1分量的蒼術、烏梅,1.5分量的白頭翁,1.2分量的黃柏和地榆,將藥材研磨成粉狀,摻雜至飼料中,可有效防治雞球蟲病。在水中添加檳榔片,混合均勻,煎煮后服用,能夠顯著提高絳蟲的去除效果,病愈比例高達80%。
2.5 強化雞群代謝能力的中草藥實踐
2.5.1 A中草藥,改善麻雞代謝功能
(1)藥方。A中草藥方案,如表1所示。
(2)雞群。從S養雞場中,選出160只麻雞,其雞齡分布在20至28周,將其劃分成四組,每組40只麻雞,一組不用藥,二組添加0.5%的A中草藥方,三組添加1.2%的A中草藥方,四組添加1.6%的A中草藥方。飼養12周,配合飼養管理,進行雞病防治,改善雞群代謝機能,使其能快速排毒,減少雞病的發生機會。
(3)S養殖場的飼養方式。S養殖場采取三階式養殖形式,設置了自由飲水點、自主采食點,保證雞群飲水、飲食的健康性。補充適宜的通風量,采取“機械式+自然風”的聯合通風機制,制定“自然+人工”的聯合光照方案,保證雞群每日照射滿16h。配合雞舍消殺、免疫、清潔各項工作。在上午8:30、下午16:30
兩個時段,進行精料喂食。每日用餐后半小時,進行一次清糞處理,動態獲取雞群的健康狀態。
(4)雞群數據的采集結果。測定麻雞的腹脂比例、肌肉脂肪各項數據。皮下脂肪厚度數據的采集方法:使用游標卡尺,從麻雞尾椎開始,以背側正中線為基準,進行測量。肌間脂肪數據的采集方法:使用游標卡尺,在胸骨側面突出的各處位置,取上側、中區、下側三個位置的寬度值,求三個數據的平均值。腹脂比例,是等于全凈膛重除以整雞凈重與腹部脂肪質量之和的百分數。
(5)測定血清參數。是在12周喂養結束后,麻雞禁食半日,選擇2只體重相近的雞,每組抽選10只雞,在雞翅下方位置,采集5ml血樣,放置于離心設備內,設計每分鐘3500r,離心處理15min,備成血清。使用試劑盒、酶標儀檢測血清,獲取“甘油三酯”“膽固醇”“蛋白質膽固醇”三類數據。
(6)測定結果。如表2所示,是A藥方用后各組麻雞脂肪變化情況。
由表2數據發現:A藥方使用12周后,中草藥添加1.2%的四組雞群,各項指數變化幅度較大,僅有肝脂率相比二組、三組數據大,其余數據均較小。
如表3所示,是S養殖場麻雞使用A藥方飼養12周后的血清測定結果。
由表3數據發現:S養殖場飼料中添加A藥方,進行為期12周養殖活動后,各組血清檢測結果中,四組結果較低。
(7)A中藥的用藥實踐發現。雞群脂肪是用于保證生理活動有序進行,保證機體生長平穩。如果雞群體脂沉積量較大,會加重代謝壓力,增加致病風險。比如,脂質代謝較慢,會出現脂肪肝綜合征,由此降低雞群產蛋能力,甚至會增加死雞數量。為此,改善雞群代謝能力,可有效控制雞群體脂沉積量,改善肌肉質量,有效防止脂肪肝病癥的發生。使用A中草藥方,進行為期12周的飼養實踐,四個實踐組中,第四組添加了16%的A藥方,數據變化幅度較大,能夠有效防止動脈硬化、脂肪肝等病癥的發生。低密型蛋白膽固醇,或稱之為“壞膽固醇”,而高密類型的蛋白膽固醇較好,有助于增強血脂代謝能力,具有一定防病功能。用藥實踐中,第四組用藥12周后,壞膽固醇被調節在0.89mmol/L,相比未服用A中藥房的一組數據,降低了57.21%的壞膽固醇,而好膽固醇四組數據為1.65mmol/L,相比一組數據增加了101.21%,顯著改善了四組雞群的代謝能力。由此說明:A中草藥方使用16%的用藥方案,進行為期12周的中藥調整,用藥效果最佳,能夠有效調節雞群代謝機能,切實提高雞群代謝速度。
2.5.2 B中草藥方,提高烏雞代謝速度
(1)B中草藥方。中藥實踐中,選擇連翹、當歸、黃芪等多種中草藥,制備成“連黃”B藥方。
(2)飼養管理。從S養殖場隨機選出500只烏雞,分成四組,一組不加B藥方,二組添加0.27%的B藥方,三組添加0.54%的B藥方,四組添加1%的B藥方,用藥時間為期12周。用藥前3周,將烏雞養在育雛室,人工調節育雛室溫度,第一周溫度設計為33℃,第二周開始每兩天下調1℃,三周內溫度平均值為30℃。養雞室內采取自由飲水、自由采食的形式,有序落實各項飼養管理工作。當12周B藥方飼養實踐完畢,從每組飼養烏雞中,選出22只烏雞,進行數據采集。每日上午8點進行喂食,用餐后半小時進行清糞處理,配合雞舍清潔、通風等工作。
(3)數據采集方法。代謝數據采集時,在使用B藥方的3周、7周、12周的上午8點,測量各組烏雞的未進食體重,獲取烏雞體重的平均值ag,進食期間,測量四組烏雞的進食量,算出各組烏雞采食量的平均值af,參照ag與af的比值,獲取各組烏雞的料重比例p。采集雞舍排泄物,去除其中的雜物、羽毛等,使用10%硫酸進行浸潤處理,封袋存儲于零下20℃的冰室中,用于分析烏雞的代謝情況。數據測定時,統一解凍封存樣品,設定60℃,進行烘干、粉碎等處理,處理后裝袋留用,測定樣品中的各類養分比例。參照養分代謝率的計算方法,算法如式(1),以此獲取各組烏雞的代謝情況。
①式中,表示飼料中含有的ALA比例,%;表示雞糞中測出的ALA比例,%;表示混有B藥方的飼料中養分比例,%;表示雞糞中排泄出的養分含量,%。
(4)B藥方實踐情況。如表4所示,是各時段四個組的烏雞體重情況。
如表4數據可知:使用B藥方進行12周養殖后,S養殖場的體重漲幅最大的是第四組,說明B藥方有助于增加烏雞體重,可減少雞質瘦弱出現的免疫力不強、營養吸收不夠等問題,有效降低雞病的發生可能性。
如表5所示,是各時期四組烏雞的采食數據。
由表5數據發現:各組烏雞采食量變化較大,7周內一組雞群的采食量高于其他組,12周時一組雞群的采食量低于其他各組。由此說明:B藥方的采食能力調節作用,需服用多于7周,方有效果,增量不明顯。
如表6所示,是四組烏雞的每日代謝率情況。
如表6數據所示:B中藥方用于四組烏雞飼料后,每日代謝數據有一定變化,其中服用B藥方的組別比一組的各類養分代謝量多,其中,粗纖維代謝率的增長量較多,其三組最為明顯。粗蛋白質與能量的代謝僅有小幅度增加,說明B中藥配方有一定促進代謝的功能,可用于增強烏雞免疫力,加快其代謝,防止雞病發生。
3 結論
綜上所述,雞群養殖期間,合理配制中草藥方案,可有效防治雞病,增強雞群免疫能力,加快雞群代謝速度,順應雞群生長所需的營養,獲取較高的養雞收益。
參考文獻
[1] 毛新華,鄒文華.中草藥在雞病防治中的應用[J].今日畜牧獸醫,2022(6):38.
[2] 劉宏,毛世香,李社成,等.中草藥防治雞球蟲病的研究[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0(4):54-55.
[3] 黃瑞.中草藥對防治雞傳染病的研究[J].農牧與食品機械,201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