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應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腎臟內科副主任

患者故事
快樂的“肥宅生活”帶來了痛風性腎病
26歲的小劉是一名標準的“肥宅打工人”。某天下班后,他和朋友聚在一起吃火鍋,還點了不少啤酒,結果當天晚上腳趾頭就痛了起來。第二天早上,小劉在母親的陪同下來到了上海第九人民醫院腎臟內科就診,王應燈主任讓小劉先去驗一下尿酸、尿常規并做一下腎B超。小劉感到非常納悶:“我只是腳痛,為什么要做這么多檢查?”王主任耐心解釋道:“尿酸高除了會引起關節痛之外,因為尿酸的沉積,還會形成痛風石。尿酸高還會引起腎結石,導致血尿。”
聽了王主任的講解,小劉懷著忐忑的心情做了這一系列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小劉的小便內有紅細胞,有血尿現象;尿酸和肌酐數值遠超正常范圍,腎功能不太理想。經過進一步詢問,小劉告訴王主任自己平時很少喝水,大多數時間都通過飲用雪碧或可樂來解渴。王主任囑咐他,如今高尿酸血癥已經影響到了腎臟,以后在飲食上要格外注意,少喝飲料多喝水,并開了一些降尿酸和治療腎臟的藥物。
一個月后,小劉來到九院復查,檢查結果顯示尿酸降到300多,肌酐也恢復到正常范圍內,小便也沒有了血尿的情況。王主任提醒他,這只是治療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配合長期飲食習慣控制以及定期復查。
專業解析
長期喝果糖飲料會增加腎臟負擔
慢性痛風性腎病通常起病隱匿,大多數患者常常處于無癥狀的高尿酸血癥期,當出現臨床癥狀時,腎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小劉就是如此,所幸他發現較早,可以及時控制并逆轉。大部分飲料中都含有果葡糖漿,特別是碳酸飲料中含量較高,果葡糖漿在機體代謝過程中,會促使內源性嘌呤物質大量生成,而嘌呤又會在代謝運轉下轉化為尿酸。尿酸超過腎臟代謝上限后就會在體內堆積,同時,果葡糖漿也會抑制腎臟代謝尿酸的能力,繼而發展為高尿酸血癥,這就是痛風的發病基礎。
治療重在早發現,阻止并發癥進程
對于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應該積極控制高尿酸血癥,改變引起尿酸增高的生活習慣,對飲食和體重進行管理,并適當加強運動鍛煉、定期體檢。在還未出現腎功能損害時,應多飲水多排尿酸;避免服用妨礙尿酸排泄的藥物,如利尿藥、小劑量阿司匹林等;同時治療其他可能引起腎損害的合并癥,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
對于已經出現痛風性腎病的患者來說,需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避免腎功能進一步惡化。對因痛風性腎病導致慢性腎功能損傷的患者,要給予相應的腎損傷治療,以保護腎功能,避免終末期腎病的出現。
三項檢查,評估高尿酸對腎臟的影響
痛風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得痛風的主要原因是血尿酸過高,所以當血尿酸高到一定程度,達到血液飽和后,尿酸會隨著血液流動沉積到關節里或其他器官中,引起痛風性腎病、腎結石、痛風性關節炎等并發癥。痛風患者在體檢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血尿酸水平。血尿酸水平測定是痛風患者的重要臨床生化檢查項目,不過血尿酸水平與痛風患者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并不一定完全一致,部分患者可長期處于高尿酸血癥,但無關節炎、腎結石發作等情況出現。
2.尿尿酸水平及尿常規檢查。如果有條件,可以進行尿尿酸水平測定,尤其是24 小時尿尿酸水平測定,它有助于痛風性腎病與慢性腎小球腎炎所導致的腎功能衰竭的鑒別診斷,尿常規可以及時發現蛋白尿、血尿。
3.超聲檢查。包括受累關節以及腎臟的超聲檢查,腎臟的超聲檢查可發現X線下不顯影的尿酸性尿路結石。
不讓痛風傷腎,四點要牢記
1.慎用藥物。禁用或慎用影響尿酸排泄的藥物,如青霉素、環孢素、利尿藥等。
2.控制飲食。控制含嘌呤高的食物,盡量少吃火鍋中的肉類、海鮮和蔬菜等混合涮食;由于嘌呤具有很高的親水性,葷肉湯汁內含有極高的嘌呤,應少吃;嚴格忌酒。另外,每日總熱量應比正常人減少10%~15%,不可過多吃零食,或每餐吃得過多、過飽,但熱量應逐漸減少,過度減重會引起酮癥酸中毒,從而誘發痛風的急性發作。
3.攝入充足水分。堅持每日一定的飲水量,一般以每日2000~2500毫升為宜,多飲水可以增加尿酸的溶解及排泄。
4.保證規律起居作息。做到三餐固定、運動時間固定。一般運動定在餐后0.5~1小時為宜,此時飲食被逐漸吸收,血尿酸已經開始升高,而運動有利于血尿酸的利用,幫助降低餐后血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