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靜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麻醉科副教授
羅文晨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麻醉科研究生
在手術前,醫生主要通過糖化血紅蛋白(Hb A1c)和血糖(葡萄糖)來評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血糖反映的是患者此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能反映糖尿病患者過去3個月血糖控制情況。
根據《中國圍術期血糖管理臨床實踐指南》,糖尿病患者圍術期血糖控制目標為:隨機血糖6~10毫摩爾/升,糖化血紅蛋白<7%。根據《圍術期血糖管理專家共識(2020 版)》,如果患者糖化血紅蛋白≥8.5%、空腹血糖或隨機血糖≥14 毫摩爾/升,此時會結合患者身體健康狀況和手術緊急程度進行評估,進而有可能會推遲手術,待調整血糖水平后再安排手術治療。
因為糖化血紅蛋白或血糖水平過高表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在圍手術期易發生血糖波動,且術后感染、傷口愈合延遲、肺炎、心血管并發癥和急性腎損傷的發生風險會增加。反之,如果糖化血紅蛋白<5%,則說明接受胰島素、磺胺類或格列奈類藥物治療的患者可能有發生低血糖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進行葡萄糖液體輸注并監測血糖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與降壓藥不同,絕大多數口服降糖藥和非胰島素注射劑在手術當日應停用,大家可以對照“術前口服降糖藥停藥方案”(詳見P37頁),看看需不需要停用口服降糖藥。
入院前使用皮下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建議手術當日停止控制餐后血糖的短效胰島素或速效胰島素類似物,保留控制基礎血糖的中長效胰島素并適當減量(手術當日早晨長效胰島素調整為常規劑量的50%~100%,中效胰島素調整為常規劑量的50%~75%),以減少低血糖風險。
對于使用中效/短效混合胰島素的患者,建議手術當日早晨更換為中效胰島素。對于熟練使用胰島素泵并自愿繼續使用的患者,可以不停用胰島素泵,但在手術當日需要將泵速調整為睡眠基礎速率。

術前口服降糖停藥方案
許多糖尿病患者有一個誤解:糖尿病患者體內葡萄糖多,不能再輸葡萄糖了。有些糖尿病患者甚至聽到吊水中使用了葡萄糖溶液,還會責怪醫生不夠專業。
其實,糖尿病患者可以輸注葡萄糖,尤其是在手術結束后禁食階段。因為葡萄糖是人的能量來源,并且要保證每日葡萄糖輸入量不少于150克。但要注意的是,輸注液體中需要加入適當劑量的胰島素控制血糖,一般葡萄糖和胰島素的比例為4~6∶1,即4~6克葡萄糖用1單位普通胰島素沖兌,并根據補液后血糖水平調整胰島素劑量。
待患者恢復進食后,可將靜脈胰島素改為皮下注射,以靜脈胰島素用量的80%作為初始總劑量,各一半分別用于基礎和餐前胰島素量。當糖尿病患者三餐飲食正常且規律,身體狀態穩定后,可以恢復口服降糖藥。
需要注意的是,對術前已有腎功能不全或術中出現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二甲雙胍需要在腎功能穩定后才能恢復口服,并且至少要等到手術日兩天后才能恢復使用;術前長期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在出院前1~2天內恢復原有治療方案;使用胰島素泵的患者,在能夠控制自己的泵后,可以在手術后的任何階段重新啟動泵。
小型手術(手術時長<1 小時且當天恢復進食)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為:空腹血糖控制在6~7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在8~10毫摩爾/升。
大、中型手術(手術時長≥1小時,術后禁食)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標為空腹血糖8~10毫摩爾/升。患者需要和醫生一起關注自己的血糖,當發現低血糖,即血糖低于3.3 毫摩爾/升時,需要立即給予葡萄糖;對于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若血糖高于16.5毫摩爾/升,需要系統全面地進行酮癥篩查。
血糖受到多種可預計和不可預計因素的影響,存在巨大的個體差異。患者術前需要與外科醫生、麻醉醫生共同討論,告知自身調控血糖的治療方案,制訂個體化的血糖管理策略;醫生需要綜合判斷選擇方案、嚴密監測血糖、合理用藥并及時調整,同時患者對術前和術后血糖控制給予理解并積極配合,是幫助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完成手術的關鍵所在。
鏈接
糖尿病患者手術后傷口能愈合嗎
很多“糖友”擔心自己手術后,傷口不容易愈合,造成額外的問題和痛苦,事實上,糖尿病患者術后傷口的愈合情況與血糖控制有關。住院期間,醫生會根據患者血糖狀況合理調配飲食及用藥;患者出院歸家后,則要嚴格控制飲食攝入、合理用藥并堅持運動,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
同時,如果因為害怕血糖波動而少吃是不妥的,這樣容易導致營養缺乏。蛋白質攝入有助于傷口的修復,因此要注意膳食營養的平衡,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牛奶、瘦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