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麗超
摘要:得益于良好的環境優勢和氣候條件,使得廣西成了八角種植的主要基地,據有關統計,目前廣西地區的八角年產量穩居全國榜首,是公認的“八角之鄉”。為確保八角品質優良、產量富足,切實加強栽培管理技術是重中之重。本文首先闡述了八角栽培管理的不足之處,探討了八角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措施,并就未來八角栽培的進一步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廣西地區;八角;栽培技術;管理措施
八角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調味原料之一,根據不同地區的風俗和習慣,八角也被稱為八角茴香,完整的八角果實中通常含有八個果莢,由此得名。自古以來,我國南方就是栽培八角的主要區域之一,其中廣西地區分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加之地理環境適宜,成為八角的主產地。除生活用途外,八角在醫學界等其他領域也有著重要的貢獻,種植八角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可觀。就目前來看,八角種植已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管理技術日益成熟,但在栽培管理方面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亟須克服。
1 八角栽培管理過程中的問題
1.1 品種差導致產量下滑
一般認為八角實生苗的成本低、抗病能力強,所以不少種植戶在選種時傾向于采購實生苗,但就成活率和產出質量而言,不如嫁接苗,并且實生苗的來源無從保證,導致品種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實生苗從種植到結果短則3、4年,長則7、8年,又因八角樹木過于高大,采摘時極為不便。
1.2 八角林成活率不高
八角林通常選用裸根苗進行種植,這種苗木在運輸時容易損傷根部,導致嫩梢毀壞,基于成本、管理、技術等因素,一般少有種植戶會選擇嫁接苗或杯苗。除此之外,導致八角林成活率低的問題,還與種植處理不當、生根劑量少等原因有關。
1.3 花果掉落嚴重
八角從種植到結果要歷經幾年的時間,其具有周期長、果不離枝、果花多等特性,如遇干冷天氣,狂風呼嘯而過導致八角脫離樹木,因此有效篩選種植的位置、地形尤為重要,若八角林處于風口或山頂等區域,則花果將大面積掉落。另外,部分種植戶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通常只是在結果前施肥和除草,施肥的次數、用量無法達到標準要求,進而導致營養成分缺失、營養要素失衡,在對待八角林的病害、蟲害等問題時,部分種植戶也缺乏應有的耐心和重視。
1.4 病蟲害頻繁發生
尺蠖、白蟻、象甲等是八角栽培過程中常見的蟲害種類,就拿尺蠖來說,如果不施以科學合理的預防手段和防治方法,則極易形成八角種植多年顆粒無收的局面,后期再采用維護、修復等技術措施,也要歷經2~3年的時間[1]。八角栽培常見的病害是炭疽病,少量情況會出現煤污病。過于嚴重的炭疽病會導致八角林嫩葉大面積掉落,煤污病的現象則反饋在樹葉的表面顏色,逐漸由綠轉黑,致使光照后形成的光合效應遠不如從前,最終對八角的存活率和產量造成影響。除此之外,還有八角蛀蟲、天牛、瘡加果等病蟲害類型。
2 廣西八角栽培管理技術解析
2.1 重視育苗
裸根苗是最常見的苗種之一,被廣泛用于當地八角種植中,前期需要注意的問題是篩選苗地,以土質肥沃、臨近水域、遮陰條件良好的黃泥地為宜。整地過程中要保證雜草去凈、土塊搗碎,挖深19cm為最佳,不超20cm,清理現場后再起畦,留出約50cm的行人道路,施用每公頃230kg的肥料。采用條播法進行種植,各行間距20cm,植株間距2cm,溝深3cm。每年年底12月到第二年1月份開始下播,撒種子100kg/hm2,全部播種完畢用草皮細泥覆蓋,表面再添一層茅草,用水淋濕澆透,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土層內部的水分流失,或因大雨天氣沖刷地面影響種子品質。20d后進入苗種發芽期,將覆蓋物全部去除搭建溫棚,將雜草雜物清理后開始施肥,早晚兩次澆水確保土面具有一定的濕潤度,觀察是否存在病蟲害并進行治理。施肥時建議根據苗的具體高度采取不同方案,如苗種3cm時,采用每50kg水配備0.2kg尿素的肥料施肥;苗種11cm時,追加0.4kg的尿素;當接近20cm時,尿素用量提升到0.6kg。進入第二年春天苗木約長到40cm,新芽尚未露頭之際,起苗整理準備定植。
2.2 科學造林
2.2.1 林地篩選
位于山的底部或丘陵的下坡位置,是八角林木種植的最優選擇。種植土壤的標準為土質松軟、質地肥沃、臨近水源、厚度適宜,土地酸堿值以4~5區間為宜[2]。種植的最佳季節是晚秋或初冬。
2.2.2 林木苗種篩選
以本地林業科學研究院指定的苗木品種為首選,比如防城1號、派陽2號、高峰優1等,該類品種抗性十足、品質優良,可確保高效穩定的產出能效,并且八角成品果的個頭、寬厚十分喜人。篩選苗木時要觀察根部是否發達、嫁接區域是否健康,以及病蟲害的侵襲情況。
2.2.3 開始栽種
因為八角樹的枝干分散程度不嚴重,所以可選用密植法進行栽培。育苗的營養袋視情況決定是否存留,如難降解則需摘除,將底部打開便于根系舒展,插入土坑,如縫隙大則需用土填充,手掌輕微擠壓土團確保聚合,土層要蓋住根部約4cm。為保證植株具有一定的濕潤程度,最好在雨天進行栽種,亦可陰天時分于根部充分澆水。成長期苗木的根部或葉部會因營養過剩導致根葉過長,此時可視具體情況剪除,將蒸發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可有效規避或降低植株成活的風險。
2.2.4 注重蔭蔽處理
栽培八角對種植區域的濕潤度、蔭蔽度有著一定的要求,喜濕好陰而不耐旱。有經驗的種植戶認為,八角林在種植后的幾年內,必須保證栽培空間的隱蔽度在60%~70%,如此方能確保健康成長,所以蔭蔽處理是栽培工作的重要環節。可借助周邊的資源優勢,比如利用灌木、雜草等進行蔭蔽搭建,或者種植一些稈長的作物,但要注意八角根部不能留有雜草,如若不然會與八角樹形成水肥競爭關系,最終形成八角的成長和產量。
2.3 正確施肥
2.3.1 施肥時間
施肥的時間和次數要嚴格把控,以八角成長及營養成分的需求量為施用標準,要依照八角的生長情況合理用肥,明確最佳時機。首次施肥在第一年的11月下旬到第二年2月之間,提供足夠的營養成分促進春梢萌動,幫助幼果發展壯大;當進入6、7月份時開始第二次施肥,因為8、9月份是八角的開花黃金期,此時追肥可保證果花和果芽分化,有助于品質提升,確保日后八角果實通透成熟、豐碩富足。
2.3.2 具體方法
撒專用肥料270~280kg/hm2,平均每株約0.6kg,施肥后用肥土覆蓋表面,要保證土厚不小于5cm,避免蒸發或雨水沖刷導致肥料缺損。依照八角發育需求選定復合肥,有利于改善并促進八角產量。
2.4 合理撫育
2.4.1 幼林撫育
幼林即成長期不超過8年的八角林。往年初春3月或下旬時著手準備擴坎作業,意思就是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位改變坎的寬度,橫向寬數以50cm為宜,縱向以25~35cm為宜[3]。進行松土時,要保證土深超出25cm,將土塊連底崛起,篩選一部分填充到八角林的根系區域,可有效保證土壤的肥力。分別于每年的5~6月、9~10月進行幼林撫育,首先要確保林地區域內部不會出現灌木或雜草,采用化學藥劑、人工作業、帶鏟或全鏟等方式進行清除。第一次撫育的前兩個月進行施肥,選用氮含量較高的成長專用肥即可,各植株約施0.5kg。栽種2年左右之際,幼樹可能存在著茂盛開花的現象,為防止爭奪養分從而產生額外的消耗,最好借撫育之際把花果去除,確保植株長勢少受影響。
2.4.2 壯林撫育
即八角林即將或已經進入成熟期,這個過程中比較考驗種植人員的撫育水平和管理意識,對八角的優產豐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要求嚴格做好細節工作,比如松土、施肥、去除草木等。為改善土壤品質、提高土質的透氣程度和松軟程度,同時保證樹木根部的吸收能力,在必要時可開展適當的墾復,它指的是對用地進行二次開墾,通常以“3年1墾”為規律,每年應進行1次除草去雜的撫育工作,2次合理施肥,深度以18cm為宜,如遇八角樹的冠部則淺挖即可。依托半圓溝進行施肥,溝深約16cm,均勻施肥、置于溝內、壓土填實,土厚4cm左右,各植株用肥約0.5kg,首選高效復合肥。
2.5 整修樹枝
2.5.1 整修幼樹
進入每年的11月份開始整修幼樹,幼樹的整體高度一般為1.5m左右,不超過2m,在整修時先打頂拓枝,觀察是否存在發育過剩的營養枝、密集枝以及枝干的病害程度,如有則順勢從根向上逐一剪除,各植株只留3個基本枝干,重點培育基干上的母枝和骨架,各分枝之間要確保分布的平均性及合理性,如此可提高光合效率、穩定成長態勢,以達到優產穩產的目的。
2.5.2 整修果樹
即將結果的樹木,整修的最佳時間為冬天,清除樹木可能存留的雜物、落葉、蛛網等,保持整潔利落、通風良好。果樹外部和下層的雜枝適度剪除,上部區域的雜枝重點清理。
2.5.3 避免花果脫落
導致花果脫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前期的選地、整地,中期施肥少、肥種單一、營養成分不均衡,以及后期管理不當、病蟲害肆虐或自然因素等,每種原因都有對應的解決方案,要求種植人員因地制宜地采取策略。
2.6 病蟲害的處理
病蟲害的嚴重程度決定著八角樹的成長速度和健康水平,是影響八角豐產穩產的重要因素,應落實“預防+治理”的全面性保障。運用物理防治、化學用藥為主的管理策略,投入使用毒性低、副作用弱、殘留少的農藥。同時,進一步做好林木撫育的有關工作,按照八角樹的成長規律科學施肥,促進樹木的發展態勢和抗病毒能力。此外,打造八角病蟲害的天敵生態環境,加強樹木整修、剪除老弱病枝,重視解決傳染病、流行病等問題,將病態枯木集中焚毀,消滅于源頭。實際處理病蟲害時,還要考慮到用藥的時機,如蟲口密度逐漸擴散放開不易控制后,選用一般農藥進行防治;如病情愈發嚴重之際,選用微生物農藥進行治療。比如尺蠖防治過程中,先動土去草、改善條件,讓蠖蛹失去生存環境,屬于物理防治。當幼蟲成齡時則只能通過農藥噴灑,80 %敵敵畏搭配700倍阿維菌素乳油進行液體消殺,或單獨使用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噴殺,蠖蟲死亡率接近97%,效果顯著[4]。
2.7 解決低產問題
導致八角歉收低產的原因有以下幾種:(1)苗木品種低劣、質量差,又或所選林地缺乏必要通風、透光等生長條件,以及土壤肥力無法滿足八角成長的需求;(2)林分的具體年齡和郁閉程度超出標準,林相雜亂無章;(3)對病蟲害缺乏有效管理,尺蠖幼蟲是導致八角不結果或花果脫落的罪魁禍首;(4)土壤的營養成分尚未達到有關指標,生長態勢相對薄弱,不利于樹木發育;(5)在造林時如果存在樹種混交的現象,引發其他樹種搶奪水肥等生長原料,會導致八角低產。
在改造低產林的過程中,要充分遵循優產豐產的基本原則,采取定向培育的方法策略提高低產林的利用價值,通過以下幾個步驟進行:(1)除雜去灌,盡量減少八角樹競爭對象的數量,提高林分的衛生水平和環境質量;(2)如植株面臨著發病、弱勢、枯死等問題,采取間伐策略將郁閉度控制在0.7~0.9,留380~430棵/hm2,樹冠的間隔距離保持在1.5m左右;(3)低產類八角林應該進行針對性的管理,在施肥和撫育等方面以成年林為標準,合理添加肥量,并重視病蟲害的防治與處理。
2.8 采收加工
八角樹果實成熟的標志以區分顏色為判斷依據,具體方法是觀察果殼是否為黃褐相間的顏色,如是則認定果實可進行采收,一般于晴朗天氣進行,種植者或上樹采收,或待果實自然成熟落地撿收。收回的八角要進行兩道加工程序:第一是殺青,將水燒開放入八角,其間使用木棒來回攪拌,10min左右八角變色即可撈出空干水分;第二是晾曬,待陽光充足時,將八角平鋪于地不斷翻動,在強光照射下暴曬6d,逐漸變成市面常見的棕紅色八角,或采用火烤烘干的方式進行加工,效率更高。
3 有關八角栽培管理技術發展的建議
3.1 提升科技含量,實現優產穩產
想要達到八角產量增收、質量穩定的種植水平,除常規的栽培管理流程之外,還要注重科學技術的學習與滲透。種植人員及有關部門加強對當地周邊資源的勘查、利用,研究高產品種的引入、培育,比如營養杯苗、嫁接苗等有助于根系發育、促進成長的品種,降低緩苗期、減少造林時間、提升樹種的成活率[5]。廣西地區是我國最大的八角栽種基地,有著非常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作為當地政府及相關負責人要充分發揮這一資源優勢,保證人物力、技術、管理制度等措施的有效落實,給予種植者相應的扶持和激勵,大力發動有能力、有經驗的種植人員開展培訓學習,從各個方面完善八角栽種的技術水平。
3.2 強化深加工運作,提高市場價值
八角是制作餐桌美食的原料之一,也具有一定的藥性,可起到驅寒除氣的作用。剛采摘下來的八角葉子比較鮮嫩,可用于制作八角茴香油,這種香油是由多種化學成分組合而成,在煙酒、糖果、飲品、烤制食物等多個領域扮演著增添香氣的角色。同時,八角是醫藥界制作雌性激素的原料之一,從八角中提煉出來的香腦可制成香醇、香醛等合成物。正因用途廣泛、功能齊全,因此抓好八角的栽培管理有利于市場運作、彰顯價值。
4 結語
綜上所述,八角栽培管理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為實現八角高產優產的整體目標,在種植過程中要求加強對育種、整地、篩苗、施肥、整修、撫育以及除病蟲害等環節的整治力度,要求種植人員和有關管理者注重優化栽培細節、創新管理方案、推廣優良品種,提高八角產品的市場價值和栽種效率。
參考文獻
[1] 曾燕紅,張敏,玉新愛.八角豐產栽培及病蟲防治技術研究[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11):5-7.
[2] 謝增強.淺談八角的豐產栽培技術與管理[J].廣東蠶業,2021,55(9):97-98.
[3] 李遠.八角樹豐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南方農業,2021,15(14):11-12.
[4] 鄭小青,張鴻輝.探討八角樹栽培管理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策略[J].花卉,2020(12):261-262.
[5] 莫先榮.八角豐產栽培技術探討[J].南方農業,2020,14(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