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潔 王 進
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史 潔 王 進
(南京體育學院研究生院,江蘇 南京 210014)
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發展態勢較好,但以政府辦賽事為主,經費支出也主要依靠政府補助,賽事市場開發尚處于嘗試階段,社會化的力度小,同時也缺乏相對應的評價體系。如何合理評價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的“成本-效益”的關系也因此顯得尤為重要。采用文獻資料、德爾菲法和歸納法評估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質量水平,分析指標體系基本構建的理論依據與基本原則,最終構建涵蓋賽事概況、賽事組織、賽事傳播和賽事收支4個維度的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競技體育賽事;德爾菲法;指標評估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形態較好,其中江蘇省的競技體育發展較為迅速,其辦賽數量較多,賽事規模較大,競技水平較高,總體態勢較好[1]。江蘇省體育局秉承國務院的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理念,嚴格遵循國家體育總局對于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工作部署,根據《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和《江蘇省“十三五”體育產業發展規劃》,江蘇省體育局設立競技類體育賽事補助專項資金,旨在做好由江蘇省體育局各直屬單位舉辦的全國以上競技體育類賽事組織工作。
但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還是以政府辦賽事為主,經費支出主要依靠政府補助,體育賽事市場開發尚處于嘗試階段,社會化的力度小,同時也缺乏相對應的評價體系[2]。至今,雖然在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中都要求對體育賽事進行評價,但尚未發布具體的評價標準,沒有形成相對成熟的評價體系,對于辦賽效益無從考量。因此,對江蘇省競技體育類賽事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構建促進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發展的評價體系是時代所需。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德爾菲法和歸納法評估其辦賽質量水平,從賽事概況、賽事組織、賽事傳播和賽事收支四個方面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包括4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和39個三級指標。
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效益評價體系。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競技體育賽事和賽事評估等相關書籍,了解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體系,為研究提供理論基礎[3];在國務院和國家體育總局官方網站查閱已經頒發與發布實施的國家有關促進競技體育發展等政策文件;最后以“競技體育”“體育賽事”“賽事管理”“賽事評估”等為關鍵詞,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中國博士論文庫和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庫檢索相關論文與文獻,為論文的指標篩選、結構構成、結果的討論和最終成文等提供重要基礎。
1.2.2德爾菲法
德爾菲法廣泛應用于評價指標中對各個關鍵指標進行層層分析篩選[4]。選取負責江蘇省體育競賽管理中心的主要領導及負責體育賽事專題研究工作領域的體育相關學術專家,針對給出的原始指標進行討論和提出意見,幾輪整合意見并修改后,確立最終指標體系,按照如下步驟展開。
(1)設計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效益評價指標專家調查問卷,并給出原始指標,第一輪征求專家建議,對原始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打分并按照建議增減指標。
(2)整理各專家的第一輪建議,將結果反饋給各位專家后,開始第二輪的專家咨詢工作,繼續對指標進行修改,如果整合修改后,專家意見不統一進行第三輪修改。
(3)將專家反饋的建議整理,直到專家的意見趨于集中,最終確定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效益評價指標。
1.2.3歸納法
(1)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專著和書籍、國務院發布的政策文件和國家體育總局公開信息,歸納有效信息。
(2)在設計原始指標、整理專家意見和篩選指標內容時,根據相關專家意見、訪談等形式的調查,對相關信息進行匯總。
(3)通過對論文的概述、分析和討論,對相關分析進行總結,以便于論文的完成。
競技體育賽事是一種以人為主體的社會實踐活動,其過程具有獨特性[5]。首先,其具有完備的規則和章程,其中包括賽事的實施原則、條件、辦法和決定勝負的法律依據等;其次,參賽者可以以個人或者團隊的身份參加比賽,具有確定的目標,遵守相同的規則,在裁判的主持下公平、公正和公開展開競賽;最后,具有鮮明的競爭特征和競技體育的精神。
之前對競技體育賽事的理解僅僅存在于運動場上的競技意義[6]。但是,隨著現代競技體育賽事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其更加具有社會價值和文化意義,例如賽事的舉辦可以拉動當地經濟的增長、宣傳當地傳統文化等。
現代競技體育賽事的舉辦規模和形式,受到當地政策、經濟發展水平、場地器材條件和當地習俗和傳統文化的影響,競技體育賽事具有一定市場潛力[7]。除了賽事本身外,還提供相關競賽衍生產品和社會服務,能夠滿足參與者的各方面需求,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自然等方面都產生影響。
體育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的朝陽產業,其中關于體育賽事評價相關理論和研究也逐漸成為研究重點。人們對體育賽事評價和賽事經濟影響的首次關注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國際奧委會最終發布的賽事評估報告也是首次對體育賽事進行綜合評估,其中包括對經濟效益、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和公眾參與意見等,此后各種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的賽事效應評價逐步得到重視[8]。在上海體育學院對體育賽事效益評價的研究中,主要從經濟、社會和環境影響這三個方面對賽事進行評價[9]。北京體育大學的鐘秉樞教授和蔣家珍博士則從辦賽的規模、水平及國內外影響力,受眾構成與受眾集中度,傳播價值的媒體體現,賽事品牌效應等角度來評價體育賽事效益[10]。
以“體育賽事”“賽事評價”“評價體系”為關鍵詞在知網搜索,經過歸納總結,得到部分具有設置共性的通用類指標要素,具體見表1。
表1 相關文獻對體育賽事評價的研究
對相關文獻資料整理總結后發現,在賽事評價中對于賽事概況、賽事傳播和賽事經濟的評價是必不可缺的。在賽事概況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指標要素是:賽事級別、賽事水平和賽事組織;在賽事傳播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指標要素是:電視轉播、媒體級別和數量;在賽事經濟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指標要素是:賽事成本、賽事收益和贊助商。這些指標要素對本研究的指標構建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2.1一級指標要素的選擇
目前在構建體育賽事評價體系中賽事概況、賽事傳播和賽事經濟是必不可少的三個方面,因此一級指標將包括這三個方面。并且針對現階段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主要依靠政府撥款辦賽、社會化運作程度較低、帶來的經濟影響較小的特點,將“賽事經濟”改為“賽事收支”,現階段僅對收支平衡進行評價。此外,由于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事件的發生和新冠疫情常態化,大眾對于賽事安全高度重視,因此增加“賽事組織”這一指標,查看賽事申報文件及風險備案等的完備性。因此一級指標包括賽事概況、賽事組織、賽事傳播和賽事收支四個方面。
2.2.2二級指標要素的選擇
賽事概況指體育賽事的基本辦賽情況。李照祥在構建我國山地戶外運動賽事評價指標體系中,將賽事規格指標下細分為賽事的級別、參賽運動隊數量、裁判員數量及職業等級、志愿者人員數量、地方安保人員數量等7項指標[11]。褚學榮將賽事水平指標下細分為運動員、賽事級別、賽事吸引力等4項指標[12]。本研究將賽事概況分為賽事水平、賽事成員單位、賽事舉辦屆數、參賽人數、觀眾人數和我省參賽水平6項二級指標。
賽事組織是保證賽事正常運行的關鍵。賽事安全問題的出現大部分是由于賽事組織管理不規范和不及時。保障賽事安全是賽事組織管理的重中之重。陶濤在《政府扶持型群眾體育賽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中,將申報體系指標細分為賽事申報、政策保障和組織保障等[13]。本研究將賽事組織分為賽事申報文件、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培訓、安全責任事故發生率和競賽事故發生率4項二級指標。
賽事傳播是擴大賽事傳播、樹立賽事形象和建立品牌賽事的重要途徑。吳辰羽在構建我國群眾性體育賽事競爭力評價體系中,將賽事傳播細分為獲得電視轉播權、獲得政府投資和獲得賽事廣告權等6項指標[14]。本研究將賽事傳播分為賽事轉播、賽事新聞報道和新聞發布會3項二級指標。
賽事收支指賽事的收入與支出。目前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主要依靠政府補助,市場化運作程度較低,與商業賽事相比,賽事經濟收益差距較大。現階段只對賽事收支是否平衡進行評估,鼓勵賽事增加社會參與。本研究將賽事收支分為收支概況、贊助概況和其他非財政收入3項二級指標。
2.2.3三級指標要素的選擇
賽事概況分為賽事水平、賽事成員單位、賽事舉辦屆數、參賽人數、觀眾人數和我省參賽水平6項二級指標。其中賽事水平依照現有賽事分為國際賽事和國內賽事,分別是國際A類、國際B類、國際C類及具有自主產權的品牌賽事、全國一類賽事、全國二類賽事和其他賽事;賽事成員單位分為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賽事舉辦屆數分為一次性舉辦賽事和連續舉辦賽事;參賽人數分為我省運動員(隊)參賽人數和國家隊(隊員)參賽人數;觀眾人數依照實際填寫;我省參賽水平分為我省運動員(隊)取得前三名數量。
賽事組織分為賽事申報文件、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培訓、安全責任事故發生率和競賽事故發生率4項二級指標。其中賽事申報文件分為申辦文件及批復(或報備文件)、賽事承辦協議、賽事秩序冊及成績冊、賽事組織方案、崗位設置方案、培訓方案、安保方案、應急預案和賽事總結等;有無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培訓、安全責任事故發生率和競賽事故發生率按照實際情況評價。
賽事傳播分為賽事轉播、賽事新聞報道和新聞發布會3項二級指標。其中賽事轉播和賽事新聞報道都分為央視轉播、省級電視臺轉播、市級電視臺轉播、網絡平臺轉播和其他形式轉播這些層面;有無新聞發布會根據實際情況評價。
賽事收支分為收支概況、贊助概況和其他非財政收入3項二級指標。其中收支概況分為總收入和總支出;贊助概況分為贊助商數量、贊助商數量較去年增長、贊助費金額(萬元)和贊助費金額較去年增長;其他非財政收入按照實際情況評價。
在深入研究分析收集的論證以及歸納的科學結論的基礎上,借鑒已有的科學理論和研究成果,聽取導師和相關專家對競技體育賽事指標初選的意見和建議,設計江蘇省競技賽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始指標,形成了包括賽事概況、賽事組織、賽事傳播和賽事收支4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和39個三級指標。表2為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表2 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采用德爾菲法對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效益評價指標進行挑選。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是對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效益評價展開研究,要做到這一點,所選專家既要了解、熟悉并參與過賽事運行,而且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本研究結合實際情況,選取了7位在江蘇省競賽管理部門、南京市體育局的負責人和高校專家。表3為專家基本組成情況。
表3 專家基本組成情況
3.2.1第一輪專家問卷指標篩選情況
專家們進行了三輪討論和調查。每一輪討論后,整理意見并反饋,直到專家意見逐漸統一,調查咨詢工作結束。要求專家對指標的重要性進行評分:“極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極不重要1分”。并對原始指標進行討論,完成必要的補充刪減或對指標提出修改建議。
第一輪共發出問卷7份,回收7份,回收率為100%,回收的問卷全部為有效問卷,回收有效率為100%。根據 7 名專家的問卷反饋及打分情況對競技體育賽事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各個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評判。表4、表5、表6是專家對各個指標重要程度判定情況的統計。
表4 一級指標相對重要程度選擇
表5 二級指標相對重要程度選擇
一輪問卷回收整理后數據顯示,各專家認為一級指標的選取比較合理。賽事概況、賽事組織、賽事傳播和賽事收支四個維度基本包含賽前、賽時和賽后三個方面,對賽事的評價具有整體性和完整性。
二級指標里“1.2賽事成員單位”“4.3其他非財政收入”和“1.3賽事舉辦屆數”平均得分較低,分別為2.29分、2.14分和2分。競技體育賽事主要由政府舉辦財政撥款并且大部分賽事都是一次性辦賽,所以對其舉辦單位、其他非財政收入和連續辦賽情況進行評價的意義不大,專家認為這三個指標可以刪除。
三級指標里“1.2.1主辦單位”“1.2.2承辦單位”“1.3.1一次性舉辦賽事”和“1.3.2連續舉辦賽事”重要性平均分為2.86分,因上級二級標題刪除后一并刪除。“4.1.2總支出”平均分為2.86分,專家認為競技體育賽事對其影響很小,可以直接刪掉。“3.1.5其他形式轉播”“3.2.5其他形式報道”“4.2.2贊助商數量較去年增長”和“4.2.4贊助費金額較去年增長”重要性平均分為2.43分,專家認為其他形式轉播和報道對賽事傳播程度較小,可以直接刪除。贊助商數量和金額較去年增長情況較難獲取真實數據,建議刪除。另外關于其他一些指標專家們也給出了建議,在整合意見后,對一些指標進行了修改。
(1)修改指標
二級指標:“1.1賽事水平”改為“1.1賽事級別”;“1.6我省參賽水平”改為“1.6我省參賽成績”;“2.1賽事申報文件”改為“2.1賽事相關文件”;“4.1收支概況”改為“4.1政府投入”;三級指標:“1.6.1我省運動員(隊)取得前三名數量”改為“1.6.1我省運動員(隊)取得前八名數量”。
(2)增加指標
二級指標:在一級指標“1.賽事概況”下增加二級指標“賽事時間”;在一級指標“2.賽事組織”下增加二級指標“承辦方造成的食源性興奮劑事件”和“場地器材符合賽事標準”。
3.2.2第二輪專家問卷指標篩選情況
第二輪問卷是將第一輪問卷專家對各指標重要度程度評分以及提出的其他意見進行整理、咨詢、確定后的第一輪修改后的指標再次發給之前參與評審的專家,并請其再次對篩選后的指標所存在問題以及三級指標的可操作性提出意見。
第二輪咨詢問卷共發放7份,回收7份,回收的問卷全部為有效問卷,問卷有效回收率為 100%。 根據專家意見,修改情況如下。
(1)修改指標
三級指標:將“1.1.3國際C類及具有自主產權的品牌賽事”拆分為“國際C類”和“自主產權的品牌賽”;將“1.1.6其他賽事”修改為“青少年賽事”,更有指向型和代表性。
(2)增加指標
二級指標:在一級指標“4.賽事收支”下增加二級指標“購買第三方服務”,旨在對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依靠社會辦賽比例進行評估。三級指標:在二級指標“2.1賽事相關文件”下增加三級指標“疫情防控方案”,增加對疫情的重視,對賽事安全嚴格把控。
3.2.3第三輪專家問卷指標篩選情況
第三輪專家咨詢問卷共發放7份,回收7份,回收率為100%,回收的問卷全部為有效問卷,回收有效率為100%。對第三輪問卷分析整理后,發現與第二輪專家意見沒有明顯變化,說明專家對指標的意見較為一致。由于第三輪專家沒有任何修改意見,將指標情況進行匯總(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輪專家咨詢建議)。指標分析總結如下。
(1)一級指標篩選情況
通過對專家咨詢問卷回收后的整理和總結,本研究認為各位專家對一級指標認可度較高,沒有增刪或修改意見,所以,一級指標不改變。
(2)二級指標篩選情況
在第一輪問卷調查中,將“賽事成員單位”“其他非財政收入”和“賽事舉辦屆數”指標刪除;將“賽事水平”改為“賽事級別”;“我省參賽水平”改為“我省參賽成績”“賽事申報文件”改為“賽事相關文件”和“收支概況”改為“政府投入”;增加“賽事時間”“承辦方造成的食源性興奮劑事件”和“場地器材符合賽事標準”指標。
在第二輪問卷調查中,增加“購買第三方服務”指標。
(3)三級指標篩選情況
在第一輪問卷調查中,將“主辦單位”“承辦單位”“一次性舉辦賽事”“連續舉辦賽事”、“總支出”和“其他形式轉播”“其他形式報道”、“贊助商數量較去年增長”和“贊助費金額較去年增長”指標刪除;將“我省運動員(隊)取得前三名數量”改為“我省運動員(隊)取得前八名數量”。
在第二輪問卷調查中,將“國際C類及具有自主產權的品牌賽事”拆分為“國際C類”和“自主產權的品牌賽”;將“其他賽事”修改為“青少年賽事”;增加“疫情防控方案”指標。
最終確立4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和39個三級指標(表7)。
表7 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續表7
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 2.賽事組織2.1賽事相關文件2.1.1申辦文件及批復(或報備文件)2.1.2賽事承辦協議2.1.3賽事秩序冊及成績冊2.1.4賽事組織方案、崗位設置方案、培訓方案、安保方案、應急預案等2.1.5賽事疫情防控方案2.1.6賽事總結 2.2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培訓2.2.1有志愿者培訓2.2.2無志愿者培訓 2.3安全責任事故發生率2.3.1有事故發生 2.3.2無事故發生 2.4競賽事故發生率2.4.1有事故發生 2.4.2無事故發生 2.5承辦方造成的食源性興奮劑事件2.5.1有事件發生 2.5.2無事件發生 2.6場地器材符合賽事標準2.6.1符合標準 2.6.2不符合標準 3.賽事傳播3.1賽事轉播3.1.1央視轉播3.1.2省級電視臺轉播3.1.3市級電視臺轉播3.1.4網絡平臺轉播 3.2賽事新聞報道3.2.1央視報道3.2.2省級電臺、電視臺報道3.2.3市級電臺、電視臺報道3.2.4網站新聞報道 3.3新聞發布會3.3.1有新聞發布會 3.3.2無新聞發布會 4.賽事收支4.1政府投入4.1.1財政收入 4.2贊助概況4.2.1贊助商數量 4.2.2贊助費金額 4.3購買第三方服務
構建江蘇省競技體育賽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其中4個一級指標為:賽事概況、賽事組織、賽事傳播和賽事收支。17個二級指標為:賽事級別、賽事時間、參賽人數、觀眾人數、我省參賽成績、賽事相關文件、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培訓、安全責任事故發生率、競賽事故發生率、承辦方造成的食源性興奮劑事件、場地器材符合賽事標準、賽事轉播、賽事新聞報道、新聞發布會、政府投入、贊助概況和購買第三方服務。三級指標為39個。
[1]殷鵬,王鍇,楊程成.江蘇省競技體育實力的特征研究:基于第11~13屆全運會獲取獎牌的統計[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1,29(8):38-40.
[2]殷鵬,任波.江蘇省市域競技體育事業與經濟發展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20,42(5):16-19.
[3]馬思遠.我國業余體育競賽體系構建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10):22-32.
[4]趙凱尋.體育賽事承辦方信用評價的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20.
[5]王子樸,楊鐵黎.體育賽事類型的分類及特征[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6):24-28.
[6]李新萌.體育競賽中體育管理的重要性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15):153-154.
[7]呂大勇.大型體育賽事評價體系和模型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8]武銳.大型體育賽事經濟效益評估體系的構建分析[J].營銷界,2020(30):27-28.
[9]陳靜.基于德爾菲法的全球著名體育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證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20.
[10]蔣家珍,鐘秉樞.體育賽事品牌傳播價值評估系統的指標研究與系統設計[C].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2007:277.
[11]李照祥.我國山地戶外運動賽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9.
[12]禇學榮.江蘇省地方品牌賽事評價指標構建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13]陶濤.政府扶持型群眾體育賽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C].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019:7173-7174.
[14]吳辰羽.我國群眾性體育賽事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8.
[15]宋昱,史文逸,戴朝.“十四五”時期我國體育賽事高質量發展路徑審思[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1,20(9):1-8+2.
Study on the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mpetitive Sports Ev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SHI Jie, etal.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210014,Jiangsu,China)
2021年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KYCX21-1969)。
史潔(1997—),碩士生,研究方向:體育賽事。
王進(1974—),教授,研究方向:體育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