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寧 武榮榮
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現狀及分析
郭寧1武榮榮2
(1.山西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21;2.山西體育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通過對山西省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運動損傷現狀的調查,剖析了運動損傷常見的部位、性質和成因,并提出預防措施。研究表明: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運動損傷部位以膝關節、腰部、頸部、肩關節為主,損失類型中皮膚擦傷、軟組織挫傷、肌肉拉傷、髕腱炎的發生概率較高。因此,要提高教練員和運動員的自我防護意識和預防意識,合理安排訓練計劃,加強身體素質訓練,安排充足的熱身時間和放松整理時間,做好醫務監督,創建健康檔案。
青少年;自行車;運動損傷
隨著自行車賽事數量不斷增加和比賽水平不斷提高,運動員為了提高成績訓練強度日益提升,這導致運動員生理負荷超標,運動發生損傷的比例不斷提高,極大地影響運動員系統的訓練和比賽計劃,同時也給運動員身心帶來極大負擔,乃至會中斷運動員的運動生涯。因此, 本文旨在通過對山西省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運動損傷現狀的調查,統計和分析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部位和類型,探尋造成傷病的影響因素,結合訓練學和運動醫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以山西省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包括場地組15人,男子中長組22人,女子中長組13人,山地組23人,小輪車組11人,總計84人,年齡為16.63±0.98歲(見表1)。
表1 山西省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年齡(n=84)
1.2.1問卷調查法
設計《山西省自行車項目青少年運動員傷病情況的調查問卷》,內容包含傷病的部位、類型、程度、原因、預防和治療情況等。
1.2.2數理統計法
使用 Excel 軟件將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匯總、整理和分析,并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旨在為本項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2.1.1運動損傷的頻率分析
參與本次調查的山西省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在近一年內(2019年6月—2020年6月)都有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情況,這一結果高于楊玉紅對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研中的研究結果(72%),也高于張志偉自行車運動員運動損傷調查分析中的研究結果(42.86%)[3],說明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運動損傷的情況比較嚴峻,且顯著高于成年精英運動員運動損傷的患病率。這可能與訓練方法不合理以及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騎行經驗少、控車技術差有關。
2.1.2運動損傷的部位分析
統計分析發現,膝關節、腰部、頸部、肩關節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較高,患病率分別為60.7%、58.3%、39.3%、36.9%。這一結果可能與自行車運動的訓練持續時間長、強度大,并且運動員在騎行時肢體被束縛在固定的運動范圍內,膝關節、腰部、頸部、肩關節長時間反復運動引起局部的肌肉疲勞,最終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而在肘關節、腕關節、大腿肌群、臀部、小腿肌群、頭面部、踝關節的發生概率較低,患病率依次為27.4%、26.2%、22.6%、20.2%、16.7%、10.7%、8.3%(見表2)。
表2 運動損傷的發生部位(n=84)
2.1.3運動損傷的種類分析
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的類型較多, 皮膚擦傷、軟組織挫傷、肌肉拉傷的發生概率較高,患病率分別為89.3%、72.6%、51.2%。這一結果可能與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騎行經驗不足、控車技術差、容易發生摔倒事故有關。此外,撕裂傷、膝關節滑膜炎、髕腱炎、韌帶撕裂、腱鞘炎、腰椎間盤膨出、頸椎病、半月板撕裂、骨折、髂脛束綜合征的患病率依次為28.6%、27.4%、17.9%、16.7%、11.9%、10.7%、7.1%、3.6%、3.6%、2.4%。這與之前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運動損傷部位的調查結果一致(見表3)。
表3 運動損傷的類型(n=84)
2.1.4運動損傷的病程分析
根據運動損傷的性質可以分為急性損傷、慢性勞損、急性轉慢性損傷。其中,急性損傷是外部環境影響下受到突發暴力造成的傷害,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急性損傷發生率為48.8%;慢性勞損是由于人體長時間反復運動,負荷過重,超過身體耐受能力,且不能及時恢復正常功能的情況下繼續運動,積勞成疾所致,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慢性損傷發生率為64.3%;急性轉慢性損傷是由于在受到急性運動損傷后,沒能及時處理,不斷加重而導致的慢性勞損,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急性轉慢性損傷發生率為39.3%。從這一調查數據可以看出,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運動損傷以慢性損傷為主要類型,符合混氧運動的生理特征,即長時間高強度的單一動作訓練容易引起慢性勞損的發生。
2.1.5運動損傷的發生時段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 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的時期多為冬訓期、專項訓練期和身體訓練期,發生率分別為53.6%、48.8%、40.5%;發生時段多為訓練后期、訓練中期,發生率分別為54.8%、51.2%;從運動損傷發生的季節來看,春季占比70.2%,夏季為31.0%,秋季為21.4%,冬季為77.4%。這一結果表明冬訓期是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運動損傷發生的高風險期,也是由訓練量逐漸向訓練強度過度的時期,需要身體機能的適應和超量恢復過程,訓練強度控制失衡則容易誘發運動損傷;在訓練的中后期,由于運動員的專注力下降,也會引起運動損傷的發生。
導致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運動損傷高發的因素有多種,包括生理、心理、環境、技術、器材、訓練組織等因素。其中,身體素質不足、力量發展不平衡、生理狀態不佳是主要的生理因素;訓練或比賽過程中專注度不夠或心理太過緊張是主要的心理因素;道路情況異常、天氣影響、場地設施問題是主要的環境因素;技術動作要領不標準、技術運用不嫻熟、自我保護意識差是主要的技術因素;爆胎、掉鏈是最常見的器材因素;訓練負荷大、訓練方法不合理、熱身活動和放松整理階段過少是主要的訓練組織因素(見表4)。
表4 造成運動損傷的因素(n=84)
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要預防運動損傷需要其具有一些基礎的預防和治療運動損傷的認知,選擇的主要方法包括加強身體素質訓練、安排充足的熱身時間和放松整理時間(如拉伸、按摩等)、提高自身安全意識、定期維護保養自行車等。運動員在急性損傷期主要采取冰敷、加壓包扎、理療、休息等措施,慢性損傷主要采取理療、按摩、針灸等治療方式。但是,慢性損傷和急性轉慢性損傷占比過高的情況也說明了教練員、運動員對運動損傷的認知還是不夠,預防意識不足,發生運動損傷后不夠重視,從而埋下了安全隱患。
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易遭受運動損傷,且多發生在膝關節、腰部、頸部、肩關節等部位。腰肌勞損、膝關節滑膜炎、髕腱炎為常見的慢性損傷類型;皮膚擦傷、軟組織挫傷、肌肉拉傷為最常見的急性損傷類型。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是身體素質不足、訓練超負荷、訓練方法不合理、熱身活動和放松訓練安排不足。另外,路況不佳、異常天氣和爆胎、掉鏈子等也是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的常見原因。
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預防運動損傷的主要方法是加強身體素質訓練、安排充足的熱身時間和放松整理(拉伸、按摩等)時間。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治療運動損傷的主要手段有在急性損傷期主要采取冰敷、加壓包扎、理療、休息等措施,慢性損傷主要采取理療、按摩、針灸等方式。
提高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安全訓練意識以及防范運動損傷的思想,掌握預防傷病的常識。運動員要學會判斷身體疲勞程度,降低傷病發生率,在日常訓練中不間斷地提醒運動員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建設和規律地進行應變能力練習。
科學、合理地制定訓練計劃,以免訓練負荷過重引發過度疲勞,同時要綜合運用營養學、理療、拉伸、推拿按摩等手段促進恢復,防止肌肉過度緊張引發慢性損傷。根據不同傷病,選擇適合的康復方法,運用生理生化測試指標、FMS選擇性功能篩查等方法及時了解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動態, 特別要注意慢性損傷易發生部位,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和加重。為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創建健康檔案,對傷病情況進行長期地跟蹤,及時警示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發生風險 ,這也可以作為制定訓練計劃的參考內容,避免傷病發生。
[1]張靜.我國專業自行車中長項目運動員運動損傷現狀調查[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7.
[2]楊玉紅.對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研[J].少年體育訓練,2006(5):24-25.
[3]張志偉,滕青山,尚文元,等.自行車運動員運動損傷調查分析[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1,30(6):569-570.
[4]孫慧珍.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運動損傷的探討[J].青少年體育,2016(5):49-50.
Curr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f Sports Injury of Juvenile Cyclists
Guo Ning, etal.
(Shanxi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Taiyuan 030021, Shanxi, China)
山西省體育局重點科研課題,編號:18TY103。
郭寧(1989—),碩士,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運動醫學和運動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