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俊 中建八局西北公司
在新時代背景下,國有企業面臨著巨大的考驗。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實現全面發展的根本,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戰略規劃和布局的輔助力,是企業改革創新發展的牽引力[1],是企業凝心聚力的“靈魂”,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根基”,更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實踐證明,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制勝法寶,誰占據了企業文化的制高點,誰就能夠占據競爭發展的主動權。因此,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就必須持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通過黨建創新引領企業文化建設,為企業發展匯聚動能。
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有效融合對推動企業發展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黨建與企業文化建設的融合,一方面有助于企業全體員工更加重視黨的理念,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黨的無私精神有利于培養員工的奉獻精神,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2]。同時也能激勵企業黨員干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引領帶動廣大員工立足崗位、實干擔當,推動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將黨建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中,可以用黨的創新理論校驗企業文化建設理念和價值觀,對企業發展的戰略規劃、戰略思維等進行全面考慮,確保企業文化與黨的建設方向一致、目標相同。
黨建與企業文化建設的融合,有助于進一步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立激勵考核機制,堅持“高目標牽引,以業績論英雄,用數據說話”的高績效文化,樹立“以奮斗者為本、為擔當者擔當、讓實干者有為有位”的人才管理理念,引導廣大員工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激發干事創業熱情,凝聚發展合力,從而提升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兩者融合還可以在提升員工思想品質和綜合素養的基礎上,提高國有企業的服務意識、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創新能力,這對于企業創新、改革及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3]。
國有企業文化不僅代表企業的發展內涵及實力,還代表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及競爭力,而黨建與企業文化建設的融合則能夠將“黨的思想、黨的方針及黨的領導”貫徹到文化建設中,以保證企業文化建設符合社會主義發展新要求,并提高國有企業管理效能,促進企業發展[4]。同時,將黨的先進理念融入員工的工作理念中,可以引導員工大力弘揚企業文化、踐行企業精神,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堅決抵制不良風氣,規范工作行為,推動企業健康和諧發展。
俗話說,“一年企業靠運氣,十年企業靠管理,百年企業靠文化”。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營造良好的企業環境,提高員工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水準,對內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約束力,形成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規范,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
中建八局西北公司黨委深入落實全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精神,認真落實“兩個一以貫之”要求,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文化鑄魂”為宗旨,實施“黨建+企業文化”管理模式,把企業文化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精神源泉,努力豐富建設的形式和內容,創新拓展實踐的載體和途徑,弘揚主旋律、奏唱“四部曲”,凝聚企業發展向心力,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公司黨委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堅守初心使命,緊緊圍繞“央企姓黨”這一根本屬性,牢記“六個力量”歷史定位,把講政治擺在首要位置,以中建信條·鐵軍文化為根脈,傳承紅色基因,不斷筑牢“根”“魂”優勢,爭做黨和人民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一是加強黨性教育。黨性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公司黨委注重黨員干部黨性修養的錘煉,通過集體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紅色尋訪、聯建共建等形式,強化理論學習,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不斷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定力和綜合素養。二是創新陣地建設。深化“黨徽在崗位上閃光”,大力開展“五型五類”示范黨支部、“三講三比”紅色先鋒黨員、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等創建活動,用好用活融合載體,推進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在公司總部設置企業文化展廳,在重點項目創建集榮譽展示室、讀書閱覽室、群團工作室、黨員學習室、談心談話室等于一體的黨建文化展廳、黨性教育基地,打造特色黨建文化陣地,營造良好氛圍。三是繼承文化傳統。中建信條·鐵軍文化是中建八局人的性格、氣質和傳統,是企業的文化根脈。西北公司大力弘揚中建信條·鐵軍文化,在兩級總部、項目辦公區等懸掛企業文化圖牌,通過公司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宣傳企業文化,堅持全員準軍事化管理,讓鐵軍文化滲透到每一位員工的靈魂里、血液里。在傳承中建文化和鐵軍文化的基礎上,深度挖掘企業發展經驗,形成獨具公司特色的企業文化——《企業準則》十條,每年總結提煉年度主題詞,以文化凝聚發展共識,匯聚奮斗力量。
近年來,西北公司黨委在上級黨組織的正確領導下,將黨的建設與中心工作有機結合,以文化熏陶催生企業戰斗力、執行力,公司上下始終保持昂揚的斗志,團結一心,開拓進取,奮力開創企業發展新局面。在黨建引領下,公司經歷不同文化的融合,打贏了一場場施工阻擊戰,承擔多次政治任務。一是在重大工程建設中勇擔使命、高效履約。如在建設敦煌文博會場館的過程中,西北公司僅用8 個月時間完成了3 年的工作量,創造了“敦煌奇跡”,確保了首屆敦煌文博會的勝利召開;在西安“三中心”建設中,西北公司整合各種資源,發揮團隊力量,確保項目如期交付,保障了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順利召開。二是在急難險重任務中主動請纓、擔當作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屬地政府的重要批示精神,出色完成陜西西安、新疆烏魯木齊、和田、內蒙古呼和浩特、甘肅蘭州、河南鄭州等地10 余座方艙建設,積極組建援建隊伍,協調各方資源,高效完成青海瑪多抗震救災任務,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三是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傾力奉獻、實干苦干。積極履行央企社會責任,持續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參與西安藍田、咸陽淳化、安康嵐皋、甘肅卓尼等地的幫扶任務,實施“黨建、就業、產業、消費、教育”幫扶組合拳,打造“1253”黨建促扶貧模式,助力幫扶地實現脫貧摘帽。公司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
一是品牌創建有成效。公司黨委一體推進黨工團工作,持續開展黨建品牌和特色文化創建活動,打造了公司“絲路紅帆”黨建品牌、“涇渭潤廉”廉潔品牌和“絲路青鋒”團青品牌,指導基層打造了“砼心劦力”“心動力”“安佳”“5U 空間”“礪光”“絲路筑航”等黨建和群團、項目文化品牌,形成了公司—分公司—項目部三級品牌矩陣,品牌效應不斷彰顯。二是實踐鍛煉有平臺。西北公司結合生產經營實際,多維度開展推進業務培訓和崗位鍛煉,大力開展勞動競賽、技能比武、崗位練兵等活動,不斷提升員工崗位技能,全面推進員工價值實現。創新打造“963”育才計劃培訓品牌,通過實施“9”大兵種、涵蓋“6”個層次、依托“3”種方式等,強化職工職業技能培訓。三是青年培養有載體。西北公司青年員工占比高,公司高度重視青年人才培養,實施“導師帶徒”活動,把企業文化作為新員工的入職第一課,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工作環境、融入企業大家庭。通過新砼人訓練營、青年論壇、青年文化節等載體,為青年員工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學習的平臺,為企業培養和發現了一大批青年才俊。
作為黨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公司工會緊密圍繞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這一主線,通過多種載體活躍組織氛圍,增強團隊活力,推動公司黨委各項決策部署的落地生根。一是強化關愛幫扶力度。認真落實黨內關愛幫扶機制,提高“四送”、職工生日、困難職工慰問津貼標準,增設職工結婚祝福禮金、紅娘獎、職工生育慰問金,為職工辦理住院醫療綜合互助保險、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為女職工繳納特殊疾病互助保險,傳遞了公司的關心與關愛。二是創新拓展活動形式。組建職工文體協會,開展職工運動會、健康跑、職工聯誼、集體婚禮、職工子女夏令營、職工文化藝術節等活動,豐富職工文化生活,不斷提升職工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三是深入調研了解民情。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機制,持續開展工會干部“走基層、大調研、強服務、轉作風”實踐活動,建立為職工辦實事清單,項目化推進落實。常年開設職工意見建議線上調研,并通過各類活動、系統檢查等深入基層與職工開展座談交流,及時解決職工訴求,強化服務能力。公司獲得“全國模范職工之家”殊榮。
要推進新時代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在良性互動中實現融合發展,首先就必須堅持將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同謀劃部署、同檢查考核、同推進落實,在實踐中探索和推進兩者在理念上融合、內容上融合和方式上融合。
首先,要樹立深度融合的理念,做到領導層高度重視,管理層高度認可,這是兩者融合的前提。領導干部要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理念,把落實黨建責任作為高懸頭頂、緊抓不放、常抓不懈的黨性“天職”。同時,在部署工作中將企業文化融入其中,發揮文化凝聚人心、激勵擔當作為的作用,從而提升工作的執行力。其次,要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堅持以黨建帶群團,發揮群團組織優勢,開展企業文化主題活動,教育引導廣大員工在生產經營中建新功,挖掘和表彰涌現出的先進典型,使企業文化真正融入生產經營各環節,增強國有企業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最后,要加強培訓學習成效,將企業文化培訓納入企業黨建工作年度培訓計劃,組織開展專題培訓、研討交流,從思想上提升決策層、管理層的文化素養、黨建思維。
首先,要健全保障制度。國有企業要在管理制度、規定辦法的制定過程中注重向黨建和企業文化建設傾斜,在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明確制度保障,為黨建與企業文化建設融合提供堅實基礎。同時,要健全激勵機制,對在推動兩者融合中表現優異的集體、個人要予以表彰,樹立典型,激發廣大員工工作熱情。其次,要增強廉潔意識。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加強作風紀律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制度要求,把廉潔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嚴在平常,嚴格落實廉政談話及“一把手”監督談話機制,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和廣大員工嚴守底線、廉潔從業,營造風清氣正的工作環境。最后,要融入中心工作。國有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要開展示范黨支部創建、黨員承諾踐諾活動,設置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黨員先鋒隊等載體,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走基層、大調研活動,廣泛征集員工意見建議,全力為員工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不斷提升員工的幸福感、獲得感。
首先,要豐富活動形式。國有企業在推進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可以通過開展主題論壇、技能大賽、知識沙龍、演講比賽、訪談交流等方式,促進黨建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效融合。其次,要拓展宣傳渠道。國有企業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豐富宣傳方式,拓展宣傳載體。線下可通過專題講座、展板、展架、宣傳欄等形式,宣傳黨建與企業文化融合的意義、成效。線上可綜合運用內部平臺+新媒體平臺,向廣大員工宣傳黨建和企業文化建設成效,增強黨員、員工對企業發展的信心,引導干部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企業良好形象[5]。最后,要講好企業故事。要注重挖掘和選樹基層典型,組建宣講團隊,在各類活動、大型會議中加入宣講環節,宣傳先進典型的事跡,發揮榜樣示范引領作用。同時,通過微信、微博、視頻短片等方式,聚焦企業高質量發展主題,用企業文化團結凝聚人心,維護企業形象。
如果企業是帆船,那么企業文化就是帆,黨建工作則是舵。企業這艘大船只有在帆和舵的共同發力下,才能實現遠航、行穩致遠。企業文化建設是國企改革發展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有力載體,也是促進企業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國有企業要進一步融合黨建工作和文化建設兩方面的優勢,不斷健全具有企業特點的文化體系,實現兩者相融共促,以黨建創新引領企業文化建設煥發生機活力,切實把企業文化“軟實力”轉化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為企業改革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