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佳 劉怡娟

科學技術的發展是制造行業發展的基礎,人才是制造行業前進的動力和支撐,制造行業智能化的趨勢對教育領域人才培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每年高校制造業相關專業都會給社會提供大量的優秀人才,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用于當前智能制造行業的發展要求。制造行業智能化需要年輕、具有更多發展潛力、能夠充分適應時代變化和制造領域發展趨勢的優質人才為制造領域的發展注入全新的活力。本文結合當前智能制造領域對教育行業提出的新型要求,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結合現代教育理念的變化,對當前制造行業人才培養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作出了創新化的闡釋。
在新時代背景下,智能制造行業的整體發展屬于一個金字塔形狀,按照不同的發展順序形成了一個由低到高、由繁到簡的三角結構。對于智能制造行業來說,技術創新是金字塔的底層結構和基礎,其中主要包括了物聯網、云計算、移動數據應用、虛擬技術、增材制造、大數據技術、自動識別技術、信息安全、自動控制、工業安全等多個方面,這些構成了智能制造的技術基礎。技術創新的上一層則是商業模式創新,是將各種技術創新應用于經營發展的過程中,主要包括了智能產品和智能服務兩大基礎板塊,在這基礎上要實現生產模式的創新。就目前智能制造領域發展的方向來看,生產模式的創新主要包括智能裝備生產、智能生產線的打造、智能車間的建設,以這些為基礎從而打造出智能化工廠的結構。在生產模式創新之后,就要發展運營模式的創新,運營模式的創新主要包括智能研發、智能管理、智能物流與供應鏈三個板塊,是將基礎的智能制造行業技術與生產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最后在智能制造領域金字塔起決定作用的是決策模式的創新,是能夠從根本上決定智能制造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整個智能制造領域的發展和建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升級、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智能制造是當前制造業發展的主流趨勢和方向。根據當前制造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智能制造行業正在逐漸向著數字化方向發展,主要表現是通過加強對數字技術的應用提升制造行業的整體效率和質量,優化整體制造業發展結構。除此之外,智能制造行業整體也逐漸向著無人化發展,工作人員的需求也向著數量減少、質量提高的趨勢不斷前進。
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影響下,制造行業逐漸改變傳統的發展策略,以將現代科技融入制造行業,提升制造行業發展的效率和質量,優化制造業整體發展架構為出發點;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為根本目標,促進制造行業向著智能化現代化不斷轉型。制造行業智能化發展的趨勢對當代制造行業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多挑戰。對現代智能制造專業人才的培養來說,智能制造行業要求現代人才要具備更強大的專業能力,傳統制造專業人才培養關注的是理論知識,而當今時代更加注重人才對實踐技能的運用,不僅要求人才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進行結合。除此之外,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智能制造領域需要人才具備一定的互聯網認知思維和計算機操作能力,并且對于人才思想政治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造行業智能化的發展是當前時代背景下制造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當代制造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具有高尚職業素養的優秀人才對智能制造領域的發展貢獻力量。但是從當前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來看,相當一部分高校仍然沿用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傳統制造行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始終都將人才培養的重點放在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培養和專業能力的建構上,雖然在這種模式下,制造行業專業人才的專業能力有了完善科學的成長方式,但是高校忽視了職業規劃在學生日后發展過程中重要的指導作用。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具有更加明確的職業規劃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學習的質量和效率,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問題,并且根據學生發展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看,高校應該關注制造專業學生認知發展的主要趨勢,在進行專業課學習之前,先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讓學生了解制造行業當前整體的發展趨勢,引導學生建立起對制造專業的興趣,促進學生對智能制造領域的相關認識,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和熱情。其次,從高校教育的角度來說,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有利于高校針對性地開展教育,高??梢赃M行智能制造行業講座,幫助學生確定發展的方向,做好未來學習的詳細規劃和重點,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的質量,有利于高校綜合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和教育事業的建設。最后,從制造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高校對人才進行職業規劃更加有利于培養出符合當代社會需要的優質人才,給智能制造領域注入新的活力。
智能制造領域是當前制造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在科學技術水平不斷發展的影響下,制造行業智能化必然會對教育領域產生重要的影響。現代教育理念始終倡導產教結合,將社會企業與高校教育進行緊密聯系,提升教育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溝通和鏈接,讓高校教育能夠培養出符合要求的技能復合型應用人才。當前大部分高校已經認識到校企協同合作在人才培養當中的重要推動作用,但是一些高校在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忽視了政府在校企協同育人培養模式當中的引領作用,降低了企業合作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高校在現代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構建過程中,不僅要關注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對人才培養產生的積極作用,更要注重政府在高校和企業合作之間發揮的引導作用,高校要注重學校、企業、政府三者之間的關系,要通過三方共同協作和溝通,利用學生發展的特點,結合企業在人才技能培養方面的優勢和學校在理論知識教學方面的完善性,多方面綜合性培養學生的全面能力,為智能制造領域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站在高校發展與人才培養的角度,高校要以培養新型人才為根本,根據當前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智能制造專業教育教學內容和培養機制,引進優秀的企業技術骨干對學生開展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提升,還能夠幫助企業優秀人才提升專業素養,完善理論知識結構,從而促進企業人才整體結構的優化,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的重要目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貢獻新時代的力量。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技術進步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在當代社會,互聯網的出現以及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導致中西方文化碰撞越來越激烈,當代學生的思想認知觀念和學習觀念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互聯網思維的影響,更加追求個性化發展。在此基礎上,高校應該重點關注當代學生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的變化,應該堅定秉持因材施教的具體原則,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智能制造領域是一個綜合性較強、復雜程度較高的專業領域,其中涉及眾多的專業和能力,因此智能制造領域急需要大量的人才對產業的發展進行支持。當代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特點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有重要的影響,高校在進行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問卷調查、課堂觀察等方式,了解學生對制造行業不同方向專業技能的興趣程度,從而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為了滿足當代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高校應該利用分類培養的方式,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但是在個性化培養的過程中,高校也應該注重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對當代社會來說,更加需要全面化發展、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不僅如此,在現代優秀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還要重點關注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與職業實踐技能方面的結合,傳統制造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對理論知識教學有較高的偏重,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專業技能與理論知識的結合是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
制造領域關系一個國家的發展和進步,無論是經濟建設還是城市建設都離不開制造行業的參與,制造行業人才對國家的發展是否有使命感和責任心關系我國制造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傳統高校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認為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的教學是最重要的,將學生培養的關注點和中心都放在知識結構的建立和職業技能的提升上,認為學生思想品質的提升是次要的,對學生未來職業的發展沒有直接作用,這種思想觀念雖然能夠讓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將注意力都放在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上,但是從學生整體發展的根本來看,這種做法限制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不利于學生新時代職業思想的建立。高校應該改變過去傳統的發展觀念,以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根本目標,關注學生的綜合教育,努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針對這種情況,高校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促進學生建立起更加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價值觀的思想觀念,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引導學生建立起對國家制造領域發展責任心和使命感,促進學生投身中國智能制造領域,為國家制造行業智能化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
人才是一個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不竭動力,智能制造領域對于現代高質量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多,作為當前制造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智能制造需要具備現代發展觀念的優質人才。對于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來說,要把握當前智能制造行業發展的趨勢,掌握智能制造企業對人才需求的關鍵和重點,從而改變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利用新時代教育教學理念優化制造行業人才培養體系結構,不僅有利于現代優質人才的培養,也能夠進一步促進高校綜合教育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