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亮 楊靜文

教育事業一直是我國關注的重點事業,教育也關系一個國家的發展和建設,是一個國家提升國民綜合素質、提升國家發展潛力、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優質人才資源的根本途徑。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優秀的教師,我國在師范專業的建設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在近些年來,由于傳統師范專業人才教育始終關注教師理論技能的提升,給社會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理論性人才,但是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師應用技能的提升。教師作為社會人才教育的支柱,不光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更加需要能把理論應用于實踐中的技術和能力,在這種背景下,把握當前高校師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要遵守的主要原則,改變傳統教育模式,提升高校師范專業人才應用技能,對于當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師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有很多種方式,每個優秀人才都有自己擅長的教學角度和方向,加強高校示范專業人才應用技能的培養,能夠進一步發掘每個人才的潛力和特點,可以在日后教學工作中得以展現,發揮出更好的狀態,開展更加具有特色的教學。高校師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建立在實際教學基礎上的,從培養人才的角度來說,因材施教更能進一步發揮每個人的潛力和優勢,體現出不同人才在專業教學技能應用方面的特點,給我國教育事業培養更多有特色的優秀人才。
當代高校師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基于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倡導師范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互結合發展理念而提出的,傳統師范教育忽視了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一味注重理論知識,造成了理論知識學習的偏重,在當前我國社會教育事業發展方向上,應用型師范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必然趨勢。近些年來,建設應用型本科高校成為我國教育關注的重點,認識到傳統理論教育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和就業的關鍵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強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打造,強化當代師范專業學生應用技能,對我國教育事業的建設有重要意義。
本世紀初,我國開始倡導素質教育,以提升國民綜合素質作為教育事業主要的發展目標。近些年來,核心素養成了各個學校教育發展的重點任務,以培養全方面發展的優秀人才作為教育的主要目的,這對于當代教師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不僅需要理論知識扎實的教師,更需要能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的優秀教育人才。師范專業作為我國教師培育最主要的輸出渠道,對培養當代教育所需要的優秀人才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在我國提倡素質教育、關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培養優秀的師范專業應用型人才有利于當代學生的綜合發展,強化當代學生核心素養與實踐能力。
清晰定位指的是當前高校師范專業應該在學校建設和人才培養方向上牢牢把握國家倡導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理念,清晰自身的人才培養定位。從高校發展的角度來看,傳統純理論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對高校來說,尤其是地方師范專業高校,職業化、應用型、大眾化是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作為給我國教育事業提供優秀教師的主要渠道,高校師范專業從本質上是以教師職業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這就要求師范專業人才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要有把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的能力。應用型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綜合性過程,其中涉及各個專業的配合,還要改變過去傳統的師范教學方式,是對高校師范專業的一項重大挑戰。在這種基礎上,高校師范專業秉持清晰的人才培養定位原則,認清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形勢和方向,對高校教育事業的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至關重要。
從高校培養人才的目的來說,高校培養人才的根本目的在于滿足社會就業和經濟發展對于優秀人才的需要,為社會提供大量能滿足企業發展的人才,從而促進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因此,高校師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也要堅持貼近社會原則。在高校師范專業人才的培養上,要充分考慮社會的需要,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個單獨的事業,它關系社會發展的多個方面,關系社會經濟所需要人才的培養,也關系社會教育質量的提升,因此,應用型教育不僅關系高校,還包括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種教育形式。
高校師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實際的應用中主要有三種模式,分別是雙師協同型人才培養模式、學教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和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模式。
雙師協同型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前教育界在加強高校師范專業人才應用性培養方面所廣泛應用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尤其是在地方師范專業高校中,雙師協同型人才培養模式為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打開了新的路徑,大大提升了師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雙師協同型人才培養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利用高校師范專業與區域性中等教育單位之間的聯系,如地方初中教育學校、高中等,利用教育單位需要優秀教師的特點,反向促進高校師范專業人才應用能力的提升。在雙師協同型人才培養模式中,中等教育單位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中等教育單位能夠給高校師范專業人才提供優質的實踐資源,讓師范專業的學生與中學學生展開頻繁、良性的接觸,帶動師范專業學生對教育的思考和理解,優化知識結構,強化高校師范專業人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結合,全方位促進高校師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雙師協同型人才培養模式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讓高校師范專業的學生在理論中實踐、在實踐中鞏固理論,以培養現代優秀的雙師型教師為主要目的,綜合提升當前高校師范專業人才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創新思維、教育思維以及對教育事業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進程中,在高校師范專業人才培養領域,重點探討的話題不僅僅包含理論知識教育與實踐教育之間的關系,也不僅僅包括應用型人才的打造,更重要的是關注如何在當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模式都發生改變的情況下,結合當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升高校師范專業人才實踐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果。在此基礎上,根據當代高校師范專業發展的現實情況,我國教育界提出了學教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給我國高校師范專業人才實踐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學教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本質在于完美地平衡了學和教之間的關系,對于高校師范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學習中展開教學,并在教學中不斷學習強化自身是一種完美的循環,在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基礎上還能夠進一步強化自身理論知識。在學教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際應用中,高校利用教育實踐訓練,通過試講、講課聯系、實際教學活動等多個環節讓學生不斷接受教學鍛煉,并通過各種活動反思自身教學薄弱的關鍵,加強教學理論知識的內化和建構,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學教交替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從兩方面入手,首先是學,學是指讓高校師范專業的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建立相關職業知識結構與理念;其次是教,教是指學生利用實踐活動將教育教學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從而產生相互促進的完美效果。
核心素養理念和終生學習理念是貫穿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的核心理念,在高校師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中,要重點體現核心素養理念,全方位強化師范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包括理論素質與實踐素質,但是當學生在正式接受系統化的師范專業教育過程中,必須將終生學習理念貫徹到底。高校師范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主要從事的是教育行業,而教育是在不斷發展的,知識是在不斷更新的,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特點是在一代一代發生變化的,社會也是在不斷前進的,這就要從事教育職業的高校師范專業學生建立起終生學習的理念。高校師范專業作為培養我國優秀教師的重要陣地,為了充分迎合終生學習理念的發展目標,開展了職前職后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職前職后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展開。首先,職前人才培養模式,在正式從事教育職業之前,學校采取職業技能強化的方式對師范專業的學生進行培養,包括組織學生參與講座,進行職業教育培訓、技能培訓,傳達新時代教育教學理念等,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正式接觸職業教師之前,做好從事教育事業的準備工作,提前建立教育理念架構,減輕從校園到職場所產生的疏離感。其次,在學生正式從事教育之后也要進行職后教育,職后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教師對不斷更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的認知,不僅要利用高校講座、合作探討、公開會議等形式強化教師的教學理論知識,還要通過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數字技術讓教師把握時代發展的現狀,及時更新自身教育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培養不斷發展、終生學習的優秀教師。
傳統高校師范專業教育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只注重理論知識教學忽視實踐技能提升的積弊仍然存在,在當前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要想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提升高校師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就必須改變傳統師范專業培養策略,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注重教、學結合,全方位發展,促進師范專業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不僅如此,高校還應該優化傳統人才培養理念,建立更加完善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在高校師范專業學生學習評價中增加實踐技能評價,引導學生重視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和發展,從根本上加強師范專業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把握應用技能培養邏輯,讓學生在高校學習的過程中成為一名合格、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優秀教師。
高校師范專業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陣地,師范專業人才的質量關系我國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也關系教育行業未來的優化和提升。高校師范專業的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肩負的重大使命,把握當前我國重視教育、發展教育、關注人才的指導方針,及時更新自身發展理念,加強應用能力的培養,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