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太鶴
(南昌理工學院 江西南昌 330044)
江西省作為一個農業資源十分豐富的省份,十分重視農業發展。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江西省農業總產值為4 213.8億元,同比增長4.3%;糧食播種面積為5 664.5萬畝,同比增長5.3萬畝;糧食總產量為215.2億kg,連續十年超過215億kg;豬牛羊禽肉總產量為358.6萬t,同比增長4.2%。
江西雖然在農業上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但是農業科技應用仍存在不足,這也限制了江西省從農業大省轉變為農業強省。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江西省開始加大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盡管如此,與其他農業科技創新較強的省份相比,仍然明顯落后。因此,對加快建設江西省農業科技創新生態展開研究,對于推動江西省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江西省作為農業大省,為國家提供了諸多農業支持。例如,江西省十余種農業資源的總產量位列全國前十,同時江西省還是國家的糧食重要生產區以及生豬養殖區;在對外貿易上,江西省每年要對外輸出50億kg糧食以及1 200萬頭生豬[1]。由此可見,江西省在農業發展上擁有較高的水平。然而,與江西省龐大的農業總產量以及規模相比,江西省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以及影響力卻略顯不足。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2020年江西省主要農產品加工率為63%,低于全國主要農產品加工率66%的平均水平。另外在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和農業總產值的對比上,江西省為2.2∶1,而山東省和江蘇省的比例則為7∶1和5∶1,與之相比江西省落后較多。江西省農產品品牌沒有一家能夠擠進全國農產品品牌前十行列。但是,隨后江西省開始加快建設農業科技創新生態,不僅進一步提高了江西省的農業產量,還促使江西省將更多資源投入農業品牌打造中,從而提高江西省農產品的社會影響力,推動江西省農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階段,江西省過于重視農業產量的提升,卻較為忽視農業在結構性上存在的矛盾。一方面,江西省的農業產業結構主要以水稻、生豬、柑橘、常規水產為主。這四種主要農產品占據了江西省農業總產量的七成以上,從而導致江西省農產品的結構較為單一。另一方面,江西省在優質農產品的產出量上十分不足。根據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江西省綠色食品總量為650.8萬t,僅占全國總量的5.8%。通過加快建設江西省農業科技創新生態,有利于培育綠色、健康且多元的農產品,打破傳統農產品結構單一的局面,并為農業供給側找到新的平衡。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以及工業化進程加快,工業生產以及城市發展所帶來的各類環境污染開始向農村轉移。與此同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有部分農戶為了獲取更多利潤,過量使用農藥、化肥,從而導致一系列農產品致病問題產生,降低了消費者的信任度[2]。江西省農業發展也受上述因素影響,逐漸被農業資源生態發展中存在問題束縛。而加快建設江西省農業科技創新生態,則能夠幫助江西省樹立綠色農業生態發展觀念,使其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綠色產品,此舉有利于提高江西省農業的綠色發展水平。
在經濟增長放緩、人均收入發展平穩的當下,江西省的農民收入也開始進入穩定階段,甚至近年來出現農民收入不增反降的情況?;诖?,江西省通過加快建設科技創新生態,一方面能夠提高農產品的利用率,實現農業生產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則能依托各類先進科學技術,構建農業產業供應鏈,為江西省農民提供持續增收渠道。
江西省雖然是農業大省,但是在科技創新上的發展相對較弱?!?023—2029年中國股權投資行業市場運營格局及競爭戰略分析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江西省共有A股上市企業71家,其中僅有2家農業企業。而在2022年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名單中,共公示了5 590家企業,其中業務內容涉及農業科技的企業僅為71家,數量屈指可數。除此之外,在農業科技創新平臺方面,截至2021年,江西省共擁有162個省級實驗室和30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其中從事農業科技創新的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分別為17個和23個。而在國家級農業科技園的建設上,江西省僅有6個,僅占全國農業科技園總數的3.4%[3]。由此可見,江西省內關于農業科技創新的企業以及創新平臺相對較少,成為制約其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江西省科學技術廳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江西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20%左右,和其他農業科技發達省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江西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之所以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江西省部分科研院校在研究農業科技創新時,沒有結合當地的企業、農業生態發展、農業市場需求等,導致農業科技成果研發成功后,對于江西省的農業結構改變不大;另一方面是江西省各級地方政府沒有足夠重視農業科技創新生態,由此使得農業科技的應用只停留在少數幾個地區,沒有形成全省農業科技創新生態網絡。除此之外,由于江西省農業科技創新整體能力長期較弱,使得當地農民對研發出的科技產品缺少信任。
江西省農業科技經費投入較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江西省農業科技經費投入總量偏低?!?021年江西省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2021年,江西省關于科技經費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在經費投入的增長率上卻相對放緩。另外,通過對江西省第二次科技經費資源清查能夠發現,涉及農業科技創新的經費投入僅為總科技經費投入的0.66%。其次,農業科技經費管理存在問題。目前,江西省在農業科技經費的管理上存在多頭管理的問題。例如,江西省農業農村廳負責管理農業專項資金,江西省科學技術廳對接農業企業以及農業科技園的申報工作[4]。當農業科技經費管理存在多個管理主體時,對于農業經費的使用將難以達成統一。最后,農業科技投入主體較少且支持方式較為單一。當前江西省農業科技投入的主體為地方政府,其他渠道能夠為農業科技創新投入的資金較為有限。此外,江西省關于農業科技經費的投入主要在前期進行,而在事中、事后等階段缺少持續的資金注入,由此影響農業科技創新的效率。
首先,江西省較為欠缺農業科技創新的領軍人員。由于缺少農業科技創新生態的權威人士引領,使得江西省在農業科技人才的組建上沒有形成合力。其次,在農業技術推廣人才隊伍的組建上,無論在人才數量還是學歷上均略顯不足。最后,江西省是人才外流最嚴重的幾個省份之一,其農村中每年有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流,省內農村勞動力存在老齡化嚴重的問題,這種情況不利于農業科技創新生態推廣。
為了提高江西省整體農業科技創新生態水平,需要構建現代化的農業科技創新生態體系。第一,江西省應該對當前農業科技創新體制展開革新。一方面,江西省可以以現有省級農業科研機構為基礎,構建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另一方面,江西省可以憑借地市級農業科研機構,組建具有不同地市農業特色的農業科技創新中心[5]。通過這種方式,由地市級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對外輸出具有地區特色的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由省級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對成果統籌規劃,進而形成現代化的農業科技創新生態新體系。第二,江西省政府應該支持和鼓勵省內大型農業科技公司發揮帶頭作用,讓大型農業科技公司與江西省農科院合作,進而依托企業在全省范圍內推廣農業科技創新,提升江西省農業以及農產品的科技創新水平。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對于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江西省一方面應該以省、市、縣、鄉四級政府行政結構為基礎,對不同地區所需應用的農業科學技術進行調查了解,然后將調查結果反饋給農業科技研發中心,由此研發出符合江西省農業發展的農業科技成果。另外,江西省政府以及農業科技研發中心應該加強與農業科技企業、農業科技示范園、農村專業合作社合作,彼此之間形成農業科技創新合力,共同助力農業科技創新生態發展[6]。另一方面,江西省應該安排農業科技單位和不同地區的縣市農業科技組織合作,雙方共同建設全省農業科技創新生態網絡,為農業科技成果布局全省打通關節。
農業科技創新生態發展離不開大量資金的支持,江西省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農業科技投入機制,才能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保障。首先,江西省政府應該持續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加強對農業科技創新生態的研發與投入,提高農業科技研發經費在總體科技研發經費中的占比。其次,江西省應該為農業科技創新管理成立專門的部門,打破傳統多頭管理問題,讓所有部門能夠形成合力。最后,除政府注資外,江西省還應該為農業科技創新找到多條融資渠道。例如,江西省可以和不同地區的農業銀行、農商銀行等洽談合作,鼓勵銀行機構為當地農業科技創新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對于愿意提供資金支持的銀行機構,江西省可以為其發展提供一定政策上的優惠,使雙方實現互惠互利。
首先,江西省可以積極和國家相關部門取得聯系,將省內優秀的農業科技人才送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進行鍛煉。同時為了鼓勵更多人才進行技術深造,可為相關農業科技人才提供一定的物質支持。其次,江西省可以和地方高校合作,共同培養優秀的農業科技推廣人才。另外,江西省還可以借助“三支一扶”等渠道,吸引廣大青年人才前往江西推廣農業科技。最后,江西省應該為廣大農村人士提供保障性的工作崗位以及較為豐厚的薪酬待遇,吸引農村年輕群體返回農村,并投身農村科技創新的執行工作中。另外,江西省還可以安排專業學者為不同地區的農民展開農業科技培訓,使其快速熟悉各類先進的農業科技設備,從而培養更多能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職業農民。
江西省要想將從農業大省轉變為農業強省,就要提高對農業科技的重視,并對農業科技展開持續創新。在此過程中,江西省可以采取構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完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建立多元化農業科技投入機制、組建高質量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等對策,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確保江西省在兼顧農業總產量的同時,還能為當地的農業科技創新生態建設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