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彤
(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經濟管理系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在“互聯網+”背景下,數字經濟正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數字經濟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方式,改變了傳統經濟模式,為鄉村地區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數字經濟在貴陽地區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字經濟是指以數字技術為基礎,通過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方式,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的新型經濟形態。數字經濟具有高度信息化、高度網絡化、高度智能化的特點,強調信息資源獲取、加工、傳輸和利用。
首先,數字經濟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信息傳遞和交易平臺,打破了傳統鄉村經濟中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高的問題,促進了鄉村產品推廣和銷售。通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鄉村企業和農民可以利用電商平臺將產品推向全國甚至全球市場,實現了鄉村產品品牌化和規模化經營。同時,數字經濟也為鄉村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營銷渠道和銷售機會,提高了鄉村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1]。其次,數字經濟為鄉村產業注入了創新動力,通過應用數字技術,推動鄉村產業升級和轉型,培育新興產業和創新型企業。數字經濟發展推動了鄉村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推動了農村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2]。
貴陽地區鄉村產業主要為傳統農業和旅游業。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使得鄉村經濟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導致經濟發展停滯甚至倒退。根據貴陽市統計局的數據,貴陽市2022年旅游總人數為11 341.49萬人次,較上一年減少了25.4%;接待了11 339.39萬名國內游客和2.1萬名海外游客;旅游業總收入1 367.09億元,較上一年減少了25.0%,而旅游外匯收入則減少了16.8%,僅為362.47萬美元。旅游業受到了嚴重打擊。由于干旱和其他自然災害的影響,貴陽夏季的糧食產量4.32萬t,較2021年減少了15.1%,農業也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
農產品加工和銷售渠道相對較少會導致農產品陷入價格波動和銷售難題。由于缺乏有效的加工和銷售渠道,農產品的陳化和損耗問題較為突出,農民的收入水平較低[3]。貴州都市報2022年6月27日報道了貴陽市花溪區麥坪鎮施莊村馬鈴薯銷售不暢。據了解,2021年冬,施莊村在鎮政府、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幫助下連片種植黃心馬鈴薯200畝,共68戶群眾參加項目建設。由于應用了生態種植技術,生產出的馬鈴薯口感醇厚糯滑、淀粉含量豐富優質,但因果實不均勻、賣相不佳、數量多等原因,收購價極低,只有五六角錢一斤,造成馬鈴薯滯銷,種植戶收入受到嚴重影響。
貴陽地區的鄉村農產品種類較少,主要以糧食、油菜、水果、辣椒等為主,缺乏特色和差異化,難以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貴陽地區的鄉村農產品生產水平較低,缺乏標準化、規模化和現代化的生產模式,生產效率和質量不高。鄉村農產品加工能力較弱,缺乏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產品,難以延長農產品的保鮮期和提高農產品的利用率[4]。貴陽地區的鄉村農產品品牌意識較差,缺乏有效的品牌建設和推廣策略,難以樹立農產品的形象和信譽,也難以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例如,花溪區的草莓是貴陽地區具有地理標志意義的特色農產品,在花溪已有近40年的種植歷史,但是由于種植品種單一、品牌宣傳不夠等原因,花溪草莓在市場上沒有形成明顯優勢[5]。此外,鄉村農產品供應鏈管理較落后,缺乏有效的物流配送、信息傳遞和市場對接等環節,難以保證農產品的及時供應和優質服務。以上問題導致了貴陽地區的鄉村農產品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影響了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
在農業科技創新與智慧農業發展中,政府、企業和農民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對農業科技的研發投入[6]。貴州聚控科技有限公司在白云區設立了珍稀食用菌智能菇房示范栽培基地,借助“智慧菌云”平臺,打破了傳統的“靠天吃飯”栽培方式,實現了全年穩定的菇類產出,同時縮短了食用菌的栽培生長周期,大幅提升了產量。
數字技術在鄉村旅游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利用數字技術,可以打造出更加豐富多樣的旅游體驗和服務,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資。比如,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游客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鄉村的美景和風情;通過智能導覽系統,游客可以方便地獲取到鄉村旅游的相關信息和導航服務;通過在線預訂系統,游客可以輕松地預訂鄉村民宿和特色餐飲等服務[7]。這些數字化的旅游體驗和服務不僅提升了游客的滿意度,也為鄉村旅游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貴陽市與百度旅游、騰訊旅游、新浪網等展開合作,打造“智慧旅游”項目,于2016年初見成效;2017年起,貴陽市全域旅游監控管理平臺、爽游貴陽、智游貴陽等多個智慧云平臺,以及微信小程序和旅游網絡服務相繼出現,形成了一張覆蓋各個景區(點)的智慧旅游網絡,貴陽貴安智慧旅游體系建設已基本完成。依托大數據、5G直播、新零售、區塊鏈等多項前沿科技,“一碼游貴州”以小程序為輕量化載體,游客只需用微信和支付寶掃一掃二維碼,就能進入“一碼游貴州”全域智慧旅游平臺,享受“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的智慧旅游服務,全面提升入黔旅游體驗。利用鄉村的傳統手工藝制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藝品,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將鄉村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設計中,創造出具有時尚感和藝術性的產品[8]。數字技術不僅可以提升鄉村經濟的附加值和競爭力,也可以推動鄉村旅游發展。
農產品電商平臺為廣大農民提供了一個高效便捷的銷售渠道,為他們的農產品銷售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農產品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它改變了農產品的交易方式,降低了農產品的流通費用和交易成本。農產品電商平臺不僅能夠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難題,而且也可以促進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9]。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渠道所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和高昂的交易成本等問題,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銷售挑戰[10]。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政府開始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在購買農產品時越來越傾向于采用電子商務平臺這一高效、便捷的方式。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農產品電商平臺打破了地域限制,直接將農產品信息傳遞給消費者群體,實現了信息互通和共享,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務。
打造品牌對發展鄉村經濟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貴陽市烏當區供銷電商有限公司順應時代發展,努力打造服務農業體系,積極建設“供銷優品直播間”,推動“黔貨出山”。該公司將省內產自農村的大米、食用油、蜂蜜等特色產品設計成“柴米油蜜醋茶”系列,通過“安心e購”等電商平臺進行銷售,促進深山高質量農產品“出村進城”,得到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和市場的認可。
為了改變花溪區草莓品牌品種單一、品牌宣傳不夠等狀況,花溪區采取了引進優良品種并進行選育改良等措施。花溪區引進了“紅領巾”“紅珍珠”“紅寶石”等優良草莓品種,并與當地原有品種進行雜交選育,培育出了“花小莓”等具有高產、高糖、高香、高抗性的新品種。花溪區還積極創建區域公用品牌,并加強品牌推廣[11]。花溪區以“花小莓”為區域公用品牌,進行了正式發布。同時,利用網絡平臺、自媒體、網絡電商等多種渠道,加強了“花小莓”的品牌宣傳和推廣,據悉2022年“花小莓”在直播間賣得很好,一場直播就賣了350 kg,提升了“花小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數字化時代的浪潮中,數字經濟為鄉村振興和鄉村經濟注入了強勁的動能,這一舉措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通過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智慧農業發展、推進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文化旅游產業、推動農產品電商發展、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貴陽地區可以實現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這些路徑重構將為貴陽地區鄉村振興提供新的動力和機遇,進而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和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