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婷
(景德鎮陶瓷大學 江西景德鎮 333001)
傳統村落是指那些歷史悠久,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應該受到保護的古村落。大多數傳統村落地處偏僻,單一地依靠農耕經濟,致使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較低,人口流失嚴重,文物古跡得不到妥善保護。即便擁有景色宜人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其商業價值得不到合理挖掘。合理開發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成為傳統村落走出困境的最佳方式。景德鎮至今保留著大批傳統文化豐厚、地域特色鮮明的傳統村落。在《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里,景德鎮有32個村落入選,其中浮梁縣江村鄉嚴臺村、浮梁縣勒功鄉滄溪村、浮梁縣峙灘鎮英溪村、浮梁縣蛟潭鎮禮芳村還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浮梁縣瑤里鎮擁有景德鎮市旅游業發展勢頭最強勁的古村落群,其坐落在瓷都景德鎮的東北端,既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又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素有“瓷之源,茶之鄉,林之?!钡拿婪Q。轄區內的高嶺村、繞南村、瑤里村、五華村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其中高嶺村尤為出名,它是陶瓷原料“高嶺土”的產地之一,早在唐朝時期這里就有生產陶瓷的手工作坊,可以說是景德鎮陶瓷的發祥地。瑤里風景名勝區內四季氣候宜人,森林茂密,集聚山岳、林海、瀑布、峽谷等自然風光,自然旅游資源豐富;數百年來大規模的高嶺土開采,也為其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和人文古跡?,幚锸蔷暗骆傋钪匾募沾晌幕妥匀簧鷳B為一體的旅游目的地。
樂平市涌山鎮位于瓷都景德鎮的北部邊緣,轄區內的涌山村、石峽村、車溪村、沿溝村均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其中涌山村有著千年歷史,是典型的江南水鄉,自然景觀優越。同時,其文化古跡也豐富,有雞公山半山腰上的古人類文化遺址,村內還遺存有昭穆堂、王母貞節石碑坊、司馬府邸、州判官府邸、江南第一私塾、萬年戲臺等眾多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古戲臺和古祠堂,這些文化古跡為古村落傳統文化游覽區和洞穴遺址文化游覽區兩大主題景區建設奠定了基礎。
嚴臺村,古名“嚴溪”,位于浮梁縣北部,有1 900年以上的歷史,是景德鎮市最早一批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古村落之一。東漢隱士嚴子陵見此地溪流環曲、山水優美,便隱居于此,故得名“嚴溪”。村外青山環繞,村內古木參天,自然生態環境極佳,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在人文景觀方面,嚴臺村有大量紋飾精美的石雕、磚雕、木雕、日用器物以及碑文等文物古跡。村落布局尤為特別,村南口的環溪石板道是村民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而古人用山門、石橋、山墻把通道和水口都鎖起來,形成了著名的景觀“嚴溪鎖鑰”。
基礎設施是為滿足游客游覽過程中的各種需要而建設的物質設施的總稱,是發展旅游業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如果旅游目的地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會降低游客的滿意度,阻礙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步伐。目前,景德鎮除了幾個知名度較高的古村落外,大部分傳統村落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都較為滯后。
外部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景德鎮傳統村落分布較散,有一些村落遠離城市中心,公共交通線路班次較少,沒有旅游專線,散客大多都是以自駕的方式進入村落,而崎嶇的縣道鄉道、缺失的道路指示牌,極大地增加了自駕游的難度,阻止了游客進入的步伐。
內部基礎設施不完善。部分傳統村落沒有合理規劃停車場,在旅游旺季停車場無法滿足停車需求,游客車輛只能隨意停放路邊,極易造成交通擁堵;餐飲住宿經營主要是家庭式,缺乏統一的管理,價格不透明,衛生條件得不到保證;游客集散與服務中心形同虛設,與其他景區缺乏聯動;公共廁所數量少,布局不合理,設施老舊,缺少第三衛生間;村內導覽人員稀缺,導覽指示牌設置較少,散客經常迷路,影響游客體驗感。
村落缺乏聯動效應?,F階段景德鎮傳統村落旅游資源開發程度參差不齊,知名度也相差甚遠。各傳統村落旅游在開發、宣傳等方面各自為政,缺乏聯動效應。比如高嶺村,依托國家4A級旅游景區瑤里的發展,其旅游資源開發程度較高,對游客的吸引力較大;而嚴臺村作為一座千年古村,茶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景觀優美,建筑古跡保存完好,但由于其地理位置較偏,又遠離其他景點,與前者相比其知名度不高,對游客的吸引力有限。
資源開發層次低。從整體來看,景德鎮傳統村落旅游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有秀美的田園風光、歷史悠久的陶瓷文化和茶文化、保存完好的歷史文化古跡。但旅游資源開發層次卻普遍偏低,文化元素挖掘度不深,旅游項目單一,以觀光游為主,夜間游覽項目缺乏。一方面使得游客的參與感、體驗感不高,難以留住游客過夜,吸引回頭客;另一方面也導致旅游收入提升緩慢、來源單一,僅僅依賴景點門票收入,傳統村落居民的收入水平得不到大幅度提高。同時旅游商品開發缺乏創意,各個景區擺出的手工藝品大同小異,缺乏文化內涵和獨特性,難以吸引游客購買。
隨著城鎮化發展,年輕勞動力大量外流,傳統村落“空心化”現象嚴重?,幚镦偸蔷暗骆偸新糜螛I發展較早、較成功的傳統村落聚集地,村內生活的居民以老人、學齡前兒童為主,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去城市生活、務工,導致從事旅游相關工作的原村民主要以中年人為主,他們基本沒有受過相關專業培訓,這不僅會對傳統村落文化的傳承、古遺跡的保護產生不利的影響,也會造成旅游人才短缺,阻礙當地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
缺乏專業管理人才。傳統村落旅游開發是商業性開發與遺址保護并存的一項系統性工程,它的規劃和設計必須同時兼顧歷史文化傳承、古跡修復與保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多項目標,所以傳統村落高質量保護與開發工作對管理人才的要求較高,而景德鎮的傳統村落沒有這樣的人才。
缺乏具有使命感的經營者。傳統村落在發展旅游業后,確實吸引了一批外來經營者。這些“新村民”不在村落成長、生活,因此對村落文化缺乏認同感。他們從事旅游業大多是以營利為目的,把游客當成消費者,把村落旅游資源當成生產工具,對村落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沒有主動性,更沒有使命感。這對傳統村落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是不利的。
缺乏現代化的營銷人才。在現代旅游業發展中,市場營銷尤為重要,良好的形象、鮮明的特色能使傳統村落在眾多旅游目的地中脫穎而出,引起消費者注意。但形象打造、宣傳都需要現代化的營銷人才,而這正是傳統村落所欠缺的[1]。
要想推動傳統村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刻不容緩。
3.1.1 加強村外交通設施建設
可以依托景德鎮各縣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的良好機遇,打通各傳統村落的“最后一公里”,連接縣城主干道。比如,近年來浮梁縣公路改建工作頗具成效,尤其是S302公路建設提升了婺源縣和瑤里風景名勝區之間的通行能力,沿線覆蓋的傳統村落眾多,公路周邊的傳統村落也可以在S302公路的基礎上延續修建道路直通村落,大幅提升傳統村落的可進入性。
3.1.2 合理規劃餐飲住宿商業
既要滿足村落游客的吃住需求,同時又要防止商業化的發展污染傳統村落的環境。一是引導村內居民提供當地特色的農家餐飲服務,相關職能部門統一管理,合理定價,監管服務質量;二是引進民宿運營商,打造古村文化特色民宿,讓游客能真正地融入傳統村落,而不是走馬觀花地逛一圈村落就走。
3.1.3 完善傳統村落景區公共服務設施
一是規劃智慧化停車場,提供電動車充電樁,特別是旅游旺季做好交通疏導工作,指揮車輛有序停泊。二是發揮游客集散與服務中心的功能,既要為游客提供信息、咨詢、講解等相應服務,滿足其需求,又要強化與周邊景區的聯動效應,推出“游覽聯票”,便利景區間的交通往來。三是規劃好村落旅游線路,增設村內旅游導覽指示牌,培養深知村落文化的當地導游。四是加強景區公廁建設和管理,改善設施和衛生狀況,形成布局合理、數量充足、設施完善、環境協調、管理規范的村落公廁服務體系,有效服務游客[2]。
造成旅游產品單一的主要原因是村落旅游資源開發方式簡單、粗糙,導致旅游產品缺乏特色,沒有吸引力。要改變這一現狀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3.2.1 依托數字技術,創新文化旅游產品
一方面整合各傳統村落的古街、古道、古建筑、古代制陶、制茶遺址等物態文化遺產,建立起傳統村落文化旅游的數字博物館,有助于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開展;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動態圖片、視頻、交互設計等數字技術全景展示古村落原貌和歷史,給游客帶來古村落文化的虛擬現實體驗[3]。
3.2.2 依托傳統村落文化,開展民俗活動
依托傳統村落的家族文化、民俗文化,設計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演出,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豐富旅游項目,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感。比如,國家4A級旅游景區高嶺·中國村所打造的“大唐茶市”,在“唐風”建筑背景下呈現出一場絢爛的視聽盛宴,瞬間將游客帶回大唐盛世的茶商秘境,為游客創造了無縫全沉浸式的游覽體驗[4]。
3.2.3 開發傳統村落生活體驗旅游項目
貼近自然、世外桃源的村落人居文化非常契合城市游客的需求,可以依托村落的人居空間特色,開發傳統村落生活體驗旅游項目。比如,浙江湖州的莫干山國際旅游度假區,一座座山居風格建筑隱藏在茶園竹林中,帶給游客近乎完美的田園牧歌式生活。
3.2.4 打造景德鎮傳統村落旅游IP形象
可以整合各古村落資源,打造一個景德鎮市傳統村落旅游IP形象,加強村落間旅游交通線路建設,推出村落景區聯票,提升聯動效應,形成發展合力。
3.3.1 吸引村落原居民回流
原居民自小生活在傳統村落,受村落文化熏陶,他們才是傳統村落旅游開發最佳的主力軍,所以吸引搬出村落的原居民回流是解決人才短缺的最佳途徑。一方面,當地政府要改善當地的交通往來,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生活條件,尤其是強化教育資源。只有滿足了村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需求,才能讓年輕村民主動返回家鄉,投入到家鄉建設和村落旅游開發工作中。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文化入股的方式,引導村民將個人擁有的建筑民居、傳統技藝等投入到旅游開發中,創造經濟效益,讓他們對傳統村落產生歸屬感,激發原村民的文化自覺性,使他們更好地投入到村落文化傳承、保護和開發中。
3.3.2 加強外來人才引進
首先,要完善村落創新創業支持服務體系,鼓勵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各類人才返鄉下鄉自主創業。設立村落文化傳承、保護基金,定期獎勵那些對村落文化傳承、保護有益的創新型旅游項目,引導市場主體在開發旅游資源的同時兼顧好村落文化傳承、保護的目標。其次,完善人才引流政策,構建科學長效的旅游開發機制,為傳統村落文化保護和旅游開發吸引復合型的高層次人才,扎根村落,實現人生價值。
景德鎮傳統村落旅游資源豐富,村落旅游業發展勢頭強勁,但不能忽視在基礎設施、產品開發、人力資源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交通、餐飲住宿、公共服務等方面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借助數字技術、文化賦能多元化旅游項目,建立高效的人才引進機制、吸引高層次復合型旅游人才,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傳統村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在傳統村落旅游開發過程中,由于其資源的稀缺性、脆弱性和不可替代性,所以只有保護和發展兩者兼顧,才能真正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