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梓峰 蘇明 朱曦 周嵚
摘 要:近年來,廣州空港經濟區空港經濟發展較為迅速,產業集聚能力不斷提升,航空物流、跨境電商等臨空產業集群初具規模。本文對廣州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廣州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發展存在戰略性和核心技術供給不足、臨空產業高端人才缺乏等問題,并提出引入高端行業龍頭、補足高端制造短板等發展路徑及措施建議。
關鍵詞:廣州;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問題;路徑
本文索引:江梓峰,蘇明,朱曦等.<變量 2>[J].中國商論,2023(09):-156.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5(a)--03
1 廣州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1.1 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發展概況
廣州空港經濟區近年來產業加速集聚,進駐企業總量已達1.6萬家,白云機場FBO的投入運營吸納4家國內知名商務航空公司設立運營基地。臨空制造業加快發展,政府強化扶持,細化工業產業片區,園區具備相當規模的工業企業超100家,總產值達200億元,園區內運輸制冷、生物制藥、精細化工等臨空制造業不斷壯大。飛機關聯產業發展迅速,波音、空客“客改貨”項目已落戶園區,飛機維修業、租賃業等產業也加速發展。航空運輸業發展平穩,聯邦、順豐等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加速在園區布局,建設物流基地,航空運輸業已成為廣州空港經濟區輻射全球的重要產業。跨境電商產業繼續發揮優勢,1000余家各類型跨境電商企業已進駐園區,園區內口岸跨境電商產業居全國空港頂尖
水平。
1.2 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發展歷程
廣州空港經濟區的產業發展依托白云國際機場,已成為中國三大航空樞紐機場之一及世界重要航空樞紐,機場旅客、貨郵吞吐量呈持續增長態勢。廣州空港經濟能夠有這樣的發展成果,一個重大的原因是擁有政策紅利。2016年廣州空港經濟區成為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以及在同年獲批的《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這兩者都為廣州空港經濟區帶來了許多政策上的紅利。航空運輸業發展迅猛,2020年白云國際機場客運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十三五”期間,總部商務經濟持續發展,連續舉辦三屆航空商務展,開辦大型商貿會展,波音、空客“客改貨”項目落戶園區,飛機關聯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依托機場樞紐功能及物流業的強大助力,大批跨境電商企業入駐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產業迅速集聚,寶能集團設立產業園、唯品會設立運營總部等。為加快臨空制造業的規模化發展及產業集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先進制造業,航空價值創新園項目落戶保稅區并于2021年正式動工,加拿大航空電子設備公司建立了亞太航空培訓基地、香雪藥業設立了醫藥物聯網中心。
1.3 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布局模式
廣州空港經濟區以白云國際機場為中心,各大功能區域借助機場的速度經濟,形成了“一核六區,一軸三圈,多點聯動”的布局模式。臨空商務軸及5公里圈層內,打造臨空商務區、航空物流和金融區,臨空商務區重點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集聚軟件研發、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新技術企業總部以及航空公司總部,航空物流和金融區重點發展保稅物流產業、跨境電商產業、航空金融產業、服務外包等。5~10公里的圈層形成臨空高端制造產業集聚,打造航空維修制造區以及臨空高端制造區。飛機日常維護,飛機類型的改裝,飛機核心零件的生產都是航空維修制造區的重點職能;而空港高端制造區重點研發和制造航空相關的高端儀器和傳感器。10~20公里的圈層形成空鐵融合經濟圈,打造產城融合區以及生態文旅區,強化空鐵融合經濟,為機場樞紐建設以及臨空產業發展提供綜合配套設施產業,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汽車制造等產業。
1.4 廣州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發展水平
廣州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未產生明顯效應,產業集群的水平還有待提高,目前廣州空港經濟區產業還比較單一,主要以基礎的第二、三產業為主,各種類型的創業孵化平臺少,限制了產業多樣性的發展。園區內雖不乏有各行業大型知名企業入駐運營,但是“龍頭”企業還未發揮明顯作用,上下游關聯產業或是競爭性產業還未有明顯的聚集效應。廣州空港經濟區的政策扶持也相對緩慢,《廣州空港經濟區條例》直至2021年才獲批及實行。廣州空港經濟區要進行產業升級,提高產業集群程度,就必須做大臨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端醫藥產業、引進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產業、推動制造業轉型向先進制造業發展等。此外,還需要強化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發展臨空商旅文化產業,加快“空鐵聯運”的網絡布局,從而吸引各類型企業入駐提高產業集群程度。
2 廣州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戰略性和關鍵核心技術供給不足
目前在廣州空港經濟區內集中以現代航空物流產業、航空維修制造產業為主,缺少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智能制造產業,沒有在航空相關產業上取得飛躍式的突破,在產業集群方面以商品銷售和物流為核心,只是較為初級、功能性明顯的產業集群化,不能在整個空港層面尤其是航空方面實現產業集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廣州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的競爭力,不利于廣州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可持續的、強競爭的發展。
2.2 高端人才及航空相關產業人員供給不足
廣州空港經濟區位于廣州北部,其中白云片區56平方千米,花都片區60平方千米,距離廣州大學城較遠,同時也少有航空專業相關的本科院校。高端人才及航空相關產業人員供給的不足,嚴重影響廣州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而相關專業人員的培養也屬于產業集群的一部分,所以需要解決航空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問題和外部相關人才大量引進,促進廣州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的良性發展。
2.3 政策支持不足,發展速度緩慢
廣州空港經濟區立項于“十三五”時期,通過《廣州空港經濟區管理試行辦法》并于2017年開始實施。但實際落地推進發展速度緩慢,對白云區和鎮片區及花都區開發改造滯后,影響廣州空港經濟區內相關產業集群的進展。而后直到“十四五”時期,即2021年才進一步推行《廣州空港經濟區關于印發廣州白云機場綜保區重點產業扶持政策(試行)的通知》,對包括跨境電子商務、生物醫藥、保稅物流、融資租賃、航空制造與維修、創新研發等符合機場綜保區產業發展規劃的產業提升經濟政策上的吸引力,推動產業結構向更高層次發展,促進區域內產業集群發展。
2.4 規劃不完善,輻射能力不足
廣州空港經濟區管理委員會有一定管理權限,但由于分屬兩區,整合協調機制并不完善,基本處于各自為政的情況,空港經濟區和白云區的社會發展規劃不同步和不協調。白云區與花都區尤其是白云區的發展重心并沒有較多的傾斜到廣州空港經濟區內,空港經濟區也并未發揮空港的特性和優勢輻射兩區的發展,目前均以基礎的第二產業為主,產業重復布局過多,沒有很好的做到產業集群的發展,還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階段,造成了資源和廣州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策略優勢的浪費。
2.5 綜合交通樞紐體系需進一步完善
廣州空港經濟區內的鐵路、公路、空路都在廣州市政府的大力推進下,在數量上有著相當不錯的發展,在人、貨的運輸上均有高水平的運力。但在水路相關交通和配套的基礎設施上,與香港國際機場有一定差距。
在配套基礎設施方面,許多國際航班的機務人員選擇停留在香港而不是廣州。廣州空港經濟區內的交通及配套設施應進一步整合和發展,以便留住國際旅客和機務人員。為了該地區的未來發展以及適應社會的要求還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滿足廣州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發展的先決
條件。
2.6 產業單一,平臺不足,難以吸引創新企業入駐
廣州空港經濟區的產業集群目前主要以較為基礎的第二產業和以物流為主的第三產業,正在向航空航天材料的制造以及航天培訓、高新醫藥、汽車技術等產業發展,沒有“新鮮血液”“新動力”的入駐,就難以推動廣州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的發展。
3 廣州空港經濟區產業集群發展路徑及措施建議
3.1 引入高端行業龍頭,支撐產業集聚
當前,廣州空港經濟區需要加快建立高端制造業的集群,關鍵要引進高端制造的龍頭企業入駐。引進龍頭企業,參與對空港經濟區的設施布局,并為經濟區內相關基礎設施和布局提出新的要求,從而促進空港經濟區的發展。利用龍頭企業的產業形成產業鏈,吸收大量的上下游企業入駐空港經濟區,上下游企業的互動和聯系對經濟區內的布局和設施提出新要求,從而形成高端制造產業制造基地。
隨著龍頭企業的上下游企業集聚在經濟區內,還會吸引更多的同行業產業入駐,形成大型的高端產業集聚群。空客總裝線入駐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的空港經濟區,讓許多相關的高端零部件制造商入駐該經濟區包括航空導航、通信技術、先進金屬制造等方面的發展,還能帶來飛機內部設施制造企業聚集,并且有一些機型可以在本地交付,減少接機成本。
3.2 補足高端制造短板,加強輻射能力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擁有全國領先的航運能力,日常飛機維護和修理的次數較多,因此廣州空港經濟區應該發展飛機改造、飛機維護產業集群,減少飛機維修和改造成本,豐富經濟區內的高端制造,耦合先進航空制造和飛機制造,契合廣州發展產業規劃,向裝備制造發力,形成完備的裝備制造生產鏈和運輸網,把廣州裝備制造銷往全國,輻射東
南亞。
3.3 優化引資政策,鼓勵創新創業
重點引入高端制造行業,包括生物醫藥,汽車制造、航空制造與維修等產業,并且給予扶持。在綜合用地方面,對已落地經營超過兩年的企業,按照租賃面積進行補貼和稅收減免政策,減少企業的負擔。優秀企業激勵政策,對企業的規模和潛力進行評估,對于市場影響力大和發展前景好的企業進行補貼。
支持企業和高校在空港區內建設創新項目孵化園,設立制造業創新中心,高端技術等創新載體,更要引入在航天航空制造領域“雙一流”高校在空港經濟區內設立研究中心,尤其鼓勵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的科技類高校設立科研實驗室,并給予優厚的學術資源支持。
3.4 完善地面交通物流網絡,保障高端制造的物流能力
世界上著名的空港經濟區都有一個普遍經驗,就是擁有發達的空港物流和綜合交通系統。廣州空港經濟區應建立完善的綜合交通體系,加快人員和貨物的流動性,進一步吸引高端的制造行業進入空港經濟區,加強制造型產業集群。加快廣州北站與經濟區的交互和往來,形成出入經濟區的環形交通網絡。推動空鐵融合示范區建設,提高空鐵聯運效率,提升白云機場國際航空樞紐能級。推動世界級貨運網絡的建立,推動政府直接與航空公司合作的協議,增強其國際運輸速度。
同時,推動有主場優勢的南方航空加入航空貨運聯盟,不僅可以節省投入的經費,還可以推動航空產業體系的發展。廣州空港委可以與京東物流簽署合作協議,打造京東物流大型區域擴散點,吸收該企業使用機器人和智能系統分配貨物的經驗。廣州空港經濟委員應該派遣團隊與電子商務企業高層進行對話,了解企業的真實需求和對于廣州空港經濟區未來發展的期望,更要鼓勵和推動全自動化物流鏈的建設。
3.5 立足廣州優勢產業,引領高端化轉型
紡織、家具制造、化學材料提取等產業,一直都是廣州的優勢傳統產業,這些產業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有著巨大影響力,所以廣州空港經濟區需要引領廣州傳統產業高端化轉型。廣州空港經濟區,利用航空物流的速度優勢,可以大大縮小各個環節流轉的時間,為設計、生產、包裝、物流等流程實現快速便捷的流動,實現一體化的服務。開發國際市場,并帶動本土的企業發展壯大。吸引瑞典的宜家家居進入空港經濟區,給予相應的租金減免政策,可以展示多種戶型和多種設計風格,不僅如此,還可以使用VR技術,進行空間模擬操作,可以節省空間,也方便客戶的設計與定制。
廣州空港經濟區為創新設計提供條件,加強以設計為主的家具和紡織制造,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都實現附加值的增加,把以廉價勞動力為主的發展形式轉型為技術密集型的模式,進而推動品牌營銷的轉型,建設世界級的銷售網絡,最后推動產業集群。
參考文獻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州臨空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R].穗府辦[2021]11號
陳旭賓.產業集聚視角下廣州空港臨空產業招商引資策略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20(35):61-62.
齊瑞福.廣州空港經濟區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路徑優化的研究:基于供給側改革的視角[J].商展經濟,2020(11):68-70.
陳迪.廣州空港經濟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19(32):23-24.
謝群.廣州空港經濟區的跨越式增長[J].商場現代化,2017(21): 164-166.
婁本寧.鄭州臨空產業集群發展現狀及路徑選擇[J].當代經濟,2017(16):54-55.
劉暉.實現鄭州新型空港城市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路徑[J].中外企業家,2015(17):1-2.
郝愛民,白杏杏,譚家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式發展研究[J].統計理論與實踐,2021(2):3-9.
熊璐.空港物流對廣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