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雪


摘??要:利用互聯網資源和平臺,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探索經濟學類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和實踐。缺乏監督和考核是影響在線學習效果最主要的原因,要實現學習過程前移的關鍵在于采取有效的課前學習方式和發布合適的學習任務,需要選擇合適的線上學習資源作為教學輔助資源,優化教學設計,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將互聯網資源應用于經濟學的教學中,有助于知識內化,提高學習效果,擴大受眾范圍。
關鍵詞:建構理論??教學模式???“互聯網+”???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識碼:A
Practice?of?Constructivism?Theory?in?the?"Internet?+"?Teaching?Mode?of?Economics
CHANG?Xue
(School?of?Economics,?Nanji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Nanjing,?Jiangsu?Province,?210023?China)
Abstract:?This?paper?uses?Internet?resources?and?platforms,?based?on?constructivism?theory,??to?explore?the?teaching?reform?and?practice?of?basic?courses?in?economics.??The?lack?of?supervision?and?assessment?is?the?main?reason?affecting?the?online?learning?effect,?and?the?key?to?realizing?the?advance?of?the?learning?process?is?to?adopt?effective?pre-class?learning?methods?and?release appropriate?learning?tasks.?It?is?necessary?to?select?appropriate?online?learning?resources?as?teaching?auxiliary?resources?and?optimize?the?teaching?design?to?meet?students’?personalized?needs.?The?application?of?Internet?resources?in?the?teaching?of?economics?will?help?to?internalize?knowledge,?improve?the?learning?effect?and?expand?the?scope?of?the?audience.
Key?Words:?Constructivism?theory;?Teaching?mode;??“Internet?+”;?Economics
1?研究背景
學生在經濟學類基礎課程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對基礎的理論知識掌握較好,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和遷移能力較弱,缺乏對經濟現象的獨立分析能力。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運用經濟學理論解釋的事件,要學好經濟學,需要學生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培養學生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傳統的課堂教學具有較大的局限性,準確認識和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才是最終的教學目標,要想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擴展教學內容,將課堂延伸。人工智能為經濟學的發展提供工具[1],互聯網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案例,具有使用方式方便快捷和交互性能良好等優勢。
“互聯網+教育”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供了更多便利,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模式在國內外高等院校中已經大范圍采用,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將互聯網資源應用于宏觀、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中有三方面優勢:第一,有助于知識內化,提高學習效果。按照“先學后教”的思路,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完成兩次知識內化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優秀課程的選擇有利于擴展學生的知識范圍;第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通過互聯網在線課程的學習和相關案例分析,鼓勵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框架,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第三,擴大受眾范圍,由于互聯網優秀教育資源具有易獲取性,學習活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互聯網資源的利用有助于滿足學習者的不同學習需求。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時代的發展,為上述教學模式的實現提供了途徑和平臺,如何順勢發展,打造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經濟學課程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問題。該文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利用互聯網資源和平臺,探索經濟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和實踐,旨在促進學生的知識內化,提高對微觀經濟理論的應用能力。
2?建構主義理論在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2.1教學過程設計
建構主義理論指出知識傳授不僅僅是教師向學生簡單的信息傳輸,而是學習者基于以往知識主動構建新知識的過程[2]。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課程的學習目標和內容,首先,由教師提出現實問題,設計學習任務,明確學習要求,在網絡學習平臺上提供相關的現實案例,提供新聞報道、短視頻、圖片等鏈接,分享多媒體教學課件及相關文獻資源。其次,學生自主登錄網絡課程平臺,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網絡測評,將作業成果提交到網絡教學平臺,實現班級共享與評價。最后,再通過線下課堂對知識框架進行整體梳理,集中解決疑難問題。
在此過程中,核心環節包括以下幾方面。
(1)在教學實踐之前,利用互聯網優勢,篩選合適的網絡課程及分析案例作為教學資源,完成教學活動設計。依托網絡平臺,尋找合適的課程資源和案例。將網絡課程與配套的教學輔助資源(教學案、課件、練習、反饋等)以一定的結構關系營造一個開放交互、相對完整的教與學的應用生態環境,從而為學生提供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動態化優質課程資源,激活學生學習的內生力,引導學生好學樂學。課程的選擇要做到線上資源與線下資源的互補,避免基礎知識的重復教學。在線教學需要合理安排學習進度,監測與控制教學與學習時長[3]。
(2)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應該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要利用好網絡課程資源,根據學生特點,合理安排線上及線下的教學活動。線上教學不可能完全代替線下教學,實現雙線融合才能讓不同教學模式發揮優勢[4]。線上自學活動主要是基礎概念和理論的學習,以及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案例討論。線下課堂主要是引導式和框架式的精講,將線上課程涉及的以及淺層知識內容做有機的取舍,搭建知識框架體系,并根據學生課前的預習及自測情況解析課程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基于問題的學習,實現高階教學目標。又可以細化為以下四部分。
①創設情境,發布學習任務。建構理論認為,知識不是脫離活動情境抽象地存在的,而是個體根據自身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積極組織和實踐的結果,也只有通過在實際情境中的應用,知識才能被內化[5]。通過創設情境,并在網絡學習平臺提供資源鏈接,明確線上的學習目標,由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活動,體現“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完成教學目標的大部分內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
②線上學習效果評估和知識再梳理。學生認識的內化過程必須經過外部活動內化和簡化的過程[6]。針對基本知識點設計題目,進行小測試,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礎之上,構建知識框架體系,重難點知識的梳理和強化,實現知識碎片的加工與整合,開展基于問題解決的深度學習。教師對學生在線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有價值的共性問題進行答疑。
③小組討論。建構主義同時強調學習的合作性,認為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過交流來完成規定的任務,從而實現意義建構[7]。選擇案例,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可視化、可動態更新以及交互性優勢,開展案例討論,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教師需對小組的表現進行點評,師生共建互助協作的線上線下課堂環境。
④?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學科技能或創新創業競賽、自主創業與崗位創業實踐,以促進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3)在教學實踐之后,總結教學模式不足之處,及時更新和補充線上學習資源,更新學習案例,詳細修訂教學方案。
2.2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此過程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合適的線上學習資源作為教學輔助資源。選擇的學習資源既包括用于基礎知識學習的網絡課程,又包括合適的案例分析。網絡課程選擇要以“內容精煉、邏輯清晰、重點突出”為原則,案例的選擇要貼近現實。
(2)優化教學方式,教學活動設計要靈活開放,采用線上與線下混合的教學活動設計。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有機結合,以網絡平臺作為教學輔助,融合傳統課堂與在線學習的優勢。
(3)利用好互聯網資源,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知識內化。互聯網課程具有大規模和開放的特征,發布具有彈性和延展性的學習任務,滿足學生進一步探索的需求,既要體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更要體現深度學習的特點。新時代經濟學專業創新型人才既要有堅實的理論素養,更要有學以致用、分析與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8]。利用互聯網資源,大力開展案例教學,將理論知識和生活熱點聯系起來在課堂上討論,加強師生互動,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4)對基于傳統型的教學模式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做出對比分析,總結兩種模式各自的優勢與不足。
3?學習情況統計
為了比較學生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的效果以及了解學生對融入建構主義思想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態度,針對2022年春季學期的選修《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獲得79份有效問卷。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學生中?59.49%認為線下上課效果更好,20.25%認為上網課效果更好,其余20.25%認為線上線下教學效果一樣。由此可見,雖然“互聯網+”教學模式有諸多優勢,但是完全采用線上教學的方式很難取得預想的效果。在影響在線學習效果的因素中,78.48%的學生認為影響在線學習效果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監督和考核機制,學習時容易分神,其次,認為網絡不好、學習環境嘈雜影響聽課質量和進度太快或太慢的各占8.86%。
學生成績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學生對教學模式的偏好并不相同,按照期末考試成績進行分組,學生對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比較如圖2所示。期末成績較低的同學中,偏好線下教學方式的比例更高,隨著成績的提高,對線下教學的偏好減弱。因此,在教學模式的設計中,應當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更為合適的教學方式。
為了考察同學們針對經濟學類基礎課程“先學后教、過程前移”的態度,請同學們比較以下兩種學習方式:A課前通過慕課或其他方式自學基礎知識,課堂上不講基礎知識,只講授難點內容和案例討論;B課前不需要自學,課上講授基礎知識、重點難點知識。其中,選擇傳統教學方式B選項的比例接近80%,同學們更偏好傳統教學模式最重要的原因分別為“自學效果不好,很多知識沒辦法掌握,上課會跟不上”(占比54.43%),和“加重了課前的學習負擔,沒有時間課前自學”(占比25.32%)。基于此,課前自學的內容應該盡量選擇容易掌握、便于理解的知識點,并且任務安排不能過于復雜,即使安排了課前自學,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基礎知識的講授部分進行簡化,但不能完全省略。
對于有效的自學方式,分別設置了內容導向(觀看課程視頻,如慕課)、問題導向(提供基礎性的習題訓練,通過課件、教材等尋找答案)和案例導向(引入案例,請學生通過自學、思考試圖解釋該案例或經濟現象)三種方式,統計結果表明,通過閱讀學習資源,完成基礎性習題是最為有效的自學方式(占比63.29%),其次分別為觀看課程視頻(占比21.52%)和引入案例(占比15.19%)。
4?結語
該文針對經濟學基礎學科的特點,基于建構理論對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在教學實踐前,需選擇合適的網絡課程,使學生系統完成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學習。課程中間通過創設情境,導入問題,梳理知識框架,測試和討論等方式,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案例的選取既要符合教學內容,還要能引起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能將基本原理與案例結合起來分析問題。教學實踐后,總結經驗,更新資源。
基于建構理論融合線上、線下資源改革教學方式有兩方面優勢:一方面,學生可通過在線課程學習,對課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建立初步認識和理解,再通過教師講解,構建課程體系和重點難點,并利用好互聯網平臺,促進教師與學生雙向溝通,促進知識內化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經濟學的學科特點,利用互聯網資源,發揮互聯網在線共享的作用,參與更多生活中與經濟學理論密切相關的話題的討論,從而達到激發學生關注經濟發展興趣,提高運用經濟學解釋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任保平.人工智能時代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9(9):35-38,44.
鄭紅娜.從建構主義到社會實在:知識教學的反思與重構[J].當代教育科學,2022(2):33-40.
劉思強,賀暉.大學課程在線教學中的有效性教學行為:基于疫情期間大規模在線教學的實證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22(3):66-73.
白琳.基于個性化學習的雙線融合教學模式[J].科技資訊,2020,18(36):156-159.
鄭楊波.基于建構主義的高職計算機實踐教學思路與方法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8(14):166-167,155.
王策三.教學認識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29-235.
李娟,胡起偉,康建設,等.基于建構主義的網絡教學模式探討[J].大學教育,2021(6):51-53.
陳俊龍,孫小敏.新時代經濟學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J].商業經濟,2022(9):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