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苗苗



企業年金是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第二支柱”,區別于“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能通過企業方專業化的主動管理,切實為職工提高收入。在法人受托模式下,企業在選擇企業年金法人受托機構時,面臨如何制訂評價標準的問題。本文從受托管理經驗、受托管理業績、風險控制能力、項目服務能力、項目服務價格等五個維度構建企業年金評價指標體系,從而為企業擇優選擇法人受托機構提供依據。
企業年金是指企業及其職工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主建立的一種補充養老保險制度[1]。企業年金是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第二支柱”,作為“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的補充,進一步完善了我國養老保障體系,促進多層次的養老保險協調發展[2]。為了更好地保障職工退休后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企業為員工建立企業年金并將其納入員工的薪酬福利體系。企業年金資金規模日趨增大,與每位職工的利益息息相關,其管理的重要性日益顯著。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我國企業年金建立企業數12.58萬個,已參加職工達2984.68萬人,積累基金2.80萬億元①。
區別于“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能通過企業方專業化的主動管理,切實為職工提高收入。企業年金管理工作專業性較強,管理機構的選擇是促進企業年金管理目標實現的關鍵環節[3],政府相關部門尚未出臺企業年金管理機構選擇評價的相關指引,而企業又面臨如何選擇的難題。國內外對企業年金法人受托機構等方面的研究較少,針對企業年金法人受托機構評價指標的研究更是鮮有報道。本文從實際出發,構建企業年金評價指標體系,從而為企業擇優選擇法人受托機構提供依據。
一、企業年金法人受托機構概況
企業年金受托人是指受托管理企業年金基金的機構,分為法人受托與企業年金理事會受托兩種模式,履行企業年金戰略資產配置策略制定、年金基金管理與監督等職責。我國的企業年金采用繳費確定型計劃下的信托運營方式[4],委托人與受托人建立信托關系,受托人連接企業方與投資管理人、賬戶管理人、托管人,充任企業年金“管家”的角色,處于企業年金管理的核心位置[5]。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選擇法人受托模式的企業年金單一計劃占比達94.32%。
根據人社部函〔2021〕139號文件,具備企業年金受托管理資格的法人受托機構共12家。(1)從受托機構類型來看,保險系6家、銀行系5家、信托系1家;(2)從受托資產規模來看,千億規模以上機構7家、千億規模以下機構5家。
二、企業年金法人受托機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與依據
(一)構建原則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是選擇法人受托機構的基礎工作,指標體系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決定了評價結果的可靠性。遵循以下原則:
1.目標性原則。各企業的企業年金規模、員工數、風險偏好等各不相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需以選取適合企業的法人受托機構為目標,綜合考慮各類因素。
2.實操性原則。企業年金法人受托機構評價指標是提供給企業方使用的,需滿足企業年金相關工作人員的實際使用需求。評價維度的選擇及評價指標的設置,需具備實操性強的特點。企業年金工作人員能按圖索驥,明白各指標的考核內容,便于數據查詢、計算與分析。
3.數據可獲得性原則。基礎數據能否真實獲得,關系到評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企業年金法人受托機構評價指標選取既能夠容易獲取已公開數據,采取統一口徑標準進行計算與分析,又能夠體現出評價指標的橫向可比性。
4.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原則。評價指標的構建涉及企業年金工作的方方面面,采用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定量評價主要是針對各法人受托機構的行業經驗、歷史業績,采用有公開具體數值的指標,呈現的是客觀數據的計算與分析;定性評價主要是針對各法人受托機構為本企業提供的服務方案、服務團隊,企業年金相關工作人員用定性的方法對受托管理工作進行評價打分,呈現的是主觀評價的結果。
(二)構建依據
以《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11號)《企業年金辦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令第36號)等政策文件為依據,構建企業年金法人受托機構的評價指標。
基礎數據主要來源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的《全國企業年金基金業務數據摘要》(簡稱“數據摘要”),自2012年末起,數據摘要每季度進行公開發布,其中2012年度數據僅有各年金計劃的資產金額、企業數等數據,自2013年起開始披露各年金計劃的收益率等數據。此外,各法人受托機構均在官網進行信息披露,經對各官網已披露的數據與數據摘要進行計算、檢查,數據基本一致,因此各法人受托機構官網信息披露的數據也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另由于受托管理的企業年金單一計劃的數據尚未公開,因此采用受托管理集合計劃的相關數據。
三、企業年金法人受托機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過程
(一)層次結構構建
在總結我國企業年金受托現狀的基礎上,根據企業年金法人受托機構的必備條件與職責內涵,構建企業年金法人受托機構選擇評價指標體系。其中:一級指標從受托管理經驗、受托管理業績、風險控制能力、項目服務能力、項目服務價格等五個維度構建;二級指標包括10項指標;三級指標包括31項指標(如圖1所示)。
(二)指標內容構建
1.受托管理經驗指標。(1)受托管理資產規模。受托管理資產規模涉及的評價指標為:企業年金受托管理資產金額。該指標主要考察法人受托機構企業年金受托管理資產規模情況,受托管理資產規模較大的機構,能反映法人受托機構具備較強的規模管理能力。(2)受托管理企業數量。受托管理企業數量涉及的評價指標為:企業年金受托管理企業數。該指標主要考察法人受托機構所受托管理的企業數情況,所管理的企業數較多的機構,能反映法人受托機構所服務企業的多樣性與分散性。
上述兩個指標結合起來看,若受托管理資產規模大、受托管理企業數量少,則說明所考察的法人受托機構主要面向大型企業集團等大客戶;若受托管理資產規模大、受托管理企業數量多,則說明所考察的法人受托機構服務于各種年金規模大小的企業。
2.受托管理業績指標。(1)收益率高于市場平均水平情況。收益率高于市場平均水平情況涉及的評價指標包括:①長期年度收益率高于市場平均水平次數;②中期年度收益率高于市場平均水平次數;③短期年度收益率高于市場平均水平次數。該3項指標主要對比考察法人受托機構受托管理業績與市場平均水平情況。企業年金投資應確保穩健運營,以市場平均水平為對標基準,來綜合分析法人受托機構所管理年金計劃的收益性。(2)平均年化收益率。平均年化收益率涉及的評價指標包括:一是長期平均年化收益率;二是中期平均年化收益率;三是短期平均年化收益率。該3項指標主要考察法人受托機構受托管理的企業年金計劃在一定區間內的投資收益情況。在穩健運營的基礎上,適度考察收益性。
上述指標中,長期指近8—10年,中期指近5年,短期指近3年;收益率數據采用受托管理集合計劃收益率,可區分選用含權益類、固定收益類組合收益率數據。
3.風險控制能力指標。(1)合規經營情況。合規經營情況涉及的評價指標為:受到相關監管或處罰情況。該指標主要考察法人受托機構受到年金相關監管機構對受托管理業務的監管或處罰情況,包括管理資格暫停等情形。相關監管機構以人社部為主,同時也涉及銀保監會、人民銀行等部門(尚無公開可查詢的處罰信息);監管或處罰的情形涵蓋法人受托機構總部、各分支機構。(2)年度投資負收益情況。年度投資負收益情況涉及的評價指標為:受托管理區間內年度投資負收益情況。該指標主要考察法人受托機構受托管理的企業年金計劃在一定區間內年度收益率出現負收益次數及數值。考核區間選用中期至長期數據。(3)投資收益波動情況。投資收益波動情況涉及的評價指標包括:一是受托管理長期投資收益波動情況;二是受托管理中期投資收益波動情況。該2項指標主要考察法人受托機構受托管理的企業年金計劃在一定區間內的投資收益波動情況,可具體選用夏普比率、波動率、最大回撤率等指標,其中夏普比率是指所投資的企業年金組合每多承受一單位總風險所能獲得的超額收益,能綜合性反映投資收益和風險之間關系。
上述指標(2)(3)中,長期指近8—10年,中期指近5年;收益率數據采用受托管理集合計劃收益率,可區分選用含權益類和固定收益類組合的收益率數據。
4.項目服務能力指標。(1)項目服務方案。項目服務方案涉及的評價指標包括:一是年金計劃優化建議;二是資產移交方案;三是戰略資產配置;四是監督管理方案;五是風險控制體系;六是企業年金信息系統。第1至3項指標分別考察法人受托機構為本企業年金計劃方案等提供的優化建議、資產移交方案、監督管理方案;第4項指標主要考察法人受托機構為本企業年金計劃提供的監督管理方案;第5項指標主要考察法人受托機構為本企業年金計劃所設置的風險控制體系;第6項指標主要考察法人受托機構已有的企業年金信息系統,包括:功能設置、網頁版及手機端APP等。(2)項目服務團隊。項目服務團隊涉及的評價指標包括:一是資歷;二是專業性;三是從業經驗。第1項指標主要考察服務團隊成員的從業年限、職務職稱、資格資質等;第2項指標主要考察服務團隊成員的畢業院校、學歷專業、執業專長等;第3項指標主要考察服務團隊成員的工作經歷、服務項目、主要業績等。
5.項目服務價格指標。管理費報價。管理費報價涉及的評價指標為:受托管理費年費率。該指標主要考察法人受托機構為本企業年金計劃提供的受托管理費年費率報價。根據《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基本服務和收費標準行業自律公約》,受托費率不得低于年金基金財產凈值的0.1%,故評標基準費率可設置為0.1%。
按上述5個維度具體構建的企業年金法人受托機構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在實際應用中,各企業可根據對年金管理的目標和要求,適當選擇調整各類指標。
(三)指標權重設置
采用專家打分法和層次分析法對各評價指標的權重進行設置。企業年金的管理以安全為前提,確保基金的穩健增長,故風險控制能力指標權重設置最大,其次為受托管理業績指標;項目服務能力指標為定性指標,權重設置次之;項目服務價格指標以行業自律公約為基準,權重設置其后;受托管理經驗指標受到各機構設立時間先后的影響,普適性靠后,故權重設置最小。
鑒于各企業的企業年金規模大小不同,對企業年金管理的目標和要求各有差異,各維度評價指標的權重均設置為區間形式,來構建企業年金法人受托機構評價指標權重(如表2所示)。在實際應用中,各企業可根據自身特點和需求,結合各自的風險偏好,對各指標賦予不同的權重進行法人受托機構的選擇。
四、完善企業年金法人受托機構選擇工作的相關建議
(一)提供更全面的企業年金公開數據
上述指標體系主要基于已有的公開可查詢資料數據進行構建,人社部公布的數據摘要僅提供受托人管理的企業年金集合計劃數據,尚無受托人管理的單一計劃等相關數據。因此建議人社部提供更為全面的企業年金基礎數據,如從受托人管理的維度,提供各受托人所管理的企業年金單一計劃組合類型(具體包括含權益類和固定收益類組合)、組合數量、資產金額、收益率等數據。
(二)建立企業年金風控查詢平臺
企業年金基金資產以安全性為前提,風險控制能力是選擇法人受托機構的重要考察維度,作為企業方無公開渠道核實法人受托機構企業年金管理的合規經營、監管處罰情況,以及其受托管理的企業年金組合是否發生重大信用風險損失等情況。鑒于法人受托機構包括養老保險公司、銀行、信托公司等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企業年金業務接受人社部、銀保監會、人民銀行等多機構監管,因此建議搭建類似于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等對外公開的可供查詢的平臺,供企業方查詢。
(三)出臺企業年金法人受托機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指引
在法人受托模式下,法人受托機構充當企業方“管家”的角色,是連接企業方與投資管理人、賬戶管理人、托管人的重要角色,選擇優秀的法人受托機構是實現企業年金管理核心目標的最重要環節。因此,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出臺企業年金法人受托機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指引,供企業方學習參考。
注釋:
①-②數據來源:《2022年三季度全國企業年金基金業務數據摘要》 。
參考文獻:
[1]楊曉光,陳毅,辛亞松.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探析[J].新金融,2017(11):51-56.
[2]畢少斌,張昭君.養老保險“三大支柱”協調發展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9,No.508(12):68-75.
[3]張淑麗.企業年金管理機構選擇與績效評估[J].全國流通經濟,2020(30):79-81.
[4]蔣志慧,干勝道.企業年金委托代理鏈條上的風險及應對策略[J].財會月刊,2010(21):20-22.
[5]徐秀發. 我國企業年金中的委托代理風險研究[D].蘇州大學,2009.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經濟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