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艾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體育;優化策略
在新課改要求下,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訓練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訓練中掌握體育技能,提升體育學習的興趣[1]。以“雙人跳繩”知識教學為例,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主要是教師演示,學生模仿,這導致課堂教學較為被動,學生興趣不高。基于此,教師在上課之前為學生準備雙人跳繩,讓學生自己尋找伙伴,相互之間進行配合完成訓練,而教師則參與到學生訓練中,針對學生存在問題及時糾正,從而來提升學生的跳繩熱情,充分在跳繩運動中發揮自主能動性。
小學生生性好動,對于游戲的興趣很高,在體育教學中應用游戲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體育知識,掌握體育技能。并且在游戲中也能增強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促進學生腦域的開發,引導學生全面發展。以“長跑”訓練教學為例,教師若僅僅讓學生進行枯燥的跑步訓練,那么不僅無法提升幼兒的興趣,還很容易讓幼兒產生疲憊感。基于此,教師要設置游戲模式,可以將長跑設置成闖關游戲,每一個階段都設置一個關卡,并設置相應的獎勵,只要學生闖過一個關卡,便能獲得一個獎勵,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主動參與到長跑訓練中。
在信息化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課堂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集一些關于體育技能教學的資源,在課堂之上為學生進行播放,利用生動的圖片與視頻方式來吸引學生,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同時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籃球”運動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關于籃球技能動作的視頻,讓學生深入了解到籃球技巧。另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籃球對抗的片段,以及在籃球對抗中如何應用這些技能。這樣學生在觀看之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訓練,相互之間配合主動學習籃球技能,提升體育課堂鍛煉效率。
新課改要求下,小學體育教學中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充分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謝婷婷.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策略探討[J].好家長,2022,(13):93-94.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青劍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