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斌
【摘要】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歷史自信,是培養勇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先鋒力量的內在要求,是鞏固和擴大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基礎的客觀需要,是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的應然之舉。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自覺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堅定歷史自信。我們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端正青年的歷史認知,在青年中深入開展使命意識教育。
【關鍵詞】青年? 歷史自信? 中國共產黨?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6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08.012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黨同志務必“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歷史自信,源于黨的奮斗成就,源于黨的世界貢獻,源于黨的奮斗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和全體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年堅定歷史自信、筑牢歷史記憶,滿懷信心地向前進”。新時代新征程,青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先鋒力量,肩負著民族未來和國家前途的希望。新時代青年必須不斷堅定歷史自信,增強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信心與動力,勇擔使命不負時代,砥礪奮進不負韶華。
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歷史自信的意義
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歷史自信,是培養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先鋒力量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上指出:“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能否繼續交出優異答卷,關鍵在于有沒有堅定的歷史自信”,并且強調要“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和全體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年堅定歷史自信、筑牢歷史記憶”。邁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能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能否如期完成,關鍵在于青年一代對歷史是否有堅定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新時代新征程,中國青年要始終堅持以史為師,自覺從中華民族歷史經驗中汲取不斷前進的智慧和力量。“越是往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從走過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1]源源不斷的歷史自信,將賦予新時代中國青年披荊斬棘、闖關奪隘、舍我其誰的必勝信心。
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歷史自信,是鞏固和擴大中國共產黨執政基礎的客觀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把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作為政治責任。包括青年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執政基礎。”青年是最有創造力最富生機活力的一代,他們的政治認同、政治態度、政治參與、政治素養直接關系著黨和國家的興旺發達、長治久安。青年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知識體系框架正在建構,在面對形形色色的思潮之時,一些青年“容易從自身角度、從理想狀態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世界,難免給他們帶來局限性”[2]。這就要求我們對青年一代的思想觀念加以適當引導和正確培育。幫助新時代中國青年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進而在通達、明理、尊重的基礎上,銘記歷史、汲取力量、涵養情懷,進一步堅定歷史自信。
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歷史自信,是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的應然之舉。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開辟的偉大道路、創造的偉大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是我們能夠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的堅實基礎。“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新征程上,我們只有堅定歷史自信,不斷加強對歷史規律綜合的、廣泛的、全方面的深刻認知,才能掌握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但要賡續紅色血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更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斷端正理想信念、價值取向,不斷磨煉品性行為,不斷堅定情懷操守。
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歷史自信的基本內涵
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歷史自信需要建立在對其基本內涵、理論精髓和精神實質的深刻理解之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文章《學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擔使命》中指出:“要通過在全社會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這為我們深刻掌握歷史自信的基本內涵提供了理論與行動指南。
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信,既是對奮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對奮斗精神的自信。”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歷史自信,就是要讓廣大中國青年準確、深刻地認識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樹立正確黨史觀,特別是要加強廣大青年對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的深刻認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過去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是黨和人民團結奮斗、共同開創所取得的偉大的歷史性勝利,是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也是對世界歷史而言意義深刻的歷史性勝利。廣大青年要從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中汲取開拓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發圖強。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廣大青年對在黨的百年實踐中所形成、發展的奮斗精神的自信。廣大青年要感悟把握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過程中不斷展現出的精神力量,從而激勵自己傳承使命、擔當作為,汲取力量、接續奮斗。
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對新中國史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把握國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不斷提高研究水平,創新宣傳方式,加強教育引導,激勵人們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歷史自信,就是要加強廣大青年對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輝煌成就的深刻認知、準確理解、充分把握,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增強歷史自信,把理想信念的火種一代代傳下去。
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對改革開放史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歷史自信,就是要深刻認識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意義,深刻了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強大力量,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道理,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各族人民開創、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對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實踐的根本總結,凝結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根本的夢想,也體現著近代以來人類對社會主義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歷史自信,就是要深刻認識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的邏輯脈絡。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恢弘歷史中真切感悟智慧、力量和信心,體會黨和人民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壯舉。
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歷史自信的重要舉措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3]我們要不忘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要引導廣大青年從黨的百年奮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斷堅定歷史自信,勇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堅定青年一代的歷史自信,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學只不過是在思想上反映出來的時代內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這一思想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思維方法。我們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堅定青年一代歷史自信的遵循。一方面,要發揮好思政課鑄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準確、講到位、講透徹,引導青年一代在追求高遠、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中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力量,從而不斷堅定歷史自信。另一方面,要發揮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功能,讓廣大青年努力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中堅定歷史自信。
堅定青年一代的歷史自信,要端正青年的歷史認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認知是歷史自信的重要基礎。”堅定歷史自信首先要端正歷史認知。一方面,要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結合黨和國家歷史認知的范疇、大勢、規律、特點,教育和引導廣大青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快宣傳渠道和傳播方式的創新,積極主動適應新時代的傳播環境、傳播特點和規律,增強黨和國家歷史宣傳教育的傳播效能。
堅定青年一代的歷史自信,要在青年中深入開展使命意識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廣大人民特別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繼、艱苦卓絕的接續奮斗,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今天,更不會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明天。”今天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更加需要胸懷“國之大者”,擔當使命責任,以堅定的歷史自信直面未來。為此,一方面,必須教育引導青年堅持歷史思維,明確歷史方位,履行使命責任,深刻領悟歷史進程的主題、主線、主流和本質。另一方面,我們應該教育引導廣大青年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終同人民群眾休戚與共、榮辱與共、命運與共,將個人事業與國家事業相結合,創造無愧于祖國、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業績,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把握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擔當歷史使命,首先要有堅定的歷史自信。當前,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歷史總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過程中前進的。今天,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極大增強了志氣、骨氣、底氣,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得以充分爆發,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青年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只有以堅定的歷史自信增強情感歸屬、精神力量、實踐動力,才能在推進偉大事業的歷史進程中煥發出更加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才能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黨的建設理論體系研究”和2022年度上海大學“學習二十大報告”專項課題“黨的二十大精神‘三進’的教學設計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分別為:21&ZD040、2022M20DY005)
注釋
[1]習近平:《論黨的青年工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第5頁。
[2]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295頁。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頁。
責 編/桂 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