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雪
從意氣風發的年輕大夫到妙手回春的國醫大師,翁維良與心腦血管疾病打交道已有60年。步入耄耋之年,翁維良常常思考:心臟病不能僅靠治,還得靠養,尤其對身體各器官功能都在減退的老年人來說,養心尤為重要。老年人該如何養心?根據多年臨床實踐和生活經驗,翁維良提出了“三不過”養心經。
不過勞,避免“半健康血瘀證”
什么是過勞?就是超過身體能承受的負荷。過勞會給身體造成很多不可逆的傷害,甚至引發“過勞死”。冠心病、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就是直接引發“過勞死”的最常見疾病。翁維良通過研究“過勞死”病例,早就提出了“半健康血瘀證”的概念。“查不出原因的疲勞、抑郁、失眠,很可能是瘀血作祟。”翁維良說道。
如何改善“半健康血瘀證”?翁維良提出,首先必須改變過勞的生活方式,如果有嚴重化趨勢,則應找專業醫生從活血化瘀的角度給予對證治療。
翁維良耄耋之年還堅持在臨床、科研一線工作,一直忙忙碌碌的他為何精力充沛、從未過勞?他的秘訣有以下兩點:
1.保持有規律、有節奏的工作和生活,讓身體定時“開關”
每天早上6點起床、7點多到崗,工作一整天,下班后讀書,晚上10點左右就寢,這是翁維良保持了幾十年的習慣。雖然他每天出診、帶學生、查資料、做科研,工作量非常大,但翁維良從不覺得累,因為他的身體已經適應了這種節奏,仿佛能定時“開關”。他每晚睡得也特別香,一覺睡到天亮,所以第二天他又能精力充沛地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忙碌而不過勞,這種身心和諧狀態需要穩固的習慣做支撐。翁維良認為,這并不難,只要日復一日地堅持,自然而然就能做到。
2.不強求、不執拗,看淡得失,避免精神內耗
過勞,很多時候不在于勞力,而在于勞心,也就是所謂的精神內耗。很多老年人會沉湎于對過往的遺憾、對兒女的牽掛或對衰老的擔憂。長此以往,勞心過度也會引發“半健康血瘀證”,各種慢性病隨之上身。
翁維良性情豁達,拿得起、放得下,既不遺憾過去,又不憂慮未來,永遠活在當下,關注手里正在干的事。在學生們眼中,他是最慈祥的老師,從不批評學生,也不嚴厲地提要求,他只是以身作則,把各項工作都精益求精地做到極致。“簡簡單單做學問,不把名利放心上”,正是這份澄澈的心境讓翁維良始終不覺得勞累并且干勁十足。
不過胖,別給心臟太重的負擔
“我40歲以后,體重就增長得很快,這是人到中年時代謝減慢的緣故,從那時起我就有意控制飲食、每天走1萬步。”將體重維持在正常范圍內,是翁維良養心的又一秘訣。
為何如此關注體重?因為翁維良在多年臨床實踐中發現,在心臟病患者中, 70%是肥胖者。
“心臟負責向全身泵血,如果體重超重,心臟負擔不了就會出現功能障礙。心臟得病后,體重還居高不下,心臟吃不消就會病得更重。”翁維良反復叮囑心臟病患者一定要調整飲食、合理運動,平穩地將體重降到正常范圍。
翁維良自70歲以后,就停止了每天1萬步的鍛煉,因為“走得太多,膝關節磨損嚴重”。現在,他每天以緩步慢行的方式鍛煉,還特別注重平衡飲食,“營養要全面,愛吃的、不愛吃的都要吃一點,七八分飽剛剛好,不要給心臟太重的負擔”。
不過懶,莫忽略心臟病的預警信號
得了心臟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時不時地心慌、氣短、胸悶,是很多人給出的答案。然而,有些心臟病沒有明顯癥狀,比如有一類房顫患者,平時心率不快,也很少難受,但如果心臟里的血栓掉下來堵塞腦血管,人就會突發腦卒中,有生命危險。
翁維良認為,比較隱性的患者雖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但以中醫司外揣內的視角看,心臟病的預警信號一般都會在身體上有所體現,具體如下:
◎鼻梁根部出現明顯的“山根橫紋”。
◎耳輪不光澤、有焦黑點,耳垂有褶皺,甚至出現“冠狀溝”。
◎脈搏存在停頓、漏跳等節律不均勻表現。
◎面色晦暗或發灰,呈現青色、赤紅色。
◎眼眶發黑、腫脹,有重濁的眼袋。
◎舌有齒痕,舌質紫暗,舌尖紅、周圍有點刺。
翁維良談到,很多老年人不按時體檢,身體不舒服也習慣拖著,其實這樣非常危險的。老年人應特別關注身體的變化,如果出現以上癥狀,就預示心臟可能存在問題,要及時就醫治療,千萬別因為犯懶而貽誤最佳治療時機。
翁維良勤于觀察自己的身體,有時他給自己把脈,摸著脈搏跳動有些不均勻了,就知道該調整了,散散步、活動活動筋骨或是靜靜養神,以養精蓄銳。
為了護心保健康,翁維良從來不喝酒、咖啡、濃茶等飲品。根據多年經驗,他推薦了一款護心涼茶、一款護心粥來輔助養心。
護心涼茶由薄荷3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荷葉12克、金銀花10克組成,用法是水煎代茶飲,注意薄荷后下。此茶有祛暑護心、利腎清熱之功效,適合夏季服用。護心粥由蓮子15克、百合15克、枸杞子10克、山藥20克、紅小豆15克、薏苡仁15克、粳米150克組成,用法是以荷葉煮水,再以荷葉水將其余諸品納入煮粥。此粥可輔助用于心臟病初期患者的調養,需要注意的是,如伴有高血糖應去掉枸杞子,如伴有高尿酸則去掉紅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