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平 胡厚祥

有不少人認為,貧血不就是身體里的血少了點嘛,沒什么大不了。其實不然,貧血會導致很嚴重的后果,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關于貧血的事。
貧血是什么?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血紅蛋白(Hb)無法將足夠的氧運送到組織,從而產生的臨床綜合征。人體中的血紅蛋白主要存在于紅細胞里,因此,貧血也被稱為低血紅蛋白癥。
貧血有很多類型,每種都有不同的病因。貧血可以是暫時的,也可以是長期的,從輕微到嚴重都有可能。大多數情況下,長期慢性貧血的癥狀不易被察覺,如果懷疑自己貧血了,應及時就醫,因為它可能是嚴重疾病的警告信號。
貧血會出現哪些癥狀?
貧血的體征和癥狀因貧血的原因、嚴重程度及個人體質的不同而異。一開始,貧血很輕微,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癥狀,但隨著貧血的加重,可能出現以下癥狀:
乏力、疲憊;面色蒼白;心悸、心慌;呼吸急促(氣促);眩暈或頭暈、頭痛;胸部疼痛;手腳冰涼。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貧血?
當出現以上癥狀時僅僅提示我們可能貧血了,但并不能診斷為貧血,那么如何判斷是否真的貧血呢,如果貧血,那貧血到底嚴不嚴重呢?
當懷疑自己貧血時,需要做血常規檢查。根據診斷標準,即在海平面地區,血紅蛋白(Hb)低于以下水平時診斷為貧血:男性<130克/升,女性<110克/升。當貧血診斷成立后,根據血紅蛋白濃度來劃分嚴重程度。
貧血程度(Hb濃度):極重度<30克/升、重度30~59克/升、中度60~90克/升、輕度>90克/升。
人為什么會貧血?
當被確診為貧血時,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急于糾正貧血,而是要查找身體為什么貧血,除非情況緊急需要立即輸血治療。
貧血的原因很復雜,大致分為以下3類:
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
紅細胞生成減少主要取決于三大因素:造血細胞、造血調節、造血原料。
(1)造血細胞:紅細胞主要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生成,因此,凡是影響造血干細胞功能或數量的因素,均可導致貧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白血病、自身免疫病、感染等均會使紅細胞的生成減少,其中很多疾病能通過骨髓穿刺檢查被發現。
(2)造血調節:造血干細胞的生長、發育、成熟受許多環境因子調控,其中包括細胞調控和因子調控,比如在慢性腎衰竭的患者中,若不治療,幾乎人人貧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促紅細胞生成素這種刺激紅細胞生成因子,因此腎性貧血的患者,應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進行針對治療。
(3)造血原料:顧名思義,就是生成紅細胞所需要的原料,這主要包括蛋白質、脂質、維生素(葉酸、維生素B12等)、微量元素(如鐵、銅)等,其中缺鐵及鐵利用障礙是最主要的貧血類型。
紅細胞破壞過多性貧血
紅細胞破壞過多性貧血又叫溶血性貧血,簡單地說就是紅細胞在血管內或其他臟器中被破壞,如輸血時血型不符引起免疫細胞攻擊紅細胞,導致貧血;其他原因包括脾功能亢進、紅細胞結構功能障礙,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被等均可使紅細胞被破壞過多而導致貧血。
失血性貧血
根據失血速度,失血性貧血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其中主要包括凝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嚴重肝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和非凝血性疾病(如外傷、腫瘤、結核、消化性潰瘍等)。
如何治療貧血?
貧血的治療主要包括對因治療和對癥治療。
對因治療
至于發現貧血后究竟是采取補鐵、維生素、調節因子,還是做手術切脾、腫瘤放化療治療,需要根據貧血的原因來決定。
發現貧血只是第一步,找到貧血的原因才是重中之重!貧血是眾多疾病中的共同表現的癥狀之一,忽視貧血原因的查找可能會耽誤對原發病的診治,進而帶來巨大的不良影響。
對癥治療
相比對因治療,對癥治療的主要側重點是減輕重度血細胞減少對患者的致命影響、改善缺氧、減少癥狀帶來的痛苦,以及為對因治療發揮作用贏得時間。對癥治療主要包括輸血(全血、紅細胞、血小板等)及口服糾正貧血的輔助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