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湧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二十大對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進行了戰略部署,要求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這是我們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國際局勢下做出的戰略抉擇,是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堅持與深化。應當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系列重要論述,把握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主要內涵、重大意義和戰略路徑,將高水平對外開放事業推向深入,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動力,為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擔當和中國力量。
一、高水平對外開放,“高”在哪里
更大范圍的開放。我國已經形成沿海沿江沿邊內陸全面開放格局,但內陸沿邊開放仍是短板。比如,長江經濟帶中上游七省市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占整個經濟帶的比重不到30%。隨著國際產業競爭加劇以及我國比較優勢深刻變化,更好發揮內陸沿邊地區的成本、市場等優勢,吸引貿易和產業轉移集聚已成迫切任務。高水平對外開放,就要在鞏固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的同時,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完善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形成我國開放發展的戰略縱深。
更寬領域的開放。我國2021年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已縮減至31條、27條,較2017年壓減比例分別為62.5%、71.6%,制造業開放已達較高水平,但服務業開放相對滯后。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這些領域的國際合作正在蓬勃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就要以擴大服務業開放為重點繼續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大力發展數字貿易等貿易新業態,不斷拓寬對外開放領域。
更深層次的開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在削減關稅與非關稅壁壘方面取得顯著成就,2021年進口關稅總水平降至7.4%,已接近發達國家平均稅率。同時,國際經貿規則出現由“邊境上”邁向“邊境后”的演變趨勢,《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經貿協定涉及大量“邊境后”規則。高水平對外開放,就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更好發揮以開放促改革的作用。
更加主動的開放。今后,我們將較長時期面對逆風逆水的國際環境。高水平對外開放,就要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主動與各方共享中國大市場機遇,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主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完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主動深化改革完善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制度體系,對沖外部環境趨緊帶來的影響,將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更為安全的開放。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維護經濟安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也更加迫切。高水平對外開放,就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解決好新形勢下對外開放面臨的新的安全問題,著力增強自身競爭能力、開放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煉就金剛不壞之身。
二、逆全球化思潮抬頭,我們為什么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從國內看,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改革的必然要求。過去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打開國門搞建設,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大國,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成為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更好發揮高水平開放促發展促改革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通過擴大進口和高質量“引進來”,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強大吸引力,改善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通過提升出口質量和高水平“走出去”,增強我國產品與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和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強大推動力;通過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為我國經濟發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從國際看,這是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我國在對外開放中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2006年以來,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居全球第1位,近年來更達到30%左右。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逆全球化思潮抬頭,開放型世界經濟遇到嚴峻挑戰,國際社會維護多邊主義、加強溝通合作的呼聲更加強烈。在此形勢下,我國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通過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將更有效率地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推動各國各方共享中國大市場機遇、制度型開放機遇、深化國際合作機遇,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展現大國責任和大國擔當。
三、怎么樣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面向未來,應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繼續將互聯互通作為關鍵,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實施平陸運河等重大工程,協同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應穩妥開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領域合作。應統籌考慮謀劃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共建“一帶一路”,特別要打造“小而美”的優質民生工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成為各方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強大體制機制保障,也是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加快建設海南自貿港,打造高水平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和政策體系。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賦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權。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應完善涉外法律體系,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高效統籌開放和安全。要把握好開放和安全的關系,織密織牢開放安全網,增強在對外開放環境中動態維護國家安全的本領。新形勢下,應加快完善與高水平對外開放相匹配的監管和風險防控體系,健全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和國家技術安全清單管理、不可靠實體清單等制度,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長臂管轄”機制,健全共建“一帶一路”風險防控體系,著力維護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加強海外安全保障,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完善。當今世界,全球治理體系與國際形勢變化的不適應、不對稱前所未有,應積極推動其改革完善,為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創造有利環境。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倡導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推動國際社會共同構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開放透明的全球貿易和投資治理格局、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聯動的全球發展治理格局,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作者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外經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