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宇瀟 彭久生 張學超



摘要
本文從私下交易風險、專業力量不足兩個方面剖析了保險業股權登記托管面臨的主要問題,梳理了保險業股權登記托管的關鍵風險點,并建議建設非上市保險公司股權登記托管系統,協助監管部門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關鍵詞
保險公司;股權登記;股權托管;風險
近年來,監管機構不斷強化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股權監管。2019年7月,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股權托管辦法》,旨在提升商業銀行股權信息透明度,做好商業銀行股權穿透式監管。2018年3月,原保監會發布《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股權管理辦法》”),加強保險公司股權監管。截至2022年底,保險公司的股權托管辦法暫未出臺,股權登記托管一定程度依賴保險公司自治。部分公司治理欠缺,股權成謎、登記滯后等時有發生。
隨著對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規定的不斷完善,進一步嚴格股東股權監管信號持續傳遞,加之非上市商業銀行股權托管日益規范,加強非上市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規范股權初始登記和股權變更登記的需求日益迫切。
本文剖析了非上市保險公司股權登記托管面臨的突出問題,梳理了業務操作需關注的關鍵風險點,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一、現行股權登記托管面臨的問題
對保險公司股權進行登記,除初始登記確權外,股權變動是登記的重要節點,目前保險公司股權變動主要集中在增資擴股和股權轉讓,在此統稱為股權交易。
(一)私下交易增加股權登記托管風險
目前,部分非上市保險股權交易采用私下協商的方式,其交易具有非集中性和非固定性的特點。實踐顯示,私下協商交易存在股權可售性不明晰、關聯關系情況復雜、缺乏交易過程見證等問題。
股權可售性主要考慮股東持股時間,是否有在優先購買權,股權是否存在質押、凍結,以及公司章程的其它限制性規定等,這些都是登記托管過程中需格外關注的風險點。
關聯關系情況復雜,主要指交易中存在規避關聯交易信息披露、通過錯綜復雜的交易結構或股權關系掩蓋關聯交易實質、通過關聯交易輸送利益、資金運用不當等問題,[1]關聯交易呈現出新型化、隱蔽化、分散化等新特點。
缺乏交易過程見證影響交易的權益保證。一些中介機構容易出現不規范和不誠信行為,如參與商業賄賂、虛假評估資產等。[2]投資者如缺乏相關法律知識和風險意識,交易流程易存在瑕疵,如信息披露程度低、未按時備案等。缺乏專業交易場所的見證,也不利于監管部門管控風險,可能導致交易活動陷入無序競爭的混沌狀態。
以上保險股權私下交易的復雜現狀,勢必影響登記托管的風險管理。關于股權交易登記托管的審核總體來說屬于形式審核、非現場審核,信息來源主要依靠保險公司提供的書面材料,對于一些重大關鍵要素無法開展延伸審核和現場審核,由保險公司對提交材料之真實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負責。因此,保險公司可能趨向掩蓋私下交易遺存的瑕疵。
(二)專業力量不足影響股權登記托管質量效果
保險作為金融的重要領域,近年來相關法律法規日益完善,除《保險法》《公司法》等法律,《股權管理辦法》《保險公司關聯交易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也從多方面規范保險公司股東行為,維護保險市場秩序。天津、重慶、廈門等省市近年也出臺了涉及保險公司股權管理的規定。一個涉及公司治理、國有資產、外資、保險等多領域的法律法規交集逐漸形成,股權登記托管的專業性迎來重大考驗。保險公司股權管理的嚴監管態勢也日益明確,自2020年7月4日銀保監會首次公開銀行保險機構重大違法違規股東起,截至2022年底,累計124名股東進入“黑名單”。[3]銀保監會表示將逐步建立公開重大違法違規股東的常態化機制,深入排查整治違法違規股東股權,加強股東行為約束和關聯交易監管。[4]
隨著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和監管態勢趨嚴,對保險業股權登記交易平臺的要求越來越高,平臺如果缺乏專業力量,將不利于組織相關機構理解監管政策并融入保險業股權交易生態,保險業股權交易的風險管理和交易效率也將受到制約,并傳導到登記托管領域。
非上市公司的股權登記托管及場內交易平臺主要包括“新三板”、股權交易中心和產權交易所等,但其存在共性問題——保險領域現有專業力量仍待增強,影響專業服務的提供。
二、股權登記托管的關鍵風險點
鑒于上述問題以及非上市保險公司股權尚未形成集中統一登記托管的現實情況,以下梳理了保險股權登記托管需關注的關鍵風險點。
(一)持股時間
《股權管理辦法》根據持股比例、盈利要求等要素,將保險公司股東分成四類,并分別做出限制(詳見表1)。
在實際登記中,保險公司需將工商登記信息提供給登記機構,以確定股東類別及當下能否變更登記。鑒于部分企業的工商登記信息滯后,可提供持股證明等進行輔助,如持股時間不足則不能辦理變更登記。
(二)公司章程
《公司法》指出,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股權管理辦法》也要求,股權轉讓應當按照保險公司章程的約定,經保險公司履行相應內部審查和決策程序后,按本辦法規定報監管部門批準或備案。
相關法規承認了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的約束,因此登記托管機構需保險公司提供其已遵守公司章程的承諾性文件、公司內部同意股權轉讓的文件證明等,如股東大會決議。原則上登記托管機構不對材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核,若需審核,則要著重關注其他股東是否放棄優先購買權。在登記時,比照公司章程和法規的嚴格程度,按更嚴格的約定辦理。
(三)質押凍結
保險公司一般為優質資產,股權質地較好,在融資市場往往受到歡迎。部分公司的股權存在質押情況。通常股權質押后不能轉讓,但《民法典》規定“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除外”,即如質押股權需變更登記,相關保險公司需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證明。
股權凍結是指人民法院采取的限制股權所有者提取或轉移股權及孳息的一種保全或者執行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和原國家工商總局聯合發出的《關于加強信息合作規范執行與協助執行的通知》第十二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股權被凍結期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不予辦理該股東的變更登記、該股東向公司其他股東轉讓股權被凍結部分的公司章程備案,以及被凍結部分股權的出質登記。
因此在登記時,保險公司不得隱瞞股權質押、凍結情況,未辦理出質注銷和解除限定條件時,不能變更登記。登記托管機構對被凍結的股權也應重點標記備查。
(四)是否報批
保險公司變更持有5%以上股權的股東,應當經銀保監會批準;變更持有不足5%股權的股東,應當報銀保監會備案,并在保險公司官方網站以及銀保監會指定網站公開披露,上市保險公司除外。
在股權登記時,保險公司需提供在本公司官網以及銀保監會指定網站公開披露股權變動信息的證明(除各司官網外目前多披露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同時提供已向銀保監會備案或已獲銀保監會批準的證明材料,避免未經核準披露即登記。
(五)國有資產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和財政部聯合發布的《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國有企業主要分為四類(詳見表2)。
非上市企業國有產權的交易應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公開進行,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遵循等價有償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雖然選擇產權交易機構不受地區、行業、出資或隸屬關系的限制,但企業多選擇在本區域或交易經驗較多的機構進行。
因此,若轉讓股權為國有資產,需要嚴格按相關法律法規履行審批、評估備案和進場交易程序,依規操作。登記時需查驗符合資質的產權交易機構出具的交易憑證等,同時注意保險股權登記暫不能代替國有產權登記手續,未來如能實現登記互通,也將為企業“減負”。
三、應對股權登記托管風險的對策建議
參照非上市商業銀行股權登記托管做法,結合保險公司股權登記托管面臨的主要問題和關鍵風險點,筆者建議建設非上市保險公司股權登記托管系統,并和產權交易機構鏈接,同時系統可開放部分股權信息供公眾查詢。
(一)建設非上市保險公司股權登記托管系統
保險業現已建設了保險專業中介機構股權信息登記系統、中保保險資產登記交易系統、銀行業保險業關聯交易監管系統等信息登記、數據收集系統。為充分發揮基礎設施平臺作用,依托數據優勢,加強風險監測,同時考慮到非上市保險公司數量有限,股權數據量級較低,建議建設集中統一的非上市保險公司股權登記托管系統,對股權信息進行集中收集、統一監測,輔助監管部門防控金融風險。
(二)國有股權由具有交易資質的產權交易機構登記
為實現登記托管的集中性和統一性,建議非上市保險公司股權登記托管系統和各地具有交易資質的產權交易所形成聯動機制,各交易所接入登記托管系統,留存保險公司股權交易資料,并于監管審批通過或備案完成后,進行完整登記,減少重復收集資料的時間和審核成本。
2021年8月,財政部發布了第一批12家具有承辦中央管理金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能力的產權交易機構名單,包括北京產權交易所、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天津產權交易中心等。對于保險公司的國有產權,股東應按規定進場交易,建議產權交易機構與登記托管系統聯動接入,避免股權交易和登記托管“分而治之”。
(三)非國有股權選擇符合資質的機構進行登記
對于非國有股權交易,現在不強制進場。股權登記托管系統搭建后,建議接入上述12家產權交易機構,并繼續輻射其他產權交易機構,除運維機構外,其他接入系統的機構不能從系統中直接獲取非本機構登記外的其他企業的詳細股權信息。場外交易的保險公司可在接入系統的產權交易機構登記,也可在運維機構登記。形成以登記托管系統為中心,以各產權交易機構為觸點,保險業股權登記托管的輪式管理格局。
多機構同系統集中登記,有利于提高股權管理規范性和股權信息透明度,發揮累積數據的統計分析優勢,加強穿透監管和風險監測預警,提升股權登記托管的質效。
登記托管就像“上戶籍”,是降低金融風險、盤活非上市公司股權的一種重要手段。登記托管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需各方共同努力,股東需端正入股動機,不能利用股東地位謀取不當利益;非上市公司需積極開展股權登記托管,規范資本運作;登記托管機構則需從嚴要求企業提供材料,從嚴審核企業報送材料,協助監管部門整治股東股權亂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本文由熊宗治參與整理)
參考文獻:
[1]錢林浩.險資運用關聯交易監管持續升級[N].金融時報,2022-6-8(12).
[2]王天.中介機構在國有產權交易中的犯罪風險與防范[J].產權導刊,2022(8):62-66.
[3]銀保監會.中國銀保監會公開第五批重大違法違規股東[EB/OL].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1054145&itemId=915&generaltype=0,2022-5-31/2023-3-21.
[4]銀保監會.中國銀保監會首次公開銀行保險機構重大違法違規股東名單[EB/OL].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913723&itemId=915&generaltype=0,2020-7-4/202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