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金融產業核心企業,電投融和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多年來堅持產融結合和金融科技創新,引領了一系列商業和技術變革。為加快戰略轉型,推進新能源投資業務開展,電投融和于2022年8月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進行增資擴股,引入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昆侖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南網能創股權投資基金(廣州)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五家實力雄厚的投資機構;國家電投以非公開協議方式同步參與增資,總募資金額達到101億元。此次增資引戰為電投融和帶來豐富的協同資源,將促使其不斷釋放新活力、激發新動能,向著“新能源產業投資高地”的目標邁進。
護航綠色低碳發展 產業金融大有可為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中國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半p碳”目標的提出,彰顯了我國致力于綠色低碳發展的大國責任擔當,同時也對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轉型、綠色技術研發和低碳發展機制完善等提出了新要求。
能源結構的綠色低碳轉型離不開資本市場和產業金融的支持?!半p碳”目標提出后,各部委陸續發布了一系列重點領域行動方案和支撐保障措施,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有序推進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設立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將綠色信貸納入宏觀審慎評估框架,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2022年6月,《中國銀保監會關于印發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的通知》,進一步強調“銀行保險機構應當建立有利于綠色金融創新的工作機制,在依法合規、有效控制風險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推動綠色金融流程、產品和服務創新”;2022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施方案(2023—2025年)》,強調“引導各類股權投資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進一步擴大綠色技術領域創業投資子基金托管銀行范圍,綜合應用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方式支持綠色技術創新”。
作為我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推動新時代電力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中作出積極貢獻。國家電投擁有光伏發電、風電、水電、核電、煤電、氣電、生物質發電等全部電源品種,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企業。近年來,在綜合智慧能源發展的大潮中,國家電投時刻關注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積極跨界破圈,探索出一條能源產業與金融科技融合發展的路徑。
以國家電投旗下金融產業核心企業——電投融和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原名國核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投融和”)為例,其設立的北京融和云鏈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發布了能源央企首個具備可拆分、可流轉、可融資功能的統一供應鏈金融業務平臺——“融和e鏈”,依托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四大數字科技優勢,實現應收賬款融資全流程線上辦理,為國家電投產業鏈各級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供應鏈融資及資金管理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而同屬于電投融和旗下的中電投融和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則專注綠色金融創新,目前已成長為能源領域頭部融資租賃企業。特別是其歷時四年研發的全球首款“換電重卡”,實現了換電模式在“重載、高頻”交通細分領域的大規模市場化應用,進一步加速新能源交通產業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無論是“融和e鏈”還是“換電重卡”,都是電投融和“能源+金融+科技”發展之路上的重要實踐。而正如其名一樣,懷著對產融結合的初心和對金融科技創新的堅持,這家公司早已將“融和”二字深深根植于企業基因中。
建設三個“一流”平臺 以融合發展撬動能源轉型
作為國家電投事業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投融和自2013年12月成立以來,深度布局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能源產業投資、保理等業務領域,其中融資租賃企業已成長為新能源領域龍頭,目前正在孵化綠電交通、供應鏈金融等獨角獸企業。
2019年7月,電投融和完成首次股權多元化增資,引入南方電網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網資本”)、云南能投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能資本”)、上海國企改革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國改基金”)、河南中豪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豪置業”)等四名戰略投資者。本次增資后,電投融和注冊資本由初始的1億元增至11.63億元,其中國家電投持股約64.46%,戰略股東合計持股約35.54%。財務數據顯示,電投融和近三年來利潤總額及歸母凈利潤整體呈穩健上升態勢,經營效益良好。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司資產總計923.34億元,全年累計實現營收57.09億元,凈利潤13.56億元。2021年公司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7%,整體盈利能力優異,具備較強競爭力。
面對能源革命的歷史性機遇,電投融和確立了“打造新能源產業投資高地”的戰略目標,著力建設三個“一流”平臺,即一流新能源資本投資平臺、一流新能源產業鏈投資平臺和一流產融協同發展平臺。具體來看,在建設一流新能源資本投資平臺方面,電投融和將依托國家電投在資源、管理及創新等方面的優勢,發揮混合所有制企業特點,快速實現新能源裝機規模擴大;同時,由旗下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等公司對新能源項目提供專業化的金融服務,形成“清潔能源投資+專業金融服務”雙輪驅動的產融結合發展模式。在建設一流新能源產業鏈投資平臺方面,電投融和將充分發揮資本投資平臺及成熟管理團隊優勢,圍繞新能源產業鏈開展新興產業投資,著力挖掘和打造具備上市潛力的“新能源+”前沿企業。事實上,電投融和已孵化出多家行業領先優質企業,包括估值增幅1400%的綠能零碳交通綜合服務商——上海啟源芯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估值增幅2871.23%的新能源交通能源補給方案解決商——上海玖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建設一流產融協同發展平臺方面,電投融和將充分發揮現有類金融平臺融資優勢,為新能源項目提供金融服務綜合解決方案,以融強產,以融促產,實現產融協同高質量發展。
步入2022年,電投融和迎來轉型發展的新契機。7月5日,電投融和自上海市自貿試驗區遷入北京市西城區,為加快打造新能源產業投資高地,公司決定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入外部投資者,這也成為國家電投2022年度最重要的資本運作項目。
電投融和本次增資引戰主要出于兩點考慮,一方面,突破業務發展限制,促進戰略轉型。國家電投曾于2020年籌劃通過資產置換方式實現電投融和上市,但受限于證監會對類金融企業上市的監管要求,該項工作終止,且短期內置入上市公司可能性較小。因國家電投整體資產負債率管理要求,電投融和受制于資本金不足,后續發展受限。通過引入外部投資者,可充分發揮不同股東屬性特點,實現重新定位,從單一的類金融平臺轉變為產業投資綜合金融平臺。另一方面,以增資引戰為契機,電投融合將進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結構,采用更為靈活的市場化體制機制,激發企業發展動能和活力,加大對新興產業的孵化力度,更好提升自身價值。
8月17日,電投融和增資擴股項目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正式掛牌。掛牌信息顯示,本次外部募資金額不低于40億元,所募資金將全部用于投資、并購優質清潔能源項目及具有潛力的“新能源+”創新型企業。在投資人遴選方面,具備較強產業協同性、戰略協同性的產業投資者以及具有長期投資傾向、具備雄厚資金實力的財務投資者是電投融和優先考慮的合作伙伴。此外,融資方原股東國家電投及所屬企業擬以非公開協議方式同步進行增資;其他原股東也不排除通過非公開協議方式參與本次增資。
總募資超百億元 共同打造新能源產業投資高地
電投融和增資擴股項目自決策至實施落地,僅歷時3個月就圓滿完成。在此過程中,北交所項目團隊通力協作、高效推進,助力“電投速度”再一次彰顯。特別是在項目掛牌前期,為充分發揮產權市場“發現投資人、發現價格”的功能優勢,搭建電投融和與各類投資機構高效溝通的平臺,北交所籌劃舉辦增資引戰專場路演推介會,線上線下共吸引百余家投資機構關注。
縱觀整個交易過程,北交所項目團隊始終做到溝通順暢、反饋及時、規劃合理、服務精準,確保交易的合規高效進行,最終助力電投融和成功引入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郵人壽”)、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泰康人壽”)、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銀投資”)、昆侖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昆侖信托”)、南網能創股權投資基金(廣州)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南網能創”)等五家具備顯著戰略協作與資源協同優勢的一流投資機構,募資81億元;此外,國家電投同步增資20億元,使得總募資金額達到101億元。本次增資后,電投融和注冊資本增至34.86億元,國家電投持股比例由64.46%降至35.64%,股權結構進一步多元化。
此次增資引戰是電投融和落實國家“雙碳”戰略,攜手各市場主體共同開展新能源投資業務的有益探索和嘗試,是一次多方共贏的合作。
首先,五家實力雄厚的戰略投資者的加入,在為電投融和注入充足資本實力的同時,也帶來豐富的協同資源。其中,中郵人壽和泰康人壽是近年來將投資重點轉向“雙碳”賽道的險企代表,本次投資是其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布局綠色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農銀投資是農業銀行股權投資平臺,自成立以來就將以清潔能源為核心的綠色產業作為發展主賽道,先后投資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市場影響力的央企清潔能源混改引戰項目;昆侖信托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控股金融企業,近年來不斷探索綠色金融領域,充分發揮信托的獨特優勢,為企業綠色轉型發展提供金融解決方案;南網能創是由南方電網公司牽頭設立的產業投資基金,主要關注能源產業新基建、產業鏈上下游優質項目、數字新基建等投資領域,在助力能源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其次,充分發揮國家電投產業優勢和國際一流運營管理能力,不斷擴大國家電投生態圈。國家電投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裝機發電企業,具有世界一流的清潔能源投資管理運營能力。電投融和增資引戰后將創新性地采用“股權投資+委托資產管理”方式,即在國家電投統一計劃、預算、考核管控下,電投融和以資本金投入,與國家電投所屬單位組建項目公司,共同拓展清潔能源投資。投資項目在合理規則框架內委托國家電投下屬單位管理運營,并按照國家電投統一標準對受托管理項目進行管理與考核,確保項目的建設、運營、維護、安全高標準完成,從而保障項目經營管理效益,實現以較小資本撬動較大資源。
再次,有效降低傳統金融業務發展風險,有利于總體風險防范。根據增資方案,此次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預計可支撐起千億級的清潔能源資產投資規模。巨大的市場空間將對傳統金融業務的拓展起到強有力支撐作用,有效降低傳統金融市場化業務的風險;與此同時,電投融和下屬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等從事傳統金融業務的企業長期深耕清潔能源項目投融資服務,積累了豐富的項目評審和管理經驗,可為新投資項目的發展提供技術、管理、人才和資金等方面的保障。
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里航?;仡欕娡度诤鸵宦纷邅恚冀K秉持“立得住、行得穩、走得遠”的主基調,與國家電投創新步伐同頻共振。我們相信,通過此次與社會資本的深化合作,電投融和將不斷釋放新活力、激發新動能,發揮資本市場的“聚集效應”,向著“新能源產業投資高地”的目標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