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雷
徐州市教育局提出的“學講方式”已經推行很多年了,目前到了深入推進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講方式”要由城區推進到農村,要由中學推進到小學。下面我們就來探討“學講方式”如何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得以實施。
一、快樂的“學講”課堂
“學講方式”提出要“學進去”“講出來”。“學進去”是指學生自主先學、課內合作學習等;“講出來”是指通過同伴互助的“講、練、教”方式,完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達到發展自身綜合素質的要求。
目前,“學講方式”成為課堂教學方式的主流。從剛開始聽到“學講方式”,從一無所知到了解再到理解,最后到運用于課堂花了不少時間。可以說,目前“學進去”“講出來”這幾個字已經深深地印在了腦海里。
由于英語學科的特殊性,小學生的自覺性不高,自主性也很差,想讓學生自己學習已是相當困難了。教師教了都講不出來,自己學、自己講出來那豈不是比登天還難嗎?那一段時間筆者一直生活在“云里霧里”,就是不知道該怎樣上課。帶著這樣的心情和疑問我上網查閱了有關“學講方式”的大量資料,學校有關領導也做了講解和報告。我細心且耐心地聽完報告,覺得那只是紙上談兵,根本不能適用于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此后,我又上網觀看了有關“學講方式”方面的小學英語課的視頻,才慢慢地由排斥到接受。
現在每節課我都把對“學講方式”的理解應用于課堂,下面我就簡單地講講我的快樂的“學講”課堂。
1. 課前預習成為小學英語課“學”的主流
布置問題、學生事先預習。就是學生在課前或上課之前先自主學習,完成一些簡單的教學活動,然后發現自己的難處,并提出問題在課上大家一起解決。
根據自己對“學講方式”的理解,我決定在課堂上試一試。首先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布置了一兩個預習作業。三年級(5)班的學生基礎要好一些,自主學習能力強一些,我就布置預習的難度高些、多些;而三年級(6)班的學生自學能立稍微差一些,我就布置一些簡單的問題。第二天課上我改變了以往我先教的方式,先來解決我課前布置的預習問題。意外出現了,我還以為學生們會抓耳撓腮不敢舉手,沒想到他們都把小手舉得很高。
例如:學習第六單元1-10數字的英語單詞時,為了能讓學生對1-10的英語單詞有初步的了解,我先布置學生回家看卡通片《愛探險的朵拉》,這里面有學習1-10數字英語單詞的內容。學生本身就喜愛看卡通片,里面還有其他的英語學習,學生不僅學會了1-10的英語單詞,而且還拓展了其他的知識。第二天課上大部分學生都會讀1-10的英語單詞了。這改變了我一個一個地單調、無味地教單詞的方式。另外,對于那些學優生,我設計了一些高難度的任務,除了讓他們學會1-10數字的英語單詞外,還要求他們預習“What time is it?”,可以玩“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老狼,老狼幾點了?)游戲,通過這個游戲不僅完成了單元教學任務,也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 小組合作討論是“講”的關鍵方式
小學英語課上的合作活動很多,每一課都是一些情景練習,都由許多人物組成,這就要求大家一定要通過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合作學習時要求學生分好角色,規定好時間,定好規則,這樣執行起來才會有目的性和重難點。合作活動其實也就是讓學生講出自己對學習的見解,也體現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度。
例如:學習第五單元How old are you?時,課上我讓學生分組學習,由于三年級的學生大多都是9歲或10歲,如果都是同位練習,就顯得太單調。于是我給每組準備了一張圖片,圖片上是5個不同年齡的孩子的圖片,有1歲的,幼兒園3到4歲的,還有一年級剛入學的6到7歲的等等。學生拿到了這幅圖就可以有選擇地練習不同的年齡。另外學生也可以找出自己以往的照片,說說那時的年齡、說說自己那時的趣事,其實也是一種很有趣的練習,當然如果課上時間不夠,還可以利用課間或英語活動時間。這樣練習本課的How old are you?句型時就豐富了許多,學生可以2人一組,也可以多人一組,總之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任務來回答。
3. 創造性的拓展活動是英語課“學講”的升華
通過“質疑拓展”環節檢測學生掌握學生學習的程度。這個環節除了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水平外,也提高了學習的難度,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例如:同樣是學習第五單元How old are you?,本單元結束后,學生都會用How old are you? Im nine years old.這個句型了。這單元的目的也達到了。但為什么不讓學生回家了解一下爸爸 、媽媽的歲數呢?有了這樣的想法后,我就布置學生回家和爸爸媽媽互動,從而學習“How old is your father? How old is your? mother? He / She is...”第二天,學生興高采烈地跑來跟我說:“老師,我知道30、32這兩個數字用英語怎么說了。這是我媽媽、爸爸的歲數?!薄拔抑牢覡敔?、奶奶的歲數,是我上網查的,69、65 是不是這樣寫的:sixty-nine, sixty-five?”我接過本子認真地看,“是的,不錯,You are good!”沒想到簡單的一句話就收到這么大的成效。我終于知道老師的“魅力”了,就是簡單的一句話換來了無窮的“魔力”。
三年級的學生剛學習英語就如同剛學說話的孩子,你教什么他們就學什么,你怎樣去教,他們就會模仿你的方式如何去學。通過細心地學習、反復地教學,我終于明白了“學講方式”是適合于農村小學英語學科的。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就看我們這些施教者如何教孩子畫出自己的美麗的圖畫,而且要讓他們在畫的過程中開心、愉悅,并能展開豐富的想象。我希望孩子們在我的課堂上能創造出一幅美麗的、陽光的理想圖。
二、喚醒沉睡的“質疑”
“疑是思之路,學之成。”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也需要質疑聲。
古今中外,成功的人士如此說,恰恰證實了“質疑”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是的,質疑是創新的源泉。愛迪生一生中有一千多項發明,而這些發明都是在質疑中產生的。這些發明對人類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對世界的貢獻、對人類的影響堪稱震驚。小到一個人的成長、一個人的學習,大到國家的教育、民族的未來,哪個能少得了“質疑”“創新”“創造”?我們知道關注教育就是關注國家的未來,同樣,關注現今學生沉睡的質疑就是關注國家的教育、民族的未來。
李培根校長在華中科技大學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彰顯了一個教育家對當今教育的憂慮與期盼、對學生質疑精神的鼓勵和激發。他用鏗鏘有力的語言、款款流淌的真理,站在理論的高度,關心國家希望的愛國熱情,闡述了質疑對當今學生的重要性。
是的,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而實際上,為什么我們學生的質疑精神會鈍化?單單是因為我們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沒有質疑嗎?并非如此,孩子們在剛剛踏進幼兒園的時候,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迷惑,他們想知道的事情太多太多,他們可以不相信父母,但是絕對聽老師的話。就是這樣懷著對知識的渴求、對老師的尊敬,他們開始了人生漫長的學生生涯。面對這么天真可愛的孩子,我們教育者們該如何挖掘他們的質疑,讓孩子們的質疑熱情不再“沉睡”,而綻放光彩,創造英語學習的無限魅力呢?從我的小學英語教學經驗以及生活的積累,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 讓學生生活在質疑的世界里
孩子在幼小的年紀,特別愛問“為什么”——老師,我們為什么要學習英語?英語句子第一個字母為什么要大寫?“good morning”能說成“morning good”嗎?……好多的問題,好多的為什么,身為父母,身為教師,這么多美好可愛的“為什么”,真不忍心打斷,何不想法更多地激勵、激發他們,使孩子們生活在“為什么”的世界里,并想辦法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呢?或許,他們就是未來的奇跡創造者。
2. 保護孩子固有的質疑
既然孩子本性就有質疑和獲取知識的欲望,我們更多的應該去保護孩子的固有本性,耐心地講解,細心地引導,科學地保護。
教學每一篇課文、每一個單詞、每一個句型,我無不體現著教師保護孩子求知欲的品質;學生個性特質不同,成績參差不齊,猶如我們的五指長短不一,粗細各異,我們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去要求學生,對待不一樣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對于成績差一點的學生,他們也有很強的求知欲,他們也想獲得同學的尊重、老師的肯定,這種肯定便是學生本該獲得的尊嚴;這份求知和肯定需要教師加以保護,別的學生五分鐘掌握的內容,可以給這些學生十分鐘,甚至更多,最后的結果是——獲得了知識,得到了肯定,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欲。
3. 讓英語學習質疑升華
敢于質疑,勇于探索,搜索論證,真相大白,在探索中論證中再次發現,再次獲得創造的源泉,這是科學探索的必經之路,也是國家富強之路、民族強盛之源。
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思考的王國。例如,我在一節reading課上,由于新的單詞比較多,很難理解文意,于是我就給學生布置了作業,把單詞寫五遍并且記住。第二天確實大部分的學生理解文章都有進步。但是我在思考,這個記憶的過程學生真正的自我思考太少了,他們只是按照老師的路子去完成老師的指令,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來問我問題,也沒有人對我給的任務提出質疑。確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老師剝奪了他們的質疑,是我們讓孩子的思維鈍化了。
反之,學生在自讀課上,我允許他們讀不同的英語類文章,孩子們總有問不完的問題。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問題?因為他們在思考,不是單單在記憶,他們思考得越多,問題越多,獲得的真知越多,思維會更加敏捷。英語報紙上有一篇文章“When your parents fight”:
It may be a problem for you when your parents are fighting. But remember: Even people who love each other fight sometimes. And it doesnt mean they wont love each other any more.
Your family live together and spend a lot of time with each other, so its natural for them to sometimes lose their tempers. Just think of the last time you and your brother or sister got into a fight. In the end, you made up. The same goes for your parents.
這樣的一篇文章,學生有那么多的問題,他們暢所欲言,很多的質疑甚至牽扯到物理、化學、生物、語文等學科。這樣的一節課使孩子們的質疑心得到了很好地釋放,很多的問題被大家消滅掉。就是這樣的情景,就是這樣的過程,讓孩子們獲得了知識,取得了進步,他們的“質疑”蘇醒過來,像巨獅、像海浪、像奔馳的火車,在知識的世界里遨游。
從今天起,從現在起,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做“成人之美”的教育者,去鼓舞、去鼓勵、去釋放、去喚醒——沉睡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