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亞,李 艷,劉淑丹
(河南省腫瘤醫院 河南鄭州450000)
癌癥的終末期階段指的是惡性腫瘤已經出現了遠處淋巴轉移擴散或出現遠處器官、組織轉移的情況,終末期癌癥又可稱為晚期癌癥[1]。此階段以化療、靶向藥物或免疫治療為主,患者在病痛及治療藥物毒副作用下痛苦程度明顯上升,因此,實施人性化的醫療服務模式對提高患者晚期生活質量、減輕痛苦十分重要[2]。安寧療護是一種基于多科學合作的人文關懷護理方式,能夠改善患者、照顧者的心理及生理問題,幫助患者在接受自身疾病的同時提高主觀幸福感[3]。中醫特色護理是一種基于傳統醫學理論,將中醫辨證施治與辨證施護相結合的具有中醫學特色的護理方式,能夠彌補其他護理模式中對生理、心理改善不足的情況[4]。目前關于中醫特色護理聯合安寧療護的綜合性評價研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結合臨床經驗,將132例終末期癌癥患者納入研究,分析中醫特色護理聯合安寧療護在晚期癌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采用抽樣法選取2021年2月1日~2022年3月31日于我院接受治療的132例終末期癌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入院后經病理學檢驗明確診斷為癌癥者;②處于癌癥終末期階段,臨床分期為Ⅳ期,預計生存時間在3~6個月者;③已確認各項治療方式均無法延長生命者;④入組前未接受其他中醫護理者;⑤患者、家屬了解研究內容,知曉利弊,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參與研究時中途死亡,未完成相應調查者;②年齡<18歲者;③合并嚴重精神疾病,無法完成相應問卷調查者;④存在視聽障礙、意識障礙等情況導致的無法正常溝通者;⑤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⑥無法配合完成相應護理操作(如存在皮膚破損,無法平臥等情況)者;⑦存在嚴重自殺傾向或中途退出研究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6例。觀察組男36例、女30例,年齡43~82(62.42±10.79)歲;癌癥類型:乳腺癌12例,肺癌15例,結直腸癌19例,食管癌12例,其他8例。對照組男35例、女31例,年齡43~82(62.50±10.91)歲;癌癥類型:乳腺癌13例,肺癌14例,結直腸癌21例,食管癌11例,其他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安寧療護進行照護管理,具體內容如下。組建安寧療護小組,小組成員包括心理咨詢師、責任醫生、營養師、宗教信仰人員、責任護士等。心理咨詢師采用音樂疏導、冥想、注意力轉移法緩解患者負性情緒;責任醫生根據患者疼痛情況適當給予鎮痛藥緩解;營養師根據患者愛好制訂低脂肪、高蛋白、易消化飲食;護理人員幫助患者按照其愛好布置病房,保持病房溫度、濕度適宜,結合患者興趣設置相應娛樂方式,如下象棋等;宗教信仰人員幫助患者、家屬建立正確的死亡觀念,給予適當死亡教育。護理人員叮囑家屬多陪伴患者,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觀察組在接受安寧療護的同時實施中醫特色護理,包括五行音樂宮調、艾灸療法、中醫足浴、吳茱萸粗鹽熱敷,具體操作如下。①五行音樂宮調:護理人員于開始干預前一天采用“望聞問切”方式對患者情緒狀態、性格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焦慮所在,鼓勵其傾訴自身負性情緒,依照中醫五音對照五臟的說法,選擇角、徵、宮、商、羽與患者病灶相對應的音樂,如存在氣血兩虛的患者聽《春江花月夜》宮調類曲目。聆聽音樂前囑咐患者排空大小便,處于平臥狀態后再戴上耳機。每日9:00~11:00播放1次音樂,每次30 min。②艾灸療法:護理人員將5 cm長的艾灸條點燃后放置于艾灸箱內,蓋上箱蓋,于患者腹部放置小毛巾保護皮膚,將艾灸箱放置在關元、氣海穴位處,每次20 min,2次/d。③中醫足浴:對存在腹水、積液的患者需要先實施中醫膏藥平敷,取生水蛭、蜈蚣、牽牛子、薏苡仁、枳實等藥材制成膏狀,平敷于神闕穴位置,每次30 min;對存在癌性發熱的患者,需先行針刺大椎穴,刺血拔罐。選艾葉、紅花、廣木香、茯苓、當歸及黃芪等藥材制作足浴藥包進行足浴,泡洗時間為每次20 min,需保持水溫在42 ℃以上,1次/d。④吳茱萸粗鹽熱敷:將吳茱萸、粗鹽用砂鍋炒熱,放置于棉布袋中,當患者觸碰后感覺不燙時外敷于其腰背處,具體放置于神門、恥骨聯合的關元穴周圍,2次/d,每次30 min,兩次間隔時間應在6 h以上。注意熱敷時要保持游走方式,避免停留在一處時間過長后燙傷皮膚。注意,兩組患者需安置于不同病房,避免交叉。
1.3 觀察指標 ①抑郁程度:干預前后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評估,量表共含17項,采用0~4分5級評分方式,總分>24分為可能存在重度抑郁,分數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程度越嚴重。②焦慮程度:干預前后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進行評估,量表共含14個項目,所有項目均采用0~4分5級評分方式,總分>29分為可能存在嚴重焦慮,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焦慮程度越嚴重。③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進行評估,該量表包含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及入睡時間、催眠藥物使用、日間功能障礙7個維度,共18個條目,按0~3分4級評分法計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睡眠障礙越嚴重。④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EORTC生命質量測定量表[5](QLQ-C30)進行評估,該量表包含軀體、認知、情緒、角色、社會功能5個維度,共30個條目,采用1~4分4級評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⑤疼痛情況:干預前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于紙上做1條10 cm直線,兩端點分別計0分、10分,讓患者根據疼痛情況在線段上做一記號,于線段中間補齊1~9分間隔區域,標記處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重。⑥總體幸福感:干預前后采用總體幸福感量表評估,量表含6個維度,共18個條目,前14個條目采用1~6分6級評分方式,后4個條目采用0~10分11級評分方式,分數越高表示患者主觀幸福感越強。

2.1 兩組干預前后HAMD、HAMA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HAMD、HAMA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 見表2。
2.3 兩組干預前后QLQ-C30、VAS、總體幸福感量表評分比較 見表3。

表2 兩組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QLQ-C30、VAS、總體幸福感量表評分比較
相關數據顯示,癌癥致死人數占所有死亡人數的1/6,晚期階段多數患者會存在肺臟、肝臟、腦組織甚至骨骼等遠處器官、組織轉移,常伴隨發熱、貧血、消瘦、衰弱等全身性癥狀,同時有肝功能、腎功能衰竭等癥狀,對患者生活影響較大[6]。由于癌癥晚期患者無法通過手術緩解病情或延長生命,為了緩解患者病痛,提高晚期生活質量,減輕其對死亡的恐懼,醫護人員多采用更為人性化的護理模式[7]。
安寧療護是一種專門針對晚期癌癥患者的護理方式,能夠輔助患者建立客觀、穩定的情緒,提高生命的意義。在安寧療護中,醫護人員會為患者提供身體、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人文關懷,讓患者在最后的生命階段能夠舒適、安詳并且有尊嚴地離開[8]。候燕等[9]在研究“人性情懷”為基礎的安寧療護在晚期癌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時發現,在對55例晚期癌癥患者實施安寧療護后,其睡眠治療、生活質量及護患關系均有所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HAMD、HAMA、PSQI、VA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5),QLQ-C30與總體幸福感量表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說明安寧療護可改善終末期癌癥患者身心狀態,使其更加從容地應對死亡。推測原因在于:安寧療護在護理過程中強調人性化護理基礎,以緩解患者身心不適為目的,通過心理咨詢師、營養師、宗教人員、責任醫生等多學科進行相互協作發揮最大護理效果[10]。
雖然安寧療護可提高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意義,但其對患者軀體癥狀改善有限。歐陽曉嬋[11]在研究中醫特色護理在晚期癌癥病人疼痛中的應用時發現,58例晚期癌癥患者干預后VAS評分降低至(2.07±1.05)分,睡眠質量與生活質量也得到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HAMD、HAMA、PSQI、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P<0.05),QLQ-C30及總體幸福感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推測原因在于,中醫特色護理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強調辨證施護,能夠運用傳統中醫藥技術針對性改善不同病癥患者軀體癥狀。如五行音樂宮調能通過聆聽不同音樂改善不同病灶患者身心狀態,通過音樂共振改善心神。艾灸、足浴、吳茱萸粗鹽熱敷均可實現溫經散寒,對穴位起刺激作用,增加機體氣血運行,調和血氣經絡,切實發揮改善軀體病癥效果[12]。